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257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唉,朱贵,去传令吧!”

  本来想站起来说话,但起身到了一半,朱臣又坐了回去。

  “是,国公爷。”家将先拱手行了礼,撇了一眼刚才出声的侍卫才跨步走了出去。

  大明京师西城的西直门在腊月二十五从内被打开了,了几乎同时,外城南边的永定门和右安门也被从里打开。

  朱臣早就对定国公徐家大发其财眼红不已了,可成国公家和其他两家国公的处境却不一样。

  大明现在还剩下五门国公家族,其中魏国公和黔国公是太祖封的,剩下因果公、定国公和成国公三家都是成祖封的。

  两家太祖分封的国公都不在京师,三家成祖分封的全在京城。

  徐家自然不用多说,一门两国公,而且和皇族还是亲戚,成祖朱棣的皇后可是徐达的长女。

  因果公也不一样,张玉、张辅父子两代尤其被成祖朱棣看重,因为他们父子,因果公家族从成祖时期一跃成为实际的大明第一勋贵家族。

  加上后面历代因果公一力顶住了各次朝廷或者后宫的争斗,坚决的站在了皇帝一边。

  更不用说当今皇帝的父皇还是被前代因果公张维贤亲自抬进太和殿登极的。

  自成祖以后的历代皇帝,无不视因果公为心腹。

  大明京师里面的三家国公,徐家是名义上的第一勋贵,张家是实际上的第一勋贵,跟在后面的成国公朱家就尴尬的很。

  虽说都姓朱,但是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和那两家一个是亲戚,一个是心腹不同,成国公家是妥妥的外臣.

第521章 最大诱因

  心里不甘归不甘,但成国公家对于屈居大明国公之末,也是没有太多办法的。

  虽然经常都挂着京营总戎的名头,可和能够代皇家祭祀的徐家,但凡军务,皇帝必会要求参赞的张家不同,成国公家一向都是听令执行的那一个。

  徐家原本还只有些虚名,可能代天子祭祀的荣耀却是谁家都比不上的。

  更何况他们还有一家盘踞在天下最繁华的江南?

  在大明要说富贵,除了皇家就是N京的魏国公家,毕竟当年老徐家根本就在N京,定国公徐家贵是贵了,但富就要差的多。

  可最近七八年里,原本论财富要差成国公家一筹的定国公家里,陡然巨富了起来。

  这就不能忍了,原本地位比不上你们两家,但论财富,好吧论财富也还是比不上张家,但至少比定国公家多一些。

  现在成了彻彻底底的国公末尾了。

  因果公张家一向地位特殊,有着皇帝心腹之称的张家也从不轻易和其他勋戚家族亲近,一副只认准皇帝的模样。

  于是朱臣把主意打向了陡然暴富的定国公身上。

  本以为要耗费些手段的朱臣没想到,几乎是一拍即合,前代定国公徐希皋虽然在两年前就过世了,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和当代定国公徐允祯之间的关系。

  搭上徐家的大船后,朱臣才知道徐家是攀上了**的海上大豪。

  作为大明最顶级的家族之一,他怎么能不知道海贸?

  可以前定国公家里对海贸的认知不过是向朝鲜、东营贩卖货物而已。

  攀上徐家才知道,极远的西方居然有一大片远超大明的土地,那里还有大小一两百个国家,而且人丁不下于大明。

  一个大明就供养出了多少富贵人家,还有一个不下于大明的地方,那将会带来多少财富?

  搭上了徐家等于登上了对欧海贸的大船,家财的迅速增长,也让成国公府的威望得到了一定提升。

  财富或者说共同利益,从来都是增进友谊或者引发冲突的最大诱因。

  因为有N京魏国公府的牵线搭桥,京师两家国公府以及和他们亲厚的勋贵们也更加的亲密了起来。

  在联盟的有意引导引导之下,京师两家国公小圈子里也逐渐知道了带他们发财的是谁。

  在没有展开对建州女真部的作战之前,联盟的陆上力量一直隐藏的很深,但是海上力量却从来不吝向这些勋贵、缙绅们展示。

  不论闵月浙赣,还是N京、南直,也包括讪杉的几家豪商,以及京师勋贵的小圈子。

  经过这些年来,他们都见过联盟海上力量的豪横。

  也正是因为见识过,因此也对从事海贸增长财富充满信心,要论在海上,大明那是一分胜算也没有的。

  这样有什么好怕的,大家两互相安生不是挺好吗?

