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299章

作者:画凌烟

贫民就只管生孩子就行了。

到了宋代,社会几个重要组成:皇室、官僚、读书人、贫民。

这个时候,大宋对外扩张不出去,数十年和平,人口空前增长,官僚集团空前膨胀。

而皇帝这个职位,他所掌握的权力,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

因为地方世家全部被干掉了,天下的税、民,那直接成了皇帝的了,再也不会有东汉以来的豪强把民圈在自己的领地里的现象。

而官僚,则是为皇帝打工的,彼此制衡。

从制度和社会结构层面来看,宋朝皇权出现了有史以来的一次高度集中。

在对外扩张的停滞大环境下,皇权和官僚的膨胀,以及社会的繁荣,都带来了内部社会的贪污享乐、醉生梦死。

并且大宋朝还是中国“官本位”形成的朝代,人们以当官为荣。

人们只知道程颐说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说女人的,但他们不知道程颐还说了:“大夫以上无再娶礼,凡人为夫妇时,岂有一人先死,一人再娶,一人再嫁之约?只约终身夫妇也。”

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王和士大夫都只能娶一个,要克己复礼,不要贪图享乐。

程颐是想用自己的思想来约束日益膨胀的君王和士大夫阶层,而不是贫民阶层。

正是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提出来的这种思想。

他的主要核心是对上位权的一种制衡。

这思想好不好?

好啊!

对公权的制衡绝对是好的。

可问题是,儒生总奢望用道德来制衡人的行为。

这样发展到了明朝,理学极端化,士大夫直接拿道德当武器。

嘴里说的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赵谌蠢不蠢?

不蠢!

他只是轴而已。

新学的思想更加开阔,赵宁在新学里已经指出,制衡官僚腐败的是以报社为首的舆论权,它代表着百姓。

当然,赵宁并没有否认理学的观点,宋代的理学,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理学,还是很健康的。

赵宁有些恼怒的是,太子只谈道德,不谈权力制度的制衡之术。

权力制度的制衡是阳谋,身为帝王,还要懂得人心、人性。

这些赵宁在赵谌身上都没有看到闪光点。

甚至柔嘉都比赵谌还聪慧许多。

很多时候,教育是一方面,天性是另一方面。

赵宁不可谓不重视赵谌的教育。

“那新学呢,太子似乎读了新学?”

“太子殿下自然是读了新学。”

“为何朕问他新学之事,却一直跟朕说理学?”

“读了新学,背下来了,未必就能领悟。”

人和人确实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吃苹果,有人喜欢吃榴莲。

不是赵谌不能领悟,是他更喜欢理学,而排斥新学。

人与人的思想也大有不同,就像桑弘羊和儒生的辩论,桑弘羊一直在说利用盐铁解决国库问题,而儒生一直在谈道德问题。

双方谁都说服不了对方。

赵宁沉思片刻,才说道:“你以后多多跟太子讲解新学。”

“是。”

“朕知你很辛苦,又要教太子,又要教新官学。”

“臣只是尽绵薄之力。”

“先生退下吧。”

“臣告退。”

罗从彦刚出去,一份从洛京的奏札就递到了赵宁面前。

竟然是河南府知府王守德写的,而且是与太子有关,他以国朝近日事务繁多、任重道远为由,希望陛下能让太子参与政务。

河南府知府是什么级别的官员?

河南府的中心是西京洛阳,河南府只比开封府低一点,河南府知府相当于侍郎,副部级的官员。

理论上与吏部侍郎李纯佑是同级别,只是权力没有李纯佑广。

这要是换做以前的大宋皇帝,倒也不会说什么,毕竟大宋畅所欲言,甚至会赞扬王守德直谏。

可如今,赵宁却闻到了一些阴谋的味道。

刚刚发生了两起针对朝廷的事,两个尚书受伤。

一起是嵩阳书院学生所为,一起发生在洛阳。

现在洛阳的官员又上奏疏谈论储君培养一事。

这是要干什么?

这是要结成太子党?

是要从太子入手,跟朕玩迂回战术?

