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300章

作者:画凌烟

他那语气,仿佛像一个要上战场杀敌的将军。

见气氛组组长率先出动了,高俅连忙出列说道:“莫尚书说得对,刚才宗相公不是说北方民间在传闻吗,说金国畏惧新政,所以才效仿新政!”

赵宁却有些懵逼,他是真的懵逼。

金人居然会推新农政?

这什么情况?

完颜家族绝不可能这么好心,女真人人数很少,金国开国之初还是勃极烈制度,贵族掌权,小族驾驭大族,怎么可能推行均田的新政?

这个时候,金国大贵族们应该是疯狂兼并土地和抢占人口才对。

如果金国推行新农政,意味着金国国内许多农民将会获得土地,金国国内最多的是汉人,绝大多数汉人获得土地,金国贵族还如何压制汉人?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赵宁坐在那里,面色平静,但脑瓜子却已经在飞速转动。

在真定推新农政?

安插在金国的细作似乎也没传来金国其他地方有推行新农政。

事出反常必有妖。

莫非是完颜宗望要缓和金国国内内部民族矛盾?

还是说,金国根本就没有推行所谓的新农政,只是作秀给大宋看,故意放烟雾弹?

他们的细作在大宋探查到大宋正在推行行政,于是干脆给大宋的新政派加把劲,全面计划新旧两派的矛盾?

无论是什么原因,赵宁都忍不住想笑了。

这特么的到底是金国的哪个天才想出来的?

这不是在帮朕吗?

眼下新政在七路全面铺开,阻力必然变得巨大无比,现在金国突然玩这么一出,简直给新政加了一个坚硬无比的“政治正确”标签啊!

赵宁说道:“大相公。”

赵鼎出列:“臣在。”

“兹事体大,派人去打听一番,看金人是不是真的在真定府推行新政。”

赵鼎说道:“是。”

朝堂上的保守派们相互交换了眼神,心头一凝,神色都变得沉重起来。

赵宁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停留,这事只需要交给报社,接下来在所有的报纸上狂轰滥炸就可以了。

告诉能告诉的所有人:金人害怕新政!

以后谁要是敢反对新政,朕就给他扣金国间隙的帽子。

“今日朕偶感分身乏术,想来政务繁多,不能全部处理。”赵宁直接进入今日早朝最关键的地方,“河南府知府王守德给朕上了一份奏札,谏言让太子参与政务。”

赵官家此话一出,整个朝堂立刻又热议起来。

“肃静。”

在恢复安静后,赵官家说道:“朕觉得说得有道理。”

蔡懋和李纯佑交换了一个眼神,刚才还因为金人那发神经一样的骚操作感到气恼,此时听赵官家这么一说,顿时大喜。

而所有人的耳朵几乎都竖了起来。

太子是储君,太子一旦参与到朝政中,意味着朝堂的权力架构将要出现一次大调整,甚至会影响到未来所有人的命运。

第424章 鱼儿们的自信(第二更)

“就让太子去吏部历练历练,如何?”

何栗说道:“吏部负责官员考评,太子去吏部,可以多接触官员考评,对太子的确有好处。”

一般不说话的“酱油宰相”何栗都说了,众人倒也不反对。

毕竟现在谁都还不知道太子是哪一派的。

至少没有明确。

赵官家说道:“便去吏部。”

说完,不等其他人说,他又说道:“就这么定了,退朝。”

正在东宫读书的赵谌忽然接到了圣旨,被调到了吏部,不过暂时还没有给太大的权力。

毕竟只是十四岁的小孩。

赵谌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等意识到后,喜不自禁,中午休息的时间,他连忙去坤宁殿去找朱琏,他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自己的母亲。

朱琏听完后,语重心长地说道:“既然以后参政了,便要好好学习,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小心做事,谨慎待人。”

“孩儿知道了,娘娘放心。”

“不要让你父亲失望。”

“嗯!”

靖康五年,七月二十五日,东京城一如既往的宁静。

但金国推行新政、太子参政,这两件事,却无疑在东京城的朝堂上卷起了一阵无形的风暴,使得新政派和保守派立刻不约而同地开始行动起来。

新政现在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着,每天都有新的官员离开京师,前往被分配的州、县、镇。

也正是在靖康五年的七月,朝堂权力架构忽然变得飘忽起来的时候,扩大新政引发的剧烈矛盾也已经在看不见的地方,开始悄无声息地酝酿。

一场更大、更猛、更广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来临之前,各方势力都呈现出绝对的安静。

以至于乍一看起来,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倒是东京城街头最热议的竟然是赵官家的花边新闻。

据说前些天许多人看见易安居士从皇宫里走出来,还有宫女说易安居士在福宁宫过了一夜。

这消息还被多方证实。

李清照年少便因才情而轰动汴京,如今丈夫去世,又与赵官家传出了流言蜚语。

那些花边新闻,倒是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甚至有人说,易安居士每晚都会去皇宫。

什么?

