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616章

作者:高月

“回禀夫人,再过几天,等风头过去了,我们再坐牛车出城,然后在城外坐船北上。”

……

又过了两天,天子赵构下旨,宣张俊进京述职,却被张俊以土匪猖獗为理由婉拒。

无奈之下,赵构又责令知政堂召见雍王特使胡云,商谈当涂县事宜。

一早,胡云来到了知政堂,目前知政堂除了秦桧和朱胜非为右相和左相外,还有两名副相,一个是去年提拔为参知政事的万俟卨,另一个也是去年提拔的参知政事黄龟年,再加上枢密事徐先图,一共五名相国。

秦桧亲自和胡云进行商谈,秦桧将一叠证据放在胡云面前,不满道:“当涂实为西军控制,当涂知县冯前明也是西军文职军官,证据确凿,胡特使不能否认吧!”

胡云淡淡笑道:“当涂县原本是荒凉小县,西军投入大量财物改造,现在渐渐繁荣起来,朝廷不感谢我们投入心血,反而有指责之意,令人心寒啊!”

秦桧怒道:“当涂县是朝廷的土地,你们未经朝廷许可擅自占领割据,还派军队驻扎,难道还要朝廷感谢你们?”

“秦相国,京兆雍王府的牌匾上可是写着大宋雍王府,旁边还有另外一个牌子,‘大宋川陕宣抚使司’,我们也是宋朝臣子,为什么就不能用大宋的土地?如果秦相国不允许我们使用当涂县,那我们就不用背大宋这个虚名。”

“你……”

秦桧被怼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朱胜非在旁边打圆场道:“胡特使误会了,秦相国并不是说不让你们使用,只是要求你们先和朝廷商量一下,毕竟当涂县不是川陕,不在川陕宣抚使司管辖范围内,去别人家菜园子里种菜也要给主人打个招呼,胡特使说是不是?”

胡云哈哈一笑道:“朱相国这样说,我就能理解了,那天子是什么态度?是准许我们继续使用,还是打算把我们赶出当涂?”

秦桧忍住气道:“官家说,雍王能把两万将士救下放回来,也没有提什么过份的要求,所以官家准许你们继续使用当涂县为停靠补给之地,但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许驻军,不允许作为军事用途,如果你们能答应这一点,那就可以继续使用,也就是说,三千军队必须要撤走。”

胡云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沉思片刻道:“我需要说明的是,三千驻军主要是为了保护仓库和船队的安全,倒没有别的什么目的,如果没有军队,我们的船队和中转仓库就无法保证安全,所以适当的军队必须要有,只是我们可以削减人数。”

“那最多不能超过五百人!”

“五百人稍微少了一点,一千士兵,然后当涂知县由你们任命。”

天子赵构的底线就是一千士兵,然后每年上缴一万贯的租金,倒没有考虑到官员的任命问题。

秦桧想了想道:“我去请示一下官家,如果官家同意,那就没有问题。”

“行!我等秦相公的答复。”

……

秦桧匆匆赶去御书房,向天子赵构汇报了和胡云的协商结果。

赵构在张俊的问题上还没有考虑清楚该怎么办?

但在当涂县问题上赵构的思路却很清晰,西军他暂时得罪不起,赵构只能选择妥协,允许陈庆作为商用,大船停靠补给,但绝不允许做为军用。

赵构沉思片刻,“一千驻军可以答应,但不能是骑兵;其次,军队用的战船不能超过五十艘,最大不能超过一千石;第三,当涂知县由我们任命;第四,签订一个租赁协议,对方租赁当涂港,每年只需支付赁金一贯钱;第五,他们租赁的是港口,县城和他们无关,朕的要求就这五点。”

“微臣知道了,这就和对方商谈。”

胡云代表雍王最终和对方政事堂达成协议,这也是陈庆给胡云的权力,第一,保住当涂港,第二,驻军不得少于一千人,交代了这两条底线外,其他细节都由胡云决定。

除了不准朝廷在当涂县驻兵外,其他几个条件胡云都答应了,作为追加条件,赵构也答应了雍王馆的客船和商船免检,可以正常进出临安城。

有了这一条,张俊的家眷便可以乘坐胡云的坐船顺利离开临安了。

双方当天便签署了协议,西军同意把驻军削减到一千人,又同意把知县让出来,而朝廷同意西军继续使用当涂县。

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变化,当涂县驻军一千就足够了,有什么特别任务,再临时增兵就是了。

至于知县,谁当知县都是一回事,都会被西军拉拢过去。

唯一的变化,就是西军从此合法化地使用当涂县,每年不用再给张俊一万桶火油。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收获

