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352章

作者:御炎

在此基础之上,他推动限奴令,会让很多人感到惊慌、不解、不满,但是并没有人能够阻止这道政令的发布。

无论是名义,还是实际,都不能。

对于这一次限奴令的发布,刘备还同步对《汉律》当中的相关条文做了一些修改。

对于汉哀帝时期规定的私奴拥有数量,刘备没有迈开大步子,没有一口气取消,而是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区分,以及在官奴私奴的拥有方面添加了一些新的规定。

第六百三十二章 颁布《限奴令》

在这一次的修缮之中,刘备把奴隶明确分为官奴、私奴两种。

其中,他规定官奴只能从战争俘虏、罪犯及其相关家眷群体当中获得,任何官方相关机构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除以上两种渠道得来的人作为官奴。

每一名官奴的身份都要记载下来,记录在案,以备随时查询。

且官奴只能由朝廷拥有,朝廷管理和使用,地方官府不得拥有,如有要事,需要向朝廷申请,由朝廷派遣一些官奴来配合地方官府。

等于将官奴的所有权全部限制在了朝廷这边,除了雒阳朝廷之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以官奴的名义拥有奴隶。

否则就是僭越,就要问罪。

私奴方面,【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的规定被他进一步细分,且以爵位和官位为主要依据。

天子以下最高层面的诸宗王可以拥有二百人的奴仆。

列侯当中,县侯可以拥有一百人的奴仆,乡侯可以拥有七十五人的奴仆,亭侯可以拥有五十人的奴仆,都乡侯可以拥有四十人的奴仆,都亭侯可以拥有三十人的奴仆,而关内侯只能拥有二十人的奴仆。

关内侯之外的无爵位者,万石官员可以拥有一百名奴仆,二千石官员只能拥有二十名奴仆,千石官员可以拥有十名奴仆,千石官员以下的官员就不分了,包括吏员在内,最多只能拥有五名奴仆。

然后就是民间了。

对民间的限制也是这一次《限奴令》的主要下手之处。

刘备第一次规定,民间没有官职和军功爵位者,个人最多只能拥有三名奴仆,且需要在官府登记,还要详细登记,以后万一这个奴仆犯了事儿,官府可以直接追究主人的责任。

主人有管束教育奴仆的义务,如果奴仆犯了什么事儿,影响了公共安全,除了奴仆之外,主人也要被问责。

然后,刘备还第一次在《汉律》当中明确规定了奴仆的法律意义,即明确与主人家签下官府认可的卖身契约者,以契约为凭证,才能证明是奴仆之身。

有此契约,主家才拥有对奴仆的生杀大权和买卖之权,官府不会过问。

没有官府发给的正式卖身契约的,一律不视作奴仆,在法律上拥有人权,视为民户,属于官府管辖范围之内,不得被随意打骂杀戮,不得被随意买卖,否则就要按照杀人罪论处。

这个新规定于建安二年的五月上旬正式对外公布,公布之后毫无疑问的引起了一阵波澜。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颁布的针对三辅、三河、弘农郡和并州的《限奴令》同时发布。

《汉律》的修改和《限奴令》的发布,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刘备又要开始搞事了,借着并州大作战的成功,刘备开始撬动地方势力的利益基本盘了。

不过说起来,这两个大动作对于现下的统治集团来说,影响并不大。

因为刘备也明确规定了统治集团可以合法拥有的奴仆的数量,而且他们相信以他们的权势地位,总有可以通融的地方。

就好比古文学派的官员们,他们不相信以他们和刘备的关系,就一定要严格遵守这个条例,法外无外乎人情,这一点是古文学派最了解也是最拿手的事情。

所以在实际层面上,这些条例颁布之后真正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地方上的郡级、县级的豪强大族,是那种族人只能在地方上担任小官小吏的影响力有限的家族。

他们往往有很多土地、房屋、财产,也有大量奴仆,但是他们的政治身份低微,只是平民,够不到士人家族的门槛。

在西汉,这样的家族在地方上很多,且往往会成为郡守、刺史等向皇帝献媚讨好充当功绩的礼物,被杀猪宰羊一样的处理掉,然后把得来的利益和皇帝分一分,你好我好大家好。

东汉皇帝没那么大的权威,和地方上总是商量着来,除了刘秀的度田令之外,还没有几个皇帝对地方有如此严酷的政令。

而这刘秀以后第一波不那么商量着来的行为,就是刘备做的。

这个事情的发生似乎显示着雒阳朝廷和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让很多人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

为了成功让《限奴令》执行下去而不是成为一个笑话,刘备也是做了一番准备的。

首先他对自己麾下家族出身三辅三河之地的官员们通气,要求他们带头响应《限奴令》的号召,让他们的家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执行《限奴令》。

作为我的部下,作为我前途光明的部下,因小失大是不明智的选择,也将不配成为我的部下。

另外,和刘备成为食盐利益共同体的三辅、三河之地的家族也被刘备做了一番通知。

大体意思就是大家这些年贩盐赚了不少钱,我知道大家合作的还是很愉快的,所以有必要将这种愉快持续下去。

积极响应《限奴令》,带头执行《限奴令》,让我看到你们确实想要持续愉快的真切想法,如果我看到了,我就满足你们,如果我看不到,那么对不起,想要快乐的家族还有很多。

别忘了,我还兼着凉州牧的职位呢,贩盐能否持续下去,全是我一句话的事情,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出正确的决断,对吧?

