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35章

作者:御炎

唯有郑玄好像挺看得开,沉默一阵子之后,就主动表示自己支持刘备前往凉州。

“其实此时此刻,玄德离开雒阳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年轻,功劳又高,贸然留在雒阳,必然成为众矢之的,此时此刻远离雒阳,低调行事,积攒经验,待得时机成熟,再返回雒阳,或许更好。”

郑玄都这样说了,其他大佬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无奈的“吃了这个亏”,然后在心底里把杨赐骂了一万遍,诅咒他早点去死。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的是,刘备将出任凉州牧的消息传遍雒阳的第二天,杨赐的死讯就传出来了。

据说原因也和刘备有关。

杨赐之死说起来挺搞笑的。

朝堂上刘备接受任命之后,杨彪带着浓浓的喜悦上朝回家,把刘备莫名其妙被任命为凉州牧的消息告诉了杨赐。

病重的杨赐听闻此事,眼睛一亮,大喜过望。

“哈哈哈哈哈!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刘备小儿,只要他不能留在雒阳,大势就还在我们手上!哈哈哈哈!真以为天子和宦官站在他们那边?哈哈哈哈!他们不过是天子和宦官的玩物罢了!士人的未来,在吾辈!在吾辈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接着杨赐继续狂笑,笑的声嘶力竭,笑的根本停不下来,杨彪正想劝老爹别那么用力的笑,突然就听杨赐“额”的一声,不笑了,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屋顶,一言不发。

然后就是浑身抽抽。

杨彪和其他杨家人大惊失色,赶快命人喊大夫给杨赐诊治,但是没等喊大夫的人跑出家门,杨赐已经咽了气,瘫在床铺上一动不动了。

这一波啊,这一波可不简单咯,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刘玄德谋国图万世,上任凉州。

杨伯献病塌闻喜讯,当场去世!

第二百四十章 他真的成为了帝国唯一的宰相

中平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太尉、录尚书事杨赐病逝于雒阳城家中。

没人能预料到他居然会狂笑致死,还是在刘备确定出任凉州牧之后就死了。

本来雒阳城内的舆论一致不怎么看好刘备和古文学派这一轮的政治成果,觉得古文学派可能要迎来被皇权和今文学派混合双打的局面。

但是大家万万没想到,被视作最大胜利者的今文学派的掌门人居然死了。

雒阳城内的局势突变,胜利的天平再次摇摆起来,没人说的准接下来的局势会变成什么样。

古文学派最犀利的一把宝剑将要离开雒阳前往凉州,但是今文学派的执剑人也死了。

杨彪作为杨赐的儿子,虽然有不低的名望和老爹杨赐的遗泽,可能被认为是今文学派下一任领袖,但是按照礼法,杨彪要为杨赐守孝三年。

当然,不同身份的人在面对守孝期限的时候也有不同的选择,大家未必服满三年守孝期,在任官员最常见的守孝期是二十六个月。

不过在东汉这个哄堂大孝的年代,大家在孝这个领域疯狂内卷,开辟了【守孝时间越长就越孝顺】这条恶性竞争的赛道,最长纪录是青州人赵宣创下的二十年记录。

当然,这家伙守住了孝,没守住下半身,守孝期间生儿育女,被名士陈蕃斥责猪狗不如,声望荡然无存,二十年守孝付诸东流,可悲、可笑、可叹。

上流社会的士人们当然不会去学赵宣那种脑瘫选手的恶性竞争,但是近些年也渐渐有了在守孝时长上内卷的迹象,比如袁绍,为母亲守孝三年之后,又要为生父补孝期三年,赢得雒阳满城赞叹。

杨彪已经四十多岁了,要守孝多长时间,是他自己的选择,但是不管怎么说,二十六个月之内,他绝对不能出任职位,绝对不能公开参加政治活动,必须要低调度日,为父守孝。

然后,才能回归雒阳,重新出任职位。

这就等于这三年间,今文学派的领袖家族不得不退居二线了。

古文学派没了剑,今文学派直接没了执剑人,双方的日子显然都不好过,而相比起来,古文学派的领导层更加完整,还有继续战斗的能力。

而今文学派的领导层却出了很大的问题。

没人知道今文学派在杨彪重回雒阳之前会由谁来接替领袖的身份,但是很明显的,此时此刻,大家对于刘备要不要出任凉州牧的关注度已经下降了。

杨赐的死明显关注度更高,所有人都在关注杨赐去世、杨彪守孝以后今文学派的道路该怎么走。

不过也有一些小道消息,说杨赐还没有过世的时候,就在十数日之前,刚刚抵达雒阳的著名党人黄琬曾经前往拜见杨赐,随后被杨赐上表推荐,出任将作大匠。

这些小道消息暂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古文学派的领导层不说是载歌载舞,也是如过年一般的狂喜,他们非常高兴,认为他们即将获得今古文之争的最后胜利。

杨赐去世以后的第二天,刘宏就和礼仪方面的官员商量好了关于杨赐后事的事情。

因为杨赐到底是三公老臣,为国家做出过一些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来,于是刘宏为表尊敬,身穿丧服,三天不上朝,接着又赠送棺椁、衣物,赐钱三百万、布五百匹,并下诏哀悼。

