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73章

作者:御炎

他们必须要考虑到被刘备残酷报复的后果。

战后,刘备派人大摇大摆的从凉州到雒阳来报喜。

他把两个鲜卑大人的头颅和他们的活着的家眷,以及他们部落的上层人士及其家眷,还有部落权力的象征以及一些珍贵金银玉器等等,全都装车运到了雒阳来。

那叫一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那一日,整个雒阳城都为这场久违的边境上的巨大胜利而感到欢欣鼓舞,自发起来载歌载舞的人不在少数。

这一时期,鲜卑人确实招人恨。

刘宏那就直接狂喜了。

他下令要把这些俘虏狠狠地收拾一顿,男的全部斩首,女的全部没入宫中充当粗使奴婢,专门干脏活累活粗活,要让她们做最肮脏的事情,以此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

当年三路北伐战败,损兵折将,把汉帝国幽州并州地区的精锐骑兵折损一空,让他颜面尽失,却也让他无可奈何。

后面他无可奈何,只能选择封檀石槐做王,还要用宗室女子与他和亲,几乎等于是向檀石槐求和了。

但是檀石槐不接受,打他的脸,然后鲜卑人变本加厉侵略汉边境,把幽州和并州折腾得一塌糊涂,把汉帝国扒的只剩底裤了。

所以刘宏是在鲜卑人身上丢过大面子、现过大眼的,至今为止依然耿耿于怀,就算檀石槐死了,他也没忘记当时的仇怨。

所以被刘备送来的这些关系者都被刘宏看作是檀石槐的替代者,都要接受他最严厉的鞭笞。

他把这些俘虏中地位最高的家伙拎出来,亲自拎着鞭子在他们身上抽打,听着他们的惨叫,只觉得内心深处压抑着的情绪被释放了。

于是他更加凶猛的挥动鞭子狠狠抽打这些俘虏,感受着强烈的快感。

他甚至亲自观看了俘虏们的斩首现场。

紧随其后的,就是对刘备的赏赐。

刘备北伐,消灭鲜卑两个大部落,俘获部众二十六万,给人家直接物理灭族了,凉州北境为此焕然一新,给刘宏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也大大减轻了北部边境的压力。

刘宏高兴的啊,手舞足蹈,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还得是刘备啊!

帮我稳定凉州,帮我赚钱,帮我收拾鲜卑人、给我找回场子,帮我减轻烦恼,那是真正的为君分忧啊!

看着刘备如此忠勇,再看其他那些阿猫阿狗争权夺利吵来吵去,一个劲儿的从他手上要钱,他就更不爽那些家伙了。

还得是咱汉室宗亲啊!

得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刘宏啥也不说了。

咱汉室宗亲这么长脸这么能干,我这刘氏宗主也不能给人家整得不好看不是?

赏!

第三百一十八章 车骑将军刘玄德

就目前来看,刘宏感觉刘备这凉州牧的职位就暂且不变了。

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刘备的具体职位不好变更,刘宏还指着刘备给他用盐赚钱,短期内不打算调动职位。

而且目前看来,刘备是多少年来最成功的一届凉州长官,能让凉州安稳,功莫大焉,换一个人肯定没有刘备干得那么好,到时候凉州动荡,头疼的还是他。

既然具体行政职位不好变更,那就在将军位上变一变。

刘宏打算动一动刘备的将军位。

原先,刘备是帝国的左将军,左将军的职位往上还有大将军何进,骠骑将军张温,卫将军何苗,前将军周慎,右将军董卓。

之前皇甫嵩做车骑将军的时候,刘备在大汉军界排位第七,现在皇甫嵩先是去职,后面又重新被启用,改任后将军,地位还在刘备之下,于是刘备排行升到第六。

本来,皇甫嵩打赢兹氏县之战之后,今文学派就开始撺掇着刘宏给皇甫嵩重新提升军职到车骑将军的位置上,试图以此增强皇甫嵩的威势。

当时刘宏还在犹豫,觉得战争尚未结束,现在升职略有些不妥。

现在升了,到时候再打胜了,怎么办?

