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72章

作者:御炎

跟随刘备的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分润和刘备的政治承诺,没有跟随刘备的血亏,在这一轮不对称博弈中大败亏输,直接失去了棋手的身份。

现在的凉州只有一位棋手,那就是刘备。

说难听点,刘备眼下想在这里封邦建国都可以了。

原先凉州的既得利益者们不是顺势而为投入刘备的怀抱,就是在刘备的操作下成为失败者,失去一切,失去在凉州呼风唤雨的能力。

当然,凉州范围内,也不是就没有敢和刘备搞不合作的家族存在。

生活在安定郡的皇甫家族就是凉州范围内极为少见的非暴力不合作者。

他们不和刘备正面对抗,但是也不与刘备合作,家族掌握的盐铁利益不出售给刘备,也不响应刘备的任何政策,他们宁可停产,啥都不要,也不和刘备谈判。

他们貌似并不担心刘备的铁拳出击。

说到底,他们和其他家族不一样。

其他家族没有凉州以外的利益和势力,面对刘备,只能臣服,而皇甫家族却有所依仗。

比如在讨伐战争中立下功劳的皇甫嵩,以及皇甫嵩背后呲牙裂嘴的今文学派。

皇甫家族据此对刘备表现出了并不畏惧的态度,面对刘备多次试图与他们交涉的情况,他们全部拒绝,拒不合作。

不得不说,在用兵这方面,皇甫嵩是有点能耐的,这一点,刘备也承认。

中平四年四月底,皇甫嵩率领军队越过黄河向太原郡方向进军,提前送消息给南匈奴单于羌渠,让羌渠与他合兵一处,共同讨伐南匈奴叛军。

羌渠终于盼来了朝廷援军,大喜。

当时,因为叛军势大,羌渠的第一波讨伐行动已经失败,不得已带着一群南匈奴权贵和他一起向南转移到了平周县一带。

皇甫嵩于五月初率军抵达河东郡北部的永安县,联系上了羌渠,羌渠更高兴,立刻带着残兵败将向南进一步转移,与皇甫嵩合兵一处,再次打起了南匈奴单于的大旗。

有了皇甫嵩和五万汉军撑腰,羌渠便得意的向那些摇摆者们宣称自己得到了汉军的庇护,一定可以平定叛乱。

到时候跟随叛军作乱不听号令的都要受到惩处,现在及时改正错误听从命令,还能得到原谅。

可以说汉军的威势还是在的。

羌渠拉大旗作虎皮,对南匈奴内部的一些摇摆势力造成了震慑,他们遂进入了两不相帮坐观成败的状态之中,坐等汉军和南匈奴叛军之间的胜负成败。

谁赢他们帮谁。

南匈奴叛军面对汉军进击,颇感棘手,但是他们已经杀了很多人,羌渠绝对不会原谅他们,他们没有退路,只能负隅顽抗。

当时,南匈奴叛军的可战之兵不过两三万,余者大部分是妇孺,与汉军先头部队交战数次之后战况不利,情况处在一个比较危险的状态之中。

皇甫嵩和羌渠都觉得消灭这支叛军不是难事,他们即将取得胜利。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眼中的“并州山匪”出手了。

黑山军统帅、并州山匪话事人张燕得知南匈奴叛乱的消息,并且通过河东地区作战的渠道得知汉军皇甫嵩所部五万人正准备北上讨伐他们。

正因为汉军要征发南匈奴军队帮助他们讨伐并州,而南匈奴内部有人不愿意给雒阳朝廷卖命,所以才引发了南匈奴内乱。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张燕很快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他认为南匈奴叛军是己方的朋友。

朋友有难,他如果不帮忙,不保全朋友,那么下一步,倒霉的就是他。

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甫嵩的兹氏大捷

皇甫嵩的名号,张燕还是听过一些的。

当年中原地区的黄巾军战斗失败之后,有一些余部且战且退,从中原进入了河北,经历一些艰险,辗转投靠了打着黄巾旗号的张燕,从他们口中,张燕得知了皇甫嵩的屠夫行径,对此感到十分痛恨。

此番得知汉军统帅正是皇甫嵩,张燕便决定给皇甫嵩迎头痛击。

于是张燕立刻派人与南匈奴叛军联络,希望两部分军队联合起来,张燕提供步兵,南匈奴提供骑兵,双方联合,一起对抗雒阳朝廷的军队,如此,两方面都有好处。

南匈奴叛军正在窘迫间,对张燕伸出的援手非常开心,立刻就接受了张燕的合作协议,于是张燕派遣部下孙轻率领一支部队先期与南匈奴骑兵联合作战,双方在兹氏县会盟,决定联合。

然后第一战,就挫败了骄傲大意的皇甫嵩所部前锋军,使得皇甫嵩遭遇了北上以来的第一次挫败。

之后,皇甫嵩得知忽然有一支很是精锐的步卒与南匈奴叛军联合起来,一同抗击汉军和南匈奴骑兵的联合军。

皇甫嵩顿时明白了。

这是叛军大联合啊。

羌渠找到了汉政府军来联合,正统与正统联合起来了,而南匈奴叛军也找到了汉政府的叛军搞联合,叛军和叛军也携手共进了。

局面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原先南匈奴的叛军是无根浮萍,而现在,他们有根基和后路了。

