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625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洛基山脉……这是帝国进攻西部最大的障碍,也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屏障,可是如果我们修建一条进入蒙大拿地区的铁路,那么我们就可以绕开洛基山脉,一但战争爆发,我们就可以直指美国最广阔的中部草原地区……”

总督的分析,让林国的眼前一亮,连忙恭维道。

“总督远见,实非下官所能及。”

“这那里是我的远见啊,这是陛下……”

放下茶杯,梁鹏业说道。

“当年本官在御前任职时,陛下就已经计划好了一切,我等为人臣的,所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实施就行了……”

第1244章 公平之地

无论外界对朱大皇帝作何评价,可以肯定的是,正是他一手缔造了这个国家。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在他之前,潘帕斯大草原不过只是一片草原,甚至放之整个南美洲,也不过就是的欧洲的原料产地——潘帕斯大草原为欧洲牧牛、亚马逊是欧洲的林区,秘鲁是欧洲的银矿,智利是欧洲的铜矿,巴西是他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

总之一句话,那个时代的南美,既没有工业,也没有现代化的曙光,似乎工业革命的曙光从来没有照耀到这片富饶的土地上。

但是朱大皇帝的出现改变了这里的一切,他不仅让现代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让科学照耀在这片土地上,更重要的是,这片曾属于欧洲白人的土地变成了华夏的沃土,数千万华夏儿女在南美这片肥沃的新大陆上开花、结果、繁衍生息。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富创造性的时代,对于每一个大明人来说,他们的灵魂得到了重铸,只要他们愿意劳动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只要他们愿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可以获得巨额的财富。

这片土地既不会对劳力者吝啬,也不会对劳智者专宠。他对于所有勤奋的人都是公平的。

唐浩东是洛阳高等中学的化学老师,毕业于南华师范学院的他,五年前来到洛阳是河南省的省城所——嗯,这个河南位于亚马逊以南,也就是帕拉州,而洛阳就是帕拉城,一座因为野生橡胶贸易而繁荣的城市。

自帝国统治以来,雨林被开垦为热带种植园,大量的华裔移民涌入进一步繁华了这座城市的同时,也改变了这座城市的人口结构——华裔已经成为城市的主流。

不过,这一切和唐浩东没有关系,他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当然了,学校的环境还让他能够有时间从事研究。

在大明,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发明家,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改变自身的命运,当然了,发明家也是倍受社会推崇的人才。

他们发明创新,他们改变人类,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财富。

发明家……在大明等同于地位、财富以及声誉。

明亮的月光映在学校化学实验室的窗边,可实验室内我内依然亮着灯,电灯的光亮透过玻璃窗映入房间,房间里穿着白衣的唐浩东,不时的走动着,在他的面前是一堆玻璃器皿。

“……拜耳合成靛蓝的第一个方法因其路线太长,收率很低,不但成本太高,而且质量不佳,所以只能停留于实验室阶段,所以其随后又研究了第二个合成路线,不过也没有得到应用,这个原因就是他提出的合成路线非常繁琐,成本非常高。靛蓝和茜素都有天然来源的,成本超过天然靛蓝就没有意义了……”

唐浩东并不是在自言自语,而是向身边这几位爱好化学且化学成绩突出的学生讲解他想要合成靛蓝的构想。在唐浩东解释着的时候,他的学生则在试验记录本上记录着试验过程。

这是一间高中试验室,同样也是一个发明场所,去年,当拜耳因为提出了靛蓝的结构式获得了1886年的“盛德皇帝化学奖”的消息传到这个偏远的小城时,作为高中老师的唐浩东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合成靛蓝意味着财富,在城外就有蓝草种植园,蓝靛也是洛阳重要的输出商品,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去砸了他们的饭碗,种植园嘛,不用蓝草可以种植其它的嘛。

