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 第164章

作者:最终永恒

所有飞船的身影显示在大屏幕上,“宇燕”就像一只只真正的燕子,矫捷而又奔放,“利维坦”看起来就厚重多了。所以两种飞船各有各的特点。

不仅仅是飞行测试,人们事先在GB131上放置了大量的金属靶子,用来测试武器系统。

“宇燕”装载的都是小型核弹,这玩意人类造的太多,几乎不需要测试,只是随意发射了几枚空弹。所以“利维坦”才是主要的测试主体,其中装载的重型激光其频率大概一秒钟三发。

只要一发下去,几万公里外,汽车那么大的靶心就好像烟花一样炸开,直接熔化成了亮晶晶的钢水。

“这种重型激光武器,可以轻易穿透三米厚的钢板!不过能耗比较大,所以频率并不高。”

“精准度还可以……”

紧接是轻型激光测试,轻型激光通常用来拦截敌方的炮弹,是一种防御机制。

深空号吐出了大量15倍音速的气凝胶,飞向测试飞船。在距离飞船1000公里的范围内,它们被电脑自动识别,轻型激光开始喷射。

一朵朵暗红的火焰出现在宇宙空间,许多气凝胶都被轻型激光拦截破坏。

紧接着,深空号又提升了气凝胶的喷射速度。

“15倍音速,低频率攻击几乎可以100%拦截。”

“20倍音速攻击测试开启。”

“30倍音速测试……”

“高密度电子干扰开启……”

随着测试条件的越发苛刻,飞船拦截系统开始应接不暇,100%的拦截率不复存在。于易峰也是眯着眼睛,仔细盯着屏幕。

“利维坦”的评分反而更高一些,虽然它体积较大,但因为拦截系统更加强大,也更不容易被击中。

到最后,一条条数据从屏幕中罗列了出来。

本次测试,就是为了找出新一代战舰的缺陷,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从具体表现上看,它们的性能已经比第二代飞船高出了80%以上。

这也代表了人类的技术进步!

甚至意味着……低级文明的武器很难威胁到人类飞船!

许多人都一脸兴奋地鼓起了掌,同时向着技术人员致敬。

第十七章 温室花朵

除了目前测试的“宇燕”以及“利维坦”,还有计划中的最后一种:长度2公里的“泰坦”级护卫舰!

它在电脑模型中,是一个真正庞大而又壮观的太空堡垒!

比起深空号,它暂且不如,但比起什么“宇燕”、“利维坦”,它已经大的有些夸张了……可以充当另一个超级作战单位!

它完全就是为战争而设计的,装备豪华而又暴力。各种武器、各种侦察设备,甚至还配备曲率引擎,为其增加机动性。

而且这个超级单位就算被敌方击落了,也不会损伤到深空号,不会伤及人类的根本。

“泰坦”才是代替“深空号”,执行危险任务的最佳选择!

“内置电磁炮的初速度,最高可达每秒1.5万公里,也即……光速的二十分之一!攻击频率每秒三百发!”

其中的炮弹,全都是质量仅仅十几克的超小型核弹,用薄薄的一层金属包裹,构造十分简单。

因为炮弹本身拥有极大的动能,也不需要点燃剂,击中目标后,会因为猛烈碰撞的高温而产生核爆。

众人围观“泰坦”的参数,对这种护卫舰更加眼红,连正在进行的测试都顾不得观看了。

“各位,本次测试的分析结果如下……”半个小时后,一位专家上台,发表最后的测试总结。

许多内行工作人员对着屏幕指指点点,分析“宇燕”及“利维坦”在实验中的具体参数。

因为大脑芯片的存在,他们已经能直接计算屏幕中的各种函数,工作效率比以往高了不知道多少。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还有更多的行外人正兴致勃勃地围观“泰坦”级护卫舰的全息影像。

