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79章

作者:三月啦

  但正因为如此,李斯才能够轻而易举的舍弃商鞅的旧路去开辟一条属于自己全新的道路。

  李斯实在不是个圣人,他的出发点也未必算得上高尚,但并不妨碍他去做圣人该做的事情。

  而且以李斯的为人处世以及手段,他反而能够做得更好。

  他敏锐的捕捉到了时机,准备开始一番大动作。

  如果只是增加算缗和告缗之外,那不算什么,李斯真正的目的是对秦律动刀!

  始皇帝决议国策的时候,李斯作为负责人就主持过秦法改革,主要是为了适应大一统后秦国不同的内部环境。

  只是李斯卑微习惯了,再加上韩非子旧事,李斯的改法过于流于表面,他未尝看不出来问题所在,可是他不敢动。

  只有看的出来的人才意识到动刀意味着什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稍有不慎就是国家颠覆,遗臭万年,中间还要遭受意想不到的激烈反抗……

  但是现在,在赵泗的刻意为之以及始皇帝的配合之下,李斯尝试着迈出了这一步。

  李斯实在算不上果敢之人,但是他也知道,迈出这一步后,就没有后悔的余地。

  “准!”

  不出李斯所料,始皇帝光速同意。

  “删改律令,无需事事禀报,重新修订以后,于朕过目即可!”始皇帝看了一眼李斯又刻意多说了几句。

  李斯闻声,躬身应唯,满是细细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而离开了皇宫的赵泗则来到典客署移接文书。

  大概看了一下,现在叶调国的使者已经从蓬莱出发前往咸阳,走官道的情况下约莫也就一个多月就能够来到咸阳。

  不过在此之前赵泗还得准备一下迎接扶苏归咸阳。

  扶苏已经入关,始皇帝让赵泗亲自迎接,按照路程,三天之后扶苏就会来到咸阳。

  “扶苏啊……”赵泗略微沉吟。

  扶苏远在上郡,但是赵泗已经听到过无数次扶苏的名号,但是迄今为止,依旧不能得见一面,赵泗心中,也略有期待。

  而另一边,遥远的蓬莱……

  叶调国的使者也正式来到了大秦。

  负责出使大秦的叶调国使者叫马哈·布迪·斯玛特,叶调国的大贵族,叶调国国王的亲弟弟。

  马哈是他的名字,布迪是他父亲的名字,斯玛特是他出生的祖地,连起来就是他的全名。

  荆率领船队和叶调国交手的时间尤为漫长。

  时间持续了许久,因为没有登陆作战的原因,说实话给叶调国造成的损失是有限的。

  叶调国虽然渔业和海岛航行较为繁荣,但也是正儿八经的农业国,有自己的城镇,陆地才是叶调国的国本。

  因为打不过的原因,叶调国在最初阶段只能施行闭关锁国的战略。

  但是叶调疆域涉及好几处海岛,比较依赖船只沟通,一直被荆打穿海域,就算大秦的船只不能登陆作战,长此以往下去也会影响叶调国对地方疆域的统治。

  大秦不计成本的后勤投入让荆在叶调国海域附近肆意兴风作浪,叶调国自己先坐不住了。

  跨海作战,维持这么大船队的后勤,一折腾就是将近一年!

  这个从未听说过的大秦后勤到底有多么恐怖?

  他们还能在这里折腾多久?

  岛屿群类型的政权闭关锁国一两年或许无碍,时间久了政治是真会崩塌的。

  谁也不敢赌这个大秦能不能在这里锁死叶调国的海域多长时间。

  于是马哈临危受命,接过了出使大秦的重任。

  马哈来之前心中未尝不是抱着打探虚实的想法。

  得益于荆在叶调国海域的兴风作浪,马哈在来之前就想过秦国必然是一个极其强盛且富饶的国家。

  但是来之后,第一次登陆大秦的地界,马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个在此之前从未听闻过的伟大国度!

第五十六章 来自于番邦友人的惊诧!

