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 第388章

作者:庄不周

“谁?”

“彭城张昭,你应该听说过。”

杨彪思索片刻。“名望是够了,能力如何?我听说他擅长内政,倒是一个不错的司徒长史,能不能有做好司空长史,我不清楚。”

周忠点点头。

他也有这样的看法,但是除此之外,他的确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孙策放弃江东,张昭必须要有另外的安排,到司空府做长史也个不错的出路。

“嘉谋,你应该听说了,天子有意复司空为御史大夫,以及各州刺史的职责,使其专心于监察。”

周忠一惊。“现在吗?”

杨彪摇摇头。“现在还只是放风,没有正式提议。但你是知道的,天子如果没有想法,不会轻易放风。”

周忠嘴里发苦,脸上却强作镇静。

“你什么意见?”

“我觉得……可行。”

第717章 王者之师

有那么一瞬间,周忠很想臭骂杨彪一顿。

你明知天子有意改司空为御史大夫,怎么不提醒我?

司空虽然也有监察的职责,但比起专司监察的御史大夫来说,还是要轻松很多的。

监察不仅繁琐,而且讨人厌。勤于职事,被人骂是酷吏。不勤于职事,又很难做得长久,随时可能被免。

不管怎么说,一身清名被毁的可能性都极大。

“后悔吧?”杨彪笑得很阴险。

“不后悔。”周忠咬牙切齿。

“不后悔就算了。”杨彪叹了一口气。“我本来还想,你要是实在不想做,不如我转为司空,反正这太尉也是做不久的,还是去做点实事更好。”

“你……当真这么想?”周忠将信将疑。

杨彪轻拍车壁。“嘉谋,你还没看出来吗?天子比我们更想推行王道。当现在的制度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他要……”

杨彪想了一会,转头看着周忠。“那句话叫什么来着,归根复命?”

周忠愕然。

他知道“归根复命”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用在这里实在不合适。

“这是天子说的?”

“嗯。”

“他在修道?”

周忠觉得自己抓住了本质,心头震惊。

如果天子有意修道,重归黄老,那恢复御史大夫都只是开始,将来还有可能恢复丞相,三公掌权,天子垂拱而治。

但……这是儒门希望的结果吗?

黄老当道的时候,可没儒门什么事。

一时间,周忠不知道是该表示支持,还是该表示反对。

想了半晌,周忠幽幽一声叹息。“过犹不及啊。”

杨彪点了点头,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就直说吧。”周忠忍不住踢了杨彪一下。

“我觉得天子要的不是黄老道,而是真正的王道。”杨彪伸手掸了掸衣摆上的灰尘。“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天子紧紧抓着兵权不放,这就是根本原因。”

周忠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果真如杨彪所说,那兵权岂不永远要不回来了?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这几十的君臣相争来看,最终解决问题的永远是兵权,是武力。如果天子抓着兵权不放,那不管丞相、御史大夫有多大权力,君权都死死地压着臣权,所谓天子垂拱而治,三公当政,就是一句空话。

兵权在手的天子随时可以翻脸,收回丞相、御史大夫的权力,甚至是生命。

孝武时,有几个丞相、御史大夫能善终?

周忠想了一会,突然说道:“文先,天子印行《宦者列传》的事,你怎么看?”

“我赞成。”杨彪不假思索。

“天子欲使后宫行周制?一后三夫人九嫔?”

“差不多吧。”杨彪露出一丝浅笑。“去年就有人提议算人,被天子直接否决了。天子去年只纳了马贵人,还是为了安抚凉州人。眼下基本定了要入宫的只有吕布的女儿吕小环,其他人,天子都没兴趣。”

杨彪忽然说道:“刚刚朝堂上奉食的侍女中,有两个国色,你注意到没有?”

周忠想了想。“我没注意,只看到有一个似乎姿色过人。”

“梁国桥蕤的两个女儿,一心想送入宫中,找了很多人说情,天子却没答应,最后还是皇后出面,才让她们进椒房殿做了侍女。”

周忠想起当时孙策、周瑜的反应,倒是有些钦佩。少年慕艾,面对如此绝色,天子能不动心,心性果然坚忍。

这么看来,控制后宫规模,争取不置宦者,倒并非空穴来风。

最后能不能实现再说,至少天子是有心的。

车声辚辚,周忠和杨彪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闲话,出了城,向太学而去。

——

清凉殿,刘协换了一身常服,与韩遂重新入座。

“要不要把朝服换了?”刘协说道:“我就一身朝服,要省着点穿,就不和你讲究了。”

韩遂连忙笑道:“陛下节省,臣深感佩服。不过臣众目所注,不敢放肆,还是穿着朝服安心些。”

天子穿着常服见他,以示亲近,他当然欢喜。可是让他自己脱了朝服,他是万万不敢的。

手握重兵,最怕人说闲话,最怕君主猜忌,时刻保持谨慎才能长久。

这是他与其他西凉人的区别,只有贾诩能够理解。

“哈哈。”刘协挥挥手。“那你待会儿吃烤串的时候可要小心些,别滴上油,不好洗。”

“唯。”韩遂含笑答应。

能与天子在宫里一起烤串,吃多少已经不再重要,甚至吃不吃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对他的这份独宠。

几句寒暄过后,刘协回到本题。“不能出兵,是不是有些失望?”