皇甫嵩有点着急,于是引兵向前,五万汉军和两万南匈奴骑兵想要攻取兹氏县,打击叛军联合军的士气。

而张燕寸步不让,调动更多兵马支援兹氏县,他协调出动了三万多并州山匪出击兹氏县,联合南匈奴叛军,一同在兹氏县与皇甫嵩羌渠所部展开对抗,双方打得非常激烈。

双方从五月中上旬打到六月中下旬,皇甫嵩始终不能挫败叛军联合军,而叛军联合军一方虽然在兵力和战斗力上略逊皇甫嵩所率领的军队一筹,却在士气上保持着高昂的姿态。

皇甫嵩经过一个月的苦战,不得不苦涩的承认并州山匪的确成了气候,这些贼匪不是简单的贼匪,打仗有章法,有组织,有数量不菲的装备军械,和汉军打得有来有回。

南匈奴骑兵和叛军骑兵也是打得有来有回,双方不分胜负。

卢植的预言成真了,并州山匪看起来是真的难以剿灭了。

进入六月下旬,朝廷对皇甫嵩迟迟不能取得进展的事实感到不满,刘宏三次下诏责备皇甫嵩,问皇甫嵩是不是不行,你要是不行,告诉我,我换人。

古文学派推波助澜,对皇甫嵩落井下石极尽嘲讽。

袁隗四次上表推荐董卓、周慎、张温等人代替皇甫嵩出战,认为他们都比皇甫嵩更加牛逼。

皇甫嵩急了。

而他背后的今文学派更着急,转职担任光禄勋的黄琬连续六次去信皇甫嵩让他赶快决战,不能再等了,再等的话,皇帝一旦下定决心黄花菜都凉了!

皇甫嵩被逼到了墙角,无可奈何,遂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兹氏县。

不只是他的本部,羌渠那边也被皇甫嵩要求出动了全部的力量,太原郡守和上党郡守还被皇甫嵩要求派兵支援。

皇甫嵩倾尽一切,七万多的军队轮番上阵,轮番猛攻,将自己的看家本领和人海战术一起用上,以丰厚的赏赐和严明的军法迫使士兵不要命的猛攻。

他设置了一支非常强悍的督战队,军队一旦上阵,敢不上前死战的,有畏缩退却的,立斩不饶。

敢上前死战而战死的,给三倍抚恤金。

车轮战期间,他给士兵的伙食待遇也比之前好上很多,士兵平常吃不到的肉被他拿了出来,用作给勇猛作战的士兵的奖励。

汉军只能凄苦而又无奈的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死战。

而叛军联合军为了生存,也拼命反抗。

双方的战况激烈到了连太原郡守都被叛军联合军一箭射死的地步。

终于,在六月二十九日,在连续七八日昼夜不停的疯狂攻势下,叛军联合军因为硬实力上的不足,被迫放弃兹氏县向北撤退,意图更加接近山区大本营以获得补给和支援。

尽管是败退,但是皇甫嵩所部经过七八日的连番苦战,也到了强弩之木,无法以疲惫的姿态展开追击。

叛军联合军遂成功撤退,保存了元气。

将近两个月的战斗,皇甫嵩付出了五千多士兵阵亡,一万多士兵受伤的代价,攻破了兹氏县城,取得惨胜。

成果是将叛军联合军击退,使之一路向北,暂时解除了河东郡和雒阳的危机状态,并且顺带着稳固了羌渠的南匈奴单于的地位,稳固了南匈奴各部落的情绪,使得羌渠在政治态度上更加愿意服从雒阳朝廷。

在刘宏第四次责备诏书即将落成之际,皇甫嵩紧赶慢赶着把这个“兹氏大捷”的消息送到了雒阳。

消息传来,今文学派方面狂喜。

他们苦等皇甫嵩大捷的消息等的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杨彪在守孝期间得知消息都高兴地跪在老爹杨赐的灵位前向他汇报这个好消息,流泪痛哭表示杨氏给皇甫嵩的投资终于见到回报了。

而在朝中主持事务的黄琬立刻鼓动众多官员上表为皇甫嵩请功,请皇帝明确皇甫嵩功臣的地位,给予他赏赐,鼓励将士再接再厉,彻底消灭并州山匪和南匈奴叛军。

刘宏虽然不喜欢皇甫嵩,但是他确实打了胜仗,解除了雒阳危机,所以该赏还得赏。

于是他便下诏给皇甫嵩和军队丰厚的财物赏赐,并且运送牛酒等犒军之物前往太原郡,让他们好好的受赏。

眼看着皇甫嵩真的立下功劳而今文学派得意嚣张的模样,古文学派感到很不爽,但是没办法,人家确实立了功劳。

渴望获得战功而跃跃欲试的张温、周慎等人得知消息,也颇为无奈。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恐惧上战场的何进、何苗兄弟也为此松了口气,暗暗给皇甫嵩点了个赞。

