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 第45章

作者:高月

“现在问题是不大,但前途呢?你还要不要前途了?”

徐蕴目光肃然地注着陈庆,“只要你被定上一个罪名,哪怕现在暂时拿你没有办法,但以后你就休想再有好前途,一旦涉及提升,肯定会被吏部否决,你也不希望自己二十年后还是一个中卫郎吧!”

陈庆抱拳行一礼,“前辈教训得很对,晚辈愿洗耳恭听!”

徐蕴捋须点点头,“我先告诉你,王涣为什么来睦州!”

……

徐蕴走了,陈庆在大帐内来回踱步,虽然听起来朝廷是因为一些谣言和误会才派监察御史来睦州调查自己,但陈庆还是敏锐地察觉到,这里面有人在搞事情,在针对自己。

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武学生,但徐蕴说得对,一旦自己被定了滥杀无辜的罪名,就会让自己的仕途蒙上一层阴影。

说到底,宋朝还是文官的天下,文官只会按照自己的儒家理念来定义善恶是非,甚至是迂腐,只关心自己杀匪是否残暴,却不考虑这些乱匪给普通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时,呼延通走了进来,他沉默片刻道:“有件事我得告诉你!”

“什么事?”陈庆回头看了他一眼。

“王涣曾经找过我。”

陈庆眉头轻轻一皱,“什么时候的事情?”

“就是今天中午,我们刚回来,他就找到我了,他请我去天香楼吃饭,我没有拒绝。”

陈庆点点头,他能理解,呼延通毕竟是官宦子弟,他也不想得罪监察御史。

“他找你做什么?”

“他就问我,分到了多少赏赐?”

陈庆一怔,“什么意思?”

“就是我们把缴获的战利品,包括钱财都分给了士兵,他问我分到了多少?”

“你怎么说?”

“我就告诉他,我们按照战功分配,我定为甲等战功,分到二百四十贯钱,一般士兵最少也能分到二十贯钱。”

“他问到我了吗?”陈庆冷笑一声问道。

“问了,我告诉他,你一文钱都没有拿,但他显然不相信,说我太幼稚了。”

呼延通叹了口气又道:“这个王涣我觉得他不是正常的监察御史,他带有私心。”

“你怎么看出来的?”

“他很多事情都是先入为主,认定你有罪,然后找各种证据去证明罪行,指挥使,你要当心,明显有人在背后整你。”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忽然问道:“这个王涣和王薄有什么关系吗?”

“这个倒不清楚,不过可以查一查,你的意思是说,是王薄在背后整你?”

陈庆负手望着帐外道:“我想不到还会有谁?我想了很久,目前我唯一得罪的人就只有王薄,他想拿武学魁首,我却挡了他的道。”

“很有可能,拿到武学魁首阶官能升三级,而普通学生最多只能升一级,差距很大。”

呼延通着实有点担忧,“那指挥使打算怎么办?”

陈庆淡淡道:“我还能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有两件事我要请你帮忙。”

“你说!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尽全力。”

“一件事是请你帮我调查王薄,我要了解他的家世背景,同时还要知道他和王涣是什么关系?第二,我这里还有一千五百两银子,我准备给阵亡士兵家属的追加抚恤,我把银子和名单交给你,你来替我办吧!”

呼延通点点头,“没问题,两件事我都会替你办妥!”

第六十九章 凯旋

陈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原则,他处死了两百四十五名有罪行的战俘,其余战俘都交给了知事贺建处理,三天后,陈庆率领一千五百名将士离开睦州返回临安。

在此之前,呼延通已率领两百多名士兵押着匪首李师宗先走一步,同时将阵亡士兵的遗体送回临安。

临安城市西桥,这里是临安城商业繁盛之处,商肆密集,酒楼林立,各种青楼教坊随处可见。

洛神酒楼三楼的一间雅室内,丝竹声悦耳,一个歌女弹着琵琶浅浅唱歌,酒桌上,王薄给族兄王涣斟满一杯酒笑道:“这次睦州之行,辛苦兄长了。”

王涣摆摆手笑道:“谈不上什么辛苦,本来就是份内之事,再说睦州挺近,让我去广州、雷州才是头大!”

王薄又小心翼翼问道:“不知这次睦州之行有什么收获?”

“恐怕会让你失望!”

王薄心中一沉,“难道他一点问题都没有?”