  直到朱樉在福周起事,接着讪杉、辽右、云贵响应,大明的勋贵、豪绅家族哪个不是垮区域经营的?

  不要看勋贵们无令不得出城的规矩依然被执行的很严格,可他们哪家府上没有大批的家丁、家将,这些人可不在限制之列。

  勋贵们靠着这些家将、家丁,或者姻亲们在大明繁华的所在几乎都有产业。

  以前只是以为**海商们靠着利益联结了这么一张大网,可一旦起事才猛然发觉,原来夏国联盟早就把兵马撒在了大明各处。

  等到朱樉领军兵临城下之时,朱臣就开始焦躁了起来。

  看起来徐家似乎是知道夏国要来进攻的消息,不然为什么在京师囤积了海量的粮食?

  还鼓动一起在海贸里发财的勋贵们一起平抑物价,安定人心。

  张佑进城后派人送了一张便条给他,更是让他胆战心惊,配合开城。

  是做呢,还是做呢?

  京师里但凡有点见识的都知道大明完了,没有完全崩溃是因为皇帝还在,还有一些依然对大明抱有希望的人在。

  但这里面没有朱臣和他的定国公府,既然大明要完,朱家也没打算跟着大明一起玩儿完,该怎么做就显而易见了。

  连被皇帝依为最后之干城的太尉张佑都投诚了,更可笑的是张太尉还负责整个外城的防务。

  这还打个屁!

  皇极殿里的坐龙椅游戏还在继续,朱樉却已经带着朱由检等人来到了武英殿。

  说起来武英殿本来就是明朝历代皇帝不成文的实际办公场所,因此一应物事都十分齐全。

  三大殿因为大典才会启用,设施奢华大气是有的,但要论实际运用,还是武英殿来的舒服。

  朱樉进入武英殿就发现一个好处,刚才在皇极殿里,除了一张龙椅,整个大殿里再没有第二种可以坐下的物品,而武英殿里则有好几张锦墩。

  形势比人强,在皇极殿里朱由检爆发了一下后,迅速又平复了下来,到底是做了几年皇帝的人。

  从被俘直到到达武英殿,入眼所见,到处是端着火铳上了刺刀的夏国军官兵,他一丝反抗也没有。

  “朱先生,姑且这么称呼你吧,你要是不在意,我们彼此也可以用先生相称?”

  “哼,一帮乱臣贼子罢了!”

  不过也才二十二岁,朱由检怎么可能服气?

  看着仍然怒气未平的朱由检,朱樉自然不在意,倒是张佑和马康脸上变色。

  和别人平等共处,也许是朱由检平生第一次体验的事情,出生就是皇子,他的父亲朱常洛也只有两个活到成年的儿子,但他和哥哥朱由校不同。

  朱由校的母亲是诗选,是经过大明礼制认可的,由外臣和内臣们共同挑选推荐给皇帝的嫔妃候选人。

  因此朱由校的母亲一生下皇子,次年就被封为才人,这是正是进入了嫔妃的行列。

  而朱由检的母亲则是宫女,要说起来,在另一个时空类似于生活秘活书甚至是家政的身份。

  原则上说起来,皇宫内院里除了有血缘关系的女性除外,皇帝可以任意宠信里面的女子。

  但实际上则不然,每一个出现在皇帝身边的女子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但基本上,外臣们推荐来的候选人,除非极为特别的缘故,太监几乎不会拒绝.

