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220章

作者:大罗罗

“那父亲要什么?”

“要钱!要银子!”李辅臣教导儿子道,“兵力不够就用银子凑……现在杰书那边一定人心惶惶,咱们没时间攻城拔寨,干脆就一边虚张声势,宣传李、吴二家联姻的事儿;一边用银子猛砸……只要不是杰书的嫡系,一定能被咱们用银子砸下来。所以我们得去找老二多要一点!”

“孩儿知道了!”李中正笑道,“那咱们要多少合适?”

李辅臣道:“要银子嘛,当然是越多越好了,花不完为父还可以替他存着……不过不能少于一百万两,否则真不一定够。

要完银子后,你就留在你二哥身边保他……一定得保住你二哥!

记着,不能让他去胡乱冲锋陷阵,更不能让他被小人暗害了!你就是豁出自己的命,也得保住他的命!

不是你的命不值钱,而是他一旦让人害了,咱家必然会盛极而衰,你懂了吗?”

“懂了!”李中正点点头,“孩儿一定保护二哥周全!”

“还有……你二哥虽然肯定知道,但咱们还是要提醒他一下,千万,千万,千万不能把孙吉庆将要在广西举兵的事情透露出去!现在咱们可不能示弱,一定要示强!”

“明白!”李中正点点头,“咱们一要示强,二要用银弹来砸!”

“对,就是这样!”李辅臣道,“差不多了,咱们也上船吧!”

……

李辅臣、李中正父子俩是在如今的安徽省会安庆见到李中山的。

李中山返回南京的这一路走得并不急,是一边走一边视察各地的防务和地方政府、议政会组织情况的。

情况嘛,只能说差强人意吧!

首先是安徽各地的防务布署情况不是很理想……淮西红巾跟着李中山打了不少漂亮仗,这次没有能进入洛阳的“将军上洛”的主力也是他们!

既然有强兵在手,那么安徽巡抚吕留良和安徽提督李师膺(李辅臣的老部下)也就没在城防上花费太多——当然了,钱粮也不是很够。安徽巡抚衙门还得全力以赴支持李辅臣在皖南的作战呢!

其次,安徽地方上的国人政权和国人议政会的组织工作推进的也不大好……主要原因是没有什么国人、国士。

只有淮西老区凤阳府、颍州府、滁州、泗州的国人政权、国人议政会开始搞起来了。这两府两州都是淮西将士们的家乡,大量的集寨实际上已经“国人化”了。

有了大量的国人、国士之家作为基础,国人政权和国人议政当然可以推进了。

不过这两府、两州的国人和国士却搞得李中山挺头疼的——这些人想要分配土地!还想要尽快解决淮河、黄河水患!

这两件事儿其实是可以合一的……因为淮河两岸的人口密度并不大,而且还存在大量因为水淹而荒废的土地。如果淮河、黄河水患能得到缓解,这些土地就可以分给淮西国人了。

可是黄河、淮河要怎么治理?又得花多少钱?

“紫垣,你想到该怎么治理淮河和黄河了吗?黄、淮治理已经停了四年了……淮西那边的人都快急死了,就怕什么时候来场大水把他们的老家给淹了。”

在安庆的安徽巡抚衙门里面,等着自己的老爹李辅臣前来见面的李中山,趁着空闲,就在和河道总管靳辅商量治理淮河、黄河的事儿。

靳辅的衙门并不在安徽,而是设在淮河、黄河、运河交汇处的淮安——那里就是淮河、黄河祸害淮北淮南地区的最根本原因!

