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风月 第251章

作者:我的长枪依在

可惜事情都有两面性,正因为刘钧身体又老又不好,后宫也没什么年轻漂亮的嫔妃,而且根本没子嗣,所以也没有年轻漂亮的公主,真是遗憾。

对于带头投降的北汉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史从云给他加封了个大官,但没有给实权的差遣。

到时铁骨铮铮的左仆射赵华日却被气得半死,不过不是他气的,而是被刘钧气得。

那老头那天还正宁死不降,想誓死报君恩,结果一回头发现他的皇帝先跪地投降了,他不由想到一句话,“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之后就气得晕了过去,醒来就大病一场。

史从云想,他要不晕也挺尴尬的,这么大一老人家还要当着那么多人的面社死,也挺不容易的。

出于同情就下令不给他计较了,赵华日送回家养病,虽然他抵抗到底,但他家不用抄了,子女也都免罪。

至于其余抵抗的,都是死罪。

之后几日,前后有二十七名拒绝投降,和秦军作对的将领和官员被斩首示众,人头挂在太原城头,其中一人是投降了依旧被杀,那就是曾经李筠的内牙军都指挥使李管。

杀他之前,史从云亲自将他叫到天子行宫中,告诉他杀他的原因。

一开始李管还因天子亲自召见而大喜,但听说要杀他之后顿时着急的喊冤起来,因为其他投降的将领都没杀。

史从云看着他,生怕他死前听不清楚,一字一顿的缓缓说:“你听好,好好记着,杀你是朕曾许诺一个人,他是洺州广府人,八年前你打死他爹娘,侵占其屋舍田地,霸占他的妹妹,你要血债血偿。”

李管大骇,眼神恍惚,似乎在努力思索。

史从云摆摆手:“拉出去杀了。”

亲兵立即动手,李管想挣扎,却几下被制住带走。

.......

当晚,史从云在大秦国太原府的行宫中宴请文武,包括随行的秦国文武和投降过来的北汉文武,他理所当然的坐在曾经刘钧的宝座上,怀里搂住爱不释手的小黄花。

举着酒杯对坐下刘钧道:“不错,你虽然有罪,但有一条做得好,把朕在我大秦国太原府的行宫修得不错!”

众将都哈哈大笑起来,随后晚宴开始,史从云说了几句场面话,大概就是以后大家都是同朝为官,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他会一视同仁,与大家共谋天下大业之类的。

之后便是放开吃喝,打仗行军那么久,将领和文官们都憋不住了,直接开干。

文人还要客气一下,装点排面,但很快也都狼吞虎咽起来。

在这样的气氛中,宴会自然进行得十分猛烈。

史从云也很高兴放松,太原拿下,局势就已成定局,如今他还不撤兵只是想再看看,以防北面契丹人会搞什么幺蛾子。

正当他兴致大发,享受小黄花的贴心照料时候,宦官魏敏悄悄进来,跟他说大梁来人,是闾丘仲卿派的,说要见他。

史从云一愣,随即心里咯噔一下,闾丘仲卿送的密信,那肯定是有要事,大梁在此关头能有什么事......

第344章 、博弈

史从云出来侧殿,外面的风有些大。

“快到夏天了......”看着外面的夜色和灯火,太原城虽大,却远不如南方的城市繁华。

“官家,咱们秋天不到就能回去吧。”身边的亲兵道。

“那肯定,不然你想在这过年。”史从云说着接过魏敏递上的书信。

春末的风呼呼的吹着,穿过屋顶的鸱吻,发出一阵阵呜咽之声,像是女人或是孩童的哭诉,“鬼玩意儿,明天让人拆了。”史从云不爽的说。

“官家,那是龙王爷的儿子,会吐水灭火哩。”

“老子还是龙王爷呢,不认这儿子。”

众人笑起来,随后道:“尊令,明天就叫人拆了。”

史从云招手,远处的星星点点,魏敏小心掌着灯过来,为他照亮,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多年,他终于习惯黑暗,一开始是极度不适应的。

史从云原本心情大好,马到功成的喜悦,八面威风的得意,定乱天下的快意,美人相伴的舒畅,原本觉得到了人生巅峰,膨胀得不得了。

结果如今一看这份秘密来信,顿时那些膨胀一下便缩回去,心里快速凉下来。

众人见他脸色不对,都没有问,众多亲兵却都下意识把手放在刀柄上,“官家......”

