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34章

作者:最终永恒

他托着下巴若有所思起来。这样疯狂地挖矿,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于易峰的心底里,总有一种毛毛的感觉,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危险感。

这种感觉时不时出现,有时候让他毛骨悚然,有时候又非常细微,几乎感觉不到。

但他总是觉得,火星不是善良之地,早点离开火星才是好事。他对自己的第六感是非常相信的,这种感觉曾经救了他很多次。

那么,这种危险感来自于哪里呢?于易峰寻找了很久,还真的不知道,派人偷偷地问了监狱里的卡尔文,他也不知道。

卡尔文总是这样,一到关键时刻,屁用没有!

于易峰感觉,火星可能有非常危险的东西,一旦爆发出来,整个人类都得玩完……

或许,火星会像地球那样爆炸?还是其他什么危险?

不知道!这种不知道,是最让他烦恼的。

其实许多普通民众心中都有一种不安感,甚至包括大量的科学家。第六感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于易峰这位超人类有,其他的许多普通人也有,只是没那么强烈。

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这种不安感是由火星病毒引起的,并没有考虑很多,刻意地将它忽略了。

然而,这种不安感还是间接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否则人类完全可以在火星安稳地发展一段时间,而不是现在这样疯狂地挖完矿,然后准备跑路……

许多人心中隐隐有这样的想法:火星,不可久留!所以人类的许多技术突破都向挖矿这方面倾斜。

“这种若有若无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呢?”于易峰不禁想道,又摇了摇头,他又没有预知能力,真的不知道……

卡尔文那个神棍真的不靠谱,也只是知道有危险而已。

不过无论怎么样,矿还是必须要挖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东西啊。不挖矿,资源哪里来、能源哪里来?他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火星都存在这么久了,差不多46亿年了吧,挖个几年矿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就算危机爆发,应该……也不会在这一两年内爆发。

第三十四章 新环境

为了保险起见,于易峰还是下令,尽快制造一枚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以及相应的“脸盆式”引擎。

这种东西成功了一次后,可以按部就班地仿造,技术难度就不高了。虽然火星的引力比月球大了那么点,但是,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依旧管用。

万一火星有什么危机爆发,人类完全可以第一时间引爆核弹,搭乘诺亚号飞船跑路。只要不是病毒之类的生化危机,逃出火星应该就没事了吧?

这是于易峰自己的想法,和许云进他们讨论了一下,就立马下达了这个指令,他瞬间感觉轻松了很多……

工业革命还在继续,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一个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人们的新发明、新思想如同泉水一般喷涌了出来!

机器开动,马达轰转,这真的是一个智慧与汗水并存的时代!

如果一名地球上的普通白领来到诺亚号上,会发现以他的知识水平,很难找到工作……

大量的职业都需要很高的技术以及经验,这里的每个人,至少硕士毕业,许多人还是博士,但依旧会感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像最顶尖的重工业基地——基诺夫工业工厂,单单一名普通工人,就得会研究,会编程,会设计,会测试,会传感,还得会人工智能!

这个要求真的很高很高啊……人们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而其他的职业,如同医生、记者之类的工作,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无一不是顶尖水平,他们的岗位需求也已经爆满了。

所以,一名地球上的普通人,如果思想比较端正,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兵了。

当兵不用什么水平,只是比较累……安全部缺人啊,士兵太少,许云进心里苦,他认为至少要500名士兵才能满足需要,但于易峰绝对不会给他安排这么多人手的。

……

时间过得很快,在人们的忙碌中,又一个月过去了……

在获得大量的资源投入后,基诺夫工业工厂中的流水线越来越多,工业能力也将越来越强,第一期的工程圆满完成,正在建设第二期,第三期……

而且,这个建设时间上的需求,将会快速缩短。

最重要的是,这些流水线是完全自动化的,运转起来后就基本不需要人力了。

也就是说,一条流水线可以加工出不同的零件,帮助复制出另外的流水线,这样一来,流水线的增长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这样的工业,才是强悍的、令人向往的工业!

各式各样的试验型机器人终于尝试着走上工作岗位,它们不会疲惫、不会抱怨、不会出错。一旦确认它们好用,就会大批量地生产出来。

人类只需要负责设计、监控以及最终的保养工作。

于易峰正在尝试更彻底的改革,原先的塑料企业、服装企业、化工企业也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整体、大型的轻工业工厂。

按照科学家们的设计,这个轻工业工厂可以批量生产大量不同的物资。

无数的原材料将从一个大端口处进入,通过传输带,分发到各个不同的流水线。而这些流水线之间又有复杂的交互设计,可以相互运输、相互补给。

这样的工厂,只要一个,就能实现大量商品的生产!

