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573章

作者:高月

种桓取出内卫银牌,冷冷道:“内卫在查一桩案子,涉及到你们大掌柜,请他去内卫协助调查,希望他不要给自己惹麻烦!”

“这个……不好办啊!他真的回去了。”矮胖子一脸苦恼道。

“他去哪里了?”

“他去平江府总店了,我们不是买下隔壁的易安茶馆吗?他和小刘贵回去汇报了,然后考虑怎么把两座酒楼并为一体,修建新的太白楼。”

“小刘贵是谁?”种桓追问道。

“他是总店的账房管事,他也叫刘贵,和我们掌柜名字一样,所以叫小刘贵,前天就是他来签署契约,买下了易安茶馆。”

真相忽然被剥开了,竟然变得如此简单,种桓眉头一皱,问道:“五年前买下太白酒楼的人是谁,他也叫刘贵,是你们掌柜吗?”

“不是!是小刘贵的父亲,也叫做刘贵,是总店的大帐房,前年去世了,他去世后,他儿子就继承了父亲的名字,改名为刘贵!”

“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名字还能继承?”种桓有点糊涂了。

吴管事苦笑一声道:“其实很简单,我们东主姓刘,他们都是我家东主的家养仆,他们原本不姓刘,到一定资格后,就跟主人姓了,改名为刘贵、刘福、刘禄、刘寿之类的好听名字,所以会有重名,会有子继父名,小人不是家养仆,所有只能用本姓。”

家养仆就是变相的奴仆,宋朝律法不允许蓄奴,但权贵们便用认义女,签长约的变通办法,把一些比较倚重仆人留下来,或者叫做门客,主家提供住房,仆人也正常的成家立业,但一直为主人服务,甚至几代人都为主家服务,这就是家养仆了。

和奴隶最大的区别就是,家养仆可以随时离去,可以去自谋生路,但实际上,家养仆的待遇都很好,主人对他们很信任,把账房、管家、外面产业的管事等等重要职务交给他们,有一定年限和资历后,还能跟主人姓,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大的荣幸,所以出现两个甚至三个刘贵都很正常,这本来就不是他们的真正姓名。

相通了这一点,种桓顿时有些泄气了,查了半天,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

“你们东主叫什么名字?什么身份?”

“我家东主姓刘,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几代人都是汴梁大粮商,家底非常雄厚,在靖康元年就把家产转移到平江府,躲过了靖康二年的劫难。”

一点问题都没有,种桓拱拱手,抱拳走了,他没有注意到,吴管事转过身去,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

陈庆平静地听完王浩和种桓的汇报,点点头道:“这件事如果没有什么蹊跷之处,就不要花太多精力在上面了,到此为止吧!”

王浩连忙躬身答应,种桓却站在那里没有动,陈庆笑问道:“小种统领还有什么疑惑吗?”

“回禀殿下,卑职感觉还是有点不太对,但又说不清楚哪里有问题,就是一种本能的感觉。”

陈庆微微笑道:“相信你的直觉,你想想看,哪里感觉不对劲?”

“卑职感觉……那个吴管事回答得太完美了,把卑职所有的疑虑都打消一空,所以值得怀疑的地方,都被他完美地解释了,反而让卑职感觉不太舒服。”

陈庆点了点头,“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太完美其实就是不完美。”

“对!就是这个感觉。”

“那你打算怎么做?”陈庆淡淡问道。

种桓沉思片刻,“卑职打算双管齐下,一方面派人去汴梁和平江府查刘姓粮商的背景,另一方面卑职要查是谁泄露了消息,使刘大掌柜连夜离去。”

陈庆赞许道:“思路不错,就这样查下去!”

王浩和种桓随即告辞,走出雍王府,王浩给了种桓肩头一拳笑道:“今天表现不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种桓歉然道:“卑职也是临时才感觉不对,并没有故意隐瞒统制!”

“你的敏锐不错,你打算派谁去汴梁和平江府?”

