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612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井上毅说道。

“这是战争吧!与过去任何一场战争都不同,这是文明之间的战争,就像是进化论一样——优胜劣汰!劣势文明注定要被淘汰,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如印加,即便是它们的文明在古代何等的辉煌,如果不能赢得这场文明的战争,那么就注定要被淘汰,而所谓的‘埃及人’、‘巴比伦人’伴随着文明的淘汰,他们实际上也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是啊,所消失的并不仅仅只是文明,同样也包括人……因为区分人的并不仅仅只是血脉,同样也有文明,在很多时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陛下所言甚至是,东瀛是华夏一员,正因为东瀛文化源于华夏,是华夏文明之一员,自然也就是华夏人了……”

这个井上毅啊!

总知道在什么时候表忠心!

朱大皇帝微微点头,然后看着他说道。

“所以,在这场文明之争中,哲学是非常重要的,华夏文明要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哲学,哲学兴,则文明兴,帝国文明的优越性,并不仅仅只是生活的优越性,还应该是各个方面的领先,所以,井卿家。”

将目光投向井上毅,朱大皇帝说道。

“你可是任重而道远啊!”

面对陛下的嘱托,井上毅立即激动的说道。

“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其实,同样的话,朱大皇帝对其它的几位校长……都说过,文明之争啊!

想要赢得这场事关民族生存的竞争真的不容易啊!

想要赢得这场竞争最基本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争取最广泛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本国的民众支持,同样还应该获得来自其他国家的民众支持。

这怎么可能呢?

其他国家的民众为什么要支持大明呢?

其实,非常简单,毕竟对于现在全世界的民众来说,他们是真真正正的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在贫民窟中忍受着贫穷与饥饿苟延残喘,他们在工厂之中饱受压榨,身体遭受繁重劳动的摧残。

而大明帝国呢?

简直就是现在的人类之光好吧。只要有渠道让他们看到这束光,还愁他们不支持大明吗?

渠道……这个渠道是什么?

当然就是宣传了。

宣传!

其实在过去的20多年之中,朱大皇帝最看重的也就是宣传。当年在欧美各国买下的几十家报社,现在还在发行的报纸,在报纸上讲述着大明的故事。

为什么现在大明会成为人类之光,不就是因为他们不断向全世界报道大明人的工作与生活。

而那种看起来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恰恰就是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渴望的,是他们所向往的生活。

当所有人都向往着大明的时候,他们还会抗拒这场竞争之中的大明吗?

第1218章 帝国的糖衣炮弹

什么是文明?

人类文明是如何进步的?

前者很难给出标准的解释,但是后者却很容易回答——人类文明的进步基于交流。

正像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促成了华夏文明与欧罗巴文明。而与其它文明没有任何交流的玛雅文明与印加文明,当然还包括波西米尼亚文明,直到与现代文明接触仍然停留在石器时代。

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交流是进步的基本前提。

面对迥异的文明,一个文明是否能够以开放的胸怀去学习,直接决定了这个文明的未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文明直到二十一世纪还什么什么胡巴的原因。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一个文明像一只没有装满水的陶罐贪婪地吸收着来自各方的给养,那么他的未来自然是不可限量。如果一个文明,给它设立一个边界,那就是再怎么精致、华丽的瓷罐,在它已经被装得满满的了倒进去的水总是会不停的溢出来,它的未来自然也就会有很多局限性。

想让罐子不停的装下新水办法不外乎两条。一是把罐子里的陈水倒掉一部分再注入新水;二则是换一个更大的罐子来装水。前者是治标后者是治本。

文明想要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装入新的内容,注入新鲜的血液。

作为统治者的朱大皇帝当然是希望大明这只罐子越大越好,但是,决定罐子容积的却不是统治者的意志而是“人心”。

统治者或者可以运用手中的权利打破罐子,却无法保证之后的新罐子就会比旧罐子大,或许统治者可以在陶罐外增加一层华丽的瓷釉,但是却不一定能改变它的边界。

惟有怀有一颗虚怀若谷的心才能接受其他文明的精华。可人心的微妙又岂是权利可以轻易左右的。

不过,还好,立国于新大陆的大明……是一个没有历史负担的国家。

它的第一代移民,受教育的人并不多,毕竟,在太平军的攻城后,第一波被杀的就是读书人。

来到新大陆的移民,大抵上就是普通人而已。

华夏厚重的五千年历史所积淀的阵规陋俗,那些传统的理念、教条、准则以及束缚,在这生存的面前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而与此同时,为了生存,早在南华时代,就开始大量引进欧洲的智力资源——也就是近现代科技文明。

