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332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相较之下,曹彬,郭廷谓等就不适合,他们太在乎当地百姓,会掣肘。

对南方作战,有这些掣肘也无所谓,秦军对他们是碾压级别的,如果往北打,就不能这样了,要不遗余力。

不过史从云最期待的还是辽国内部先自己闹出点事情来,他再见缝插针,乘机出兵。

他在心里估计了一下,接手江南和吴越,实行土地改革也需要时间,他预计会是三到五年。

也就是说,他最多再等五年,他已经将数万大军不断陆续往北调度,部署到河北去,如果五年之内辽国有变,他将立即乘乱出兵。

如果五年之内辽国内部没有变化,他也要强行出兵了,因为秦军不能久备不战,越往后拖越对战争经验丰富的秦军不利,而且这样庞大的军队长期备战靡耗巨大。

......

总体来说,康定元年虽然没打仗,可事情很多,二府三司的人,六部的人,两大军司的人,几乎都忙得脚不沾地,但大多是劳神的事情。

从江南回来的大军还在论功行赏,这件事估计要到年末才能结束,而原本没有参战的部队,则大多都开始调往河北。

到了秋天,在河北的三关附近,秦军已经保持了五万禁军,如果加上太行山以西河东的军队,整个北线东西加起来有八万左右禁军部署,如果算上地方军队,则仅在河北,河东,就有十多万大军。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解决了南方,史皇帝的目光看向北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压力,如果北汉的国主北望,辽国只会觉得他孝顺,如果曾经的周国北望,辽国或许觉得该关注一下,但也仅此而已。

就如当初后周世宗准备北伐时,辽国国主一开始都没想理会,继续在草原上狩猎,只说让南面继续耕种,南方军队来了就抵御,去了就继续耕种,务劳士马。

但当一个掌控庞大的,统一的帝国,十多年来连战连胜的秦国天子北望时,辽国上下就不可能还能坐得安稳了。

事实上秦国和辽国双方都部署有间谍在对方国内,大家心知肚明,所以这样大规模的军队调度辽国不可能不知道。

八月十五的时候,辽国来了使者,以中秋入朝庆贺的名义给天子带来礼物,还有史皇帝喜欢的辽国特产——契丹美女,恭恭敬敬的拜贺,然后说了增兵的事情。

史皇帝知道他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史皇帝也直接对使者说,南方已经扫平,他有几十万大军,南方不用去,全放在大梁也不合理,放河北河东几万怎么了,这你们辽国也要管?

他的理由合情合理,一时让辽国使节不知道如何反驳。

之后他接待了辽国的使者,而且再三给他强调,两国是有和平盟约的,只要辽国遵守,他们绝不会背约,让辽国使者放心回去,告诉他们的国主。

辽国使者将信将疑,在大梁待了半个月后才返回。

第495章 、战争推动的汉化

秋日,河北中部一片热火朝天,远处有百姓焚烧桔梗,大道上很多士兵来来回回,正在搬运木材。

双方遇见互相问候两句,随后笑着离开,还有些百姓会停下,把自己带的水分给大汗淋漓的士兵,说笑声在大道林荫下断断续续,这样的日子,往前一百年人们想都不敢想。

很快,那边和百姓聊天摸鱼的士兵就被长官训斥了,连从树荫下出来,接着干活。

大军从汴梁部署到河北,道路遥远,好在秦军的禁军都是职业军队,并非汉朝和唐朝初期那样的府兵。

职业军队带来的好处就是他们只用为战争服务,不用耕种,平日的充足的训练时间也能让他们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同时需要部署时无须费时费力的征召,而是可以快速反应,随时部署。

大军到河北后,首先就是修建营垒,因为之后要长久驻扎,就需要一些永久性的工事,这些都足够他们忙活。

特别是炮兵的炮台,随着这些年来战争,大家是越来越明白炮兵的重要性了,在各军中,炮兵都是被当宝贝供起来的。

不一会儿,士兵万分不舍的告别了方才跟他相谈甚欢,眼里有光的年轻姑娘,跟着指挥使苦哈哈回营了。

等他们回到大营,对了口令,远处人影攒动,无定河边,众多士兵正在修建炮台。

有人忍不住道:“咱们在河边架几百门炮,对面就是天兵也过不来。”

指挥使回头,“哼,他们还敢过来,是咱们要打到幽州去!”