“回禀统制,汴梁卑职打算派秦旷明去调查,平江府那边比较危险,卑职准备亲自去。”

王浩点点头,“去吧!希望早日听到你的好消息。”

……

九月的草原正是战马膘肥体壮之时,也是游牧民族的狩猎季节,自从蒙兀部被强大的金兵击败,被迫投降金国后,金国不断施压和游说,软硬兼施,要求蒙兀部出兵大同府。

蒙兀部中一部分部落首领受到金国使者的蛊惑,认为可以南下掠夺汉人的人口和财物,七个部落联合出兵两万骑兵,开始大举南下骚扰大同府的外围。

在大同府东面二十几里外的旷野里,只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向西而来,足有两三万人之多,队伍里的百姓扶老携幼,赶着大车,挑着担子,每一辆大车上都坐满了老人和孩子,每个人都表情惊恐,他们是从应县逃来的百姓。

应县城池矮小,被数万游牧骑兵连续攻打,已经岌岌可危,两千守城士兵也阵亡近半,正好游牧骑兵后勤不继,退回五十里外的后勤大营进行补给,抓住这个机会,全县百姓汹涌出城,向大同城撤离。

护卫这支百姓的西军是统领李麦和他率领一千骑兵,李麦心中有一种十分不安之感,他们出来时,被敌军探子看到了,赶回去禀报,从时间上算,他们走了一夜半天,如果对方要追杀的话,这个时候应该来了。

“将军,快看!”他手下一名士兵指着远处大喊。

李麦看见了,远方出现了一条长长的黑线,这是蒙兀骑兵追来了。

李麦立刻召集一千骑兵,举刀大喊:“弟兄们,保家卫国的时刻来了,保护父老乡亲撤退,跟我迎战杀敌!”

“杀敌!”

一千西军骑兵热血沸腾,举矛大喊,他们在李麦的率领下,毫不畏惧地向东面的两万奔腾而来的敌军杀去……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增兵

数万百姓顿时恐慌起来,孩子大哭,女人尖叫,家当行李统统丢掉,大车加速行驶,所有人都在争先恐后的逃命。

一千西军骑兵如一块坚硬的礁石,阻挡了游牧骑兵的奔行,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奋力杀敌,杀得游牧骑兵人头滚滚,死伤惨重。

两万游牧骑兵愤怒了,放弃了追赶百姓,全力围剿这支孤军,箭矢如疾雨,刀枪如森林,喊杀声震天。

西军骑兵越战越少,身负重伤的李麦和最后三百骑兵终于被两万骑兵大潮吞没了,一千宋军骑兵全部阵亡。

当他们给逃亡的百姓争取到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数万逃亡百姓距离大同城越来越近。

这时,大同府主将折彦质得到消息,立刻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出城迎接百姓。

骑兵们纷纷帮助老人和孩子率先入城,折彦质却不见应州宋军,他忽然看见了应县县尉齐远,催马上前问道:“齐县尉,李麦和他的军队呢?”

齐云一指东面,“李麦将军率领一千骑兵掩护我们撤退,去迎战敌军了!”

折彦质连忙向东面望去,只见十里外,铺天盖地的游牧骑兵正向这边杀来,哪里还有宋军骑兵的身影。

他心中一痛,李麦的军队必然全军阵亡了。

“赶快进城!”

数万百姓奔进了大同城,五千骑兵也退了进去,城门轰然关闭,吊桥拉起。

不多时,一份救援的鹰信被一只飞鹰带着,向京兆城方向飞去。

……

陈庆最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草原游牧骑兵开始袭扰北方边界,大同府首当其冲,其次还会有灵夏路被袭击。

他当即命令太原都督牛皋派两万军队北援大同府,又命令统制李遵率三万军队赶赴灵州,目前灵夏的防御由刚升为副都统制的程桓率两万常驻军和三万民团军负责镇守,李遵的三万军队赶到灵州,必然会大大加强灵州的防御。

但这样还不够,他必须要加强大同府的常驻兵力,灞桥虎贲军大营内,统制颜骏走进中军大帐,单膝跪下行礼,“参见殿下!”