对于这两个团体,刘备占据绝对的主动权,所以刘备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贯彻落实《限奴令》的要求,不要因小失大。

至于古文学派方面,刘备在卢植的府上和卢植一起开了个会。

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之前清算今文学派,大家得到了不少好处,赚了不少钱,我都是知道的。

而这其中有多少是我的功劳,大家也是清楚的,所以这一次不求大家完全照着来,但是希望大家至少能够做个样子配合配合我,把声势搞起来,让我能够正大光明对那些“不懂事”的人出手。

咱们自己内部最好不要闹出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让外人看了笑话,如果咱们内部都有问题,那这个政策还怎么执行下去呢?

刘备这话说的不太客气,但是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

能干翻今文学派,能让今文学派成为历史,我刘某人在其中有多大的功劳,有几分成色,大家都是清楚的,没有刘某人的付出,这一天不会那么快的到来。

刘某人手中的军队和权势,不夸张地说,就是眼下古文学派执政的基础,诸位的权力,是以我的军事力量为基础的,既然我的付出那么大,诸位是不是也要付出一些来配合我呢?

现在,是刘某人需要诸位配合一下的时候了。

诸位可以和底下人都说清楚,但凡家在三辅三河之地还有弘农郡的,都配合一下官府,该做的都要做,不然,咱们那么久的友好合作关系,会出现裂痕的。

第六百三十三章 雒阳朝廷的脑子坏了?

古文学派内部,其他人不说,单说卢植,他在这件事情上是绝对支持刘备的。

他还表示他会在幽州带头响应刘备的号召,积极支持推动《限奴令》,并且他也希望古文学派在这件事情上支持刘备。

古文学派内部尽管对此怀有不满的人当然大批量的存在,觉得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少一个奴隶就要多一个雇工,多一个雇工就多一份支出,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但是整体意志上,古文学派还是愿意配合刘备的,因为他们也清楚刘备对于古文学派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只是象征性的交出一批奴隶装装样子配合一下,演演戏,那还是可以的,只要别真的对他们下手就行了。

至于其他势力集团,也就剩一个宦官集团了。

张让那边不用说,立刻就吩咐底下人配合刘备。

蹇硕那边犹豫一阵,也没说什么。

其余十常侍的财产大部分都不在此番推动《限奴令》的地区,所以也没啥特别的触动。

而三辅三河之地的地方长官基本上都是刘备的自己人。

所以,在前期已经完成铺垫的地方执行新政,还是有所优势的,至少不会有那么多人哭着喊着要反对。

整个统治阶级基本上被刘备搞定了,搞不定的也不会明目张胆的反对,至于真正受到针对的地方性豪强家族——对不起,雒阳朝廷并没有他们的发声渠道。

官员,士人,军队,宦官,都被刘备搞定了,汉帝国的上层基本上心里都有了数,知道刘备这一波不是针对他们,这也就差不多了。

而那些被真正针对的地方性家族在地方上是一回事,但是在雒阳朝廷里,没人代表他们的利益,没人为他们说话,也没人把他们当作一回事。

真正有拉拢价值的家族已经被拉拢过了,剩下来的这群人惊讶地发现这个善于妥协和协商的朝廷不知何时突然转变了风向,变得善于斗争和掠夺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当年的西汉政府也是如此的善于斗争和掠夺,汉匈战争进行时,他们可是非常惨的。

按照《限奴令》的规定,民间没有官职和军功爵位者,最多只能拥有三名奴仆,且需要在官府登记,然后领取正式版本的《卖身契约书》,完成签署之后,才算是正式的主人和奴仆关系的确定,受到律法的保护。

如果没有这一套手续,那对不起,你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被界定,不受律法的保护,反而要受到律法的针对,朝廷有权力对你下手,惩戒你的违法行为。

这对于地方上那些有着数百、上千奴仆伺候的土豪家族来说,问题就太大了。

一个没有官身的族人只能有三个奴仆的名额,就算每个族人都能去拥有三个奴仆,绑在一起也覆盖不了那么多的奴仆。

而且更可恶的是,奴仆犯事,官府还要追究主人的责任,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族人都愿意承担风险去担保三个奴仆。

这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奴仆需要被释放出去,不再成为家族的助力,家族将不再有剥削压迫他们劳动力的机会,家族产业和规模将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如果不想萎缩,那就要进入劳工市场雇佣自由民充当雇工,付给酬劳,让他们干活,不能再随心所欲的命令奴隶从早干到晚、从生干到死。

而且这一波政令颁布之后,他们居然得不到任何的补偿,血亏不赚!