尽管洛阳偏远,可是高中化学试验室里的试验设备倒是齐全的很,有不少都是本地富商捐赠的。这也为唐浩东的发明打开了方便之门,要是城外的那些蓝草种植园主,知道了他们捐款添制的设备,居然用在砸他们饭碗的发明上,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不过也由不得他们感想多少,毕竟天然染料被取代只是时间问题,原因非常简单,自从1856年英国人合成苯胺紫之后,人类就进入了化学工业大发展时期,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廉价的人工合成染料,取代了天然染料。

现在唐浩东想要合成的靛蓝,就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染料,不仅蓝色染料用量大,而且还是染料中的基础色,而全世界使用的靛蓝,都是从各种蓝草中提取,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也正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化学家都在试图合成靛蓝,直到1870年,拜耳才通过靛红与三氯化磷,磷以及乙酰氯反应得到靛蓝。尽管他后来又发明了一种方法,可因为成本太高、收率低的仍然无法取代天然靛蓝。

而现在唐浩东正在试验的合成方法是他在三个月前发明的方法,另辟蹊径的他绕过靛红,转而采用吲哚酚缩合合成靛蓝。吲哚酚如何制备呢,通过苯胺与氯乙酸缩合得到苯基甘氨酸邻羧酸再进行碱熔融处理。这个工艺主要的问题还是苯胺和氯乙酸成本偏高。因为苯胺在煤化工副产物中含量较小,而现在苯胺染料已经开始大规模应用了,苯胺的实际需求很大,进一步推高了成本。所以,现在唐浩东一直在研究新的合成路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浩东又尝试从萘入手,萘在煤焦油中含量较高,价格便宜。

但是这个合成路径却非常麻烦,直到现在还没有打通合成路径,眉头蹙成一团儿,在试验失败后,唐浩东又一次检查起了试验报告,到底是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在协助老师进行试验的顾华新,注意到老师皱眉思索的模样,便说道。

“老师,其实您之前发明的办法,差不多已经具备生产价值,我算过,它的成本,比天然靛蓝低了10%。”

“那要是种植园降低10%呢?”

唐浩东随口反问道,

“到时候这个发明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再换一个路径吧。”

或许是有点儿心烦,再次进行实验时,因为动作剧烈了一些却意外在反应过程中打碎了温度计。

“……”

就在唐浩东心烦的蹙紧眉头时,他却意外的发现实验皿中的反应发生了变化。

“这……”

“老师好像和过去不一样……”

同学们纷纷站在旁边说道。

“应该是温度计中的汞与硫酸结合加快了反应……”

确实,正像顾华新说的那样,汞与硫酸结合形成了硫酸汞催化剂,意外地加速了反应。

也正是这个意外,让整套工艺立即被打通了……

看着通过反应得到的靛蓝,唐浩东的有些激动的说道。

“我们,我们成功了……成功了……”

第1245章 帝国的大化工时代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发明,会给发明人带来数之不尽的财富,可以让一个普通人一跃成为百万富翁,这正是发明的魅力。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华夏读书回报的传统在大明以另外一种形式传承着。

那些发明家们当然也会成为一个个传奇。成为人们所崇拜,所敬仰的对象,毕竟,但凡是人对于财富的渴望都是共同的。

盛德十八年的唐浩东发明的靛蓝虽然可能会导致全世界数十万种植蓝草的农民、种植园主失业,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年中摧毁靛蓝产业,但是对于帝国而言,工业化的合成靛蓝产业不仅会带来数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而且还会进一步刺激帝国的化工产业发展,因为靛蓝合成要消耗大量硫酸,烧碱,还有部分氨气。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间,在朱大皇帝的金手指的帮助下,接触法硫酸,电解法烧碱这些工艺原本是20世纪初才成型的先进工艺,被引入了大明,曾经昂贵的硫酸,烧碱的成本得到显著下降。成为廉价的材料,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而需求量庞大的靛蓝产业的将会刺激这些产业产生规模效应,从而推动帝国化工产业的全面发展。

“它意味着帝国将会建立起强大的化工产业,过去我们的化工产业是强而不大,这个强是我们在技术上领先,可是在规模上嘛……就不行了,因为需求量有限。”

有时候工业生产就是如此,必须要有市场的需求才能扩大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其实大明的硫酸、烧碱以及硝酸工业的建立完全是建立在对军事的需求上,从最初的硝化甘油再到苦味酸,甚至还有现在梯恩梯以及无烟发射药的生产,但军事上的需求对化工产业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

最终还是需要民用市场的刺激,而现在靛蓝的人工合成技术,无疑将会从根本上刺激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工产业……战争时,可不仅仅只是火炸药啊!

