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美女如云/武侠之花间邪王记 第461章

作者:关节炎

摧毁李、樊军团,斩杀李傕、樊稠及一些劣迹斑斑的西凉将领后,独孤策搬师回朝。出征时,他带出了四万人。搬师时,他带回了七万人!

其中多出来的三万人,无疑正是新招纳的降卒。

事实上,在这一个多月的战争中,独孤策大军总共俘虏了十八万西凉军。他汰弱留强,只从中挑出了三万精锐补入军中,剩下的十五万西凉降卒,则令他们解甲归田。

自黄巾乱起,至董卓乱政,中原大地连连征战、杀伐不断,人口急剧减少。

人口锐减之下,即使洛阳这帝都周围,亦有大片良田抛荒。因此洛阳一带,有足够的田地安置那十五万西凉降卒。

至于农具、种子、房屋等等生产、生活的工具、物资,就得劳朝廷和地方官府操劳了。反正在诛灭董卓后,朝廷抄家捞了不少,目前并不缺钱。

解决了李、郭之乱,又花一个多月时间平定了许多小股溃兵造成的匪患,时至三个月后的今日,整个洛阳一带,已彻底安定下来。

而此时的时间,也已到了初平二年年末,冬至日眼看就快到了。

大汉惯例,冬至祭天。独孤策早已决定,要在冬至祭天大典上做些文章,因此今天才在府中大摆宴席,遍邀王允及朝中高官、麾下将领,准备在宴上探一探王允等人的口风。

之所以要探口风,是因为祭天之事,自古以来,都是由天子主祭。按照惯例,唯有天子,方有资格祭祀上天。

不过这一次,独孤策要为自家造势,要在祭天大典上,制造一场神迹。既如此,他自然不可能让那个才十岁的小皇帝把风头抢了去,须得想办法稍微改变一下仪式进程。

第一卷 632,谁才是祸国魔王?【第二更】

饮宴之时,独孤策忽问王允:“关于今年冬至大祭,不知王司徒可定好了章程?”

诛灭董卓后,独孤策因功升奋武将军,晋温侯。王允则以司徒兼领录尚书事。

二人一文一武,总领朝政,独孤策掌兵,王允主政。因此像冬至大祭这样的国家祭典,便是由王允来安排。

王允听独孤策问起冬至大祭,饮了口酒,叹道:“今年这冬至大祭,一应章程,自有前例可循,循例准备便是。只是……唉,如今这时节,逆贼层出不穷,天下处处烽烟,比起昔年黄巾乱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局面,真不知该如何报与天听……”

倘若是在太平时节,以独孤策和王允的权位,堪称即将走到权臣顶~峰。只要再把对方挤下去,那么自己便可如当初的董卓一般,独掌乾坤、权倾天下。

可惜,如今这天下,已经和过去不同了。

自袁绍等关东诸侯,在并没有真正的圣旨诏命情况下,擅自起兵讨董开始,群雄逐鹿的时代,已然正式揭开了帷幕。

在这个时代,诸侯纷纷自建幕府,征辟人才,擅自扩军。征伐之事,亦不再听从朝廷指示,而是想打谁,便找个由头去打谁。

最多出兵之前,象征性地给朝廷上一封奏书,之后不管朝廷如何批复,便自顾自地出兵了。

这还算是给朝廷留一分面子的。不留面子的,连奏书都省了,只当朝廷不存在,甚至还擅自任命官员!

好比袁术,在讨董联盟解散后,竟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命令他征讨荆州,攻伐刘表。而孙坚也真的欣然从命,真去打荆州了,结果死在了暗箭之下。

还有袁绍,先是图谋另立皇帝,之后在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派他攻打荆州时,袁绍居然也擅自任命了一个“豫州刺史”,并派兵攻打孙坚屯兵的阳城。袁术就让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去救援,公孙越不幸战死,公孙瓒于是怒而攻打袁绍……

总之现在这个天下,已经打成了一团乱麻。诸侯野心勃勃,擅自任免方面大员,互相攻伐,掠取领地,视朝廷如无物。还忠于朝廷的诸侯,已经是少之又少。

所以独孤策和王允这两个所谓总领朝政的权臣,如今能管的,也就洛阳、长安一带。

王允为此感到惭愧,一时连连吁叹。

“方今天下,逆乱诸侯之中,以袁绍、袁术兄弟为最。”独孤策缓缓道:“正是他们两兄弟,开启了擅自任免官员、擅自兴兵征伐的先河。而国事败坏到今天这一步,也正是因当年袁绍的祸国之计。”

当年十常侍秉政,打压士人。士人集团与宦官集团党争激烈。

大将军何进欲除宦官集团,袁绍竟献计召集四方诸侯豪杰带兵进京,行兵谏之事。而何进也同意了。

曹操得知此事后,大骂袁绍祸国。在曹操看来,要除宦官,根本无需征召外援,只要真下定了决心,以当时士人集团手中掌握的兵力,随随便便就能清除京中所有宦官。

而事情进展,也正如曹操所料。董卓奉诏进京,兼并丁原,祸乱天下。

至于何进,则因消息走漏,并宦官集团所杀。而诛灭宦官集团的,是不是奉诏带兵进京的所谓豪杰猛士呢?