在李中山回军安徽时,这个靳辅正在泗州视察堤坝,在李中山召见他的命令送到后,他马上就快马加鞭赶到安庆,抵达安庆后的第二天,就被宣到巡抚衙门见李大将军了。

“大将军,那些淮西人急得挺有道理的……淮河、黄河这两年搞不好就要大泛滥一次,因为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大泛滥了!”靳辅解释说,“因为黄河夺淮以来,黄河的泥沙不断冲入淮河下游河道,由于淮河下游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泥沙容易沉淀,河道自然就不断被抬高。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淮河下游河道高于中游情况,这就是所谓淤塞!河道一旦淤塞,河水就很难排入大海,自然就要发大水了。以往应对的办法就是不断加高堤坝,把淮河逐渐变成如黄河一样的地上悬河。可淮河的水流不是黄河能比的,所以……”

“那办法是什么?”看见靳辅吞吞吐吐,李中山干脆就追问道,“再开一条黄河入海河道行不行?”

靳辅没想到李中山能提出这样的解决办法,稍稍一愣,然后挑起大拇哥道:“大将军圣明!这是一劳永逸的办法……不过要开一条新的入海河道,就必须得从运河河道上通过。而且黄河河道和运河河道还不能联通,否则黄河泥沙就冲入运河,要不了几年,运河又要堵上了。而且运河也通淮河的,泥沙一样可以通过运河流入淮河。”

“那就停掉淮北漕运吧!”李中山斩钉截铁地道。

“眼下倒是可以暂停漕运,”靳辅斟酌着道,“但是将来天下一统之后怎么办?朝廷要如何向北京输送粮食?”

“海运不就行了?”李中山一拍大腿道,“这事儿就这么定了……紫垣,这么个工程要花多少钱?”

就这么定了?这也太草率了吧?

靳辅愣了又愣,其实断漕保淮不是啥仙招,老河道们都知道。

但是知道归知道,可谁也不敢提出——因为谁提出,谁就是河道衙门上下、漕运衙门上下,还有运河上不计其数的漕工们的死敌了!

一来,黄河、淮河治利索了,以后不需要年年砸钱维持了,北方运河则一下给治死了,以后也不花钱治理了,河道衙门怎么办?别说油水了,要不要开下去都是个问题!

二来,漕运断了一大半!漕运衙门能答应?吃漕运饭的漕工能答应?

虽然现在大明辖区不包括北方,而且是河道衙门、漕运衙门都已经办起来了,而且淮河上的漕工也不少……他们现在可能吃不到北方的油水,将来呢?

另外,淮北的漕运,实际上并没有中断……

不过靳辅现在也不敢直接对大将军说“不”——他可是在李中山的提拔下才当上总管的。

“大将军,这个工程得好好计算和勘测,才能得出总价……下官现在没法知道。”

“好!那就尽快去计算和勘测,”李中山吩咐道,“给你三个月,一定要拿出施工方案和工程造价预算。”他顿了顿,又道,“紫垣,你知道吗?广东讲武堂和南京讲武堂中都是有专门的工兵科的……怎么挖土堆墙,是讲武堂的学问!”

这意思很明白了——好好干,要不然就把你炒了!

挖个河道而已,不是非你不可!

感到压力的靳辅连连点头:“下官知道,下官一定在三个月内完成!”

……

“大将军,南王老太爷和三公子来了!”

靳辅刚走,李中山的一个护卫,也是南京讲武堂今年刚毕业的一个青年军官,名叫罗柱国的淮西子弟就脚步匆匆进来了。

“什么?”李中山猛地就从公案后面站了起来,忙不迭的就要去手枪——三公子不是孙吉庆吗?他怎么跟李辅臣一起来了?

不过没等他给自己的燧发枪装上子弹,李辅臣的笑声已经传来了:“老二,你可回来了……我和你三弟中正可都在想你呢!”

三弟中正?