文明的冲击或许给移民们带来了冲击,但面对这样的冲击,没有了保守的束缚,没有了厚重历史的约束,西洋近现代工业文明在这片土地上迅速与华夏文明完成了融合。

而且一直以来,帝国都是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引进着欧美的智力资源。

有一个最简单的数字可以证明这,仅仅是生活在大明的欧美各国专家学者现在就已经超过五万人,他们不是在大学或者高等学校里执教的老师教授,就是厂矿里的工程师。

为了能够“割韭菜”大明对引进这些人才是不计成本的投入!

这些人是“韭菜”吗?

不,他们是文明的种子,他们的到来丰富了帝国文明的内涵。

帝国的领土是有边界的,帝国的文明是没有边界的,在这里无论他是华夏人,还是欧洲人,只要他拥有才能,就必定能够获得成功。

在盛德十六年,全大明名声最响亮的科学家并不是某位华裔科学家,而是特斯拉,他是归化民。

凭借着发明无线电广播以及收音机,而名声大噪。

“无线电广播,毫无疑问,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使用电波运载来的声音,通过电子机械可传播至少数千里之外……”

在收音机第一次于公开场合展示之后,在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在人们惊讶于电波可以运载声音的时候,作为一个发明家的特斯拉,终于又一次站到皇帝的面前,上一次,还是他获得青年学者奖的时候。

在特斯拉怀揣着敬畏的心走进皇宫后,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和他讨论的更多的是与他的发明有关的话题。

“……目前,每台收音机的成本价大概是180元左右,市场售价在250元左右,不过根据公司的估算,在年产销量达到一万台后,成本可以下降20%左右。”

“即使是下降20%,也还是太贵了!”

朱大皇帝直接了当的说道。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廉价的收音机,比如比现在降低90%!”

“什么?降低90%这怎么可能?我们的电子管一根就需要几块!”

特斯拉惊讶道。

其实他能够发明收音机,完全得益于帝国的另一个发明——电子管!

早在十几年前,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在帝国中央试验室诞生了,具有检波作用,这是最早的真空管也就是电子管,它被应用于无线电台上。

但是因为保密等原因,电子管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仅仅只是通过试验室生产,用于制造无线电收发报设备。在特斯拉进入帝国中央试验室后他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接触到了真空二极电子管,在研制无线电广播系统时,他在真空二极电子管里,加进一个极——“栅极”,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真空三极电子管。以后世的眼光看来,电子三极体的发明堪称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它不仅可以放大微弱信号,并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

这也是他发明收音机的基础电子原件。

“电子管并不复杂,本质上和电灯泡差不多,一个电灯泡才多少钱?现在价格高,还是因为产量的问题,只要产量上来了,价格自然也就下去了。”

朱大皇帝摆了摆手,说道。

“要知道眼下一辆便宜的汽车也就700元左右,二手车也就两三百元可以买下来,用不比一台二手车便宜的价钱买收音机,这样的奢侈品,普通家庭肯定用不起的,朕以为,收音机在未来就是一个最普通的家用电器,每个家庭都有一台。”

“每个家庭都有一台收音机?”

特斯拉惊讶道。

“这,这怎么可能?”

“富人的玩具肯定是不可能,可如果它的价格从现在的几百元,降低到十几二十元呢?”

历史上第一个把收音机价格打下来的是谁?

就是三德子,三德子如此看重收音机的推广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广播的宣传潜力。有了如此方便的平台,普通人也能很方便的听到元首的演讲以及三德子的政策和理念宣传。

所以,三德子才想尽一切办法,把收音机那种上百马克的富人玩具变成三十马克的普通电器,最终深入到千家万户的家中。

三德子需要它人宣传功能,朱大皇帝同样也需要它的宣传功能,当然不是为了“有了国民收音机,所有人都听得到元首的声音”,而是为了所有人都能听到大明的声音!