对比起还没造出来的“泰坦”,另外两种已经完成的护卫舰,莫名失去了吸引力。

这个战争堡垒太豪华了,狰狞的炮管泛出厚实的金属光泽,让人看到的第一眼就生出莫名的喜爱之心……

好吧,只要是男人没有不喜欢的。许多女人也兴致勃勃地围观,或许她们也喜欢大家伙。

当然了,时间还是太短,人类暂且没有造出庞大的“泰坦”级飞船,本次测试的只不过是前两种。

于易峰竖着耳朵,专心倾听专家的总结,没有凑合到外行人群中。

相对而言,“宇燕”的工程量比较小,结构简单,“利维坦”马马虎虎,均在可以人类承受的范围内。

这两种可以批量生产,在几年内可以到达成千上万架的水平。

而“泰坦”嘛,光是设计就需要很长的时间……造价也格外昂贵。它是人类设计的第一个超级战争基地,许多生活性功能都会舍去,许多武器模块又会增加。

不过人类连深空号这种庞然大物都造出来了,区区2公里多的“泰坦”应该不是话下,于易峰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其实我个人比较喜欢泰坦。它的体积庞大,可以装载最小型的聚变反应炉!虽然只能燃烧氦-3或者氚等稀有物质,但至少是核聚变反应……”

“……核聚变提供的能量实在大太多了,也只有核聚变,撑得住曲率引擎以及众多武器的能量消耗!核裂变还是不行啊!”

周边的几位助手正在窃窃私语,探讨着各种飞船的优缺点。

另外一人摇头道:“谁都喜欢大的没错,但泰坦的造价太高太高了,一两年也就只能造出一架。可以先造一架作为附属战争基地……”

“大批量制造泰坦,需要很长的时间。除非我们像建造深空号一样,牺牲生活质量,把大多数人口都安排进工业……”

“没必要全是泰坦,真正的太空战争,不可能只是大型飞船互射,必然有小型超高速的飞船在周边干扰。而宇燕可以执行这些任务……”

于易峰点了点头,他们说的都很有水准。

“宇燕”可以用深空号的电磁炮发射出去,速度很快。不过它的能源系统不行,能量武器也只是一些轻型防御激光,主要的攻击手段还是挂载着的核弹,当死亡冲锋部队倒是不错。

更何况,在有大气的星球,激光、离子炮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只能用核弹了。

而同样的,“利维坦”也有局限,它的机动性还不如“宇燕”,只是携带的裂变能源比“宇燕”更多一些。

“利维坦”只是一个轻型基地。

从能源角度,只有“泰坦”级,用得上强劲的核聚变!

虽然得用珍贵的氦-3作为燃料……

但人们现在不就在补充氦-3吗?

资源挖出来,就是要用的,人类可不是什么守财奴!

所以了,经过严谨的探讨论证后,最后人们取得的共识是:在未来的两年时间里,先制造一架真正的“泰坦”级,进行各项数据实验,看看能不能真正用起来。

“利维坦”的数量大概保持在125艘左右,而“宇燕”就暂时不多说了,可以开发更强的人工智能,当战斗型无人机使用。

讨论结束后,于易峰留了下来,和几个军方代表随意聊着本次实验。

安全部长许云进上前,摸了摸停靠在一边的“宇燕”,有些苦恼地说道:“老于啊,飞船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完善,加速度越来越大,甚至还能用电磁炮发射!再这样下去,人类就要被人工智能彻底淘汰了。”

“电磁炮啊……人类的身体吃不消这种速度了。”

人类身体的极限,是第一代宇宙飞船A001系列。如果强行用宇燕也可以,但必须要舍弃部分性能,这样一来就和A001没什么区别了。

“还有……上一次的电脑模拟训练,相同兵力下,我们的士兵竟然被人工智能完爆……战损比3:1,这他妈的还打个毛!这群蠢材!”在这种内部会议上,许云进骂骂咧咧的,他这个结果很不满意。

于易峰咧嘴笑了笑,摇头道:“这很正常,只要有合适的人工智能程序,人类下棋下不过电脑,打战当然也打不过电脑……星空中的战舰对决,从武器精准度、反应速度到飞船控制,无论哪方面,人都比不过电脑。”

“输了就输了嘛,我们毕竟是电脑的主人……而且可以采取人与电脑搭配的模式!”

赵耀在旁边苦笑了一下,摇头道:“我觉得……还是我们的士兵不够精锐,否则不可能输得这么惨!”