该死的连坐法居然被用在了这个地方!

这些地方性家族得到官府布告的时候都是抓狂的,到处找人、发动关系向官府咨询内情,询问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要这样执行,这样搞不是要让他们大出血吗?

雒阳朝廷的脑子坏了要来这样一出?

这些奴隶来老子这里干活儿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老子也是花了钱买他们的,又不是抢来的,正儿八经的生意,怎么说不让做就不让做了呢?

雒阳南部新城县的杜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个家族发家不过两代人,因为距离雒阳近,又靠着伊水,于是靠着在水上做点运输生意到雒阳去售卖而逐渐发家。

当然,发家的过程中少不了争抢打闹和互相吞并,和刘备当年发家的路子差不多,武德充沛的杜氏笑到了最后。

原先,这个家族和连续三任新城县县令的关系都处的不错,这些县令也乐得做他们的保护伞,护着他们在水上搞点小生意,互惠互利。

于是杜家就在二三十年内发展起了起来,靠着赚来的钱买了不少土地,又在大灾之年买了不少奴仆,家族逐渐壮大起来。

到此时此刻,杜氏家族已经是一个拥有五千余亩土地和三百多奴仆的地方性有规模的家族了。

只不过家族发展时日尚短,来不及开支散叶,也没来得及向上拓展关系,便迎头撞上了刘备这个军事强人的时代。

杜氏家族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是比较慌张的,他们连忙派人到县府找新任县令管敬询问具体情况。

前一任县令不久之前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免职,司隶校尉亲自派人来抓,后面听说被砍了脑袋,杜氏家族为此担忧了一阵子,但是并没有人来找他们的麻烦。

不久之后,这个新任县令就来上任了。

上任以来,这个县令不怎么喜欢和当地家族势力搞好关系,倒是天天往田间地头跑,找一些泥腿子问事情,然后不停的写写画画。

杜氏家族派人去雒阳打听消息,打听回来显示这个管敬是凉州人,是大将军刘备的门生,与刘备关系匪浅,后台很硬,是个扎手的点子,不是什么好欺负的愣头青。

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包括杜氏家族在内的很多地方家族都对这个管敬多了几分畏惧,一时间都不敢直接去接触他。

然后他们就听说这个管敬在新城县内推广了一个叫什么集体农庄的政策,号召县内农民加入进去,然后雒阳朝廷会给予一些优惠条件之类的。

反正这段时间以来,这个管敬一直都在做这些事情,忙里忙外的,都不和他们这些家族势力有什么来往。

一直到去年年末的时候,有人忍不住想要主动和管敬打个交道,结果也就是那个时候,管敬倒是直接来找包括杜氏家族在内和伊水运输有关系的各大家族了解伊水运输的事情。

因为雒阳城内有一部分生活物资是通过伊水从弘农郡转运到雒阳来的,也属于重要的交通渠道,他这个县令必须要过问。

不过这也就是例行公事,他问了一些内容,各大家族老实回答,说一些有的没的,一些运输费用之类的,这都是之前的老规矩了。

倒是也有人隐晦的提起了给官府孝敬的事情,管敬打了个哈哈,一句话带过,没深聊这个事情,当时就让杜氏家族发展壮大的掌舵者老杜很是担忧。

不要钱?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第六百三十四章 向朝廷露肌肉(五更求票)

老杜这种从底层起家一路打拼起来的人对于官府和官员的了解是非常深的。

他们深知官府和官员不讲理的特权与心态,他们很清楚官府是顺毛驴,必须要顺着他们的意思,奉承他们,否则就算是一个小县令,也能让他们倾家荡产。

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是靠着互惠互利友好相处的,这日子过得也还算是愉快。

结果现在忽然这个新任县令不要钱了。

一个当官的不要钱可不是好事。

他要是不要钱了,可能就是冲着大家的命来了。

不过当时管敬没说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让大家安守本分,做好各自的事情,按规定缴纳赋税,也没别的。

可就是这看上去正常的举动,却让底层起家的老杜心怀警惕,这段时间以来,老杜不断派人在雒阳打探消息,想知道雒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不断的打听,还真的打听到了不少事情。

比如大将军刘备不断将自己的门生故吏安排到雒阳周边地区担任职位,这个管敬就是其中一员。

大量凉州人空降到三辅和三河之地出任官职,包括地方主官在内,一些县级以下掌控实权的官职都被这些和刘备有关系的人占据了。

管刑罚的,管赋税,管抓贼治安的,这些原本由地方上各大家族分润的权势,在雒阳事变前后,都被刘备占据了。

原先司隶地区的地方性家族要么和刘备合作,要么被刘备连消带打吞并掉,还借着清洗今文学派的由头一波摧毁了百多个司隶地区有名气的家族。

然后这些家族所掌握的利益和权势就被刘备给吞掉了,各种职位都被他安排人占据,掌握了很大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