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92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因为东瀛白银的输血,大明朝廷在钱银上或许不缺。

  但是,不缺钱银归不缺钱银,粮草和战马的缺口,却是怎么都没有办法弥补。

  尤其是北伐的失败,更是让大明掌握的战马损失惨重。

  没有战马,就没有骑兵。

  而没有骑兵。

  大明又如何能深入草原腹地和北元骑兵交战?

  因此,这一次的北伐失败后,明军便不得不改主动出击为战略防守。

  甚至出于整体军事战略的调整。

  明军不得不暂时退出河西走廊。

  此后明军再次经略河西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洪武初期数万大军急风暴雨般横扫河西走廊的画面成为绝响。

  闽王府!

朱樉看着手中的诏书,忍不住头痛的揉了揉额头。

  这是来自应天城朱元璋的亲笔诏书。

  诏书的内容很简单。

  那就是要求朱樉配合曹国公李文忠组建闽南水师。

  并让他想办法从闽南等地征调粮食运往应天城。

  曹国公李文忠,江苏盱眙人,大明王朝的开国将领,可谓是文武双全。

  同时他还是朱元璋外甥,被朱元璋收为养子,赐予“朱”姓,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

  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

  而李文忠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转战沙场,多有战功。

  故而得以被封曹国公,复姓李。

  所以,如果论关系的话,朱樉还要称呼对方一声表哥。

  朱樉真正头痛的不是李文忠前来闽南组建闽南水师一事。

  他头痛的是朱元璋给他的第二个任务。

  也就是征调粮草运往应天城一事。

  并且这个任务还是有指标要求的,运往应天城的粮食,不得少于三十万石。

  三十万石。

  也就是三千六百万斤。

  这么大的一笔粮食,即便是朱樉也感到万分棘手。

  朝廷缺粮!

  这点朱樉自然清楚。

  如果不是真的缺粮,以朱元璋的性格,又岂会那么容易认输,暂时放弃继续北伐之事。

  关键是。

  这个时候,不仅朝廷缺粮,地方也缺粮啊。

  闽南之地虽然繁华。

  但是想要征调三千六百万斤的粮食。

  绝对不是一个简单任务。

  “父皇可有说具体时间?”

  朱樉看着手中的诏书,有些头痛的问道。

  前来宣旨的内侍闻言,小心道:“回殿下,陛下并没有交代具体时间,只是说要尽快,最好是在一个月内,将粮食运往应天。”

  一个月内!

  朱樉闻言眉头皱的更紧了。

  只不过内侍的回答,也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这个不难理解。

  毕竟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朱元璋在这个时候筹集粮食,显然是为了能过个好年。

  尤其是每逢过年时,天子为了表示恩宠,肯定要对朝中文武百官以及边关将士们进行各种赏赐。

  这肯定是又是一大笔的消耗。

  要知道,古代官员们的俸禄,都是按照粮食来计算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朝廷大员一年几千石的说法了。

  “本王知道了!”

  虽然有些棘手。

  但是朱元璋既然已经下令。

  朱樉只能尽量想办法完成了。

  除此之外,他也需要准备些春节贡品一同送往应天城。

  毕竟,这都要过年了,他这个当儿子的,就算不能返京,也需要尽下孝心的。

  ..............................

  求收藏,求鲜花,求全订!

  ...............................

第114章 粮仓被烧,易容术和武者!(求订阅)

  朝廷的诏令,不仅朱樉收到了,福州知府等人也受到了。

  唯一不同的是。

  朱樉受到的诏令是来自朱元璋。

  而福州官场众人的诏令,则是来自户部,属于正常的官方诏令。

  只是别管诏令来自何处,内容都是一样的。

  首先是朝廷要组建闽南水师一事。

  其次便是征调粮草。

  前者不急,毕竟这都要过年了,朝廷就算是想要组建闽南水师,也要等到年后了。

  不可能在过年的时候就招募兵卒,进行水师训练的。

  所以征调粮草,才是福州众人的当务之急。

  当然,这事情虽然有些棘手,却也不是不能完成。

  因为这里的征调粮草,并不是面相底层百姓征调。

  而是从闽南各个县府中征调。

  将县府中的存粮集中在一起,然后运往应天。

  如果存粮不够。

  那就由官府出面,向闽南之地的各大粮商进行购买。

  这里面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官商勾结和粮仓硕鼠的问题了。

  官商勾结很好理解。

  毕竟一旦县府中的存粮不足,那么官府就必须动用官银向粮商购买粮食。

  这可不是几斤几两的粮食购买。

  而是几百万斤,乃至是上千万斤的粮食交易。

  如此庞大数目的粮食交易,其中的利益可想而知。

  肯定会有很多官员铤而走险的。

  另外就是粮仓硕鼠的问题。

  所谓的粮仓硕鼠问题。

  就是看守粮仓的官员,或者地方官员,倒卖粮仓中的存粮,或者以次充好等。

  幸运的是,在此次粮食征调中,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发生。

  而不幸的是。

  朱樉等人遇到了第三种情况。

  也是最恶劣的情况。

  纵火烧粮。

  “封锁城门,给本王严查!”

  “本王倒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敢纵火烧粮!”

  福州城粮仓外。

  朱樉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画面,脸色阴沉的有些难看。

  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凑齐了三十万石的粮食。

  结果却遇到这种事情。

  也难怪朱樉愤怒了。

  事实上,不仅朱樉愤怒,场中的所有人都非常的愤怒。

  除了愤怒之外,还有恐惧。

  因为按照朝廷律法,粮仓被烧,他们这些福州官员肯定是难逃责任。

  甚至搞不好还要被杀头的。

  愤怒过后,朱樉深吸一口气,向一旁的福州知府袁有福问道:

  “可有统计出具体损失?另外今日是何人当值?不要告诉本王,有人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混入粮仓重地放火烧粮!”

  无论在什么朝代,粮仓都是重中之重。

  粮仓内外,更有精兵把守。

  除非有专门的凭证。

  否则别说随意出入粮仓了,就算是靠近都难。

  面对朱樉想要杀人的目光,新上任的还不到半年的福州知府袁有福,同样脸色难看的回答道:

  “回王爷,根据粮仓管理人员汇报,此次有六个粮仓被烧。

  其中有两个粮仓因为火势较大,所以损失比较大,剩余的四个粮仓,因为救火比较及时,故而损失不大。

  粗略统计,大约有一万五千石的粮食被焚毁。”

  朱樉听到袁有福回答,不由松了口气。

  如果只是一万五千石粮食的话,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召集福州城内的粮商,想来也能凑出来。

  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袁有福说完,微微一顿,然后继续回答道:“另外,根据巡狩兵卒汇报,放火烧粮的人是粮仓校尉李关带领的小队。

  只不过后来下官派人前往李关家中抓人的时候,发现李关一家,以及跟随李关一同纵火的几名粮仓守卫等都已经死亡。

  且死亡时间为昨日,还在粮仓被烧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