“去,传高俅。”

高俅刚吃完午饭,准备趁着午休的空档去南城找王寡妇谈谈人生,左脚刚踏出去,就接到了赵官家宣召的消息。

狗日的!还让不让人有私生活了!

老子一把年纪了,能快活的时间不多了,这皇帝没事就宣召,没事就宣召!

烦死了!

传话的内侍说道:“高太尉,陛下等得急。”

高俅脸上绽放出笑容来:“好的,我这就去。”

高俅屁颠屁颠又到了文德殿。

“河南府知府王守德,这个人如何?”

高俅愣了一下,说道:“此人倒是在洛京名声显赫,多次在嵩阳书院讲学,被认为是洛京清流派人物。”

“给朕好好查查。”

“是。”

“退下吧。”

高俅一听这么快就结束了,立刻撒腿就往城南跑:王妹妹,我来了!

此时,在文德殿的赵宁拿着王守德的奏札,同意了他的请求:让太子参政!

第423章 金国的骚操作(第一更)

七月二十四日的早朝。

赵官家坐在上面听政,群臣们关于西北、河北交钞推行问题产生了争议。

赵宁倒是没有插话,这事的大方向都定了,不可能改变的。

争议的点无非就是各个衙门的协调出了问题。

交钞还没有争论完,西北军政整改的人事调动又产生了争议。

枢密院、军政院和东府彼此之间都有争议。

从军备到军政人才调动,到长安讲武堂的建立,到各路民政对军政的支持,都争得面红耳赤。

最后赵宁打断了众人的争议,他说道:“这些细节的事,诸位就各自下去再说吧,宰执们拿主意即可。”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

从大名府刚回京不久的宗泽出列说道:“陛下,老臣有一事汇报。”

“何事?”

“最近几个月北边一直在传闻金国正在推行新政。”宗泽说道。

他此话一出,朝堂大臣们都私下议论起来。

赵鼎说道:“肃静!”

众人立刻恢复沉默。

宗泽继续说道:“还有传闻说金国推行新政,是因为我大宋推行了新政,金人害怕我大宋的新政,所以自己也推行新政。”

赵宁问道:“金人推行了何新政?”

宗泽答道:“传闻金人在上京推行与我朝一样的新农政。”

他此话一出,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都知道大宋目前推行的新农政争议点极大,反对派甚至扣上了祸国殃民的帽子。

尤其是最近新农政的推广面增大,引起了无数的反对声。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金人也效仿大宋推行了新农政!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连金人都认可了,说明这新政真的能富国强兵。

朝堂头号杠精李纯佑立刻蹦了出来,他说道:“陛下,这件事恐怕做不得真。”

“为何?”

“陛下也说过,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李纯佑说道,“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下,如此重大的事,不能凭空猜测。”

宗泽说道:“陛下,臣还专门派人去打听过,金国的新政就从真定开始,甚至有金国邸报为证。”

说完,宗泽从袖口拿出一份折叠的邸报。

“这是潜入真定的人从真定取回来的邸报,上面有金人的印章,请陛下过目。”

王怀吉将邸报呈递给赵官家,赵官家打开看完。

好家伙,还真是新政通报。

要获得这么邸报并不难,大晚上的趁人不注意去城墙去拿即可。

颁布的时间就是一个半月前。

李纯佑继续说道:“这也是可以作假的。”

宗泽说道:“李侍郎要不去真定去看看?”

“那里有金兵,我怎会去?”李纯佑撇了撇嘴,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李纯佑:我没有证据,但是我就是可以说你这是假的。

宗泽说道:“现在真定一带许多人都已经知晓,也不是什么秘密了,李侍郎只需要派人去走一趟就知道了。”

“说不定……”

李纯佑还想杠,却突然被一个高亢的声音打断了,只见莫俦出列,突然跪了下来,声情并茂地高呼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赵宁说道:“何喜之有?”

“连金人都开始推行新政,说明陛下的新政是恩泽四海的千古仁政。”

果然,莫俦这个舔狗兼气氛组组长,总能在关键时刻搞气氛。

莫俦继续激动地说道:“这说明,只要将新政推开,我们必然可以打败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