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661章

作者:庄不周

王凌吃了一惊。“天子要去征服的那个罗马?”

“正是。从天竺出发,有两条路,一条水路,坐船西行,一条陆路,乘马北上。不管是哪条路,与天子的西征之路吻合。”皇甫坚寿轻拍地图。“比起孙策出南海,这条路或许更近一些。”

王凌恍然大悟。“这么说,士孙公安排荀衍画这幅地图,不是为眼前的战事,而是为以后?”

“可以这么说吧。”皇甫坚寿环抱手臂。“中原已定,交州的士家兄弟崩溃在即。北军会随士孙公回朝,西征天竺的事,自然落在你我的肩上。不过,你我应该只是副将,不是主将。”

“谁会是主将?”

皇甫坚寿挑挑下巴。“自然是最熟悉地形的人。”

第1240章 老臣远见

王凌伸长脖子,凑到皇甫坚寿面前,上下打量着皇甫坚寿。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

皇甫坚寿不解。“知道?知道什么?”他想了想,又忽然恍悟。“你说这个啊?哈哈,这还用问?这不是摆明的结果么。用兵以地理为先,安排荀休若去整理地图,当然是……”

士孙萌从后面转了出来,接过话题。“你猜错了,荀休若会留在北军。”

王凌和皇甫坚寿很惊讶,互相看了看,王凌忍不住说道:“这是士孙公的决定?”

士孙萌不说话,只是笑。

皇甫坚寿一手环抱在胸前,一手捏着下巴,沉思了片刻,一声叹息。“还是士孙公老谋深算,我等自愧不如。”

王凌还是不明白,正告诉要问,士孙瑞从外面回来了,一边走一边嘟囔道:“真是不服老不行啊,说几句话的功夫都不消停。”

皇甫坚寿上前,递上布巾。“士孙公,拿下龙编,你就可以凯旋回朝了。到时候吃上家乡的食物,肠胃好了,自然轻松。虽有太医护持,这南乡的饮食终究不合我们北方人的口味。”

士孙瑞接过布巾擦手,瞥了皇甫坚寿一眼。“你才多大,也说这样的话,没出息。”

皇甫坚寿笑而不语。

说了几句闲话,士孙瑞重新说起了自己的安排。皇甫坚寿一口答应,王凌虽然有些遗憾,却也没有拒绝,事情就这么定了。

士孙瑞随即安排士孙萌草拟奏疏,然后站在地图前,与皇甫坚寿、王凌讨论起将来西征天竺的事。

皇甫坚寿、王凌都是北方人,擅长骑兵作战,尤其是皇甫坚寿。在益州北部作战时,他们还有过立功的机会,到了益州南部,他们就没有出战过,大部分时候只是作为士孙瑞的亲卫骑将。

这次进攻龙编是攻城战,他们同样没什么机会,对士孙瑞将他们留下虽有些意外,却也有心理准备。

对将来进军天竺,他们同样的疑虑,觉得士孙瑞关照他们的情意固然值得珍惜,这个安排却有些无奈。

士孙瑞却劝他们说,别看眼前山重水复,骑兵似乎没有用武之地,等你们迈过这些山岭,你们就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他指着几条大河的末端,一直指到天竺。

“你们应该也注意到了,南方虽然有马,却体型偏小。这种马适合走山路,做为驮畜尚可,在战场上的表现就不行了。没有合适的战马,骑战必然薄弱。一旦遇到用骑高手,几乎没有抵挡之力。”

“可是这山高路远,要将可用的战马转运过去,只怕不易。”王凌忍不住说道。

“如果你的目光局限于此,这个判断就是事实。”士孙瑞笑笑。“但是,如果你能将目光放远一些,就知道这个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怎么解决?”

“你知道天竺之北是哪里?”

王凌眼珠转了转,忽然明白,用力一拍大腿。“贵霜?”

士孙瑞笑了。“没错,贵霜本是月氏,算是我华夏支脉。荀恽、蒋干等人出西域数年,已经在贵霜站稳脚跟。再过几年,贵霜成为我大汉属国是意料之中的事。有了贵霜,还用担心战马不足?”

王凌拍拍额头,兴奋不已。

“这几年,你们沉下心来,将这几条路该探的探,该修的修,需要造桥的就向讲武堂求援,最好能留下几个高手匠师。时机一到,挥师而出,封侯拜将何足道哉?”