当然,具体图纸还在设计当中……如果真的能完成,人们的轻工业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什么毛巾、衣服、塑料,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一个工厂就解决了。

“脸盆式”的引擎也在一个月内完成了,采用了大量的废钢以及废品材料。

这是许多科学家们共同设计的,他们认为,无论什么材料,无论精钢还是废钢,在核爆炸面前都差不多,引擎只要能在一定时间内束缚住下边的冲击波,就算功德圆满了。

这样一来,诺亚号随时可以跑路,于易峰也就彻底放下了心……

这一天,他正在参观诺亚号的新环境建设,里边可以说大变模样!

因为时间的关系,现在只开辟了40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间,只有原计划的五分之一。但40平方公里也不小了,相当于一个小镇的面积,比起以前可就好得多了。

五万人住在里边,可以说非常舒服,一点都不拥挤。

此时已经临近新年,街头的装扮都有了新年的气象。

新人类历,是按照地球爆炸的那一天算起的,一年365天,现在临近年末,许多人都按照自己的民族习俗来过。

亚洲人喜欢过春节,欧美人喜欢过圣诞、元旦,这种节日的气氛还是有一些的。政府已经批准了人们自发的一些活动,到时候,还会给大家放一个五天的假期。

大家目前的居住环境已经好许多,人们还买不起房子,但也基本告别了铁皮屋,住在政府提供的出租房里,房租根据房间的大小来决定。

不过这种“租”和“买”,除了心理因素,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政府不会回收人们的出租房,完全可以长久的住下去,和自己家没两样。

“你看,天空最上方是最新的节能灯泡,能有效地模仿太阳光。绿色植物在这种灯光下,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带领他参观的是老熟人罗曼博士,也是最热衷于建设生态环境的一位,他一边走路,一边为于易峰介绍最新的设施设备。

“这种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调节亮度,只有白天开着,晚上六点之后会逐渐灭掉,方便人们休息。”

“还有这边,是新希望种植园,人们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走到种植园里边,迎面而来一大片绿色。于易峰满意地点了点头,新希望种植园主要采用的还是无水栽培,只有一些大型果树因为技术还不成熟的关系,不得不用土壤栽培的方式。

只不过,这些果树种植时间不久,还都是小树苗。

大量的培养设备都是上次农业改造计划生产好的,可以直接拿来用,这就省去了不少事。

一眼望上去,水稻、小麦、玉米等等一应俱全,还有大量的蔬菜、瓜果也在培养中,虽然还没成熟,但看上去非常健康。

新希望,这个名字取得真不错!

因为在种植园里温度、光照均可以控制,所有的蔬菜瓜果都开始不分季节,一年到头供应……这对于吃货来说是非常爽的一件事。

“现在看来,粮食危机是肯定不会发生了啊……”于易峰感叹道。

他已经非常满意了,这么点功夫能搞成这样,工作人员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那是一定的!按照预期,种植园一年可以出产二十万到三十万人的食物。”

其中的一名负责人介绍道。他得到于易峰的夸奖,心中喜滋滋的。

对于他们这些专家来说,都这种条件了还发生粮食危机,不如一头撞死……

那位负责人想了想,继续说道:“如果开辟更多的种植区域,我们当然可以种更多粮食,不过目前来看,暂时不需要,否则就浪费了。”

“目前来看,诺亚号的氧气气产出与消耗,暂时达到了平衡。”

“人类吃不完的粮食,可以喂养鸡、鸭、鱼、猪、牛等动物,为人类提供肉食来源。这部分工作是由新希望牧场负责的。”

原来如此,于易峰点点头明白了,难怪需要生产这么多粮食……多出来的粮食都被其他动物消耗掉了。

这种吃草的一级消费者,最长肉的就是猪了,其料比在2.5左右,也就是说,一头猪长到120公斤,它要吃掉近300公斤左右的饲料。

羊和牛不长肉一些,料比比较大,大概在5左右,也就是吃5斤饲料能长一斤肉。

一只能产蛋的母鸡(不是肉鸡),一般也就三四斤重,一年却要吃80斤饲料,但它能产一百五十个蛋……

这里面的饲养工作都是有门道的。专业的事请就由专业人士负责,这是于易峰一贯以来的用人习惯。

他相信,这些专家肯定能将粮食产量以及消耗量保持一个平衡,不让太多的粮食腐烂发霉,也不会产生粮食危机。

“你们要保证我们的粮仓里,得有两年以上的粮食储备。”于易峰叮嘱道。

“这个自然。”负责人连忙答道。

于易峰想了想,又问道:“人们什么时候能吃到猪肉、牛肉?”

