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256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其他人家想做这些买卖总是要小心翼翼的,虽说大明缙绅几乎不用商业税。

  但象过路费、关卡、码头还是难免要被官吏或者流氓盘剥一道的,更严重的甚至会遇到劫匪。

  这时候就显示出联盟早早就在两条黄金水道布局的功力了。

  虽然以这时候的手段,对重庆到宜昌段的长江三峡依然没有什么办法。

  但经过五六年的打击、整顿,郑芝龙带领的长江运输行几乎完全把控住了宜昌以东的长江水道。

  项阳城在汪九雒的配合下被特战营和一个武器兵营悄悄的打开,兵不血刃的就解决了。

  而勋阳巡抚梁应泽在项阳失陷后干脆开城投诚了,至此,汉江从汉中到武昌段全线贯通。

  而京杭运河更是被钟斌的运河集团和张佑的漕运军团牢牢掌控,沿途湖泽的水匪也不知道被钟斌剿了多少次。

  张佑上任漕运总兵之后,更是加强了对运河两岸亦商亦匪的豪强、缙绅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而且还名正言顺。

  在朱樉正式称王之后,这两条黄金水道上原本不适宜公开打击的各种关卡没用半个月就纷纷被关停。

  现在不论哪里的商贾,只要持有了联盟出具的票凭,可以放船一路开到苔湾,不嫌劳苦的话去到雅加达、星洲都行。

  这时代U国的总人口应该比夏国稍多一些,U国商路的打开,等于平添了一个夏国的经济体量。

  而且此时因为U国的宗教、贵族制度,使得他们的富裕人群比夏国至少多一倍以上,他们对瓷器、丝绸、高档茶叶等奢侈品的需求远超夏国。

  夏国商盟的各组织成员已经快乐疯了,奢侈品就不说了,U国来的商贾连棉布都给出了“天价”,原本只要三五分钱一尺,现在U国的商人们能给出三角钱一尺的价格,而且需求量极大。

  临清现在满是收购棉花的商贾,松江的纺织工坊外全是排队等出货的牛马车,成匹的棉布只要出厂立刻就被抢光,价格也比去年翻了两倍.

第519章 商业信息

  除了生活物资、奢侈品,药材也大受U国商人青睐,特别是跌打损伤类药物。

  内服外擦的创伤药,只要有出货,U国商人们有多少要多少,只要价格不是太过离谱,他们连价都不还。

  一个伤愈归队的老兵抵得过十个菜鸟,这是什么时代都公认的真理,况且训练装备一个新兵要用去多少花费?

  这笔账不论怎么算,都是抢救老兵来的划算。

以往这些消息都不适合大肆宣扬,不过商盟成员带着自家亲友闷声发大财。

  现在大明除了京师、通州,几乎已经尽在夏国联盟的掌握之中,在占据的城池里,除了安顿民生,联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开这些商业信息。

  各地的士绅们看到这些消息时顿时就炸锅了,卧槽,原来茶叶、瓷器、丝绸……能卖到这样的高价?

  原来早些年少收入了这么多钱?

  杉西、诃萳、山栋、北直隶的缙绅们慌了,他娘的这些地方是大明藩王、勋戚最多的省份。

  他们的土地被没收以后都分给了泥腿子,现在泥腿子个个高兴的走路都在发飘,连他们的佃户也都逃了个差不多。

  这些缙绅家里少的有几百亩地,多的几千上万亩也有,可现在怎么办?

  夏国联盟的律法里佃户可是自由民,仆役也要求他们在三年之内解除奴役身份还归自由民。

  不要说三年了,得到消息的下等仆役们立即去官府申请民籍,一家能分十亩好地,这谁还给人家做牛做马?

  杉西、讪習为了解决仆役还籍的问题流放、枪毙了好几十个缙绅。

  在土地和武器的加持下,除了高等仆役因为收入本来就比种田高,没有还籍,几乎所有的下级仆役和绝大部分中级仆役都选择了还归民籍。

  土地还在,种地的人没了!

  这可咋整?

  杉西洵阳的前户方主事白广升家里“想出”了好办法。

  提价啊!

  农民自己有了土地,而且二十年内不允许买卖。

  种田无非就是为了养活家小。

  白家选择租农民的土地,而且成片、大量的租赁,然后雇佣农夫种棉花,种子、农具都由他家提供,开出的工价比农民自己种田收获还要高不少。

  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各家找来账房先生算盘噼里啪啦一通好打。

  娘了个亲嘞,还是挣钱,比原来挣的多!

