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278章

作者:三月啦

  迁王陵令上有崔家,但是崔家不用搬家了,因为大秦已经没有崔家了。

  覆灭崔家的成果可以说是十分丰盛。

  丰盛到什么地步?面前满脸压抑着怒火的始皇帝的面容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果只是一般般的丰盛,那对于始皇帝来说只能说是一笔意外之财。

  可是根据刘邦和本地黑冰台的初步统计,崔家查抄的各种产业钱粮加起来能顶的上大秦一年多的赋税总额。

  是的!

  整个大秦一年多的赋税总额。

  崔家不是骤然发家,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贵胄,姜太公的子孙。

  从几百年前就是顶级贵胄,像这种顶级贵胄,不是汉朝时期穷人乍富的土豪可以碰瓷的。

  这是崔家世代累计的成果,客观来说因为秦法的严苛以及秦国官员吏员的严格的监察制度,崔家的财富还一定程度上来说缩水了很多。

  但是!那可是大秦足足一年的赋税总额,秦国税五!税五啊!

  但是如果考虑到崔家盘踞在琅琊一带几百年的时间一切又都变的比较合理了,崔家在齐国就是世卿世禄,官位是传承的,还是顶级官员。

  现在,崔家覆灭了,这些财富被收到大秦的国库,可是始皇帝的面色依旧不好看。

  确实多,但是太多了!

  “朕的钱……”始皇帝嘴唇蠕动,眉眼之间带着几分说不清的神色。

  很显然,在始皇帝眼中,天下本就是他的财富。

  而这些蛀虫,蛀得了如此多的利益,并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始皇帝严重低估了这群人的危害!

  始皇帝开口三个字,赵泗脑子里浮现出嘉靖名场面,差点没蚌住。

  不过虽然二者说的话差不多,但是意思很明显不是一个意思。

  “迁王陵令颁布了这么久,除了虞家和项家以外,其余各家都按兵不动,以作抵抗,现在崔家已经覆灭,世家大族都已经受到了警告,感受到了陛下的决心,现在也是时候颁布召令,督促他们遵循王令,迁移关内了。”赵泗为了不笑场,略微生硬的转移了话题。

  “研墨。”始皇帝点了点头。

  迁王陵令颁布的时候,并没有规定多久时间之内必须完成迁移。

  相比较于让贵胄们抵制召令,再以雷霆手段维护召令的尊严,始皇帝很明显更喜欢先赋予王权威严再颁布召令让他们遵守。

  黑冰台下到地方之前,长剑架在他们脖颈之上之前,哪怕规定的时间再怎么紧迫也没有人会当一回事。

  这样的政令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会遭受到抵抗的。

  赵泗为始皇帝研墨,始皇帝提笔拟旨。

  这一次召令只是对迁王陵令的一个补充。

  旨意内容简明有力。

  从这道旨意颁布的时间开始算起,三个月之内,登上迁王陵令的幸运儿必须动身出发,六个月之内,必须赶到咸阳,逾期则从重处罚。

  至于如何处罚?崔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始皇帝拟好旨意,赵泗轻车熟路的为始皇帝取来印玺,盖好印章以后,直接递给李斯,李斯则负责广告天下。

  “崔家现在已经覆灭,各家已经得到了警告,黑冰台也下至地方,短时间内,迁王陵令应该就能够顺利执行了,但是有此事先,恐怕下一次颁布迁王陵令就会引起天下贵胄的强烈反弹,兔死狐悲,唇亡齿寒的道理天下贵胄还是明白的,大秦也应该做些准备。”赵泗笑着开口说道。

  刘邦等人统帅将近六千郡兵,都耗费了两天时间才彻底拿下群龙无首的崔家。

  当然,这有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刘邦是以谋反族诛之罪攻灭崔家,没有生路所以崔家才誓死抵抗,但是千年家族的底蕴依旧可见一斑。

  “最差不过再灭一次六国罢了。”李斯摇头失笑。

  这是很早之前就始皇帝和李斯就已经预料到的事情,并且也为之做好了准备。

  “我倒不是担心国内。”赵泗摊了摊手。

  赵泗纯粹就是随口一提,主要是五胡乱华历历在目,怕就怕六国余孽联夷攻秦,引发边境混乱,破坏大秦对于边境的控制。

  “倘若生乱,那就是太尉失职了。”李斯轻笑了一下。

  “六国贵胄抵抗迁王陵令是早就想过的事情,眼下边境南越还未平定,陇西刚刚获胜还不安稳,匈奴尚未心服,这种局面下,你担心的事情早就已经想过了。”李斯摇头笑了笑。

  赵泗这小子,得有多看不起王翦?