“倒不至于,谁会没有问题,哪怕他吃饭喝水我也能给他挑出毛病来,只是他的问题处于模棱两可之间,比如他私分战利品,你说他问题严重,大家都是这样干的,你说他问题不严重,但他确实违反了朝廷的规定,还有杀戮战俘,他确实干了,但没有京观的说法,贺建可以给他做证,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是否剿匪成功,剿匪失败,这些都是大问题,剿匪成功,再追究这些问题也没有意思了。”

王薄心中着实失望,“兄长的意思就是说,这次调查没有希望了?”

“倒也不一定,就看范相公能不能容忍,如果范相公不能容忍他的残暴,不能容忍他目无朝廷,私分战利品,那么他就算剿匪成功,也会功是功,过是过,该表彰就表彰,改处罚则处罚。”

“兄长是说,关键在范宗尹那里?”

王涣点点头,“这个案子本来就是他提出来的,我完成调查报告后交给他,然后由他来决定是否弹劾?”

“那兄长觉得弹劾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不知道,要看范相公对张浚的述职报告怎么评价,如果他认可张浚的述职报告,那么他就不会多事了,这趟睦州我就算是白跑,相反,如果他不认可张浚的述职报告,那他一定会拿陈庆的事情做文章,从侧面敲打张浚。”

王薄张大了嘴,“居然这么复杂?”

“你以为呢?”

王涣冷笑一声,“朝廷的权力斗争和派系斗争从来就不是那么简单,陈庆区区一个武学生,他若不是张浚的心腹,你以为范相公会对他感兴趣?相公们每天日理万机,能让他们关注的事情,哪一个不关系到他们的利益?”

“我懂了,范宗尹针对不是陈庆,而是张浚。”

王涣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淡淡笑道:“范宗尹是出了名的主和派,当初他极力反对李纲而被贬黜,官家为了平衡吕相公的相权又把他提拔起来,富平之败,范相公可是极力要求惩处张浚,但官家没有采纳,所以我估摸着陈庆之事还有戏,你也不要太失望,耐心看就是了。”

王薄大喜,他向远处的歌女挥挥手,歌女和乐师连忙起身出去了。

“那我要不要再去请姑母帮忙?”王薄压低声音道。

“最好不要!”

王涣要比王薄精明得多,他深知官场中的各种平衡之道,秦桧再出手,就变成了两个相公斗一个张浚,官家怎么可能允许?

本来范宗尹和秦桧关系密切,就已经让人诟病了,他们再同时对付张浚,反而会惹麻烦。

王涣心里明白,却不提此事,只是笑道:“秦相公回朝还不到一年,我觉得还是低调一些好,贤弟就不要让姑父为难了。”

“我知道了,我就不去找姑母了。”

“两码事,常去看看姑母,联络联络感情不很好吗?不一定非要找她办事才去。”

……

陈庆率军凯旋返回了临安,正式剿匪报告他之前已经让呼延通交给了枢密院。

士兵先返回军营休息,陈庆见天色还早,索性前来枢密院交差。

出乎陈庆的预料,接见他的官员居然是知枢密院事李回,这可是枢密院的一把手,带着知政事头衔。

“学生陈庆,参见李相公!”

李回年约五十岁,身材中等,长得温文尔雅,脸上总带着一丝笑容,给人一种亲切感。

他两天前就看了陈庆的正式剿匪报告,就在等着陈庆归来。

“你这个武学生不同寻常啊!居然把朝廷的心腹之患给解决了,不愧是张公最看重的年轻将领,确实没有让大家失望!”

“回禀李相公,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关键还是将士用命,没有他们的牺牲,不可能剿灭悍匪,张逵和他的三百心腹军确实相当悍勇。”

陈庆的谦虚让李回很满意,他微微叹息一声,“这次调兵出了一个纰漏,枢密院官员失误,居然把西城厢军调拨给你去剿匪,我后来才知道,说实话,我心中一直很担心,就怕听到全军覆灭的消息,那样我真没法向天子交代了,没想到你竟然带领这支弱旅剿灭了悍匪,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啊!”

陈庆笑道:“这就是学生要花一个月时间剿匪的缘故,实际上剿匪只用了三天时间,其他时间都用在训练士兵上了,他们现在很出色,士气高昂,训练有素,是一支能作战的军队。”

李回呵呵笑道:“那就暂时不要解散,过段时间枢密院会组织一次练兵比武,有你们武学的七支队伍,也有其他军队的新兵,你可以率领他们参加,需要什么兵甲装备,尽管来找我!”