  讪習泽州的一个烧窑大匠,听别人念了官府文告以后战战兢兢的去到了一个叫做专利局的衙门。

  心疼的花了五十个铜钱注册了一种烧制瓷器的专利,他家里五代的手艺传承,烧出来的瓷器在讪習、诃萳一带颇为有名。

  但也只是给东家做活,日子一向都还过得不错。

  自从这个叫做夏国联盟的官府来了以后,他几次听说什么专利、合股的事情。

  东家和其他老爷也不是没给出过价码,可他始终觉得有点亏,于是硬着头皮花钱注册了专利。

  结果上午注册,下午就有几个“老爷”来找到了他。

  合股,给了两成身股,可以传承的,外加一万华元,还请他儿子去南方再开一座窑炉,一样的价码。

  仅仅一天时间,原本的工匠就成了老爷!

  一万华元,一千两银子!

  激动的大匠忍不住去底下钱庄换了一千两的银块回来,虽然不能用了,但抱着睡一晚都是莫大的满足。

  家里世代就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大明京师此时和外面象是两个世界。

  太尉张佑只给了这么个模糊的荣勋,本职还是漕运总兵。

  可就是这个荣勋,让张佑在京师的地界上除了皇帝和亲王,再也不用向谁行跪拜礼仪了。

  京师里的官民都还算镇定,民间早都传开了,夏国王朱樉的兵马绝不滥杀百姓,甚至对宗藩、勋戚也多有优柔。

  看看就知道了,从前年开始,什么晋王、秦王朱樉等大明一字亲王到中尉,呼呼啦啦的都从封地被赶回了京师,十几万人丁啊!

  据说没来京师的只有一位,就是当今皇帝的叔父瑞王,传说那位在汉中做了居士精研佛法。

  百姓们倒是觉得瑞王是个伶俐人,不像京师里的这些个宗藩,个个都成了穷光蛋,还把皇族的架子抖上了天。

  自从宗藩大批进京以后,朝廷有三个衙门根本就没法再办公了。

  户部成天被一帮亲王们堵着要俸禄,工部被堵着要给他们建宅邸,而礼部也被他们成天哭诉礼制不公。

  兵部也好不到哪里去,一班什么将军、中尉的,喝多了就躺在衙门口叱骂,骂兵部无能,收不回他们的封地。

  其实不用皇亲国戚们闹腾,这些衙门也没什么事可做了。

  户部的仓廪里耗子都快饿死,吏部除了京官谁也管不了,更不用说还有大批低品级京官们直接跑了。

  工部也只能用仅存的存无聊修补修补城墙,其他物件都要用来制造兵甲、器械。

  刑部更是没事,京师的诉讼、掌刑本来就是顺天府的事情。

  礼部原本就是个务虚的衙门,天下如此,本来他们最重要的职责掌科考,也因为科考暂停而无事可做。

  唯一有事做的是兵部,毕竟京营还有十几万兵马。

  可京营又是皇帝亲掌的,于是兵部也只能打打下手。

  皇帝朱由检一天也神神叨叨的了,每天的朝会照开,可国库空空如也。

  除了京营十几万人吃喝,其他边镇的粮饷早就断了,辽镇也有一年多没发过粮饷。

  至于官员的俸禄更是没有,连工部留存用来修缮皇宫的材料都被抵充俸禄发给了官员。

  这还不算,涌入京师的宗藩更加可怕,不管吧,这些人已经和乞丐差不多了。

  可除了他们的家仆,几乎各个都有金牌、玉牒,说起来都朱家宗亲。

  寻常的将军、中尉还没什么,也只敢在顺天府、宗人府闹腾闹腾,可亲王、郡王就不同了,他们可是敢在午门,甚至进到内阁大闹的。

  不过两三次,现在原本只有三人的内阁也不办公了,至少不敢在文渊阁办公。

  原本都在皇宫里面,有事可以直接派人去文渊阁宣见,被宗藩这么一闹,三个阁老乐得清闲.