  眼下大秦出海的港口以琅琊和蓬莱为主。

  这两个港口在早年间都先后承接过出海寻仙的任务,在大秦决定开海以后,两个港口都先后扩建,尤其是蓬莱,目前还是大秦船只的主力建造和改进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决议开海以后,在赵泗的建议和图纸的帮助之下,大秦的海船开始更新迭代。

  过去船只主要负责在内陆和近海地区航行,因此都以平底为主,而现在将近三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大秦第一批新式海船终于投放入海。

  以前的大船类似于楼阁,因为吃水浅的原因,甲板之上的建筑较多。

  而现在的海船甲板上的建筑大量削减,被移动到了甲板之下,简而言之就是从露天为主的格式变成了地下室为主的格式。

  这样一来,因为上轻下重且尖底为主的结构,船只在远海航行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风帆的改进让航行速度也更快,不过负载量也相应的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眼下大秦的海船,已经较为接近大航海时代的船只设计,海船和内陆船的格式也完全区别开来。

  马哈自蓬莱港口登陆大秦的领土,第一个感觉就是大!

  蓬莱和琅琊作为大秦最重要的两个出海港口,修建的颇为庞大,能够同时容纳上百艘大船停泊,港口附近还有粮食仓储和武器府库。

  大秦的建筑并不奢华,主打的就是一个沉稳大气。

  然而这种低调庞大的建筑艺术依旧超出了马哈的想象。

  马哈是印尼一带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科技水平如果非要和中原历史文明对标的话,那大概就是夏商时期……

  初步掌握了铜器冶炼工艺,具备一定的畜牧业发展能力,拥有一定的集群化生产能力,国内阶级从下到上是奴隶,野人,公民,贵族,君主。

  该有的都有了,但是相比较之下而言颇为原始。

  和大秦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实在是难以想象……像这样的港口大秦竟然不止一个!”马哈脸上带着不可思议的神色,宛如野人第一次看见集群化的城镇。

  叶调国的一切和大秦相比较之下都显得那么原始且匮乏。

  这里的一切都让他震惊无比。

  “这里的房子居然修的这么庞大,多么精巧的漆具,多么美丽的花纹……”这是马哈第一次在蓬莱进入房间休息时的感慨。

  漆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大秦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到整个社会,而在叶调依旧是贵族专属的奢侈品。

  当他第一次享用饭食的时候,同样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感慨。

  “多么精巧的青铜器,这是何等精妙的手艺和何等高超的工匠,像这样的器具绝对价值连城!”马哈再一次发出感慨。

  休息一晚上,叶调国的使者正式朝着咸阳出发,随行护卫的甲士有一百多人,人人着马,披甲执锐!

  “像这样的士卒我在下船的时候见到的已经不止数千,我听说在秦国这样的士卒足足有百万之众,此国大盛,不是叶调能够比拟的。”

  “百万之众?”

  “叶调国的国人恐怕都没有百万吧!”随行的官员操着鸟语发出一声惊叹。

  抛开数量庞大的野人和奴隶,叶调国拥有合法地位的公民确实不足百万。

  “像这样精锐的能够全副武装一人一骑的士卒,整个叶调国恐怕也不足万人,我实在难以想出和这样的国家为敌的办法。”

  马哈本来是来探查虚实的,大秦很大方,一点都没有藏着掖着,也正因为大方的展示让马哈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要不是隔着广袤的大海,马哈有理由相信,秦国轻而易举就能够覆灭叶调。

  不,大海也不能给马哈带来足够的安全感。

  事实证明让整个叶调国都头疼无比的海战,恐怕对于大秦来说只是顺带腾出来了一只手折腾了一会?