“颜将军请起!”

颜骏多年出任陈庆的亲兵统领,属于陈庆心腹中的心腹,甚至他的妻子也是王妃介绍的,是王妃贴身女护卫首领张燕。

陈庆笑问道:“家里情况怎么样?”

颜骏有一儿一女,儿子颜恩平今年七岁,女儿颜小娇今年四岁,每次来王府玩耍,就会成为陈庆长女陈冰儿的小跟班,他们家是一座占地三亩的小官宅,颜骏的父母也和他们住在一起。

“回禀殿下,儿子上学了,在延青小学堂。”

延青小学堂是关中大儒王延青办的私塾,在京兆很有名,有三十个孩子在里面读书,都是七到九岁的孩子,每年的学费就要一百贯,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王延青的弟子中已经出了七名进士。

颜骏自己是一介武夫,他当然想培养儿子成为文官,当然,以他的收入,儿子上延青小学堂完全没有问题,关键是要进得去,王延青只收天赋极高的神童,颜骏的儿子天资聪颖,又有王妃说情,王延青当然要给王妃面子。

陈庆点点头,“我上次给你说的事情,你有心理准备了吗?”

颜骏当即道:“卑职愿守边关!”

陈庆点点头,“也不是一直让你守边关,你守一任五年时间,冬天大雪封了草原,没有边患,你就可以回家探亲,好好给父母妻儿解释一下。”

“他们都很支持我!”

陈庆沉吟一下又道:“折彦质生了一个儿子,但一直没有按照规定向军部报备,当然,我也理解他老来得子的心情,我也尽量继续信任他,不久前他向我求援,希望能增加大同府驻军,我批准了他的请求,但我考虑再三,决定让你率领两万军队支援大同府,同时出任折彦质的副将,这两万军队实际上是掌握在你的手中,明白我的意思吗?”

颜骏点点头,“卑职明白!”

陈庆叹口气道:“折彦质违反了规矩,向我隐瞒了他生下儿子的事实,我心中始终有阴影,以大同府的重要,一旦大同府失守,那么整个河东北路都会失陷,将对河东路、陕西路和灵夏路都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我不得不谨慎,你到大同府后,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发现折彦质的命令对防御不利,你要坚决劝阻,劝阻不了要及时向我汇报。”

“殿下训导,卑职铭记于心!”

陈庆沉吟片刻又道:“折彦质是一员老将,身经百战,历经坎坷,我相信他的忠诚,我是担心他的身边有人进谗言,他耳朵软,听信了谗言。走出昏招,最后丧送了太原府。”

“殿下是不是有什么线索了?”

陈庆缓缓道:“大同府有情报司的眼线,几个月前传来消息,折彦质很信任两名心腹,一个是他的幕僚,一个是他的大舅子,是给他生下儿子的小妾的兄长,这两人查不到他们的背景,可以说来历不明,你去了大同府,千万要留心这两人,另外,大同府通判耶律乞颜不错,有什么情况不了解,可以问他。”

颜骏躬身道:“卑职记住了!”

陈庆笑道:“就这样吧!回去和家人告别,明天一早率军出发!”

“卑职告退!”

次日天不亮,颜骏便率领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两万大军虽然都是步兵,但每人都骑马北上,同时随军北上的,还有三万头满载物资粮草的骆驼。

虽然陈庆全面派军北上部署,但这次南侵的蒙兀部联合军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大同城城池高大宽厚,易守难攻,游牧骑兵在大同城下只呆了十天,便北撤回草原了。

尽管还不算大规模南侵,但还是给北方边境敲响了防御警钟,很可能到了明年,草原游牧骑兵在金国的支持下,就会大举南侵,西军头上又有了一把高悬的大刀,战略格局向不利于西军方向发展。