结果轮到刘备立下大功,刘宏就不犹豫了。

他直接对外宣布,说皇甫嵩的战争还没有打完,后续再看看情况,一场胜利不能代表全部,所以暂时不做晋升。

刘备那是正儿八经的一次辉煌胜利,灭了鲜卑两个大部落,终结了战争,赢得声威赫赫,必须要升职。

于是车骑将军属于刘备了。

刘宏亲自下诏拜刘备为车骑将军,刘备在大汉军界的地位一下子从第六跃升为第三,仅在大将军何进、骠骑将军张温之下,成为大汉军界前三甲。

除了车骑将军的升职,刘备原先范阳侯的爵位已经升到顶了,但是食邑只有两千。

刘宏想着刘备又能打仗安稳边境,还是个难得的能给自己赚钱而不是光要钱的能臣,不能随便给点什么大路货就给打发了,所以在食邑上就非常大方。

大手一挥,给刘备加食邑六千户,并前封八千户,使刘备距离万户侯只是一步之遥,是目前大汉权贵体系中食邑最多的一人。

至于其他土地、钱财、房屋的赏赐,那就属于惯例,赏多少都好,不值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觉得给刘备的赏赐还不够多,不能体现自己对刘备的嘉奖和重视,刘宏想来想去没出什么好主意,颇有些为难。

最后还是张让提醒了他。

刘备个人不方便再封了,那么为什么不给刘备的家人一起赐封呢?

让荣耀遍布全家,岂不是一桩美事?

这样就算刘备本人不能更进一步,家人得到了荣耀,刘备难道会不高兴?

刘宏恍然大悟,于是了解了一下刘备的家庭组成,得知刘备父亲早去,只有母亲还在世,另有一妻一妾,两个儿子,家庭就那么简单。

他感慨刘备在私人生活上的检点和自律,认为刘备果然是一心为国的忠良。

地位那么高了,家里成员才那么点,都不想着多纳几个妾室来充实一下自己家的后院,实在是忠不可言。

于是他和张让一起研究了一下,最后决定封刘备的母亲为良乡君,赐食邑一千户,封刘备的妻子韩宁为阳乡君,赐食邑八百户。

刘备的老丈人韩荣在朝中担任议郎已经好几年,一直没什么功绩,之前没什么理由能赐封,现在着升为太中大夫,秩千石。

这倒的确是充分体现了刘宏对刘备的嘉奖和重视。

能给家中女性封君的,那在两汉虽然不少,但都是鼎鼎大名的外戚权臣之类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叱诧风云的人物,刘备能以这样的功劳给自己的母亲和正妻争取到了封君的待遇,绝对属于天子加恩的级别。

通过这个封赏,雒阳城的官僚们大体上也能理解到刘备在刘宏这边的关注度。

那是远超皇甫嵩的。

皇甫嵩打个胜仗,解除雒阳忧患,除了正常大路货的赏赐之外,正儿八经的升职加薪什么的,没有,说是要等战况彻底平稳之后再做打算。

刘备的功劳严格来说的确是比皇甫嵩大很多,不过封赏也实在是比皇甫嵩好了无数倍。

到底是汉室宗亲啊……

至于接下来刘备给部下请功的内容,基本上是刘备怎么建议,刘宏就怎么安排,刘备没有建议的,那就按照标准模式给。

参加战争立下功劳的盖勋并前功,以忠勇果敢被赐予爵位,得封亭侯。

其余参加战争的庞德、徐晃、刘勇、牵招、贾诩,都因为得到刘备的表功,被赐爵位关内侯。

其余为战争做出贡献的文武部下,按照各自的贡献大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

反正一个人都没落下,可谓天恩浩荡了。

自然,获利最大的还是刘备本人。

对于刘备二十六岁升任车骑将军的事情,满朝文武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过还真没几个人对此事发表公开意见的。

说到底,刘备也算是给大汉天子狠狠的挣了一回脸面,大汉天子为此欣喜而厚赏,嘉奖刘备的功勋,实属正常。

而且刘备这一仗打得确实漂亮,无可指摘,今文学派都没法儿说个不字。

该说不说,刘备当初出任凉州牧的时候,没什么人看好他,都觉得他去凉州和自我放逐差不多。

凉州那群极恶类人如何是好相与的?

就算带过去几万兵马,以凉州那边群狼环伺的环境来说,刘备不狠狠吃几个败仗都对不起那么多先人的“辛勤耕耘”。

可谁曾想,刘备不仅在那边站稳了脚跟,打了好几个胜仗,居然还有能耐主动出击北伐,反击鲜卑成功,获得大胜。

该怎么说?

除了真的有本事,没什么可说的。

反正这段时间最高兴的就是卢植,最受欢迎的朝中人物也是卢植,古文学派的官员们大佬们齐刷刷上门恭贺卢植,说卢植有那么好一个弟子,他们实在是羡慕嫉妒恨云云。

卢植也高兴啊,带出来一个如此优秀的弟子,允文允武,老师当冀州牧保境安民,弟子当凉州牧保境安民,做的甚至更好。

他卢某人面上有光啊!