时间一晃到了夏天最炎热之时,也就是七月中旬,陈庆从山东路回来也差不多有三个月了。

这次夺取山东路,战争红利极其丰厚,按照事先的约定分配战争红利,内政堂的寺库分到五百万贯钱,足以弥补十年的财政收支缺口,大大缓解了财政紧张。

而且山东路人口众多,就算免了两年的田税和户税,但就靠盐茶税每年就有两百余万贯的收入。

也正是这个缘故,内政堂批准了陈庆的计划,西军再次扩军十万,使他们总兵力达到六十万人。

这天上午,陈庆带着内政堂各位参事以及数十名官员来到西城外,西城外有一片占地数百亩官田,被陈庆定为试验田,专门种植玉米和南瓜。

今天便是玉米的收获日,陈庆专门带着官员们前来视察。

玉米不多,只种了一百多亩,主要是种子不够,但南瓜种子却不少,种了三百亩。

“之前我给大家说过,玉米和南瓜是我们解决饥荒的杀手锏,有了这两样东西,我们人口滋生就不至于无法养活了。”

一边说着,陈庆带着众人来到玉米地前,只见郁郁葱葱长满了玉米,俨如青纱帐一般,数百名士兵在地里掰玉米棒子,不时抱着一堆堆玉米出来,田埂上摆放着数十口大竹筐子,里面堆满了玉米,显然竹筐数量不够。

“问一下!”

陈庆叫住一名士兵,士兵连忙上前行礼,“参见殿下!”

陈庆笑眯眯问道:“一株杆子结了几支玉米?”

“回禀殿下,绝大部分结了两支,但也有结一支的,数量很少。”

“结三支的有吗?”

“别人有没有卑职不知,但卑职没有遇到。”

“我知道了,去吧!”

士兵行一礼走了,陈庆取了几支玉米递给众人,“大家看看吧!这就是我们未来重要的粮食,以前叫做玉蜀黍,我叫它玉米,旱田亩产玉米两千斤左右。”

众人顿时一片惊呼,要知道水稻产量也才六七百斤,两季稻一年亩产一千三百斤左右,那还是肥沃的江南水田,要是西北旱田,一年亩产小麦加小米也就五百斤顶天了,还是两年三熟制,玉米居然能亩产两千斤,怎么不让众人惊叹。

蒋彦先激动道:“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抓紧时间推广!”

陈庆笑道:“这个急不来,明年推广到两千亩左右,后年就有两万亩,大后年就可以在关中推广,我估计五年后整个北方地区都可以推广,正好把种麻的土地腾出来种玉米。”

“殿下,那南瓜呢?”周宽问道。

“南瓜就是屋前屋后种一种,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占土地,我们去看一看。”

众人跟着陈庆走去,这时,周宽忽然发现数十名士兵坐地上啃玉米杆子,他惊讶道:“这种杆子还能吃吗?”

陈庆拾起一根玉米杆子笑道:“这玉米杆有点像甘蔗,略有些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榨糖,但我建议用来做青饲料,用来喂牛马骡驴,可以喂骆驼,是好东西。”

众人来到南瓜地,南瓜地种了几百亩,就像种西瓜一样,满地都是爬藤,全部被叶子遮蔽了,但还是能看到无数的南瓜,还没有成熟,大小如足球一般。

“殿下,这也是粮食?”吕青山好奇地问道。

“它其实和豆子一样,也算是粮食,但也可以做菜,嫩南瓜可以当菜吃,甚至南瓜叶子也可以当菜,老南瓜可以熬粥,可以蒸熟了吃,确实可以当粮食,而且很甜糯,老少皆宜,甚至可以晒成干收集起来,待荒年时食用。”

“请问殿下,南瓜亩产多少?”一名官员问道。

陈庆笑着摇摇头,“我没有算过,也不知道,不过南瓜最大的优势是不占土地,我刚才说了,房前屋后都可以种植,院子里也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县城里也可以种,每家每户屯几十个大南瓜,早饭的粮食就有了,南瓜粥、南瓜饼、南瓜糕,大家尽管想象。”

所有官员眼中都露出期待之色,相比玉米,他们显然对南瓜更感兴趣,陈庆又笑道:“今年过年时,估计每个官员能分半个南瓜,不影响种子收集,大家回去尝一尝,这可是海外带回来的物种,大宋可没有。”

……

下午陈庆回到府中,却意外发现他们全家也在收获玉米,每个人都穿着一身细麻短衣,头戴帽子,脚下穿着皮鞋,手上还带着手套,包括长子陈冀在内,所有妻妾孩子都在忙碌,除了赵璎珞以外,赵璎珞怀了身孕,已经有七个月了,挺着大肚子在一旁帮点小忙。

玉米地在湖北岸,占地有两亩,长得郁郁葱葱,姚梅带着两个小娘子抱着玉米出来,雪儿高兴得跳了起来,“爹爹回来了!”

两个小娘子玉米也丢掉了,张开手臂向父亲扑来,陈庆蹲下,抱住两个女儿,笑道:“你们收了几个玉米?”

“我收了十二个,冰儿收了十一个,我比她多一个。”雪儿一脸得意洋洋。

“才不是呢!”

