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隐相 第143章

作者:一江东月

  “但这些人需要百姓来供养,需要千里沃野,需要百姓耕种甚至作战。因此,耕种的百姓越多,这个国度也就越强……之后的工匠提供技艺、制造武器农具、最后的商人交易四方,繁荣市景。”

  “士农工商,完全是因为一个过渡被需要的重要性,才因此而成。”

  此刻,朱元璋、马皇后、朱标等人听着,这些东西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当听到苏闲也能有此见解,他们还是有些惊讶。

  朱元璋没有打断,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就该是自己的限定户籍了。

  果然!

  苏闲话锋再次一转。

  “士农工商有其背景,并因此传到了现在。”

  “而陛下所定的限定户籍,同样有背景,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加深了四民,将此更为固化。”

  “农户、匠户、商户、乃至……军户!一旦定下,便不可改!”

  朱元璋直接问道:“你且说说原因,咱为何要这么做?”

  “因为元末战乱,陛下要更快的稳定!”

  苏闲直言道:“好不容易终结了乱世天下,但入目所见,一片废墟,有些地方虽有千里沃野,但却无人耕种,以至于土地荒废。”

  “百姓流离失所,有的躲避战乱,进入山中。有的索性落草为寇,这种景象不能继续持续下去。所以就必须要有强力手段,帮助百姓尽快安定下来,也是让大明恢复国力的一段过程。”

  “而因此,制定农户、匠户、商户后,百姓也能各安其分,各司其职,不至于羡慕商人赚的多,就撂地行商。官府需要工匠时,直接从匠户里面选就是。当然,更多的百姓则是统统冲入农户。”

  “陛下将各种户籍也分的很细,匠户里面也有木匠、石匠、铁匠、也能更快的识别身份。”

  “至于圈定百姓,限制一地,也是为了尽快恢复土地耕种。这些年来,陛下迁移百姓的目的,也在于此。”

  随着苏闲说完。

  朱元璋面容陷入沉思,而马皇后则是一脸惊异。

  显然他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真的有独到见解?

  “你比你爹强!”

  突然,朱元璋缓缓开口,“你能知道的事情,你爹就不知道,所以今天才给咱说那些混账话。”

  “还是咱之前说的,将伱这番话带回去,也给那苏贵渊听听,让他安分一点。”

  “还有,既然你知道,就不该说出什么蝼蚁,什么鸿雁的话?”

  苏闲无奈一叹,“可陛下认为?这种限定户籍,又能持续多久?”

  朱元璋刚刚缓和下去的表情,再度严肃起来,“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此刻。

  就连马皇后和朱标,也是连忙看来。

  “正如之前说的……先秦的军功爵位之前,贵族不仅需要血脉,更需要周天子的礼法来肯定。”

  “但大秦就不需要,哪怕是最低贱的草寇,没有名字最为普通的黔首,有朝一日也能通过军功来封侯!”

  “这便是大秦为什么比诸国强,还能一统天下的原因!”

  “因为大秦留给了所有人,一个都能向上走的通道。”

  “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唰!

  这一瞬间,朱元璋的眼神异常凌厉,几乎是瞬间就朝着苏闲看来,而马皇后的脸色也变得肃然起来。

  不得不说,这孩子真是胆大,这八个字,也能随口说出来?此地又不是经筵!

  “陛下不用这么看着我,这八个字从秦末响彻出来的刹那,之后这天下就已经变了,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客观事实。”

  “男儿习武,马上封侯!汉武帝之时,卫青不过养马之人,却依旧能封侯娶汉室公主……霍光不过是平民霍家次子,纵然有其大哥霍去病的余荫,但依旧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成为扶持汉室的权相!”

  “再到之后,科举大势已起,底层百姓往上的通道,已经是历史大势的洪流。谁若阻拦,便必定如同那些早已经覆灭的世家大族一样,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苏闲的话不可谓不大胆,若非其年纪小,也是朱元璋亲自询问。

  这一番话让别人来说,恐怕早就被其大怒的吼着:“给咱滚下去了”。

  不过即使如此,他依旧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小子,你这是点咱呢?”

  “是陛下先问我的,况且这些东西,陛下不可能不知道。”苏闲继续道。

  朱元璋这才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

  可紧接着苏闲就又道:“可陛下纵然清楚,却仍旧要一意孤行。”

  “哼?什么一意孤行?你也别给咱说这些。”

  “相比较要稳定的天下大局,科举算个什么?三年一次的科举?又能有多少真正的贫寒百姓脱颖而出?”

  “洪武三年的科举选出了什么玩意,咱比你清楚。”

  “相反,咱在大明各地开设官学、社学,民间还有私学。若是百姓愿意读书,能读书,会读书。这些人才自然会被各地的府、州、县,一步步的输送到咱这国子学!”

  “这依旧是天下之才,尽入囊中!”

  “这才是咱给大明百姓开的龙门!”