第520章 下令处置

  连班也没人坐了,只有几个书办随堂平日里驻守,三个阁臣平常也不敢在自家府宅多呆。

  下了早朝就不知道去了哪里,问就是去找各部尚书会商去了。

  但要再问会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没有?大家则抱着芴板摇头不语,经常把朱由检气的几乎破口大骂。

  朝会最日常的工作就是两部尚书要钱粮,户部、兵部,然后就是礼部、御史台弹劾官员、宗藩。

  十几万宗藩连同家仆一同涌来了京师,每天的衣食住行都是一大笔银子。

  为了安置这些宗藩的住宿,短短两个月里前后气走了两位工部尚书,没钱没物料怎么盖房子?

  侯恂是背着能吏的名头上任户部尚书一职的,可上任之后就傻了眼。

  前年还有四个布政使司缴纳的税赋,去年就只有诃萳和南直隶上缴了春税,秋税一个子儿的进项也没有。

  本来他上任被朝廷上下都看好的,期望他能在户部做出些大事,可面临这样的局面,侯恂也变的和前任,向皇帝要内帑。

  诃萳失陷以后,朝会就成了个形式,除了皇帝的叱骂声,大员们一个吭气的都没有。

  除非要钱粮,否则只有一些年轻的科道言官们不停的参劾这个,弹劾那个。

  刑部、御史台的干员们则一个都不出声,气的只有朱由检自己下令处置。

  可处置的办法也很可笑,无非罢职而已,刑部大牢和锦衣卫诏狱都不再收人了,养不起!

  朝廷如此,但京城的百姓却挺逍遥。

  百业照旧,除了来往的官员、客商、士子少了许多,但大明京师本来人丁就超过百万,百万人口的内需每天都是无数的物资流转。

  更何况京师还是天下富贵人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和大前年建奴入寇时物价飞涨不同,这次京师里的物价只小有上涨,而且还是肉食、丝绸、茶叶等物品。

  民间都在流传是定国公和一帮勋贵、豪商在大量供应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有心的百姓在街面上寻访了一下,据说是真的,一时间原本在京师被嫌恶的勋贵们顿时声望好了许多。

  大明虎将,太尉张佑奉召入京后,立即就被皇帝单独召对,君臣二人谈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但据宫里的出来采买的太监“无意”间透漏,皇帝宠爱的大太监,御马监掌印高起潜在张太尉离宫后不久就被杖毙。

  现在宫里的曹化淳曹老公是皇帝之下的第一人,不仅掌印司礼监,提督东厂,还总戎京营,现在连御马监掌印也兼了,皇帝的伴当王承恩辅之。

  大明京师“内九外七皇宫四门”总共二十道城门,其中“内九门、皇宫四门”都归了曹老公把持。

  张佑虽然被封了太尉,但作为外军的他是进不了内城的,麾下两万精锐被分配到了外七门和京营的一部共同防御。

  外七门是大明京师南面的第一道防御圈,总共七门,外城的北面是内城的南墙。

  外七门从东至西依次是东便门……、广安门和西便门。

  顾名思义,便门是为了方便百姓出入的城门,张佑进城后就下令把便门封死了。

  其他五门就是京师外城墙的正门。

  大明崇祯五年十二月二十,夏国军两路大军一共八万余官兵出现在了京城东西两面的城墙外。

  朱樉带领的夏国联盟对大明的总攻开始了。

  腊月二十五日夜里子时出刻,京营总戎,大明成国公朱臣还在西直门的城楼里坐着。

  京营总戎和N京守备是一样的体制,总领分了内外,太监和勋贵各领总戎职位,虽然都叫做总戎,可实际上太监是正职负责拿主意,勋贵是副职负责执行。

  因为城墙外的“叛军”并没有围城,只对西面和南面进攻,因此朱臣就负责西城墙的防御,而太尉张佑则负责南城,毕竟南城是外城,西直门进去就是内城,这里一向都是勋贵领兵。

  夜晚的城楼里一丝亮光也没有,倒是城墙上为了预防敌人乘夜攀爬点着一些火盆。

  朱臣木木的坐在腰鼓凳上发呆,身边有两个家将和两个侍卫站着。

  “国公爷,时辰差不多了。”

  身边一个侍卫出声提醒了一句,两个家将闻言身体一紧。

  “哦……”

  朱臣听到侍卫说话,身体也微微了晃了一下,然后才应了一声。

  “那边有动静了吗?”

  停了一下,又轻轻出了一口气,成国公朱臣才小声了问了一句,但是没人回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