不过卢植还没开心几天,就有新的事情找上门来了。

和过去不同,之前都是今文学派搞事情,这一次搞事情的不是今文学派,而是古文学派自己人,或者说,是古文学派的现任领袖,郑玄。

郑玄单独约谈了卢植,笑呵呵的把自己想要辞官回乡的事情第一个透露给了卢植知道。

之前,郑玄生了一场病,病情不重,不过拖了很久才康复,现在郑玄还在恢复身体,卢植当时还去看望过他,不知道为什么郑玄现在提出自己想要辞官回乡。

“对于古文学派来说,您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您是大家都认可的领袖,您领导古文学派向前进,没有人会为此而质疑您,如果您辞官回乡,古文学派又能以何人担当您现在的地位呢?”

卢植对此表达了忧虑。

第三百一十九章 郑玄要走

对于卢植的忧虑,郑玄只是微微一笑,伸手指向了卢植。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子干,你所期盼的那人,不就是你自己吗?”

“我?”

卢植吃了一惊,忙道:“郑公,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并不适合担当这样的职责,我也不认为自己有如此的声望。

古文学派太大了,囊括四海,唯有天下闻名的您才能担当领袖之职,而我,实在是不具备那样的德行,还请郑公三思!”

“之前是差了一点,虽然你已经是三公,但毕竟缺少门生故吏的帮助。”

郑玄笑道:“但是现在,你不缺了,你没有太多的门生故吏,但是玄德一人,可抵门生故吏遍天下,有了玄德做你的羽翼,你还担心什么呢?”

“玄德?”

卢植询问道:“郑公,玄德与此事无关,玄德也不是我争权夺利的工具,我并没有想过这些事情,还请郑公继续留在雒阳吧,古文学派不能离开您。”

郑玄靠在床铺上缓缓摇头。

“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知道,雒阳诸事繁杂,我实在是理不顺,解不开,当时,我来到雒阳,本以为可以发扬先贤学说,也只是来发扬先贤学说,可谁曾想,居然牵扯到了这种事情上。

子干,我不喜争斗,更不喜欢看人争斗,或许我曾经能接受,但是我已经快六十岁了,我老了,看不得这些,我只想著书立说,继承先贤学问,不使其消散,我从未想过成为学派领袖,争权夺利。

这些年,我看着曾经熟悉的人一个个的从海内大儒变成朝廷高官,一个个的从醉心学术到醉心权术,心里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直到这一次你回到朝廷,我才愕然发现,子干,连你都变了。”

郑玄看着卢植,卢植看着郑玄,相顾无言。

良久,卢植颓然的低下了头。

“郑公,我并不是想要变成这般模样的,实在是太大的责任加诸我身,我实在是身不由己,我并不想如此,我并不想争斗,但是……我没办法,我没有选择,很多人都在看着我,他们都在期盼我可以更进一步,我实在是……”

卢植说不下去了,或许他也觉得,言语在这一刻是如此的苍白。

郑玄缓缓点头。

“子干,我不是要责怪你,我只是想说,我太累了,这雒阳城我待不下去了,我是个一心在学术上的异类,如今的今文学派也好,如今的古文学派也好,都已经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了,我只有返回家乡,才能安然终老。”

卢植对此无话可说。

郑玄笑着握住了卢植的手。

“你不用担忧,你有个好弟子,你在雒阳,玄德在凉州,你们内外呼应,今文学派奈何不了你们,就算没有我,你们师徒联手,齐心协力,也一定能够稳住局面,带领古文学派继续向前,我,就不阻碍你们了。”

卢植连连摇头。

“郑公,您怎么能说是阻碍我们呢?您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替代的啊!”

“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我再怎么不可替代,也会有死掉的那一日,到那时,我还是不可替代的吗?”

郑玄哈哈笑道:“子干啊,你不是多愁善感之人,不要做如此姿态,你可是当朝太尉,录尚书事,真正的宰辅!”

卢植深深地凝视着郑玄,久久不能言语。

没过多久,郑玄就在一次古文学派的内部会议上向所有高层人士宣布了自己的这个决定,并且推荐卢植接替他的地位,继续领导古文学派。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众人无不感到震惊,纷纷出言挽留,尤其以袁隗为甚。

但是郑玄去意已决,无论他人怎么劝说,他都不愿意继续留下来,一心求去,最后甚至说出【尔等欲使我不得死于家乡乎】这样的话,逼得众人无法继续劝说,只能被迫接受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