“是了!还是指挥使说得对!咱们打过去!”

众人大笑起来,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系。

无定河南岸,秦军将士热火朝天,新的营垒,炮台正快速的搭建起来。

而在北岸,数百骑于河边林荫下骑马驻足,眺望南面的秦军,各个都是忧心忡忡。

领头的正是高勋和耶律斜轸。

高勋身为辽国南院枢密使,总理南院军事,耶律斜轸是萧思温的亲戚加家将,两人看着对面秦军的增兵,脸色都不好看。

“秦朝天子让我们不疑有他,说会遵循两国盟约,可他们的士兵却已经驻扎在无定河南岸,这让我们如何心安理得的相信。”耶律斜轸道。

高勋看了一眼对岸:“也可能正如他说的,南方已经没有对手,他把一些军队往北部署在边境是情理之中。

如果数十万大军全在国都,光是粮食就是大问题,或许只是我们想得太多。”

“想得太多?”耶律斜轸显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他用马鞭指着对岸:“看那些营垒,看他们占用了多大的地实,这至少是几万人的营地吧。”

高勋没和他争辩,只是说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子上次耶律沙的大军在河东惨败,他和那些残兵败将回来四处传扬,史从云说他会打到上京,到时能说汉话,会写汉字的人不杀。

当时很多人人叫嚣着要以牙还牙,恢复去南方劫掠的传统,特别是那些部族贵族,可几年过去了,如今他们之中还有哪些不会说汉话?不会写汉字?

那些贵族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呢?”

高勋讥讽一笑:“上次我去上京面圣,还有不少契丹八部的贵族邀请我去他们家中,因为我是汉人。

就像上次秦国大军越过固安,直达幽州的时候,那些部族军只敢叫嚣而已,一但对上秦军,他们被谁都逃得快。

事实如此,这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就算史从云不怀好意,我们还有办法吗?

如若他们的大军北上幽州,想想上次,我们有什么办法抵挡?指望那些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部族军?

只怕到那时秦军的进军速度还赶不上他们的逃跑速度呢!他们人人有马,跑得可比兔子还快,秦军带着摧枯拉朽的火炮,确实追不上他们,却可以轻而易举的打开幽州的大门。

这就是当下的现状!”

耶律斜轸脸色涨红,相比高勋,他年轻很多,他气愤的不只是高勋的说辞,还因为他就是高勋口中,耶律沙手下的残兵败将之一,那是他此生最大的耻辱,当时的困难如今还历历在目。

耶律斜轸却一下想不到什么可以反驳的话。

高勋没有理会年轻人的愤怒,继续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当务之急,是需要一个明主贤君,来整合这个国家,鼓舞百姓的士气,而不是一个整天只会在草原上骑马打猎,喝酒喝到不理朝,眼见国家分崩离析而毫无作为!”

高勋越说火气越大,耶律斜轸也不说话了。

他是聪明人,逐渐明白了高勋对他说教的意思,他们必须分个轻重缓急,要先解决国内的事情,否则他们永远不可能是秦国的对手。

“如果他真的得寸进尺呢?”

“忍耐!”高勋回道:“上次扣押牛羊的事情我们吃亏了,陛下很不满,已经下旨斥责了我和萧留守,好在南院补上了那些牛羊,所以他没说什么。

今年又是秋天了,我们必须把牛羊赶快送过去,不能让史从云有任何不满,更不能让他发现我们的秘密,对我们而言,好消息是大梁宫中还有我们的人。”

耶律斜轸想到了萧胡辇,也点点头。

高勋道:“你的汉话也多学学吧。”

耶律斜轸反问:“你刚刚不是还在嘲笑那些学汉话的人吗?”