“可是现在有了合成靛蓝,全世界每年几十万吨的染料市场带来的几亿元的市场不说,最重要的是对硫酸、烧碱以及氨气的需求,都会从根本上促进帝国的化工产业实现规模上突破发展,有了规模效应,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这当然也会增强帝国的其它化工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提到化工产业的规模效应时,朱大皇帝差点没笑出声来,不是因为每年几亿元的市场,而是背后的意义,尤其是化工产业在战争之中的重要性,更是无以伦比的。

有了硫酸、有了烧碱,有了硝酸,就是炸药,就是火药,就是发射药,就是战争最基本的原料,更重要的是,大明的产品还便宜啊!

在战争期间,不仅要原料充足,更重要的是还要足够廉价,这才是能够继续战争下去的根本。

“陛下所言甚是,生产规模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式,规模上来了,成本自然也就下来了,成本下来了,帝国的产品竞争力也就上来了,陛下,这多亏了您当年发明的硫酸的接触生产法和烧碱的电解法,要不然成本也不会下降那么多,归根结底帝国的化工产业发达,还全是陛下您的功劳!”

身为农商部尚书的孙四维适时的拍了一个马屁。

任何人都不会觉得马屁刺耳,况且,这是实话嘛!陛下是个发明家。他的许多发明让大明帝国一直受益到现在。

“哎,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两酸一碱是化学工业的基础,不过这个硝酸嘛成本还是太高!”

硝酸的成本能不高嘛。

都是从硝石里提取出来的,而现在硝石号称什么“白色黄金”!

白色黄金!

朱大皇帝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另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发明——,合成氨,在这个尚未发明合成氨的时代,作为硝酸的唯一来源的硝石是昂贵的,面对这种农业上工业上需求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不知多少化学专家在为合成氨而努力着,不过他们的研究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但是他们压根就没有任何进展,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化学家来说,那,合成氨是一个天书般的难题。

但是对于朱大皇帝而言,合成氨工艺却不过只是高中化学课本上的一道试题而。

合成氨!

想到这,朱大皇帝的眼前不由一亮,现在可是智利硝石统治的时代,无论是火药制造还是欧洲的化肥工业,都离不开智利硝石,当然了,它几乎还是硝酸的唯一来源。

也正因为包括帝国、欧洲各国以及美国的工农业需求,眼下智利硝石才会成为各国农业肥料市场上的抢手货,其对硝石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促成了硝石价格的高涨,这也让它获得了“白色黄金”的称号。

在秘鲁被帝国占领之前,得益于硝石的生产与出口,让秘鲁实现了国力上的突飞猛进,如是不是帝国用一场闪击战,把它灭了国,估计凭借着硝石贸易的刺激,秘鲁-玻利维亚联邦甚至可能会直接威胁到帝国的安全,当然,这也是帝国借口“哈瓦那事件”对其开战的原因。

而帝国占领秘玻联邦后,硝石产业同样带动了帝国的相关产业发展。当然了,帝国先进的工业水平同样推动着现在的硝石生产。现在帝国硝石生产远超过历史同期水平。

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1880年至1920则被称为智利历史上的“硝石时代”,智利硝石的出口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甚至帮助他们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工业化,尤其是在一战时,在战争的刺激下,智利硝石的出口更是让智利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这个黄金时代结束的很快——随后德国发明的合成氨技术终结了“硝石时代”,一战结束后,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被交给英法美等国,由此廉价的合成氨、合成硝酸等产品迅速取代了智利硝石。

突然,朱大皇帝愣住了。

“硝石!”