大明需要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声音,讲好大明的故事。只要讲好的大明的故事,不但全世界范围内像特斯拉这样的发明家会来到大明,就是普通人也会像往大明,对大明心驰神往!

看着面前这个在历史上名气仅次于爱迪生的家伙,现在爱迪生死于意外,那么他呢?

特斯拉就是大明帝国的爱迪生,只要他能取得相应的成就,朱大皇帝不介意把他捧成帝国最伟大的发明家。

呃……好像,帝国最伟大的发明家还是自己啊……

想到这,朱大皇帝不禁有点儿惆怅了,不过,这个电子管收音机的价格未免有点太高了,不利于大明的宣传战啊。

文明与文明的竞争,除了科学的竞争、武力竞争之外,更重要的是宣传啊!

既然有了无线电广播这个法宝,当然要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了。

不行,得想个折,要把它的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第1219章 百家之帝

其实,办法非常简单。

直接弄出晶体管就行,只要一根二极管就可以制造出收音机,但这显然不太现实,毕竟技术层面还达不到。

除了晶体管呢?

还有晶体管他妈呢!

朱大皇帝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另一种收音机——矿石收音机,它的检波器元件是直接用天然矿石作成。它的原理简单不要太简单,就是一个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由长导线做为天线、用于选择信号频率的调谐器、使用晶体矿石的检波器(实现“半波整流”)以及耳机组成,因为使用晶体矿石做检波器,所以这种无线电装置被称为“矿石收音机”。

既然决定了,那就试验呗。

又一次,朱大皇帝披了他“发明家”的战袍,回忆着……不对,应该是直接从商城里找到了一本矿石收音机的书籍,然后直接用黄铁矿晶体制起了矿石收音机。

不过只用了两天的功夫,皇帝的新发明就新鲜出炉了。在使用时朱大皇帝左手拿着耳机,右手通过一根金属探针接触到矿石的一个针尖大小的点位,然后调整其在矿石上的接触点可以找到有半导体效应的接触点。利用该点的半导体效应,对调幅无线电波进行检波,从而得到音频信号。

这个稍微有点技术含量,需要小心尝试,调整了十几秒后,耳机里终于传出了电滋的“沙沙”声,然后他收听到了音乐。

是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

听着从耳机里传出的音乐声,朱大皇帝颇为可惜的自言自语。

“就是声音小了点,只能用耳机一个人听……”

矿石收音机在历史上没有进一步发展,就是因为其受到种种限制。

不过,先解决有与无的问题最重要!

还要啥自行车!

沉浸于新的发明之中——在皇帝这个头衔之外,朱先海还有其它许多头衔:化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最后汇聚成三个字“发明家”。

其实只要朱大皇帝愿意,他可以成为这个世界最优秀的发明家,毕竟,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有太多的发明可以供他……“剽窃”。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样的路,才是最轻松的路。

“其实,当个发明家倒也是不错的嘛!”

听着耳机里激昂的交响曲,朱大皇帝突然有了灵感,或许,可以再谱曲一首,咱不也是客串过音乐家嘛。

谱什么曲呢?

要不然就剽一个第七交响曲……

终究,朱大皇帝还是没“剽”出第七交响曲,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七十分钟长的交响曲,考验的不是人性,是记性。

这个记性,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不过,记不住《第七交响曲》,其他的歌曲可以多剽窃几个嘛。

……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大明有音乐界就充分展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的博大胸怀,在大明西洋的音乐、华夏的曲乐各有各的市场,有人喜欢听西洋音乐、歌剧,有人喜欢听曲,听昆剧、黄梅、粤剧,但肯定没有人听那个什么所谓的“京戏”,嗯,通天纹的好听,老北京都好那口,地道。

不过,相比于传统的戏曲,年青人更喜好西洋的音乐、歌剧,和往日一样,舞台上打出明亮的灯光,摆在中央的一台大钢琴闪着黑色的亮光。会场兴起轻微嘈杂,一边等待演奏者上台。

很快有人从舞台的旁侧,踏着轻盈的脚步走上了台。会场的掌声响了一半,立刻静止,然后涌起疑惑的空气。

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