关于杨赐的丧事,刘宏命左中郎将郭仪为使持节,代表皇帝参加杨赐的葬礼,又追赠杨赐骠骑将军和司空印绶。

等到杨赐办完丧礼准备出殡的时候,刘宏又命令侍御史持节,代表他参与到送葬的队伍里,又赠轻车介士,送葬队伍的前后都奏响鼓吹,满朝公卿以下的官员都参加了葬礼。

最后,满朝文武共同商定,为杨赐上谥号——文烈。

人死为大,一了百了,就算是视杨赐为死敌的袁隗也不愿意在杨赐的丧事方面和他作对,不想惹来诸多非议,给他一个美谥,也算是了结了大家那么多年来的针锋相对。

他已经死了,这就是最让袁隗开心的事情。

当前这个局势下,袁隗已经成为了尚书台的唯一主管人,司徒崔烈是个花架子,没有录尚书事的权力,眼下,尚书台没有人和他竞争了。

他真的成为了帝国唯一的宰相。

古文学派的官员们也为此感到非常高兴,暗地里欢庆属于他们的胜利。

而在这样一个“普天同庆”的时刻,刘备却在默默的做着自己前往凉州出任凉州牧的一系列准备。

首先作为凉州牧,刘备显然已经成为了凉州的主宰,他可以自主任命直属于他的凉州牧府中职官,这是他扩充属于自己的势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而对于凉州各郡各县的长官,虽然名义上需要朝廷的任命,但是刘备事实上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刘备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威慑力。

不仅如此,朝廷也会在选官方面多多考虑州牧的意见,这一点叠加上刘备与刘宏、张让等人的关系,就更美妙了。

凉州十郡,二属国,刘备目前只和汉阳郡太守盖勋有一些来往,盖勋此人是凉州少见的中央派官员,他对于刘备初期能否立足于凉州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盖勋的职位,刘备不打算动。

但是作为此番凉州大乱所涉及的几个郡,金城郡、陇西郡和武都郡,这三个郡的太守目前都还活着,但是因为没能成功守住郡县,刘备准备上表弹劾他们,将他们罢黜,向朝廷请求换上自己信任的人。

另外,安定郡和北地郡目前还有少量叛军作乱,两郡太守不能平定,庸碌无为,刘备也打算上表弹劾他们,将他们罢黜,更换为自己信任的人。

刘备算了算目前自己足够信任且可以安排的人当中,普遍缺少真正的牧民行政经验,若是一上来就治理一个大郡,显然要出问题。

不过凉州好就好在平均一个郡还不到五万户籍人口,关东之地的一个县都能赶上这里好几个郡的人口,说是郡守,其实还不如一个县令,真正的地广人稀,治理难度并不大,不是熟练手也可以以此历练为熟练手。

所以刘备准备先辟召他们作为自己的军事从属进入凉州,再让他们前往各地建立一番军功,再运作一番,就可以顺理成章使关羽、张飞、董璜、夏侯渊和夏侯惇五人分别出任五郡太守。

理由也非常简单,此时此刻的凉州各郡太守需要的不是行政能力,而是军事上的威慑力。

至于行政方面的问题,也很好处理,庶务部可以顶上,然后刘备再以自己州牧的权力将他们全部任命为官员,轻轻松松,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此时此刻的刘备就发现了自己提前拉起来了庶务部是多么英明的决定。

这直接保证了他拥有足够的具备基础能力的行政人才,这些人才稍微历练一下,就能很好的承担起州郡的基层工作。

所以这一次,刘备打算把整个庶务部都给搬到凉州去,按照各自的能力,给他们五人安排行政、财政、司法等方面的帮手,协助他们治理地方。

其实最初的郡太守就是被称作郡将,本身就是军事职位,以领兵威慑地方为主要职责。

这一点在承平日久的内地州郡不怎么明显,但是在人口稀少的边远郡县,太守的军事能力要求往往大于行政能力要求,以职业武将出任边远地区郡太守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在凉州这种地方,武将转职担任太守或者兼职担任太守那就更合理了。

第二百四十一章 刘玄德猛打算盘

之前的凉州之战中,关羽等人立下不小的功劳,得到了不小的赏赐,具备一定的基础地位。

在此之上,再安排他们于凉州扫平乱兵,获取安稳地方的军功,如此一来,他们出任郡太守也不就会显得很突兀了。

关羽有临阵斩将的巨大功劳,以此功劳被封为都亭侯,虽然只是列侯等级中排名最后的爵位,但好歹也进入了列侯的档次中。

另外董璜也因为作战勇猛,被封为都亭侯,和关羽一起成为刘备麾下仅有的两个进入列侯等级的将领。

张飞、甄俨、夏侯渊和夏侯惇虽然也作战勇猛,但是缺少更加直接的战功,靠着刘备的关系,被张温表军功,封为关内侯。

他们有这样的条件,之后稍微运作一下,难度一点也不大。

而往更西边去,还有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四个郡,以及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这两个属国。