“舰长,我们的文明安定地太久了,社会内部没有犯罪,也没有什么恐怖活动云云……根本就没有敌人!下边几代兵都没有见过血,再怎么模拟训练,也比不上实战啊!”

“他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

“如果真的遇到死人,估计还会吐!因为他们根本没见过死人!”

赵耀撇了撇嘴,他和许云进一样,对下面几批士兵的质量非常不满意。

然而,这些军方高层却想不到办法来扭转这个趋势。

是的,这个问题随着新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严重!

社会确实飞速发展,内部越来越和谐,公民质量越来越高,科学也越来越进步,但士兵的质量却在降低……

这种质量的降低,不是综合素质,而是心理素质……

这倒也是,诺亚号安定地太久了,哪来的敌人?

没有敌人,就得不到成长!

模拟和实战,毕竟是不同的。

于易峰第一次听说这个问题,也陷入了沉默当中。他感觉这个问题还有点儿棘手,却想不到很好的解决方式……凭空制造一个敌人吗?不可能的。

就在这时,身上的通讯器又响了起来,是一个紧急事件。

于易峰愣了愣,接通了电话。

“舰长!我们正在对6.8光年外的迪格114进行了密切观测,同时对以往的拍摄录像进行了数据分析……”

“我们发现了……发现了……”这位研究员紧张地犯起了口吃。

“发现了什么?”于易峰疑惑地问道。

“有……有……有几张录像中,我们发现了这颗星球的亮度忽然增加,产生了明亮的闪光点!”对方用一种非常疑惑的口气说着:“而且不止一次,至少有三次!”

于易峰皱了皱眉头。

闪光点?

什么意思?

由不得他不谨慎,迪格114是他们下一个要去的目标。据科学家们推测,那里的环境可能类似于地球!

如果真出了什么问题,那人类当然就不去了。

在实力不强的时候,默默发展,不要去惹事,总归是对的。反正有了深空号,人类在宇宙中也不是生活不下去……

第十八章 迪格114行星

“好的,你们等一下,我马上就过去。”

于易峰挂掉电话后,立刻和许云进等人告别,然后出发前往深空号的天文台。

“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一进门,于易峰就微喘着问道。

一大群天文学家正在对着几幅照片讨论着,他们看到于易峰,立马就围了过来。

“你看这个星球表面的白点……我们怀疑是……核弹!是核弹!”一位年轻天文学家激动地说着。

于易峰眯着眼睛,仔细看了看眼前这张图片,是一张迪格114行星的天文照相,距离此处大概6.8光年。

这些照片太模糊了,放大了许多倍之后,光度非常黯淡,而且分辨率也不高。

光从这些照片,他这个行外人倒没看出什么不对劲……

事实就是这样,即使人类已经成为真正的星际文明,也没有办法清楚地观测到6光年外的类地行星……

这倒不是因为不能将望远镜造的更强更大,也不是制造技术不够,而是……宇宙本身存在极限分辨率!

在量子力学的尺度上,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虚粒子。后续的物理实验也不断观测并证实这些粒子现象。

来自遥远宇宙的光,通过长距离的空间时,由虚粒子引发的时空泡沫会对光线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也是射电望远镜的一个瓶颈。

所以,宇宙存在极限分辨率,射电望远镜的直径也有上限。到达这个上限后,无论如何调整光圈大小,也无法看的更清晰、更遥远。

除非人类弄出新的理论,研发新的观测技术,才能绕开电磁波观测的局限性……

难以观测,这也是低级文明的天然保护屏障!

“这张照片有什么问题吗?”于易峰看了半天无果,有些疑惑地问道。

那位研究员指着照片中的一处地方,那里大概有一两个像素的白点:“你们看,这个白点,就是明显的异常数据。”

“在六个月的录像中,这种白点总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大概持续了一两秒钟的时间。”

“为什么说是核弹?有什么依据吗?”于易峰再次问道。

这张照片被放大了很多倍,本身的分辨率比较差,出现一个白点好像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

“这只是一种猜测。”

耳边传来另外一位中年人的声音,是天文台的汤姆逊教授:“这些照片是曲率航行时拍到的。你知道,在曲率泡沫中,所有观测到的天文图像都要用计算机还原,这部分数据的计算量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