“你需要和秦国人沟通,讨好他们,稳住他们。”高勋说:“他们是为了保命,你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目的不同。”

耶律斜轸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不过他显然也认同了高勋的说法。

“这是大势所趋,面对强大的秦国我们毫无办法,只有委曲求全,我们是求自保的一方,所有和秦国接触的官员最好都会说汉话,免得坏事。”

两人和他们身后的上百护卫,目光越过缓缓流淌的无定河,对岸秦军营垒正在不断拔地而起,沿着河边宣示他们的疆界,这样的局面令他们所有人都隐约有一种不安感。

就好像对岸是一头虎视眈眈的凶勐野兽,随时会在黑暗中越过河来,将他们撕成碎片。这便是此时他们对秦国,对秦军的感觉,恐惧和不安时刻充斥心底。

第496章 、能人老赵

,!

“你觉得辽国会动手吗?”大相国寺后院,史皇帝正在和赵匡胤下棋。

之所以来这里,是符二妹还有萧胡辇都来上香,没想到作为一个辽国人,萧胡辇也十分信佛,史皇帝没办法,只能陪着她们两来。

可没想到在大相国寺外的老柳树下与赵匡胤一家不期而遇,没想到他也是陪着老婆来拜佛的。

她们几个老娘们进去礼佛了,有禁军保护,也不怕什么,史皇帝就和赵匡胤在院外的石桌上聊天解闷。

老赵如今是枢密直学士,枢密院的高官,主管军事,虽然不能带兵打仗,却能参与国家军事决策,他也没有辜负史皇帝的厚望,很多问题上都很有见地,而且他是那种打过很多仗的军事家,让他做军事决策史从云也放心。

对于这个问题,赵匡胤点头:“官家,以某来看必定会的,不过必须保密,咱们要藏着装着。”

“当下辽国人如果敢动手,必定是他们以为我们一无所知,如果知道官家神机妙算,早对他们的那些心思猜得七七八八,那他们只怕投鼠忌器,绝不敢铤而走险。”老赵道,一张大黑脸靠得很近。

史从云点头,确实,萧思温等人肯定以为他对永兴宫里的耶律贤以及他们的野心一无所知,因为毕竟这个年代交通不便,通信技术落后,隔着上千里地,除非是神仙才能猜到他们的秘密计划。

想必就算在南京的萧思温等人内部,这也是个绝密的消息,只有很少的几个人知道,他们无论如何都觉得史皇帝不可能知道,甚至根本就没想过这个可能,除非史从云不是人,而是神。

当然,史皇帝不是神,可他看过史书啊!

历史上现在的辽国国主耶律璟死得不明白,他死于几个近侍和厨子的刺杀,他一死,南院的萧思温,高勋等人立即领兵将耶律贤扶持上位,随后萧思温将女儿嫁给耶律贤作为皇后,立即稳住朝局。

这是史书上的记载,但萧思温和高勋等人都给人一种“有备而来”的怪异感觉,而且这次政变几乎和大宋的陈桥兵变一样,有太多疑点难以圆说,所以大家都怀疑这根本就是萧思温,高勋等人,以及辽国国内的反对者策划的一次政变。

史皇帝也相信这种说法,因为他知道一个国家机器的庞杂和复杂,而萧思温和高勋等人,几乎是耶律璟一遇刺立即扶持耶律贤,随后就稳住了局面,除非他们和辽国高层很多人事先已经达成默契,否则皇帝遇刺这样的事不可能不引发大动荡。

当然,萧思温等人以为自己是机密再机密的秘密计划,可惜史皇帝看过剧本,所以他一开始就在关注这件事,关注永兴宫。

而且他发现因为两次战败,损兵折将,辽国国内的矛盾比历史上还要来得快,也要激烈得多,只不过因为史皇帝的几次搅屎,他们还没有动作,大概是几次秦军的行动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随着在辽国的间谍各种琐碎消息传来,史皇帝觉得他们发动政变的那一天也不远了。

