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宋朝当暴君 第865章

作者:画凌烟

赵宁正在查看赵谌提报上来的一批官员名单。

“这些官员的年龄似乎偏大?”赵宁问道。

“是的,臣想的是,年龄稍微大一些,办事稳沉,能确保一方施政之平安。”赵谌说道。

赵宁点了点头,说道:“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这些你以后可以多去和赵鼎商议,毕竟吏部是他管的,国策的制定也是他亲手处理的。”

“赵鼎这个人平时话不多。”赵宁又说道,“但他心中对诸多事情都有一杆秤,你有什么想法,尽管大胆地跟他说便是。”

“是。”赵谌应了一声,本来想跟赵宁提及银行和地方建设的问题,但忽然想起蔡懋的话,却沉默下来。

“在吏部感觉如何?”赵宁看着赵谌,他迫不及待地问道。

看得出来,他很想让赵谌尽快成长起来。

从吏部开始学对官吏的认识,是入门最快的。

吏部的许多文书还牵涉到地方官员往年的政绩汇报,朝廷是如何制定总体目标,然后拆解到各路,再转交各路布政使的。

甚至在布政使的往期汇报中,还有明确的州府任务拆解。

更详细的就是官员们对任务完成的情况,超额完成与未达标的原因也都注解得非常详细。

这对于赵谌,有巨大的帮助。

“文书如海,臣还在一步步梳理中。”

“吏部是最繁琐的地方,因为牵涉到全国官员的政绩考核、升迁、俸禄,你要在吏部好好看看。”

“是。”

“怎么,你有话跟我说?”赵宁一眼就看出正在犹犹豫豫的赵谌了。

“父亲,孩儿有一事不明。”

“何事?”

“孩儿在看两浙路往年官吏考核的时候,发现有些州府的财税收入是负的,地方官府拖欠了银行钱,这些钱用作去修桥、铺路,以及开通水利,但孩儿仔细看过,有一些桥根本就不需要修建,还有一些路也不需要,可官员们以促进地方商业发展为名,大肆铺设,实则从里面中饱私囊,以隐蔽的手段,夺取国家钱财。”

赵宁顿时有些欣喜,他说道:“你能看到这些,我感到很开心。”

“父亲知道这些问题?”

“我知道。”

“那为何还要以商业作为官员的考核呢?”

“那用哪种方式考核呢?”

“主要考核农业,取消商业考核,官员便不会揠苗助长,银行也不会平白无故要借贷出如此多的钱。”

赵宁说道:“可是铺设的路,对地方商业,甚至农业,以及百姓收入,是真的有帮助的。”

“但地方官府的债务累计越来越多了。”

“那怎么办呢?”赵宁又问道,“难道一件对国朝有好处的事,就因为它有弊端,所以就要取缔?”

赵谌被这句话问得哑口无言。

赵宁继续问道:“你告诉我,这世间哪有不存在弊端的方法?”

赵谌依然沉默不言。

“你现在看到了局部的问题,这是好事,我不会因为你提出这些与目前政策相反的疑惑,就否定你,因为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永恒的,适应局势的策略,还是最优策略。”

赵宁非常的耐心,看得出来,他对赵谌寄予厚望。

“如果你跳出局部,去看一个整体,看看整个大宋目前所处的环境,便知道为何如此。”

“就在今年,格物院研制出了水力纺纱机,这种纺纱机的效率是靖康元年纺纱机效率的三十倍,你算一算,接下来十年,老百姓身上穿的一件衣服会跌到多少钱?”

“靖康元年,京畿路一个普通百姓家,一件衣服,要穿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一年或者两年就能买一件新衣服,他们的钱从何而来?仅仅靠种地?”

“孩儿知道父亲的意思,银行贷款修路,给工人发放俸禄,工人有钱,就能购买衣服,不仅如此,水利纺纱机制造坊也需要这样的工人,商业就这样繁荣了。”

“没错。”

“可是地方官府大量负债也是实事,钱无法凭空变出来,也无法凭空消失。”

赵谌能说出这句话,赵宁感到诧异,但也更是感到欣慰。

“负债靠什么填平呢?”赵宁反问道,“自然也是靠创造的价值,地方若是商业兴盛,商税增加,自然能偿还银行贷款,说到底,你是对地方商业发展没有信心。”

“迟早会有停滞的那一天。”

赵宁说道:“那一天还长,在停滞之前,朝廷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例如海外扩张,海外扩大商业,填补中原负债。

最后,赵宁说道:“经济发展是具备周期性的,必须承认这一点,否则治国之时,你无法客观地判断增长和衰退,以及机会和风险。”

“孩儿是信不过那些商人!”

父子俩说话之际,外面传来王怀吉的声音:“官家,泉州八百里快报。”

第1305章 国策之争(第二更)

“你先下去吧。”赵宁说道

“臣告退。”

赵谌出去的时候,留意到王怀吉手中的奏报。

赵宁拿起赵构的奏报快速看完,看完后,若有所思地笑起来。

次日早朝,赵宁向诸位臣子展示了赵构的奏报。

朝堂上立刻引起一阵热议。

赵宁问道:“都说说看,这件事如何处理?”