“什么?”

孙四维诧异的看着陛下,

“我是说硝石!”

朱大皇帝难得的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他看着孙四维说道。

“硝石,硝石是我们的!全世界的硝石!”

朱大皇帝颇有些激动的说道,

“全世界的硝石,绝大多数钠硝石!都产自阿塔卡马沙漠,那是我们的地方,我们有几乎取之不尽的硝石资源。可是英国人呢?美国人呢?他们没有!”

用力的拍了一下巴掌,朱大皇帝激动道。

“是的,他们没有!这,这才是我们的杀手锏啊!”

第1246章 杜邦的阴谋

一瞬间,合成氨技术不香了!

之所以不香,不是因为大明西海岸的沙漠里埋藏着亿万吨硝石,也不是因为帝国的硝石是一个上亿元的庞大产业,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是除了大明之外,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大型的硝石矿!

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没有硝石,对于英美德等国而言,并不仅仅只是没有硝酸盐之类的肥料,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是硝酸!

没有了硝酸,也就没有了炸药,没有了无烟发射药,没有了这一切之后,还有战争的胜利吗?

既然如此,那合成氨肯定不能搞了!

硝石才是帝国的杀手锏啊!

通过战时切断硝石供应,来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如此一来,差不多等于拔掉了英美等国的牙齿啊!

合成氨不能搞!

……

“接着!”

在亨利·杜邦的办公室中,见到侄子进入办公室之后,亨利·杜邦随手丢给拉蒙一个物体。

从空中接过来,拉蒙看了一眼手中的物体——无色、白色或灰色结晶状,有玻璃光泽。

“智利硝石?”

尽管智利早就灭亡了,可是“智利硝石”仍然是人们对南美硝石的称呼。

“没错,还记得它吗?”

亨利颇有些得意的说道。

“就是它,让我们在南北战争时,挣到了上千万美元!”

这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作,在南北战争爆发之前,身为材邦公司总裁的亨利·杜邦意识到战争爆发会战争一旦爆发,火药便会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市场需要,而且市场需求会随着战争的激烈而逐步扩大。制造火药需要大量的粗硝石,亨利有先见之明,在很早之前便开始派人去各地采购,那时候不仅杜邦公司的仓库里堆满了硝石,甚至就连公司所在的白兰地河畔的小山坡上也堆满了硝石。

在战争爆发之后,凭借充足的硝石供应,杜邦公司成了北方最大的火药供应商。

“是的,我当然记得,战争对火药的消耗是惊人的,在战争爆发几个月后,国内已不可能再买到硝石了,所以您派我去了法国的巴黎和英国的伦敦。在我到达伦敦后,立即买下全英国所有库存的硝石原料,总计两万余桶。甚至还有船上的——当时一艘货轮正由加尔各答驶往伦敦,船上载有335万磅粗硝石。我将这未到口岸的硝石也全部买下。硝石装了满满四艘大船,总计花费货款三百多万元。”

提及旧事时,拉蒙显得有些得意,毕竟,他直接运作这一切。

“是的,拉蒙你运回的硝石全部制成火药用于战争。我们公司也由此获得了数以万计的财富,但是真正让我们的公司发展起来的却是它……”

手指着侄子手中的智利硝石,杜邦说道。

“当时因为印度硝石价格飞涨,我们的利润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把目光放到了智利硝石上。不同于印度的钾硝石,智利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钙。我不通过通过使用碳酸钾作为结合钙离子和提供钾离子的原料的交换反应,我们得到了制造制造火药的硝酸钾,也正是从那时起,智利硝石就成了我们公司制造火药以及硝酸的主要原料。”

“叔叔,那是因为它比印度硝石更便宜!”

拉蒙直接了当的说道。

“智利硝石的价格更便宜,即便是现在,它的用途很广泛,可是它的产量巨大,价格相对低廉,至少比印度的钾硝石更便宜。在大明帝国有大量的矿场在开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