这件事在辽国也只有枢密院的高层和几个宰相知道,他们中有些人不信,觉得天子不该把希望寄托于敌国的内乱。

也有一些人相信,虽然此事确实离谱,可史皇帝十多年来英明神武,算无遗策,万夫不当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即便就更算命一样离谱,情报也不能完全支持此种论调,可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史皇帝的判断。

老赵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他是真信还是讨好,史皇帝就不得而知。

无论如何,老赵都是很有见地的,史从云点点头,“你说得没错,无论如何要让他们相信我不知道,对北面的事毫无关注,可要怎么办呢?大军已经派遣过去了,这回让他们更加犹豫。”

老赵皱眉沉思,过了好一会儿道:“官家,某有个办法!”

“说来听听。”史从云立即好奇凑过去,对于下属和臣子,除非在正式场合,否则他很少摆架子。

老赵凑过来说了几句,史皇帝听完也皱眉了:“这能行吗?”

“最好要提前宣传,最好今年冬天就开始,可以让江南的淑妃来主持这件事,动作弄大一些。”老赵嘱咐。

史皇帝点头,“确实可以一试。”

听到这话,老赵咧嘴笑了,看着他那张大黑脸,听了他的计划,史皇帝终于确信,老赵不愧是能搞出陈桥兵变的人,有水平啊!

下午,众人在寺院后院吃了一段斋饭。

这次史从云让老赵留下,和他们家一起吃,就跟吃个家常便饭一样,席间大家聊起天来,老赵的媳妇十分紧张,毕竟和皇帝一起吃饭,不过经历过大风大浪,身经百战的老赵就从容得多了。

说着说着,因为说起最近大梁治安的事情,老赵提到了他在封丘门作门吏的弟弟赵匡义。

史皇帝心里感慨,还忘不了你那臭弟弟呢!

不过其实也不难理解,古代讲究长兄如父,而且赵匡义比老赵小了十二岁,足足一轮,大概在老赵心里真是把弟弟当成亲儿子看了。

可惜人家可没把你当爹啊.......史从云摇摇头,直接道:“赵爱卿,你是有本事的人,不过你那弟弟确实比不了你,咱们说别的。”

见他这样说,老赵很识趣,立即不再说他那臭弟弟了,开始继续和史皇帝谈起最近大梁城的治安。

因为这十几年内,大梁人口已经翻了好多,而全国各地都有不少人齐聚大梁,这给大梁带来了繁重的治安压力。

而且因为很多达官显贵的子弟都集中在京城, 他们中有些人还保持五代作风,导致大梁治安状况每况愈下。

虽然在接连大胜中这些不和谐也被掩盖了,可老赵的意见是必须狠狠整治,不然迟早出事,而且越早越好。

要在京城做这种事,必须要一个胆子大,有魄力的狠人来做。

史皇帝立即看向赵匡胤,妈的你这不是在自荐吗!

因为历史上赵匡胤可是杀大臣最多的宋朝皇帝,杀起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又一次为严肃军纪一次杀了一百多个新兵,是个狠人啊。

最重要的,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如果让老赵去干,他得罪的人多了,自己也能睡安稳了啊。

于是立即两眼放光的看向他,老赵是聪明人,瞬间脸色就垮了下来,一张大黑脸更黑了。

史皇帝起身,语重心长的拍拍他的肩膀:“爱卿所言极是,我也觉得大梁的治安,特别是那些胡作非为的贵胃子弟应该整治,宜早不宜迟,你是能人,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第497章 、为国献身史从云

,!

在多愁善感的周宪眼中,雪是一种愁绪,洁白,冷艳,不染尘俗,她在江南时很少见到,每次下雪都格外兴奋。

在史皇帝眼中,雪是一种森冷,当秋日凉薄逐渐远去,寒冬苍凉白日,漫漫长就已经夜悄然侵袭,即便大梁的热闹也冷却了三分。

天子没有周宪那样的感性和多情,对于史从云来说,冬天是他最不喜欢的集结,无论是行军上的严寒困苦,还是无数穷苦百姓的噩梦,于他个人,于国家都不是好事。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