“估计还要一两年吧,这些生物都是由生物实验室提供的,数量少,繁衍慢,至少等种群比较大了才能考虑。不过,鸡、鸭、鱼都已经可以食用了。”

第三十五章 宇宙的奥秘

“事请很多啊……”

一个个项目看下来,可以明显地发现,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向地球靠拢,天上有着人造阳光,路边有着绿化,氧气由植物产出。再挑剔的人,也能感到生存环境正在大幅好转。

因为现在是工作时间,大街上甚少有人,一个个走过的也是行色匆匆,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微笑,神态各异,总体来说还是正面情绪居多。

最后,于易峰和罗曼两人来到一块草地面前,这也是环境改造的主要内容之一。

看到这块草地,于易峰忽然蹲了下来,细细地抚摸着眼前的小草。它们厚厚矮矮,鲜绿鲜绿的,很普通,也很扎实。

真的很怀念啊……虽然只是最普通的黄土,最普通的草,甚至连它的学名都不知道,但这些组合在一起,却给于易峰带来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月球基地是没有这样的草坪的。曾经的诺亚号,也没有这种草坪,如今……人们终于做到了,有土壤,草坪,还有不知名的野花。

静静地坐在这块草坪上,感受太阳一般光芒,身边徐徐刮过清风,脚下不时爬过几只蚂蚁……这种慵懒的感觉,让于易峰有一种回到地球的错觉。

这是一种思乡之情啊……

在于易峰的故乡,有这样一种传统:游子外出的时候总是会带一把故乡的泥土。每当思念故乡时,看到家乡土,如看故乡……然而现在的人类,连取一把故乡土的能力都没有。

失去了母星,才知道母星真正的好。或许人类永远是这样,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过了好一段时间,于易峰才摆脱了这种是思乡情绪,缓缓站了起来,轻叹一口气。

地球,人类是回不去了。人类只能不断向前,永不后退!

罗曼似乎和于易峰感同身受,这时也才回过神来。“这块草坪是我们即将要建设的自然公园。公园面积不是很大,大概在1.2平方公里。我们费了好大力气,才制造出类似于地球的土壤,里边有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有昆虫、小型的食草动物以及小型肉食动物。”

听到这个数据,于易峰的眉头紧紧皱着。1.2平方公里?这可不是他想要的。按照规划,这个自然公园应该有湖泊、草地、树木、假山,1.2平方公里怎么可能够?

“1.2平方公里?太小了吧,为什么这么小?”

“因为……我们的技术还没法让整个大生态循环起来。”罗曼博士摇摇头道,“我打算先弄一个小型生态系统试试,再尝试更大的。”

“为什么?”于易峰疑惑道。

“这样说吧,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源方面,我们都不够。如果公园太大,每天需要灌溉的水是很多的。我们从火星能取得大概三个青海湖的水,并不算多,不能随意浪费。”

“况且,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把水分子散发到空气中,但是,这些水分子只会堆积在飞船里,不会像地球那样形成云朵,也不会降雨。所以空气湿度会越来越大,到时候整个飞船都异常潮湿,我想你也不希望这样吧。”

于易峰点点头,这倒是他没想到的。

“对于空气潮湿的问题,只能用空气除湿机,顺便还能回收一部分水……公园一旦大了,就要建造更多的除湿机,消耗更多电,我觉得没那个必要。”

于易峰扶着下巴听懂了,罗曼的意思是小公园更好控制,人们还没那个条件与技术造大型公园。是他想得太简单了,一切人工的打造东西,都是复杂而又精巧的,就像走钢丝一样,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球那样的生态环境,人类还没办法打造,但像地球那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系统,才是生物学家们梦寐以求的。1.2平方公里的公园……“唉,那就这样吧,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已经算不错了。”于易峰无奈的点点头。

“我们还从火星大气中抽取了大量的空气,密封压缩在其他地方,以后我们人类就不用发愁二氧化碳不够的问题了……”罗曼博士补充道。

“哦,对了。”他一拍脑袋,突然说道:“今天下午有一个关于宇宙的探讨会,希望你能来听一下。”

“哦?主要讲什么?”于易峰问道,如果比较有意思,当然可以参加一下,今天下午刚好有空。

“关于生命、文明以及智慧方面的猜想。许多生物科学家、物理学家、宇宙学家都会参加,内容……唉,我觉得你应该听一听。”

既然罗曼博士都这样说了,于易峰立马点头答应。人类对宇宙的了解真的太少了,如果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什么,那当然是好事情,他作为文明领袖,应当听听。

……

人类,自从诞生智慧的那一刻起,便开始探索宇宙,并从中探讨生命与智慧的奥义。

人类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各有各的观点。

在华夏,自古以来有着天圆地方的说法,其本质源于先天八卦的演化。

其他的文明古国也有类似观点:古埃及人因在尼罗河沿岸生活,全区地形狭长,而认为宇宙像南北较长的箱子,大地是漂浮在水上的,日月星辰都挂于盖顶,借神力支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