  还是那句话,秦国覆灭六国的时候,六国为了求生,什么样的手段没有用过?

  翻来覆去,不过是玩剩下的手段罢了。

  “相比较于担心这些,还有其他事情要你操心。”李斯摆了摆手。

  “叶调国的使者已经在三天之前抵达蓬莱的港口,正式来到大秦,接待一事,移交给你的航贸军府。”李斯从怀里拿出来一封奏折。

  “这么快?”

  赵泗愣了一下。

  叶调国,就是和荆交战的印尼国家。

  “搞外交啊……”

  赵泗摸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让我想想,有甚么损人利己的好办法!

  得益于上辈子的某些事情,赵泗对这个地区的感官向来不是很好。

第五十五章 叶调来使!

  “不对啊,这种活不应该是典客来负责么?”赵泗忽的挠了挠头。

  九卿之一的典客就专门负责对外交涉,掌管王朝对少数民族之接待、交往等事务。以原行人署,属邦署合并扩大,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叶调国出使大秦,和秦国建立邦交,应该是典客的活。

  “太远了……”李斯摇了摇头。

  “以往行人署主要负责的是义渠巴蜀之地的事务,无非就是和东胡西戎交涉……虽然胡戎距离关中也颇为遥远,但国内并非没有干涉之力,也并非无利可图,但是叶调太过于遥远,一来一去的时间累以年计,大军出征困难,粮草难以调度,陛下好务实,打通叶调出海也是你提出的,航贸军府现在又由你执掌,海上邦交,得由你来负责。”李斯沉吟片刻开口说道。

  对周边蛮夷戎狄的邦交和跨海外交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最起码在这个时代,赵泗无疑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可是叶调太远了,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实在难以看出有甚么利益可图,叶调又不是扶桑,有产量庞大的金银矿撑着。

  客观来说,抛开扶桑金银矿产以外,开海至今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全靠扶桑两处数量庞大的金银矿持续不断的输血,朝堂上下也都因此获利,否则开海之事早就闹翻天了。

  就算如此,也依旧有人上书裁撤航贸军府所需,专注于开采扶桑金银矿。

  也正因为如此,典客官对于叶调国出使秦国多少有一些兴致缺缺。

  最关键的是缺乏远距离建立邦交的经验,坏事了要承担责任,怎么做好全无经验,始皇帝又不好虚名,随便找几个外国人向始皇帝称臣纳贡又不能让始皇帝精神高潮,因此接待叶调国使者建立邦交的责任最终还是落在了航贸军府。

  “这样啊……”赵泗若有所思。

  “看来朝堂上下对于开海之事还是有意见的。”赵泗微微呢喃。

  “怎么可能没有意见,眼下开海所需,全靠扶桑运回来的金银矿撑着,除了扶桑以外,全部是有出无进,当初开海,你小子也算是夸下海口了……至今已经两年有余,迟迟没有什么成效……”李斯摊手表示无奈。

  “海上何其广袤?光是一来一回都以年为计,能有现在的局面都已经是进展神速了,扶桑的两处金银矿难道不是开海所得?怎么还能抛开来计算?”赵泗眼睛一瞪。

  “航贸军府只要能够自给自足,不用担心朝堂干涉。”

  因为崔家之事沉默了许久的始皇帝忽然开口。

  赵泗闻言眼前一亮,还是始皇帝靠谱,自给自足肯定是没问题,扶桑的金银矿太大了,不客气的说,就扶桑的金银矿产量,足够支撑大秦几十年的开海探索了。

  没办法,开海就是这样,这是秦朝,不是明朝,除非走了狗屎运发现特大金银矿,否则先期投入必然是入不敷出的。

  如果仅从航海贸易上来看,这绝对是一个极其糟糕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除了大秦以及廖廖一些地区,其他地方还在原始人互殴。

  但是如果站在国家乃至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是大秦可以趁机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的时候。

  提前千年涉足大海,涉足整个世界,布局远海近海,投入虽多,但收获的回报也绝对足够丰厚。

  “这样说来,叶调国,印尼一带,乃至于印度,就弥足珍贵了啊……”赵泗心下稍稍感慨。

  这两个地方是现今为数不多有文明有国家以及丰厚的贸易基础存在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离大秦不算特别远,海陆都可以想办法获得沟通和交涉。

  “初期的话,殖民就不用想了……可以先租借几处港口,出口奢侈品,譬如丝绸瓷器,对了,还有茶叶……”