第一个出来的是王宗濋,他非常积极,因为赵构提报的那两个商人,马重山和张遇输,是他当时提拔的。

当时为了打开泉州的贸易,必须在民间借助商人的力量。

“陛下!臣觉得,应该以叛国的罪名,处死马重山和张遇输!”王宗濋义正辞严地说着,“当然,这只是治标,臣前段时间就向政事堂提报过,目前国朝普遍存在有商人勾结地方官员,做一些违法犯罪之事,朝廷应该严格查处。”

王宗濋说这些,无非是想立刻与这件事撇清关系。

高俅站了出来,他笑呵呵地看着王宗濋:“王太尉,如果我没记错,这个马重山是你亲手提拔的?”

“此獠阴险狡诈,我被他骗了。”

“那也得好好查查王太尉的家啊,毕竟口说无凭。”

“高俅,你这是何意?”

“没别的意思,就是秉公执法。”

王宗濋怒斥道:“你难道是怀疑官家的舅舅勾结民间商人,私售火炮?”

他着重强调了“官家的舅舅”五个字,就差告诉高俅:你是怀疑官家咯?

高俅笑眯眯说道:“王太尉莫要紧张,怀疑与铁证如山不同,难道王太尉是害怕别人怀疑?”

王宗濋指着高俅,手指在发抖,他愤怒地说道:“陛下!他诽谤臣!他诽谤臣啊!”

“诸位,都说说看,这件事如何处理。”赵宁却没有耐心听高俅和王宗濋在朝堂上打情骂俏。

“这件事里牵涉到地方官员,牵涉到地方富商,还牵涉到国朝的火炮、火药,以及在南海做买卖的商人、大食人、三佛齐人,实在复杂啊!朕这脑袋都转不过来了,诸位给朕分分忧,解解难!”

“陛下!地方商人如此混账,臣觉得,直接查抄,处死,以儆效尤。”莫俦站了出来。

他给的是标准答案,杀人抄家拿钱。

以前赵官家最喜欢玩的那一套。

这迎合上司,也是有套路的。

得根据上司以前的喜好来,虽然上司会有新的喜好,但为了稳妥起见,不要轻易换套路。

“臣附议!”王宗濋立刻跟上。

“臣附议!”

“臣附议!”

“请陛下立刻处死这些害群之马!”

其他人赶紧也跟上,深怕自己说晚了。

赵宁问道:“几位宰执呢?”

钱喻清说道:“这件事并非简单的官商勾结,它牵涉到走私火炮给日本,以及三佛齐,还有南海不少海盗,足以说明,目前火炮在民间应该已经不少了。”

“臣也赞同!”说话的又是莫俦,“钱相公所言极是!”

王宗濋也赶紧跳出来说道:“是啊!兹事体大!”

吕颐浩站出来说道:“臣以为,整件事牵涉到几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必须分开来看。”

“一是民间私铸火炮,这是一件独立的事,必须用相应的策略去治理这样的乱象。”

“二是商人与当地官员勾结,谋求非法的利益,甚至出卖国家。”

“三是外部势力对国朝的威胁依然存在,无论是日本,还是三佛齐,或者横行在南海的海盗,甚至更加遥远的大食国。”

“四是整件事,也暴露出一些吏治的问题,地方官员的疏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吕颐浩这番说下来,整件事似乎立刻清晰了许多。

“如何去解决这些事呢?”

赵鼎出列说道:“火炮牵涉到地方安全,官府应该鼓励民众检举私铸火炮者,检举有赏。”

“至于官商勾结,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是反贪污反腐败的问题,朝廷一直都在以雷霆手段……”

“大相公此言差矣!”

不等赵鼎把话说完,一个人站了出来。

众人目光纷纷落到了这个人身上。

敢打断赵鼎说话的,至少从赵鼎执政以来,还没有任何一个人。

连赵官家都从来不会失礼地打断赵鼎的说话。

赵鼎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和东京城街头那些卖冷饮的小老头没有区别,而且面目消瘦,与吕颐浩那种威严而有压迫感的气质截然相反。

可是,谁都不会轻视他。

蔡懋瞥了一眼,心头一跳,果然是辽王。

赵谌站出来,他对赵鼎行了个礼,控制住自己的语气,很客气地说道:“赵相公,此言差矣。”

周围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赵鼎哪里说错了。

赵鼎也不生气,他很客气地说道:“还请辽王殿下指教。”

赵宁也不生气,不仅不生气,还很好奇地想听听辽王有何高见。

赵谌说道:“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困于心中许久,为何地方上如此多的贪官,为何商人如此大胆,皆因为官与商没能分清。”

他此话一出,朝堂上众人不由得惊讶。

“官员手中有权,却让他去推行商业,那他自然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为自己谋取私利,商人要挣钱,但商业机会却由官员审批,那势必商人必须贿赂官员,如此官商不分,才是腐败的根源!”

赵谌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死寂。

又一个人站了出来,是吏部尚书左选程振,他说道:“臣附议。”

众人盯着赵官家,看看赵官家有什么反应,赵官家却神态自若。

“臣附议!”又一个人站了出来,是吏部郎中李宽。

莫俦看了一下周围,也站出来:“臣附议!”

赵宁看了看这架势,心里想着,看来赵谌此次回来,威望确实高了不少,他当着满朝文武怼宰相,居然也有人支持。

想来有许多人已经开始站队了。

将赵谌扔到吏部,果然莫俦这个吏部尚书就有了态度。

“辽王殿下,这话有失偏颇了。”

站出来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礼部侍郎孙傅。

众人的目光瞬间落到孙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