  眼看着苏闲不说话,似乎被自己说服了。

  朱元璋洋洋得意道:“限定户籍,肯定比不限定户籍要好,若是有青年俊才,想入朝为官,自然有多种办法。”

  “咱知道你想说什么?又和那些国朝大儒一样,给咱说什么恢复科举。”

  “可没有科举,我大明照样转。”

  “一个科举,改变不了这天下大势!”

  朱元璋说这些话的时候,似乎有无穷自信,然而,他却见到苏闲一直看着自己,似乎并没有被自己说服。

  苏闲心中腹诽:若不是知道后面你会重启科举,还真被你骗了。

  不过,他还是正色道:“刚才我就给陛下说了,我并没有说要重启科举!”

  闻听此言。

  朱元璋的表情再度凝固在了脸上,他似乎有些无助的看向一旁的马皇后。

  这小子自己说着还不承认了。

  “妹子,还有标儿,你们可都听着呢,他刚才真这么给咱说的?”

  却是连他自己都在刚才那争论中,有些争糊涂了。

  话刚出口,其实他就想到,自己方才跟朱标打赌的事情了。

  所以没等马皇后和朱标点头,朱元璋就看了看旁边,然后直接坐下。

  而此时。

  吕氏带着朱允炆看着这一幕,表情复杂,她现在还没有从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中恢复过来。

  就亲眼看到了苏闲,这个不过区区八品提举之子,竟然在陛下面前侃侃而谈。

  从现在的局势里,她也能看得出来,陛下显然是将这个孩子,给未来在培养。

  所以在对方接连说出那种“狂言”时,对方不仅能没有半点生气,反而准备跟他继续争论。

  再联系起那苏贵渊,现在的宝钞大计,就在其一人身上。

  这个之前差点就在空印案覆灭的小家,现在却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正跻身这大明官场的前列。

  或许过不了多久,苏贵渊就可称得上一声——官场新贵!

  未来呢?

  再等到这个孩子长大,苏家又会变得如何?

  可惜,自己的允炆……却已经与最好的擦肩而过!

  吕氏低头,看着眼巴巴的瞧着苏闲那个方向的朱允炆,却是心情苦涩。

  短短一个夜晚,从地上先是升到天上,又从天上回到了地下。

  这种大起大落的感觉着实不好受,而父亲吕本那一天给自己说的,却仿佛魔咒一样在耳边一直响起。

  欲望的种子一旦种下,就再也从心里拔不出来了!

  而正在她心思泛起之时。

  朱元璋却没有注意这些,反而看向苏闲,“你给咱说清楚!”

  此刻的苏闲,也是有些无奈。

  “我从来就没觉得,科举就是能解决固化四民的举措,况且,科举施行与否,其重要性也不在于选拔人才本身。”

  “而是借着向上的通道,向天下臣民宣布一件事情罢了。”

  朱元璋看着他,示意苏闲继续说下去。

  “现在是重开汉统的大明!”

  “天下百姓应该从这些先贤经典中知道,我们是同一个族群,有着共同的祖先,曾经生活在一片土地!”

  “秦桧曾经提出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在我大明是绝对不允许且要严厉打击!要将其狠狠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再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凝聚力。”

  “当然,笼统的话语就是——民心归附!”

  这一刻,朱元璋的神色罕见的凝重起来。

  苏闲的这番话,和宋濂在朝堂上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利用科举,教化百姓。”

  “但这些都不如一句:民心归附!”

  朱元璋的眼睛猛然认真起来,或许是宋濂等人说的时候,他心中的排斥力太强,根本没想到这里。

  也或许是苏闲所说,再度加深了一遍印象,又和之前的四民结合起来。

  特别是这——民心归附!

  就对他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苏闲见此,则继续道:

  “我是谁?我在哪?来自于何处?这是千古谜题,有成千上百个答案,而科举的目的,除了选仕之外。”

  “更重要的目的,也是将这个问题再度放大,全部抛给全天下的子民,然后再逐步解答。”

  朱元璋坐在石凳之上,双手则放在石头桌面上,此时天气依旧严寒,触感冰凉,但朱元璋却感觉到自己心头火热。

  不对!

  可突然……他很快反应过来。

  “既然科举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你又给咱说,你从来就没想过让咱重启科举?”

  朱元璋手指轻轻叩击桌面,关于国朝选仕,他其实一直都有自己的心里想法。

  只不过其中要经过很多步骤,要和其它“大事”联系起来。

  等到真的再无疑惑了,他才会继续深思。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百官所想的那样,他绝对无法容忍官员的升迁平调,全部掌控在一人手中。也无法容忍,天下的有才德者,拜的不是天子龙门!

  而是不知道哪里开得孤魂野祠!

  所以……

  他有不开科举的理由,也有回拒宋濂的想法。

  但同样,宋濂和刘三吾他们这些国老清流也该清楚,自己如此重视教育,甚至把他们聘请入宫,让他们教导皇子。

  就该猜到,也有重开科举的必要!

  说起来很复杂,但国事就是如此,权衡各方。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必要时候,才是良机!

  但苏闲之前和其现在所说的话,却非常矛盾。

  他在借着他的赤子视野,观察天下的同时,也在权衡自己的想法。就比如刚才的民心归附,其实已经加重了“重启科举”这边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