史从云摇摇头,“你们退下吧,把小黄花叫出来。”

众人纷纷退下,不会儿小黄花出来,手来拿着漂亮的雪白貂皮斗篷披在他身上,“阿郎。”

史从云拉着她的小手,心才安宁一些。

“阿郎,你心里烦恼么?”小姑娘歪着脑袋问,别人是不敢这么问皇帝话的。

史从云搂住她,哈哈笑道:“嗯,不过你陪着我就烦了。”

“那我一直陪着你,永远也不走开。”

史从云伸手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子,“如果天下人都像你一样纯真,我就不会烦恼了。”

小姑娘似懂非懂的点头。

“不过那样也不好,你就不算朕独一无二的宝贝了。”

史从云说着叹了口气:“其实我早想过那么一天,所谓秦皇汉武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小姑娘没听说过秦皇汉武,只是安静的听他说话。

其实人们对皇权是有很大误解的,特别是受影视剧等的影响,中国数千年,做过皇帝或者一方诸侯领袖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但要集权到秦皇汉武的程度非常困难,说他们是千古一帝确实也不为过,因为很少有人做到。

秦始皇灭六国自不同说,而汉武帝虽然叫武帝,但其武功却少有人知道,只知道他打败匈奴,漠北无王庭之类的。

其实中国的核心版图有许多都是武帝时期纳入汉朝统治的,南面和西南的广东、广西、福建、越南北部,云南,贵州部分;西北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部分,朝鲜半岛中北部等。

相较于秦始皇时期,武帝开拓的新疆域已经超过一个秦国,也正因为这些武功和政治手腕的相辅相成,才成就了他的权势,他的威望,他的集权。

而历史上九成九的领袖,皇帝等,是做不到的,一旦某个封建王朝扩大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和瓶颈,那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冲突。

冲突不合适,应该说达到一个平衡点,双方相互制衡。

而如果要深究,说相权也不准确,宰相们只是代表,更加准确的说法是官僚集团与皇权达到平衡。

帝国时代,当皇权与官僚的权力达到平衡时,国家也差不多就到顶了。

只有极少数的皇帝能够打破这种枷锁,汉武帝靠的就是他的庞大的武功功绩强势获得话语权,最终才压制官僚集团,打破官僚集团的束缚,成了为所欲为的汉武大帝。

这样的皇帝,数千的历史里也很少见,更多的要么妥协,要么艰难维持平衡,还有些则是李存勖之类的下场。

随着秦国的扩张,官僚集团的壮大,史从云也越发感受到了这种压力。

或者说他早有一些预感,历史看多了,其中很多逻辑就清晰起来。

大梁的情况,百官们看似是针对皇后,其实是冲着他这个皇帝来的,或者说皇权。

史从云自己只看了一会儿,很快明白这件事的本质,闾丘仲卿为什么要给他发密信。

官僚集团想从皇权中为自己争夺更多的权力和利益,由此才引发李谷和闾丘仲卿的争论,那只是一个借口,点燃柴薪的火种而已。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时闹出这样的动静,道理很简单,因为自己这个皇帝不在京城。

官僚门以为自己要去打太原,太原那么难打,一时半会拿不下,短时间内回去不了,如此大好机会,朝中如果能逼迫皇后妥协,等天子回朝很多事已经水到渠成。

绝大多数皇帝没法和大多数官僚对抗,天下那么多事,那么多人,不可能全部皇族去做,皇帝去管,必须依赖庞大的官僚集团。

史从云叹口气,道理其实他都懂,他毕竟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读书时候老师还夸他国家栋梁,虽然后来也没怎么栋梁起来就是。

但他向来是觉得自己是国家栋梁的。

明白问题和解决问题,中间往往有不可愉悦的鸿沟,

他心里理性的思考过这件事。

官僚们一点不盼着他死,大致上反而会希望他活得更好,只是在此前提下,要为自己截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什么要防皇后成武则天,什么防止官家沉迷美色,为国家,为江山社稷考虑之类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屁话。

他抢周宪,抢花蕊的时候怎么没人出来说话?都是为利益盘算罢了,非要套上一层忠孝仁义的外皮,这是受了儒家的影响。

作为受过科学教育的栋梁青年,他自然也不会对官僚集团做什么道德谴责,痛斥人性丑恶之类的,那和干什么事都只会张嘴就冠冕堂皇的忠孝仁义那些官僚也没区别,智商都被他们拉低了。

他认真思考过,这事是符合逻辑的,可以用数学的博弈来解释。

模拟一个简单的博弈游戏:

先假设社会有a、b、c三种人,他们共同分100财富。

三种人各自提出自己的方案,话语权方面,a先提议,b第二,c最后。

且当其中一方的提议没有获得半数以上同意时,则会被杀;如果获得半数以上同意,则按照该规则来分钱。

三种人都遵循绝对理智,人性本恶两个条件。

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不少人都觉得优先话语权的a很危险,因为a第一个提议,一旦b和c等一开口就反对岂不是死定了?