李中山脑海当中马上就浮现出一个大光头——李中正刚从广东讲武堂毕业到李辅臣身边当参谋从事的时候,就是个大光头,而且还光了很长时间。

所以李中山后来就管他叫“光头”,再后来他又把“光头专用”的一个名字给他了。

“父亲,季兴怎么成老三了?”李中山赶紧收起手枪,转头向门口看去,果然看见李辅臣和表字“季兴”的李中正——这个小子已经不是光头了,头发长出不少,还梳了个小小的发髻。

“什么季兴?他现在叫叔兴了!”李辅臣道,“而且他一直是老三,只是在那个野种回来的时候短暂当过老四。”

李辅臣给儿子起的字号是老大伯兴、老三叔兴、老四季兴,李中山本来应该叫仲兴的,不过吴三桂给赐了个世凯,所以仲兴这个字号就没了。

因为李辅臣给李中正起字号的时候,李吉庆正好回归,所以李中正就降了一位,从老三变老四,而现在又升回来了。

这操作也没谁了。

李中山只好先向李辅臣行了一礼,然后还向兄弟拱拱手,道了一声“恭喜”——升位了,当然是喜事儿!现在李家三大嫡子下面就是他了。

如果李家得到额外的爵位,那他就可以补上去了!

打完招呼之后,父子三人这才分头落座。

“父亲,吉庆他……”

坐下之后,李中山又跟着李辅臣打听起来了。

李辅臣则看了一眼罗柱国和其他几个护卫。

李中山冲他们挥挥手,让他们全都退到院子外头去了。

“吉庆不是我儿子了!”李辅臣有些哀伤地说,“老二,你怎么不弄死他?”

什么?弄死?

李中山心说:那是你亲儿子啊!虎毒不食子啊……你比老虎还毒啊!

想到这里,李中山就摇摇头道:“父亲啊,他是我的手足兄弟,我怎么忍心加害?况且当时带兵去营救嘉定公主的是吴双玉。”

“吴双玉?他那么讲义气?”李辅臣太惊讶了。

“不是他讲义气,”李中山摇摇头,“是我劫持了大周太孙,他不得不去!”

“那孙延龄是……”

“他杀的!”李辅臣道,“但是要算在我头上!”

“二哥,其实孙延龄之死现在还没算在您头上。”李中正突然插了句嘴,“根据咱们掌握的情报,大周朝廷并没有宣布孙延龄的死讯。”

这吴三桂也是个妙人——他不能宣布孙延龄被李中山杀了。

因为李中山要杀了孙延龄,那么大周和大明恐怕就要马上撕破脸开战了——大明大将军带那么多人杀入大周腹地杀了大周的郡公,这怎么能行?

所以他干脆隐瞒了孙延龄的死讯——就当他还活着吧!不就是砍了个头嘛……没有头就不能活了?

李辅臣忧心忡忡地说:“这可不是吴三桂心善,而是他想麻痹咱们……老二,这孙吉庆多半会跑去广西举兵反对咱们。

为父担心你大哥抵挡不住,以致广东根本之地有失,所以准备尽快进兵江西,一路打过广东去。”

“父亲,这可太好了。”李中山笑道,“我也担心广东那边被孙吉庆和吴三桂偷袭。

如果您可以带领广东新军回援,那可就万无一失了。”

李辅臣摇摇头,“要回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杰书在江西拥有重兵。忠王的军队打了那么久,都没打下一个小小的九江府。为父又不是三头六臂,恐怕也不一定有把握。”

李中山不明白李辅臣的意思,于是就扭头看了看自己的“新三弟”。

“二哥,”李中正道,“您不如多给父亲一点军费,好让他用银子开道,一路买到广东去吧。”

“这个……”

李中山心道:将军家也没余粮啊!

“需要多少?”

李辅臣伸出两根手指,笑着道:“不多,不多,给个二百万吧。”

第三百一十九章 这他喵的是共和制还是股份制?

“要……要多少?”