第522章 压制住对方

  而宫女录用的决定权则是太监的职责,这里外臣就很难插得上手,毕竟人家才是直接的“用人单位”。

  夏国自古以来,内外朝都在进行不同烈度的斗争,就因为嫔妃和宫女选择权的原因,大家你来我往,都很难完全压制住对方。

  但对于将来皇帝施加影响方面,外臣实际是处于下风的。

  原因也很简单,太子也好,皇子也罢,在什么时期未得皇帝的允许结交外臣都不是件好事。

  虽然很多时候,外臣们表面都奉行选择太子是皇家的私事,但实际上历朝历代外臣和皇帝为册立太子进行斗争的事情比比皆是。

  立长立嫡从来也都不是为了什么秩序,而是外臣为了减弱内臣影响的一种手段。

  嫡长子天生具有继承权,这是外臣一贯坚持的事情,没有嫡长子就立嫡次子,然后依次排序,这是外臣或者说儒家定的规矩。

意思就是告诉未来的皇帝,你继承大位最大的功臣是外臣,而不是皇帝和内臣。

  规矩我们早就定下了,只要嫡长子在,管他贤不贤的,只要不是傻子,我们就要保他登上皇位。

  朱由检的父亲泰昌皇帝就是这样被外臣们硬推着登上皇位的,万历皇帝喜欢万贵妃生的小儿子朱常洵,但几次想册封为太子都被外臣们给挡了回去。

  这样才轮到了泰昌皇帝登极。

  朱由检既幸运又不幸,父亲早早就过世了,哥哥朱由校也只做了七年皇帝,且没有子嗣,而他父亲又只有他们兄弟两个活着的儿子。

  因此,说朱由检是捡到了皇帝的宝座也一点都不夸张。

  但另一方面,朱由检的母亲不过只是个宫女,虽然生下他之后被册封了淑人,可这个封号却嫔妃里最低等的,而其他为泰昌皇帝生过子嗣的不论男女都至少是个妃。

  这是外臣对于“越位”宫女的惩罚,不是咱们选定给皇帝的女人,就算生了皇子也不能在后宫得到高位。

  而他的生母后来更是被父亲泰昌皇帝亲自下令杖毙,随后又先后被两位后妃抚养长大。

  身份低位,又不被皇帝父亲喜爱,外臣们也对这位“越位”宫女生的皇子不待见,可以说朱由检虽然贵为皇子,在继位之前的生活却相当的不得志。

  十一岁就被哥哥天启皇帝册封为信王,但成年之后却屡次被外臣阻拦去封地就封。

  在大明朝,宗藩在京师处处都要被盯着,可以说连人身自由也没有,成年的亲藩除了对皇位有念想,没有哪个愿意待在京师。

  来到了这个时空,朱樉自然也对朱由检进行过详细的打探,倒是对他在另一个时空里发出“朕非亡国之君,然诸臣皆误我”的悲叹倒是有些理解。

  一个明面上被父亲讨厌,私下里被诸臣看不起的皇帝,性格暴戾一点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朱先生,你明白你朱家的天下是怎么丢的吗?”

  朱樉伸手制止住张佑想要说话的意思,微笑着问朱由检。

  确实没有其他心思,本以为会有些愤怒或者怒其不争,可看见脸上还有青春痘的朱由检,此时却满是同情。

  十七岁就担任了“大明集团董事长”,以前还没有进行过相应的学习、培训。

  手下员工近两亿人,管理层还几乎全是只想着怎么往自家腰包里划拉钱财的人物。

  东面是“东营公司”和大明管理层勾结挖墙脚,北面又面临“古蒙集团”和“女真集团”强力的竞争。

  南面更是有“尚亚西集团”、“葡里牙集团”、“河蓝集团”的偷袭,又遇到“大明集团”资金链断裂。

  这样的局面朱樉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应付,反正他要是坐在大明皇帝的位置上是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的?

  大明礼制是不允许皇帝随意接触外臣的,这就意味着除了“高级管理层”,皇帝想培植新兴力量根本不可能。

  皇帝还不允许出京城,这样连所谓的京营也都无法直接掌控了。

  朱樉知道,另一个时空里说朱由检简朴到衣服都打了补丁的说法是笑话。

  紫禁城里至少有千万两以上的存银,这是皇帝的私产,也是皇帝和臣子权力平衡的缘故。

  不是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吗?

  国库外臣们说了算,但皇宫内库则是外臣们不能染指的。

  可这样的皇帝有银子又有什么用?没人可用……

  以为朱由检不懂得遍练新军,提拔年轻人吗?

  可他拿出了十万两内帑,派遣亲信御史吴甡去杉西赈济灾民,连京师的大门都没有出去,十万内帑照例被外朝漂末了一半,至于地方还要克扣多少,最终用于赈济的银子能剩下多少?

  这些都不是朱由检能控制的。

  “朱先生,大明亡不亡就要看你了,至少我不会让大明灭亡。”

  看着脸上依然狰狞的朱由检,朱樉甚至觉得这孩子很可怜,在另一个时空,从十七岁就开始执掌大明,能挺十七年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们并不想灭亡大明,你也许真不是位亡国之君,但大明是不是真正亡于你手中,最终还是要看你的选择。”

  朱樉并不想和朱由检分析什么治国的得失,因为根本行不通。

  “什么,你们要……?”

  听到朱樉的话,朱由检大惊,以为要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

  “马康,把地图拿出来。”

  听到朱樉说话,马康立即从身后背的圆桶里拿出了一张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