韩遂本想谦虚一下,话到嘴边,又改了主意。

“陛下圣明,臣的确有些失望。数万大军驻扎洛阳,每天消耗钱粮无数,却不能为朝廷尽力,臣心有愧。”

刘协点点头,提起案上的茶壶,要给韩遂添茶。韩遂连忙双手捧起茶杯,恭恭敬敬地接着。

刘协的手很稳,茶壶纹丝不动,茶水如柱,落入杯中,没有溅出一滴。韩遂看得真切,不禁暗自佩服。

听马腾说,即使是回到长安以后,天子依然每天习武不辍,看来绝非虚言。相比之下,韩银已经有些懒散了,别说天天练武,十天一次的演习都想偷懒。

回去要好好收拾他一下,让他见贤思齐,多向天子学习。

“什么样的大军,才能称为王者之师?”刘协放下茶壶,端起茶杯。

韩遂双手捧着茶杯,沉吟片刻。“令行禁止,谨遵君命。”

“还不够。”刘协缓缓地摇摇头。“这只是精锐之师,不是王者之师。”

韩遂迟疑地看着刘协。

“如果朝廷有诏,命你将关东百姓尽皆斩首,你会执行诏书吗?”

“这……”

“如果你执行,你就是精锐之师,虎狼之师,却不是王者之师。”刘协淡淡的说道:“真正的王者之师,在于保境安民。”

“保境安民?”韩遂心中疑惑。“那……反对度田的人,算不算民?”

“算乱民。”刘协说道:“朝廷推行度田,是为了让更多的民能安居乐业。他们反对度田,是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其他人之上。那大将军解除他们的武装,让他们回去种地,就是安民。”

刘协顿了顿,又道:“朝廷法度,只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让他们为所欲为。”

韩遂松了一口气,呷了一口茶。

茶很香,还有些甘甜。

“平叛只是小事,毋须几万大军。”刘协说道:“眼下还有一件关乎百万民生的大事,需要大将军费心。”

韩遂连忙放下茶杯。“臣唯陛下诏书是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蹈火暂时不必,赴汤倒是有可能。”刘协手指在案上轻叩。“秋汛将至,大将军要做好准备,确保境内的河堤不会有决堤的危险。”

刘协顿了顿,神色凝重。“你,能做到吗?”

第718章 欣喜若狂

“秋……汛?”

韩遂愕然。他以为天子留下他,是想和他商量进逼冀州的事,没想到天子让他防秋汛。

“不理解?”刘协一点也不意外。

韩遂满脑子想的都是建功立业,将大将军前面的抚军二字去掉。再不济,也要做一个真正的太尉,光宗耀祖。

防秋汛,显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以内。

可是对他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如何改变关东百姓的既有印象,让他们相信朝廷是真心为他们着想,并自发地支持度田,而不是听世家大族忽悠?

让被世家大族称为虎狼之师的西凉大军去防秋汛。

虞翻说,讲道理是没用的,做给他们看才是正理。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点实事让他们看。

仅凭口舌之争,别说韩遂,就连朝廷也不是关东士大夫的对手,舆论工具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就算朝廷现在下诏书,恐怕也到不了普通百姓手里。

但大军修堤防汛,确保辖区的大河不会决堤,这是很多人都能直接感受到的。就算山东百姓暂时不清楚,河南、陈留、颍川一带的百姓也能看在眼里。

以后谁还说西凉军是虎狼之师,相信的人至少会少得多。

韩遂虽然有些疑惑,但刘协一解释,他就明白了。

他欣然接受。

他正闲得生蛆。既然防秋汛也是立功,而且还是为西凉军正名,对他来说有利无弊,没有拒绝的道理。

虽然这事怎么看都有些诡异。

刘协随即和韩遂详细商量了防秋汛的安排。

经王景治河之后,黄河决堤的危险已经大减,史上有“安流千年”的美誉。安流千年指的是没有大的决口,没有黄河改道这样的大灾,小灾小难则从来没有停过。

且王景主持修建的水利系统比较复杂,需要经常性的维护才能发挥作用。黄巾以来,尤其是董卓乱政以来,已经有十年没有好好维护,决堤的风险正在逐年增加。

据曹操说,前两天秋汛,兖州、豫州都有不同程度的受灾。

好在积累的问题的不大,只要及时清理修复,就能基本解决问题。

金城之前也有过类似的情况,韩遂对此并不陌生,一听就懂了。

刘协又说,除了驻军之外,还可以招募一些百姓参加。一方面是补充人手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宣传。

如今洛阳人口奇缺,如果能吸引一部分人口到洛阳定居,一起屯田,恢复起来也快得多。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韩遂要控制好部下,不能让他们做出伤害百姓,甚至滥杀无辜这样的事来。

韩遂胸有成竹。

经过几年教化,军中将士的习气已经改了不少。上了战场,见了血,能不能维持军纪,他不敢保证。修个堤、筑个坝,又不是作战,军纪如果还维持不住,他这个抚军大将军也太不称职了,哪里还有脸坐在天子对面大放厥词。

刘协又提议,除了招募百姓之外,你还可以放出风声,要重金礼聘通晓水利的人才。这么做,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重视民生,要兴修水利,还可以体现朝廷务实的风气。

坐而论道的走开,为民谋福利的速来。

上一篇:归藏剑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