李中山一听这个数目,顿时就觉得自己和李辅臣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都有点淡薄了。

“二哥,二百万不多的。”李中正一看自己的好二哥一副肉痛的模样,赶紧掰着手指头给哥哥算账,“咱们要打穿江西,至少要拿下饶州、抚州、吉安、南安一共四个府,四个府啊!四个府才收二百万,一个府平均才五十万两,您说贵吗?如果平摊到县,一个县也就是几万两。要搁大清朝天下清平的那会儿,一任江西富县的知县运动下来,说不定都要这个数。

这也就是咱爹,换成别的藩王,您再多给一倍,也不会帮着您去拿下四个江西的府……那可是富得流油的江西的地盘啊!”

还别说,这个李中正关于花钱买地盘的账倒是算得有点明白的!

现在的江西可是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的富裕地区,明朝时候的田税额度和浙江相当,都是一年二百多万。

另外,如今的江西饶州还有一个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景德镇,那可是不亚于佛山镇的瓷都!

光是这一个地儿花二百万买下就不亏了!

可问题是,李辅臣、李中正的“买下地盘”并不等于真正拥有——“买地盘”可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地盘,甚至和在大清朝当官买缺都不一样。

买地盘,通常只是买到一个听调不听宣的藩属!

能附带着让军队进驻府衙、州衙所在的县城,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想要从“买到”的地盘上收到钱粮,那还有的好折腾呢!

所以这个花钱买地盘来得虽然快,但是这个性价比……还真不如直接打下一块地盘。

譬如李中山之前派李辅臣帮他打安徽的安庆,后来又派他太平、池州、宁国、徽州、广德等五州一府,虽然前前后后也花了二百多万(包括军饷、粮草、装具、赏金、抚恤等等),但是这些州府下面的大部分县城,是真正落在大明朝廷手里了。其中还包括军事重镇安庆、当涂、采石矶……这个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但即便是这些真正打下来的地盘,要让它们为大明朝廷提供粮饷军队,也还得费不少劲儿……不仅因为整合地盘需要劳神费劲儿,还因为在大明应该如何统治这些州府的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最近李中山还受到不少大议政官(议政官中的领袖人物)写来的建议书,提出了在应天、广府、韶州、潮州、凤阳、扬州、淮安、泗州、滁州、颍州、徽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等十四府一州地盘之外,全面推行“国人制”的不同意见!

这些“不同意见”的意思就是这个“国人制”当然是很好很香的,但是这个国人、国士越多,也就意味着含金量越低。这个“国人、国士”某种程度上就和大明朝的“股东”一样,他们已经“低价”拿到了股份,而且大明的三分天下看着已经稳了,他们当然不希望更多的人用同样的“低价”入股,成为和他们一样的“股东”来稀释他们的股权了。

而这事儿要不整明白了,大明朝廷不仅不能从这些新地盘上获取收益,甚至连已经确定要执行国人制的地盘的管理也会出问题……至少李中山想要从这些地盘上筹钱征兵都会有不小的难度!

还真是让人头疼啊!

看到李中山不言语,李中正又一脸关切地问:“二哥,这个朝廷的手头是不是有点紧?”

李中山一听这话,以为兄弟要帮自己说话了,赶紧点了点头。

李中正道:“要不咱们把太平、池州、宁国、徽州、广德等五州一府的差遣都卖出去,这五府一州可有几十个县呢,再加上知府、知州、同知……再加上县丞,再加州府县的幕职官,卖个两百万问题不大。”

卖官……还是卖实缺!

这个操作还真是似曾相识啊!

李中山眉头一皱道:“这个徽州府是不能卖出去的……许多徽商已经买到了国士、国人,所以徽州府必然要实行国人制。”

南京不就是……徽京吗?许多在南京城里面经商的商人,籍贯都在徽州,所以在徽州实行国人制是没有争议的。

“那一百五十万总是可以筹到的!”李中正知道这个两百万大概率要不上,就只能饶一点了,“您再筹一点,给个一百八十万吧!”

才减了二十万?

李中山摁了摁太阳穴——头疼啊!

然后他又看了看李辅臣,道:“父亲,孩儿真的没有钱……要不给您一百万债票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