李回确实很高兴,这次出兵剿灭张逵的任务虽然给了武学,但是算在枢密院头上,陈庆剿匪成功,也就是他的功绩,之前枢密院给陈庆装备有点亏欠了,现在李回就想做出一点弥补。

陈庆连忙行礼道:“多谢李相公关心,如果要比武的话,学生的队伍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兵甲。”

李回捋须点点头,“你先回去好好休息,你的功劳我会禀报天子,该给你的奖励一定不会亏待,只是需要耐心等待几天。”

“现在军队没有名号,算厢军还是其他军队,驻地也是临时,还有不少手续学生该怎么办?”

“放心吧!你所担心的问题都给你安排好了,明天一早会有一名官员和你联系。”

……

陈庆刚从枢密院出来,便看见了站在枢密院大门外的呼延通,陈庆笑着迎上去,“你怎么在这里?”

呼延通苦笑一声道:“听说你回来了,我跑去军营找你,老郑又说你在枢密院,我就赶过来了。”

“你是……查到了什么消息?”

呼延通点点头,“这里不是吃饭之地,走!我请你喝一杯。”

……

呼延通带着陈庆的虎口酒楼二楼靠窗处坐下,陈庆发现酒保和掌柜对呼延通格外热情,他若有所悟,笑问道:“这是你们家的酒楼?”

呼延通笑着点点头,“这是我们家族的酒楼,仁宗时就开了,去年在地价比较低的时候买下这块地,又重新在临安开业。”

“那为何叫虎口酒楼?”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两人哈哈一笑,呼延通给陈庆斟满一杯酒,这才缓缓道:“果然被你猜中了。”

“猜中什么?”

“王涣和王薄的关系,他们是族兄弟关系。”

“事情就那么简单?”

陈庆端起酒杯笑问道:“王薄对我不满,所以王涣就跑来查我?”

“当然不是,你这个案子和相国范宗尹有关,准确说是范宗尹对你不满,只不过在任命监察御史时,王家做了手脚,就变成王涣来查你。”

陈庆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笑眯眯道:“清酒确实比浊酒好喝!”

第七十章 奖惩

天子赵构的御案上放着两本奏折,一本奏折是枢密院所上,奏武学生陈庆率军剿灭匪贼张逵,已取张逵人头,枢密院建议升陈庆为协忠郎,其手下将领皆官升一级,并提请表彰奖励。

而另一本奏折却是御史台弹劾武学生陈庆,指责他残暴无道,残杀投降士卒,同时未经朝廷同意擅自瓜分战利品,要求兵部将其记大过,并降职处分。

两份都是针对同一个人的奏折,而且都有重臣批示,枢密院的奏折上,知枢密院事李回对他夸赞有加,指出陈庆率领一支乌合之旅去平叛,竟然取得辉煌大胜,殊为不易。

相反,在御史台的弹劾奏折上,知政事范宗尹也做了批注,严厉批判这种不讲道义,残杀降卒的行为,并指责这种杀俘和女真人的残暴没有区别,要求朝廷杀一儆百,不能再允许这种行为出现。

按理,这种关于低级军官的小事情不应该出现在天子的御案上,直接由宰相批复处理了,现在它们居然上奏到御书房,说明这两份奏折出现了较大分歧。

赵构久久沉思不语,无独有偶,张浚的述职报告在朝中分歧很大,争论激烈,到现在还没有结果,这两者是不是有什么关联?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小声道:“官家,他们来了!”

赵构回过神,连忙道:“宣他们进来!”

不多时,从外面走进两名官员,走在前面是左谏大夫薛亮,跟在他身后之人正是左拾遗徐蕴。

两人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参见陛下!”

赵构笑着摆摆手,“两位爱卿平身,赐座!”

“谢陛下!”

两名官员在软榻上坐下,赵构看了一眼徐蕴笑道:“徐爱卿的报告朕已经仔细看过了,立场很公正,都是如实阐述,朕很欣慰,但朕还有几个疑点想再确认一下。”

徐蕴连忙欠身,“陛下请说!”

“关于杀俘之事,徐爱卿的报告和贺知州的报告一致,朕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但陈庆杀俘的动机,朕想再和徐爱卿探讨一下。”

……

陈庆没有再搬回太学,其实他们宿舍还在,并没有被太学收走,但陈庆的军队并没有解散,那么他就应该继续和军队住在一起。

次日一早,枢密院两名官员来到军营,替他们办理各种手续,一是延长借调时限,其次便是正式批准他们使用这座军营,第三就是提供补给。

这些事情很繁琐,陈庆让郑平去应对,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川陕宣抚使张浚来到他的军营视察。

校场上热气腾腾,一些士兵在练习枪法,一些士兵在练习弓弩,还数百名士兵在训练蹲马步,周围一圈有五百名士兵在列队跑步。

上一篇:回到宋朝当暴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