冰儿胀红了脸道:“我也收了十二个,她数错了。”

陈庆指指地上的玉米,笑眯眯道:“两个宝贝都很能干,都是今天最厉害的,爹爹喜欢,赶紧把你们丢下玉米拾起来,放在筐子里去。”

两个小娘子得到夸奖,都心花怒放,连忙跑去拾起地上的玉米向筐子跑去。

这时,王妃吕绣走了过来,姚梅跑去通知了她,老爷回来了,她满脸汗水,天气太热了。

“今天怎么想到收割玉米?”陈庆把毛巾递给妻子笑问道。

吕绣有些不好意思接过毛巾擦擦脸上的汗珠,笑道:“夫君昨晚不是说,今天是城外要收获玉米吗?我们家两亩玉米也熟了,索性今天大家一起收获,算是一起玩玩吧!”

“两亩地还是不少啊!”

“其实都是女护卫和使女们收得多,我们只是凑凑数,对了,有件事要请夫君帮忙呢!”

陈庆微微笑道:“什么事情,你说!”

吕绣低声道:“我师父想回家乡济南府!”

陈庆吓一跳,“她这么大年纪了,想回去定居?”

“不是定居,就是想回去看看,给父母扫墓,然后再回来。”

陈庆笑道:“你说得一本正经,我还以为她要回家乡定居了,只是回家看看,没有问题,坐船回去,马上监察司要派人去山东路,会乘坐万石大船,你父亲带两个使女跟去就是了,那边会有军队接应护送,不会有问题。”

“那我就放心了,我就怕她路上辛苦,坚持不住。”

这时,温管家婆匆匆走来道:“殿下,前面传来消息,说内卫王统制求见,有重要事情!”

陈庆点点头,“我去看看!”

他坐上一辆轻便马车又去了前院,走进客堂,王浩和种桓上前行礼,“参见殿下!”

陈庆摆摆手,“有什么重要事情?”

王浩取过一只扁盒子打开,“殿下请看这个!”

陈庆上前仔细看了看,顿时脸色大变,“这是……哪里来的?”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大案

陈庆眼前的扁木盒内,放着两张一样的制票,所谓制票就是柜坊发行的定额钱票,每一张柜票都有密印,也就是密码,柜坊认票不认人,只要票面对,密印对,就能兑换铜钱,有百贯、五百贯、一千贯、五千贯、一万贯五种票面额度,今年才开始试行。

陈庆眼前的制票就是一万贯的钱票,问题它们的编号都完全一致,无论纸质、做工、印刷都分毫不差,简直是高仿中的高仿。

有人开始仿冒制票了,这可是大事,陈庆连忙问道:“是哪里发行?又在哪里发现的?”

“是襄阳发行,就在京兆发现的,是一名临安商人,在襄阳兑换了五万贯钱,襄阳给了他五张制票,其他四张都没有问题,但就是第五张出问题了,另外一张和它一样的已经兑换,今天下午第一柜坊发现这张柜票,立刻跑来找我们了。”

“哪一张是真,哪一张是假?”

“应该是已经兑换那张是假,今天商人拿来的是真,他是五张连号的,而且商人的身份、家眷之类都清清楚楚,造假的可能性不大。”

“不是都有印密吗?”

“印密是五个数字,一点没错。”

陈庆沉思了片刻,这个案情应该比较简单,不是商人泄露出去,就是柜坊有内鬼,虽然损失了一万贯钱,但这件事本身却非常恶劣。

“兑钱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昨天上午!”

陈庆当即令道:“这是今年的第一大案,种将军负责调查,组织精干手下,要查清案子,要查幕后人,要追回一万贯钱,另外,通知柜坊,制票暂停!”

“遵令!”

停一下,陈庆又道:“通知柜坊,商人的一万贯钱要正常兑付,但内卫要派人监视他,不准他逃走。”

王浩和种桓答应一声,便匆匆去了。

陈庆着实有点恼火,柜坊发行制票,是他们明年准备发行交子的基础,偏偏这个紧要关头就出事了,这个案子看似孤立,但直觉告诉他,早就有人盯住柜坊了。

……

马车内,王浩问种桓道:“这个案子你打算从何入手?”

“卑职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查密印泄露,第二是查一万贯钱的去向,所以卑职打算成立两个小组,裘清负责查密印泄露,王致负责查一万贯钱的下落。”

“可以!不过我建议你多准备一些士兵,查到最后,恐怕就是一场恶战。”

“统制的意思,这或许会是金国或者宋朝所为?”

王浩缓缓道:“很有可能,也说不定是张俊所为,毕竟是襄阳开出来的票据,距离张俊的地盘太近了。”

……

制票是今年才推出来的新事物,一旦被接受后,就会推出小额交子,发行交子一直是陈庆考虑的重点,前年提出了想法,但被内政堂一致否决了,理由也很简单,经过靖康乱世,之前北宋发行的几百万贯交子和会子基本上都作废了。

手持大量交子的百姓遭遇严重损失,百姓谈纸色变,谁也不收纸做的货币,宁远要铁钱也不要交子。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宣和年间,四川路宣抚使司也发行过交子,现在还有一百多万贯没有兑付,如果现在的宣抚使司发行交子,那以前发行的交子认不认?

内政堂当然不愿替从前的宣抚使司擦屁股,所以一直坚定反对陈庆的发行交子。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