去皇宫去做什么?

当然是去做爱做的事情咯。

时间飞逝,转眼三天过去了。

七月二十八日,洛京。

洛京的老百姓最近在关注洛京大学的修建,洛京大学是在一位洛京富豪的园林基础上改的,据说很快就会完成。

连招生令都发不出去了,九月初一会有一场考试,考试通过就能进入洛京大学读书。

这些天河南府各地在流传考试的大致内容,这对于河南府当地的老百姓来说却是好消息。

“胡闹!这不是胡闹是什么!”河南府提举学事司衙门,一个青年男子将手中的公文怒拍在桌上,朝着面前的人吼道,“你们是要告诉我,一个木匠也能参加洛京大学的招生考试?”

“是……是这样的……”

下面几个官员明显被范雩的脾气吓到了。

其中一个主事官说道:“范提举,不仅仅木匠,连会种田的农民也可以,只要考试通过。”

范雩的脸色阴沉得可怕:“这是谁定的规矩?”

“是李尚书。”

“为何我不知道?”

“这……”

众人不说话。

范雩说道:“你们知不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众人还是不说话。

“意味着大字不是一个的人可以去洛京大学读书,未来还可以做官。”

“范提举,也不算是,不识字的卒业后,只能做科吏。”

“什么是科吏?”

“就是技艺类的吏员,例如一个木匠的手艺很好,他虽然不识字,但只要他从洛京大学工学院卒业,就能被安排衙门里,成为一门工科学士。”

“还学士?”范雩被气笑了,“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还能成为学士?”

“学士是级别最低的,还有博士和教授,要成为博士和教授,就必须通过笔试。”

这里的学士,其实是一种低阶顾问。

大宋朝有许多手工艺人,这些人的技能是非常娴熟的,但最大的缺点是不识字。

但赵宁又秉承着唯才是用的用人理念,不识字没关系,只要你有真本事,进来,朝廷想办法。

于是出现了工科学士这样的存在,他可以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做指导,有专门会写字的人做总结。

但也仅限于学士了,如果想继续往上,就要参加笔试,笔试成绩合格,才能被相关衙门评选。

这就充分发挥了民间人才,这对军工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好处。

民间的冶铁匠、木匠等等,只要有真本事的,都可以进来深造,深造完后,被分配到合适的地方去。

当新政的人才出现井喷的时候,就是大势已成之时,到时候保守派就算三头六臂,也挡不住了。

但这种新学的人才体制,明显使传统士大夫们受到了刺激。

例如范雩,他是河南府提举学事,负责河南府所有的教学,相当于教育局局长。

他看到这份《河南府新学条则》后,差点没有崩溃。

他喃喃道:“乱了,彻底乱了!”

“范提举,这是李尚书下达的命令,是朝廷的命令。”

范雩却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自己出了提举学事司衙门,朝知府衙门去了。

此时的知府衙门里,有不少官员。

“王知府,《河南府新学条则》你看了吗?”一进去,范雩就开始问王守德。

“你是说这份文书?”王守德拿起来说道。

“没错!”

“我们都看完了。”

“您怎么会允许这种文书审批通过!”

“这不是本官审批通过的,是李若水直接下达的命令,朝廷的新学暂时不在本官的管辖范围内。”

范雩说道:“这份新学条则若是推出去,必然引发河南府大乱,别说选拔人才了,这事传到嵩阳书院,那里的学生作何感想?”

王守德说道:“伯达,你不必担忧,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太子参政了。”

“太子参政了?”范雩愣了一下。

“没错,太子参政了!”坐在角落里的富定方说道。

嵩阳书院山长吕成说道:“太子仁德、宽厚,推崇圣学,天下志士无不称赞,如今太子参政,必然会成为圣学在朝堂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王守德笑了笑,说道:“我也没想到这件事如此顺利,而且太子竟然是到如此关键的吏部,看来陛下这是给我们机会啊!”

“曲阜衍圣公那边情况如何?”

第425章 太子的行动(第三更)

“人已经派到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