因为这次皇甫嵩的功劳,今文学派颇有些扬眉吐气的感觉,黄琬为首的官僚们在朝堂上和军事会议上多次对卢植、袁隗等人跳脸嘲讽,认为他们所担心的一切并没有成为真正的问题。

皇甫嵩打了胜仗,贼人败退了,这就是事实。

卢植依然忧心忡忡,他无心党争,一再警告朝廷,这次的获胜是人海战术堆出来的,是战术获胜,并不是真正战略上的获胜,无论是南匈奴叛军还是并州贼匪都未伤及根本。

而更危险的是,他们联合了。

卢植再次上表给刘宏,请求刘宏趁着此次胜利采取招抚之策,首先要分化瓦解南匈奴叛军和并州贼匪。

比如告诉南匈奴叛军他们本来没有罪过,朝廷愿意谅解他们,还会给他们另外的居住地,不让他们和羌渠再有什么交集,只要他们就此投降,什么都好商量。

用好言好语把南匈奴叛军劝回来,断并州山匪一臂,然后再派人去并州山匪根据地找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头目,给他们封官许愿,给他们各种职位,让他们听朝廷的命令。

黄琬对此颇为认同,觉得这是分化瓦解山匪的好办法,说不定能起到奇效。

但是党争状态下,就算他觉得好,也不能支持,否则让卢植立功,皇甫嵩的功劳含金量就低了,对今文学派不利。

他必须要反对。

于是他旗帜鲜明的反对卢植的建议。

“卢太尉,你所言之事,无非是封官许愿,让他们得到好处,但是你真的以为他们会那么简单的听从朝廷的命令?彼等匪类不知恩义,没有招抚的必要,全数剿灭便是!”

第三百一十七章 还得是咱汉室宗亲啊

对于黄琬那毫无根据的揣测之言,卢植大怒,指着黄琬怒喷。

“河东以北山脉连绵不断,道路崎岖破碎,利于山匪躲藏,不利于大军进剿,更何况此时山匪已成气候,大军进剿,只能使山匪万众一心全力对抗,朝廷将耗费天量钱财物资用于剿匪,成果未必很大。

届时朝廷用度空虚,又要向民间摊派赋税用来剿匪,民间赋税已经很重,继续加税,会让更多的人失去生计,被迫逃荒,继而落草为寇,继续成为朝廷的心腹之患!

如此这般一边剿匪,一边又在不断增加匪类数量,怕是越剿,匪类越多,越剿,朝廷越穷,越剿,越是没有安宁之日!光禄勋此言,难道是老成谋国之言吗?”

黄琬是真的觉得卢植说的是对的,他真的感觉卢植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换他来建议,他也会提出同样的建议。

给那些匪类分配大小不一的官职,给那个张燕最低的职位,给其他人很高的职位,让他们彼此之间的身份变得不对等,以此挑拨他们的内乱,达到分而破之的效果。

那毫无疑问是对雒阳朝廷最有利的。

但是就是很可惜。

这话是作为古文学派代表的卢植说出来的,他黄琬是今文学派的代表,没办法认同,身份不允许。

于是黄琬只能强行忍住心中微妙的情绪,和卢植辩论。

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后刘宏以战争正在进行中不能临阵变更征讨决议为理由压制此事,等着看皇甫嵩的战果再行商议。

稍晚些时候,黄琬和杨彪秘密会面的时候,对这件事情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曾几何时,我以为我对宦官不屈膝,不顺从,就是一个正直的人,可现在我才意识到,我又如何算一个正直的人呢?明知道对的事情,却因为党争而不能支持,不仅如此,还要颠倒黑白,把对的,说成是错的,文先,你说,我这么做,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面对黄琬的疑惑,杨彪又何曾没有过类似的疑虑呢?

但是时局如此,不由人分辨,他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没有回头路了。

要怪,只能怪这莫名其妙开启的今古文之争。

“做对学派有利的事情,对吾等而言,就是对的!”

杨彪杀死了曾经略有些摇摆的自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而且不管怎么说,皇甫嵩获得大胜,今文学派在朝堂上的声音响亮起来,盖过了之前古文学派群星闪耀的光芒,杨彪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勋。

今文学派终于扬眉吐气了。

但是他没想到,还没得意多久,一个令他感到惊讶且愤恨的消息就传来了。

古文学派的明日之星、著名搞事小能手刘备也立下了军功。

还是堪称辉煌的军功。

他把长期以来一直骚扰汉帝国边境且让汉帝国遭逢少见惨败还束手无策的鲜卑人给狠狠地收拾了一顿。

檀石槐死后叛离弹汗山王庭的西部鲜卑中的两个大部落被刘备给灭了,有点名气的西部鲜卑的两个大人——置键落罗和宴荔游被刘备杀了,砍下了脑袋,他们的部落被刘备从地表抹掉了。

刘备两次作战,一共斩杀鲜卑兵马近两万人,俘获鲜卑部众二十六万余,缴获牛羊马等牲畜一百七十万以上,其余各类缴获堆积如山,数不胜数。

凉州北境的重大边患被刘备一战而定,此后不管是鲜卑人还是匈奴人还是羌人,想要对凉州做点什么的时候,都要三思而后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