  不过问题来了,现在哪怕是大秦也还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是茶业里面的的微量元素很重要,历史也已经证明,这玩意一定能够打开世界销路。

  嗯……虽然国外和中原喝茶的方式已经大不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世界之茶皆起源于中原。

  茶这种世界级饮料能够风靡全球不是因为他的味道,而是因为在封建时代它确实是一种刚需。

  中原自古以来都有以茶控制游牧民族贸易的做法。

  茶叶,才是根本。

  至于喝茶的方法倒不必过于深究。

  现在这种战略级物资且还独属于中原特产的物资还尚未被投入广泛应用实在是暴遣天物。

  赵泗没有在这个时代的大秦掀起来喝茶风的想法,但是以茶用作对外贸易影响周边乃至于全球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嗯,提前把这个东西弄出来……”

  先租借几个港口,通过瓷器丝绸茶叶这样的硬通货奢侈品打开市场源源不断的吸收叶调国乃至于印度的金银储存。

  扶桑那边得设置粮仓,不过以后海外出行,能够购买粮食就从印尼以及印度一带就地购买,这样一来就是用外国人的钱买外国人的粮食,将后勤压力转嫁给国外,扶桑的粮仓则是一种保障,防止外国佬突然不卖粮食。

  这两个地方大多还处于奴隶制,初期的话主要从国外采购奴隶吧……另外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购买一些矿产地,直接在当地生产武器,在租借缓缓屯兵,打下据点。

  前期以和平为主,突出一个人畜无害。

  等到大秦在那边积蓄组织出足够的力量,就可以画地而治,签订种种条约。

  得益于带清上辈子的各种操作,赵泗脑子里还是有借鉴的对象的。

  殖民制的弊端肯定是有的,时代不同肯定也不能完全照搬,不过赵泗此刻依旧是脑洞大开,脑子里的灵感一个接着一个。

  全是馊主意,赵泗自己想想都觉得坏的流脓,但是角色互换,莫名还有点小刺激。

  “陛下,臣胸中略有构思,请容臣告退仔细思索一番。”赵泗得安静下来制订一个海外邦交的大概规划。

  “去吧!”始皇帝点了点头。

  “接受蓬莱叶调使者的主官在典客,记得去移接文书。”李斯提醒了一下。

  赵泗点了点头,施施然的告退。

  待赵泗离开以后,始皇帝看向李斯沉声开口:“算缗告缗之事,拿出来章程律令,待第一批贵胄迁入咸阳,要即刻颁布。”

  很明显,崔家的富有超出了始皇帝的想象。

  也正因为如此,始皇帝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让李斯准备颁布算缗和告缗。

  让他们迁移到关中只是个开始,让他们把这么多年来吸食国家庶人的利益交出来才是最终目的。

  天下皆被始皇帝视为己物,如何能够容忍世家贵胄抱着从大秦蛀来的利益安眠。

  “唯!”李斯脸上露出笑容。

  崔家的富有不仅超出了始皇帝的想象,也超出了李斯的想象。

  李斯是上蔡布衣出身,论权势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若论财富,他还真不能跟崔家这种世居琅琊的顶尖贵胄碰瓷。

  人家是世卿世禄,几百年前崔家都有人担任齐国丞相,每一代崔家都有两千石高官,几代人的累计,几代人蛀食民利,还真不是李斯寒窗苦图一朝得势能够比拟的。

  而这一部分群体,正是李斯打算消灭的。

  李斯已经找到了和商君完全不同的道路,甚至为之抛弃了驭民五术,赋税也严重降低,可是李斯要做的事情也依旧有很多,要做事情就离不开钱粮。

  放松对庶人的掌控,就得从这群世卿世禄之人身上下手。

  将他们侵占了庶人几百年乃至于千年的利益重新收回分配到应该有的位置,就是李斯要做的事情。

  而算缗告缗就是其中手段之一。

  得益于崔家的财富,始皇帝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其中少不了赵泗和李斯暗中拱火,不过这样一来,李斯也正好可以顺势提出更多的想法。

  “如今秦律太过于驳杂,对庶人的限制太多,对这群掌握权势财富的人限制太少,庶人朝不保夕,顷刻之间就会沦为氓隶,而贵胄却可以以爵抵罪,这是很不合理的事情,臣打算依照现在的秦律进行一些删改,不知陛下……”

  李斯未必是真心实意的为了庶人且和庶人共情,客观来说对于李斯这样的人来说,庶人只是他实现理想抱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