……

这天上午,陈庆后花园的农作物丰收终于到来,一分地种了四百多棵玉米,掰下了近八百支玉米棒子,足有几百斤重,如果去掉玉米芯,那么净收获玉米粒大概有九十斤重,达到了陈庆的预期,尽管经过水分蒸发,重量或许还会再降,但陈庆相信经过不断改良后,亩产一定能超过千斤,必将成为北方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陈庆随即将所有收获的玉米都交给了劝农署,要求他们明年在城外官田内种植至少十亩以上的玉米。

南瓜也同时收获了,温大娘在三个地方一共种了十二根藤,最后收获了二十个大南瓜,需要放置一段时间,让它完全成熟,然后取出种子晒干,明年也要在城外大量种植,百姓的房前屋后也要种植。

两种高产农作物的培植成功,无疑将给北方人口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平江

时间到了十月中旬,江南的水稻也开始收割了,光热和水源充足,适合水稻的生长,尤其宋仁宗年间开始推广双季稻后,江南地区成为了大宋最重要的粮食产区。

粮食的富足,极大改善了大宋的社会结构,从汉唐以来每天只吃两顿饭的习惯渐渐改为一日三餐。

粮食的增产也带来了人口增长,到宣和年间,大宋的人口已突破一亿人,创历史之最。

这天中午,平江府吴县城外来了一名骑着一匹老马的书生,头戴平巾,身穿士子服,皮肤黝黑,旁边跟着一个老管家,后面还有一名健壮的年轻仆人挑着书箱,是一个典型的赶考书生模样。

这个书生正是种桓,他从襄阳乘船一路东行,历时一个月才抵达平江府。

老管家和仆人都是内卫成员,老管家姓蒋,大家都叫他蒋叔,头脑敏锐,经验极为丰富,他本身就是平江府昆山县人,能说一口本地土话,带着他非常方便。

年轻仆人看起来老实巴交,基本上不说话,但他却是内卫中武艺最高的刺客,官任副指挥使,叫梅午,可以用飞剑在数十步外杀人。

他原本是终南山的道士,学武十余年,因为父母惨死在女真骑兵刀下,五年前下山加入了西军,参加抗金大业,为父母报仇,因他武艺太高而被内卫吸收。

他俗家姓李,梅午是他的道号,他索性就用道号为名。

一行三人进了吴县县城,吴县便是平江府府治所在地,是江南仅次于临安的第二大城,人口之多,商贸之发达,甚至更胜于临安,所以府治是有两个县组成,吴县和长洲县。

“钟公子,去高升客栈投宿吧!商人都喜欢去它们家,能打听到很多消息。”

“可以!”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位于漕河旁的高升客栈,这是一家老店,宋真宗时代就开业了,已经重建了几次,蒋叔以前来这里住过几次,但他离开家乡已有十几年,早已物是人非,掌柜和伙计都变了,这种情况一般是换了东家。

“你们运气不错,小店还有最后两间上房,收拾得很干净,正好给你们了。”

掌柜是个中年胖子,说一口汴梁官话,他笑眯眯问道:“听公子口音,也是汴梁人吧!”

种桓笑了笑道:“以前是,从小跟家人逃到江南,也回不去了。”

“是啊!我也是汴梁人,汴梁都被金兵和伪齐糟蹋光了,我的家也被不知哪来的人霸占,讲理讲不通,打官司也没有证据,只好算了。”

种桓点点头又问道:“掌柜,向你打听一件事。”

“你说!”

“平江府有座太白酒楼吗?”

掌柜想了想,摇摇头道:“应该没有!”

种桓心中一凉,连忙又问道:“是掌柜不清楚,还是就没有!”

掌柜笑道:“我来这里已经十几年了,客栈酒楼本身就是一体,苏州城内稍有点名气的酒楼我都知道,除非是弄堂里那种小酒馆,那种小酒馆我确实知道得不多。”

能拿出十二万贯买店铺的酒楼当然不会是小酒馆,种桓无奈,只得点点头,“我知道了,多谢掌柜!”

“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我!”

掌柜交代几句便走了,蒋叔笑道:“公子,我觉得它的总店未必叫太白酒楼,太白酒楼专门适合京兆,江南这边可能就是另一个名字了。”

种桓叹口气,“或许是吧!”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