“谢士孙公。”王凌、皇甫坚寿躬身领命。

——

安置了王凌、皇甫坚寿,士孙瑞随即召集诸将议事,商量进攻龙编的事。

八校尉早就等着这一天了,很快就齐聚中军。

方案是成熟的,楼船营先出发,控制入海口,切断士燮的退路。步兵营、虎贲营、轻车营、射声营担任主攻,围三缺一,长水、胡骑、突骑则负责外围截击,以及最后的追击。

考虑到地形限制,骑兵的作用非常有限,只是看客。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认命。

各人都注意自己的任务,倒也没留意皇甫坚行、王凌没有出现在作战序列中。三个骑兵营都没有用武之地,士孙瑞的亲卫骑就更不用说了,等于跟着跑一趟而已,有他没他一个样。

两天后,各营依次出发。

三天后,娄圭先送回捷报。他们已经绕过龙编城,到达下游,击溃了士燮留在海边的水师,假校尉黄忠临阵斩杀士燮麾下大将。

从缴获的大量物资来看,士燮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士孙瑞听到回报后,一面下令各营迅速围城,一边派人劝降。

他警告士燮说,大势如此,不可以人力相抗衡。你现在不投降,等我围城,你再投降就迟了。

第三天,士燮的使者袁徽来到了士孙瑞的面前。

士孙瑞一眼认出袁徽,不禁感慨万千。

“你怎么还在这里?”

袁徽的从父袁滂官至司徒,曾与士孙瑞同朝为官,多有往来。士孙瑞在袁滂的府中多次见过袁徽兄弟。

袁徽的弟弟就是袁敏,如今赫赫有名治水能臣,多次受到进行嘉奖。

袁徽拱拱手,面无表情的说道:“我生性懒散,贪恋这交州的悠闲和阳光,可惜现在全没了。”

士孙瑞打量着袁徽,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如果你只是喜欢交州的悠闲和阳光,大可继续留在交州。我虽不才,麾下军纪还算过得去,应该不会打扰到你。”

袁徽重新打量了士孙瑞一眼。“久闻士孙公老当益壮,一直以为言过其辞。如今一看,方知传言不虚,简直是不让少年。”

士孙瑞笑笑。“老当益壮,我不敢当,你未老先衰却是不争的事实。年纪轻轻,不思为朝廷出力,就想着悠游余生,未免令人失望。”

袁徽有些忍不过。“人各有志,士孙公又何必强加于人?”

“不然。”士孙瑞摇摇头。“夫子云,邦有道则谷。如今天下太平,天子贤明,你却要学隐士,违背了圣人的教诲。”

袁徽冷笑道:“夫子只说邦无道,谷则耻,可没说邦有道,不谷也耻。士孙公这是歪曲圣人之意,以为我用,徽不敢苟同。”

士孙瑞笑了。“这么说,你是真无心仕途,有心归隐?”

袁徽傲然道:“正是。”

“既然如此,何必为士燮说客?”士孙瑞沉下了脸。“不为朝廷大臣,却为叛臣门客,你还真是对得起门户啊。”

袁徽顿时语塞,脸涨得通红。

第1241章 重归一统

袁徽被士孙瑞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说得哑口无言,准备好的说辞一句也说不出口。

士孙瑞也没和他多纠缠,直截了当的说道,你来的时候,应该知道大军的前锋已经到了哪儿,就不用在我这儿浪费时间了。士燮想战,你就回去陪他守城。士燮想降,就请他速度快点,在我大军抵达之前出城投降。

围城之后,就没有投降这一说了,我会让你们看看北军是怎么攻城的,朝廷又是怎么对待俘虏的。

袁徽不敢怠慢,灰头土脸的回去了。

半路上,他遇到了正在赶路的射声营,无意中听说射声营的长史是荀衍,顿时来了精神,请求荀衍见面。

荀衍很快就来了,一身戎装,大步流星。

袁徽一下子没认出来,还以为是来请他入营的士卒,等荀衍走到面前,他才依稀看出一点模样。等荀衍拱手施礼,自报家门,他惊得目瞪口呆。

“你真是颍川荀休若?”

荀衍笑了。“我又不是什么名士,不会有人冒充。”

袁徽还是很惊讶。作为荀彧之兄,荀衍从军已经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了,万万没想到荀衍还会像一个武夫一样穿着甲胄行军。就算有马匹代步,这一身铁甲也挺累人的。

惊讶过后,袁徽说明了来意,希望荀衍能通融通融。

荀衍抬起头,看了一眼远处。“我能做的,可能只有放慢进军的速度,多给你两天时间。”

袁徽很不满意。“休若也觉得士威彦应该投降?”