其实不然,只要b理智,他就明白绝不能让a死。

如果b和c都不同意,导致第一个说话的a被杀,那第二个说话的b无论如何都会死。

因为只要c不管b说什么都反对,b就没法获得半数以上同意,又因为人性本恶,c不会放过b,结果肯定是b被杀,c得全部的100财富。

这个结果话语权在第二的b是十分明白的,所以他无论如何都不敢让a死,a死他也活不成。

所以不管a说什么,b都会完全赞成,只有支持a他才能活。

这件事a也明白,所以a一定会把所有财富据为己有,因为b会支持他,加上他自己支持率超过一半,毫无悬念,而c说什么完全不重要。

分配结果是a:b:c=100:0:0

当人增加,变成s、a、b、c四种人分配财富,还是依次说话,这时s有最优先话语权。

他只用按照s:a:b:c=98:0:1:1来分配就能通过。

因为b、c明白,如果s死,则局面重新回到a、b、c三人分100财富的情况,他们都是0,一无所有。

而s活着,给他们每人1,至少好过一无所有,所以只要s给予任何财富与b、c,他们都会同意,而中间的a会一无所有。

在帝国制下,s就类似皇族,b、c则是底层民众,中间的a就是官僚群体。

这就是数学上的博弈。当然,这只是建立在理想模型下的博弈,现实中情况更加复杂,皇帝对官僚是依靠的,又是防范的。

所以理智的皇帝都明白皇权得以保证的终极奥秘就是拉拢底层百姓,防范和利用中间的官僚。

皇帝的权术,史从云有自己的理解,科学的理解。

大梁城里的事,就是官僚想为自己争利闹出来的,他脑子转得飞快,静站立在夜色中,努力思考要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这并不是一件好做的事.......

.........

忻州北面,大道上烟尘滚滚,大队人马连成长龙,战马嘶鸣,人影错落。

大队骑兵正沿着山谷的平地往南走,往后一直看不到队伍的尽头。

走了一会儿,领头的大汉停下马来,他身着汉人官袍,没有着甲,他远远指着西面的村子,用契丹语说道:“派人去问问,这里到了哪,离忻口还有多远,快去快回来!”

很快领命的人就打马去了。

下令者正是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

太原告急的求救信大致十来天前送到辽国上京,当时朝中发生了争吵,有人认为史从云太厉害,而他们前年才损兵折将,没有精兵可以救援,北汉保不住。

有人认为丢了太原,以后他们再没有办法和南面对抗,无论如何都要保北汉。

双方各有道理,争吵半天还是没有结果,最终还是出兵派占据上风。

虽然两年前兵败的心理阴影还在,虽然说起史从云的名字依旧会让不少人不寒而栗,可如果不救北汉,没了太原,以后他们就要被堵在雁门关外,失去对河东的控制,对河中、河北和中原的威胁也大大降低,再难以威胁秦国,也没有机会南下中原腹地劫掠。

那样的局面是辽国难以接受的。

于是最终朝廷上还是出兵救援太原的声音占据上风。

也有不少人在朝堂上说了,救援太原并不会一定要与史从云开战,毕竟北汉的儿子皇帝求救信里写得清楚,史从云御驾亲征,那是国中很多人担心的最大原因。

所以有人安慰,只用出兵越过忻口,逼近忻州就能让秦军撤退,秦军就算再厉害,也会怕两面夹击的风险。

太原本来就是金城汤池,到时太原守军在内,他们的援军在外,秦军稍有不慎就会被两面夹击,他们见局势不利,应该就会撤军。

这个说法说服不少人,只是当讨论起领兵人选的时候,朝堂上一下寂静了。

若是以前,这样的大任会十有八九会落到南院大王耶律挞烈身上,但他两年前已经被秦国皇帝史从云抓了,陛下派来使者去大梁,请求以黄金和美女换人,但秦国没有答应。

最后,这令人不安心的差事就落到了他南院宰相耶律沙的头上。

对此耶律沙倒是没有推辞和畏惧,史从云虽然被萧思温等人说得如何如何厉害,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运气好些打了场胜仗的小辈。

上一篇:开局交易宇宙战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