  “回去以后,我会劝说我的兄长!惹怒这样一个统领百万雄师的君王并非明智之举。”

  “只是大秦和我国交战许久,又是突纳木擅启边衅,如今叶调已经和大秦交恶,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平息这位君王的怒火。”马哈揉了揉眉心颇感头疼。

  秦国船只进入叶调国海域以后,一位封疆贵族产生了贪婪之心……

  实事求是的说,这次海战是叶调国先挑衅在先,叶调国实在是不占任何道理。

  现在,摆在马哈面前的就是。

  他应该如何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惹怒这样强盛的国家,对叶调国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马哈恨透了擅启边衅的突纳木。

  叶调国建立在爪哇岛一带,是印尼一带第一个国家。

  因为岛屿群的地貌,叶调国真是脚踢北海幼儿园难逢敌手。

  这里的地理条件相当优越,没有什么强大的外敌,对于叶调国来说就是不停的兼并,扩张,兼并,扩张。

  而原本的历史上,也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叶调国建国七百年才最终亡于内乱彻底落下帷幕。

  而现在,叶调国招惹到了一个上劲的对手。

  强度直接拉满,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希望大秦的国王是一个宽宏的君主,能够原谅我们无礼的冒犯……”

  马哈几人略显惆怅的在士卒得护卫之下扯着鸟语交谈,大声密谋如何平息秦国君王的怒火。

  不消片刻,叶调国使者就来到了蓬莱城门之前,即将踏上官道。

  出城以后,回望蓬莱,高大的城墙和厚重的城门给马哈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仅仅是一座相对普通的城池,其庞大繁华厚实的程度,就已经堪比叶调国的国都。

  而出城以后,震撼却仍未停止。

  宽阔平整到难以想象的官道吸引了马哈的注意。

  “天呐,这么宽!”

  马哈张着手比划,大秦的官道,恐怕能够同时容纳十几匹马并行了,最关键的是,地上的砖是整齐排列,仿佛修建这条路的人是有什么强迫症一样,就连每一块砖的大小都近乎等同。

  不仅如此,马哈敏锐的发现,就连道路两侧的树木都是如出一辙的整齐。

  同一种树木,甚至就连树和树之间的间距都近乎一致,放眼望去,就是一条整齐的直线,宛若复制粘贴一般。

  “难以置信!”

  马哈下意识的握紧拳头……

  叶调国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闭关锁国,得益于群岛地貌,叶调国的航海科技树发展的还算比较快,虽然暂时做不到远洋航行,但是已经和印度大陆建立了一定的交流。

  历史上印尼一带本就是印度次大陆文化的倾销地。

  因此,马哈是知道大国的概念的。

  譬如和印尼隔海相望的大国,孔雀王朝!

  他听过旁人对孔雀王朝的描述,也曾经和来自于那一带的商人亲自交谈,但不管是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和典籍之上的记载,都远不如大秦带来的震撼更加剧烈。

  这是比孔雀王朝更加伟大的国度!

  孔雀王朝在已故啊育王的带领之下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巅峰,和秦国大一统对比,现在的孔雀王朝也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次大陆。

  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印度全境得到统一。据说,阿育王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

  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阿育王统治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使佛教成为国教,也没有迫害其他教派,相反对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强调宗教,政治宽容和非暴力主义,他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

  在啊育王的大力推广之下,佛教席卷了整个印度次大陆,而印尼一带自然也泊来了佛教。

  如果论年龄来看,啊育王比始皇帝大一些,他是公元前303年到公元前232年,而始皇帝则是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10年。

  啊育王死的比始皇帝更早,现在啊育王已经去世,去世以后由他的儿子萨德塔梵继位,也就是孔雀二世,这哥们继位了八年孔雀王朝就快进到了孔雀三世。

  也噶了,现在的时间点,孔雀王朝的统治者是啊育王的孙子巨车王。

  客观来说,啊育王和始皇帝两个分别统一了周边疆域的雄主遇到了同一个问题。

  因为没有过大一统的历史前提,因此社会矛盾空前剧烈,而二者的继承人都不咋样。

  啊育王死后孔雀王朝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情况,孔雀二世时期经历了一系列骚操作之后,孔雀王朝对于王朝内部地区的控制就已经略显下降。

  孔雀三世继位以后继续骚操作不断,中央权威丧失,最后彻底打出了gg。

  现在正是孔雀三世时期,孔雀王朝内部矛盾重重,社会矛盾正在积蓄,没有外力影响,二十年后孔雀王朝就会陷入战争,最后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对于马哈而言,哪怕已经明显衰弱,孔雀王朝也不是叶调国能够碰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