荀衍无声地笑了。“他不投降,还想称王不成?交州本就是大汉的交州,他们兄弟趁中原大乱,割据一方,已经非人臣所当为。中原平定,他既不贡赋,也不上书称臣,真以为交州是他们士家的?”

袁徽连连摇手。“休若言重了,士威彦从无不臣之意。只是交州悬远,与中原消息不通,听说天子刻薄,强度民田,这才……”

荀衍看着袁徽,嘴角轻挑。“这不是士威彦的态度,而是你们的态度吧?”

袁徽的脸颊抽了抽,直视荀衍。“难道不是?”

荀衍想了想,缓了口气。“你听说过汉阳太守杨修吗?”

“知道,弘农杨氏子弟,现任司徒杨公之子,名扬天下,谁人不知。”

“十年前,他在华阴初见天子,天子曾给他出了一道题。”

袁徽摇摇头。“愿闻其详。”

荀衍把问题说了一遍。

天子此问,如今已经中原士大夫人所皆知的轶事,只是一直没有标准答案,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也正因为此,这个问题更加迷人。

荀衍说完,看着袁徽。“你觉得六国之后为何不能复国,反而是出身草莽的高皇帝得了天下?”

袁徽沉默不语。

荀衍拍拍袁徽的肩膀。“你也是儒门子弟,当知圣人之道以仁为本。仁者爱人,不仅仅是对士大夫,也是对所有人。天子提倡四民皆士,一视同仁,才是大仁。他能够在十年之内平定天下,正是因为顺应了道,得了民心。你们想逆势而行,只能和六国子弟一样,不会有其他可能。”

袁徽面色煞白,额头冷汗涔涔。

“回去吧,告诉士燮,不要有任何妄想。除了投降,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袁徽咽了口唾沫。“投降之后,朝廷……”

荀衍看着袁徽,一声轻笑。“难道他还比袁绍、袁术更该杀?”

“只是……不死?”

“其他的,就看他自己了。”荀衍语重心长的说道:“如果想做官,要看他有没有那个能力。如今大汉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这种读了几部书就以为大道在手的书生。”

——

送走袁徽,荀衍与太史慈商量了一下,放慢了行军速度,并通知了其他人。

当然,也没忘了士孙瑞。

诸将也清楚,士燮投降是最好的结果。就算他们再善战,攻城也会有伤亡。如果能不战而降,当然求之不得。

两天后,袁徽再次求见士孙瑞,带来了士燮的降书。

这一次,士孙瑞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袁徽,并邀他入幕。

袁徽稍作推辞就答应了,并顺势引荐了一些中原来此避难的士大人,包括刘熙、薛综、程秉等人。士孙瑞一一问了情况,知道这些都是潜心学问的书生,依托士燮也不过是求个衣食而已,倒也谈不上什么不臣,便答应了。

他让袁徽通知众人,他准备在交阯推行新政,建学堂、印坊,他们愿意留下,当然更好。如果思念家乡,想回去,也可以跟着大军一起返程。

如果想做官,他也可以向朝廷推荐。不过朝廷用人重实学,只通经学的除了学堂之外,就只能去印坊做校书,没有太好的选择。

总之,通经入仕已成过往,不要再想了。

袁徽多少有些丧气,却无可奈何。

——

建安九年,腊月二十八,刘协收到了士孙瑞的报捷文书。

士燮最终还是降了,没有任何条件。

当然,士孙瑞辟除了一些人,也推荐了一些人,算是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妥善的安置,将可能的反抗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以内。

在此之前,刘协已经收到了士孙瑞的一份上疏,安排王凌为益州郡尉,皇甫坚寿为永昌都尉。当时他还没明白士孙瑞的用意,看到捷报,他算是反应过来了。

士孙瑞早就做好了招降士燮的准备,也清楚士燮没有其他选择,龙编之战没有悬念,所以早早的安排了皇甫坚寿和王凌。

皇甫嵩杀了董卓全家,王允则死于李傕、郭汜之手,这两人与如今在朝的董卓旧部不好相处,将他们安排在益州南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对士孙瑞的先斩后奏有些意见,可是想想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刘协算是默认了。

他随即下诏,让士孙瑞班师回朝,并将士燮兄弟押解到行在,等候处理。至于其他人,他几乎是照着士孙瑞的请求安排,一字未改。

士燮兄弟的投降标志着交州平定,重回朝廷怀抱,曾经四分五裂的大汉终于恢复一统,曾经的乱世也宣告结束,一个新时代正在到来。

刘协下令,通报全国,与民同庆。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