并不是!

何进死后,袁绍和他叔父随便纠集一队人马,就冲进宫里,把所有的宦官都给杀了!

也就是说,曹操是对的。要灭宦官,只要能下定决心,以京中的兵力,已经绰绰有余。召集四方豪杰猛士,带兵进京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但从如今的局面来看,袁绍当初那祸国之计,或许根本就是别有用心——何进听从他的计策,召豪杰入京,致董卓乱政。何进因消息走漏身死,袁绍则轻易灭掉了宦官集团,坐享美名。

董卓进京之初,势力还不足以一手遮天时,袁绍即因废立之事,与董卓正面冲突,再次得了美名,后又全身而退,离开洛阳,筹备起兵讨董之事。

联盟崩溃,董卓被杀之前,袁绍已经开始筹备另立新帝。

而在董卓死后,独孤策曾特意让王允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召袁绍进京做官,可袁绍拒不奉诏,并谋夺冀州、擅自任命刺史级官员……

“袁绍此人,自谋诛十常侍起,便处心积虑,祸乱天下。正是他,一手引导了董卓进京,致使国事败坏到今天这个地步。”

独孤策声音低沉:“可袁绍非但没有因此身败名裂,反而坐享美名——诛十常侍的是他,不畏董卓强权、当众与董卓对峙、反对董卓废立天子的是他,讨董联盟的盟主也是他!

“袁氏一门,本就四世三公,门生遍及朝野。袁绍接连做下享誉天下的大事,更蛊惑了无数人心。至如今,袁绍大势已成,已公然展露其狼子野心。我敢断言,若放任其发展下去,用不了多久,袁绍必能一统河北,继而窥视天下!”

“与一朝得志,便猖厥不可一世的董卓相比,袁绍才是真正的乱世祸首!我们绝不能坐视袁绍坐大!”独孤策看着王允,缓缓说道:“所以我欲在冬至后出兵,趁袁绍与公孙瓒交恶,互相征伐之时,征讨袁绍,先除此贼!”

顿了顿,他又郑重说道:“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因此出兵之前,吾欲于祭天大典上,祭祀一位司掌伐征斗战的正神。不知司徒以为可否?”

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甚至把袁绍说成了一个心计深沉、布局深远的大魔王级人物,独孤策才终于图穷匕现,表露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第一卷 633,借兵主蚩尤大旗一用!【第一更】

独孤策关于冬至大祭的这番话,非但未曾压低音量,反刻意使了手段,令自己的声音穿透了宴厅中的喧哗嘈杂,在厅中每个人的耳边清晰地响起。

因此当他这番话说完后,原本觥筹交错、热闹无比的宴厅,霎时间安静下来。厅中宾客,无论文武,全都不由自主地,将视线集中到了独孤策身上。

绝大部分文臣们看向独孤策时,眼神惊愕无比,某些文臣眼中,甚至还隐含愠怒。

武将们则神情微妙,少数武将眼中,甚至隐有惊喜之意。

大汉王朝,文武不分家。

好比原本以武勇闻名天下的吕布,在丁原手下时,都曾经做过“主薄”这个文职官。

除极少数出身极其寒微的武将,绝大多数武将,都是士族出身,都是读过书、有文化的。像是经常予人莽汉印象的张飞,便是一方小土豪出身,擅长书法、绘画,尤其擅画美人。

即使出身寒微、文化水平不高的武将,当官之后,也一般都积极读书学习,以便与士人交往——好比关羽,哪怕由于出身平民阶层,素来鄙夷士人,但起势之后,也时常揣着一部《春秋》苦读不辍。

因此这厅中宾客,无论文武,基本都知道,冬至祭天大典,按章程是由天子来主祭。而祭祀的对象,也该是“皇天上帝”。

在文官看来,独孤策贸然提出,在冬至祭天大典时,由他祭祀一位所谓司掌伐征斗战的正神,非但是于礼不合,更是有僭越之嫌!

这温侯,究竟想干什么?

而在武将们看来,自家将主的提议,就有些耐人寻味、意味深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