这些地方都是地广人稀之地,虽然不是直接爆发叛乱的地方,但是此番大乱,各地官员也多有从贼、弃官而逃者。

刘备打算等局势稳定了,调查清楚了,就一一弹劾他们,罢免他们,问罪于他们,然后换上自己可以相信的人。

靠着这波战乱的余威,刘备很有把握在一两年内就把凉州变成自己可以说话完全算数的地方。

不过考虑到自己目前依然缺乏可以信任的得力部下的情况,刘备想起了正在卢植麾下接受历练的牵招。

按照卢植对他的优秀评价,刘备认为牵招一定可以符合他的需求。

于是刘备写了一封信给卢植,想要和卢植商量一下牵招的事情,再问问牵招个人的意见,看看他愿不愿意来凉州。

他如果愿意来,刘备肯定会重用牵招,使他成为自己的心腹。

另外在卢植麾下历练的刘勇、刘晟,刘备也想要把他们喊回来,充实自己麾下的亲族军事力量,构建自己的权力护城河。

再然后,刘备又把算盘打到了曹操头上。

他记得曹操曾有过外放做官的经验,且对曹操的行政能力,刘备并不怀疑,想着此番如果要彻底掌握地方,曹操可不能简单放过。

于是刘备私下里和曹操见面,询问曹操是否有在荒凉的凉州之地出任太守的想法。

如果有,他们可以联手在朝堂上运作一番,让曹操从现在议郎的身份转职为太守。

曹操对此相当惊讶。

“玄德,我……我可是宦官之后,你若公开表我为太守,恐怕会引起一些非议吧?”

刘备摇了摇头。

“孟德,我如果在意你的宦官之后的身份,怎么会决定收你的儿子做我的弟子呢?你该知道的,我不在意这些。”

“可是……”

“我只看你,不看别人,只要你愿意,别人怎么想,我不在乎。”

“这……”

看着刘备真挚的眼神,曹操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回绝他。

而且目前这个局势,曹氏家族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以求在今古文之争和士宦之争中不要成为众矢之的,很难为曹操运作中央职位。

曹操这些年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想要就此转职也是颇具难度,如今刘备有拉他一把的想法,能够把他拉出雒阳漩涡,这对曹操来说,也是一种仕途上的突破。

曹操于是非常欣喜,决定答应刘备,又和刘备一起找到了曹嵩。

曹嵩也很高兴,三人于是商量一番,定下了刘备在凉州站稳脚跟以后举荐曹操担任武威郡太守的计划。

商量完毕之后,曹嵩亲自送别刘备。

“玄德啊,孟德有你这样的好友,实在是难得,也不知道是不是祖上显灵保佑他,之后的仕途,孟德还要多多仰仗你啊。”

刘备呵呵一笑,向曹嵩行礼。

“您说笑了,孟德的才能,我是清楚的,能够请孟德助我治理凉州,如何不是我的好运呢?能与孟德携手共进,共图大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啊!”

曹嵩、曹操喜不自胜。

之后,刘备又召开了庶务部会议,在会议上明说了想要带着大家所有人一起前往凉州办理真正的公务的事情,想要给他们安排他们力所能及的职位,且保证每个人都能有正当的职位。

当然,凉州苦寒,动乱不休,有一定的危险,不如雒阳的生活那么舒适、安全,也没有雒阳那么好的生活条件。

这是不好的地方。

他们如果因为担忧这些事情,担忧自己从此不能和家人团聚而选择不去凉州,刘备愿意接受。

不过嘛,很明确的,富贵险中求,不跟着我走,从此以后也就不再是庶务部的人了,往后他们的道路,就要靠他们自己了,这是理所当然的。

好处坏处一起摆出来,明明白白,任由所有人做出选择。

最终,庶务部正式成员三百七十六人全员选择跟随刘备前往凉州,就算是郑玄的高足国渊、孙乾两人也决定跟随刘备前往凉州,出任职位,办理事务。

刘备对此感到很满意,褒奖了他们,然后又给他们发了一笔特别奖金。

随后数日,刘备不管雒阳城内因为杨赐的死而引起的风风雨雨,趁着这个档口又进了一次皇宫,和刘宏、张让商量他担任凉州牧之后募兵、练兵建军的事情。

在他的计划中,他打算从三河之地和周边地区招募一些愿意跟随他前往的勇士一起去凉州,且人数最少不能低于三万人。

他作为一个雒阳朝廷任命空降到凉州担任州牧的幽州人,如果没有足够的武力进行震慑,恐怕连最开始的立足都不会很稳当。

所以,他需要在三河之地招募一支军队带去凉州,作为他的立身之本,以便于之后对凉州展开全面的整顿。

对于刘备的这个要求,刘宏倒也不是反对刘备招募兵马组建军队,问题的关键在于军队需要朝廷支出多少饷钱和物资用度,以及刘备能靠着自筹在多大程度上减轻朝廷的负担。

在这个问题上,刘宏吝啬的本性又小小的爆发了一次,觉得可以和刘备讨价还价,把朝廷需要付出的代价最大限度的降低,让刘备尽可能的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官职我给你了,名义我给你了,许可我给你了,再问我要钱,就不太合适了。

对吧玄德?

刘宏笑眯眯地看着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