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545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这是一份极为亮眼的成绩单!

  除蒙古国正在进行相关谈判之外,秦、楚、韩、齐、赵、燕、卫、魏等八国在去年全部都与周签订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随之则是涵盖农牧业、手工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合作项目。

  在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体系支撑下,可以说每一个遵规守纪与周展开合作的项目,几乎都实现了双赢。

  农业方面,除去战争、天灾等不可抗力的因素,秦、韩、楚的粮食总产量都翻了一番以上,特别是大明朝更因大量使用牛马耕作。

  播种面积以惊人的速度连续增长,总产量已经能够与普荆持平。

  身居北方的燕赵两国也因使用华历受益匪浅,东北平原以及河套地区都在去年获得了粮食大丰收。

  一旦能够像大明朝那样根除游牧之患,其发展潜力将得到极大的挖掘,一直悬在头上的粮食危机再不复存。

  各国同样因晏婴执政后敞开拥抱周地而进入了新一轮的增长,其势头甚至不弱于秦韩楚这些“先发者”,不仅大旱及战争受到的损失得以弥补。

  甚至开始学着普荆那般建立平籴仓,将民间多的粮食集中储备。

  只有普荆的成绩稍逊,毕竟李力的尽地力之教下,其农业已经达到瓶颈阶段,可开垦的荒地寥寥无几,单产量的增加也极为有限。

  综合而言,在周式农业技术和工具的助力下,整个天下的农业规模至少获得五成的增长,而且这还只是初始阶段,很多诸侯国并没有完全开放,仍然有不小的潜力可供挖掘。

  与各国在手工业方面的合作更属于“新兴行业”,特别是去年接收了周地产业转移项目的国家,在这方面更获得了惊人的增长。

  比如纺织业方面,大明朝的织布数量就翻了两番,处于战争中的亚加达仅靠伊昆经济带就获得了往年全国的总产量,其他各国也各有发展。

  唯纺织业最发达的U国反而受此影响出口量大幅减少,但仍然占据着高端纺织品的市场。

  而各国最热心的钢铁、水泥等重工业更是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其中大明朝的钢铁产量已经与周持平,大修城池关隘的亚加达在水泥产量上也坐上了天下第一的交椅。

  通过对各行各业的评估,因与周进行交流合作而带来的工农业增长总额,已经达到了四千亿的量级,而且以目前的发展态势,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其增长力度只会不断攀升。

  经济的增长只是一个方面,朱樉当然忘不了给同样与各国展开合作交流的医疗卫生、文化服务等行业表功。

  特别是在韩魏之战中,义务医疗队和安置点救助了数十万人,避免了无数人惨剧的发生。

  若不是天下仍然烽烟四起,这几乎会让人认为正处于一个蓬勃向上的盛世之中。

  一项项的数据从国府发出,逐渐传遍天下,犹如从周地出发的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势如破竹般攻陷着各国的“防线”。

  数据战争的威力,丝毫不弱于真刀真枪的血与火,开始拔动着历史的车轮,转向另一个轨道。

  挟数据战争之威,朱樉继续施放着早已准备好的“组合拳”,采用零敲碎打的模式一步步构建由周来主导的国际秩序.

第1413章 影响力

  数年努力下来,周已经与各国在诸多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了以周为中心的星形国际政治结构:周与各国处于一种点对点的形式。

  而各诸侯国之间大多仍然采用旧的模式。

  此前进行的产业转移,其实便是朱樉进行“织网”的尝试,只不过其后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在货币危机的影响下,他所期待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根本就是笑话。

  道理很简单,各国的外交基本原则仍然处于损人利己,无所不用其极地削弱对方,根本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为合作共赢上来,只想追求赢家通杀,又怎么合作得起来。

  所以初步转移出去的分工体系,最终大多都成了与周的单向联系,各国等同于周的“代工厂”,又因为周几乎单独承受了汇率乱象的损失,极大地影响了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本来利用这一点,周完全可以狠狠地收割一把,可为可了长远而计,朱樉并不想为了短期收益而影响矩行天下的大计,宁愿损己利人亦不愿埋下一颗恶劣的种子。

  而更大的影响因素是,凭周现在的影响力,完全无法制止战争这种极具破坏力的事情发生,就算勉强能够织起一些网来,最终也会被轻易吹散,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

  有鉴于此,朱樉决定充分利用这几年建立起来的国家信用和良好风评,主动将他们拉进自己的网里面。

  第一张网便是国际大宗物资交易平台。

  朱樉先找到一直以来最为配合的大明朝:“这几年你们拼了老命发展钢铁冶炼,可是大明朝现在不仅缺乏大型的铁矿。

  费大力气挖出来的还是低品位的,冶炼成本实在太过高昂,后续提升的空间不大呀。”

  这确实是大明朝目前的短板所在,得到初级工业化冶炼技术之后,原本来能够凑合的那些小铁矿立即便捉襟见肘了。

  夺取商於之地后,虽然也大山中发现了一些铁矿脉,可开采难度实在太高,根本无法支撑大明朝的钢铁雄心。

  “怎么办呢?”朱樉随即出起主意来:“只要大明朝加入这个交易平台,便可以从各国获取相对稳定且优质的铁矿,弥补自身的短缺。

  担心没这么多钱来买?没事没事,大明朝的粮食不是多起来了么,粮食是战略物资不卖?按现在这个趋势,再有两年你们只会愁粮食太多卖不掉了。

  不卖也没事,不是还有马匹、牛羊、皮革之类的么?也是战略物资?你们囤那么多战略物资到底想干什么呀!”

  望着水沷不进的新任大明朝大使魏章,朱樉不由有些头疼起来,各国几乎都奉行独立自主的经济发展策略,农耕文明有具体相当程度的自给自足能力,对贸易有着天然的排斥性。

  魏章同样是魏人,见洪辰仇投到大明朝后混得风生水起,自觉在普荆没有出头之日,也跟着跑了过去。

  因其能识大体且颇有辩才,在大明朝郡县一级混了几年后,被洪辰仇看中派来接替时焦。

  知道朱樉是好心想要解决大明朝的难题,可魏章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樉子,不是在下不识好歹,就算大明朝愿意拔出一部分战略物资来购买钢铁,可又有谁愿意卖呢?

  就算有人要卖,要运到大明朝必经韩魏之地,随时都可能被掐断,如此还不如设法自给自足。”

  大明朝的优质钢材大部份要从周地进口,只不过周的产能也是有限的,根本满足不了各国的胃口,大明朝也只好谋求自给自足了。

  这个时候就有不被卡脖子的意识,朱樉不由对这个毫无印象的魏章高看一眼,只不过这对他的计划可就大大不利了:“至于货源你就不用担心了。

  如果是怕韩魏为难,我这里倒是有一个能够解决的方案,我们可以共同修建从栾川到商於的道路,到时秦与周就可以直接联通了。”

  “那条路,怕是不好修吧。”魏章对于能够和周成为邻国倒是颇为动心,崤函通道对大明朝来说简直如鲠在喉。

  这几年为了从周这里获取各种物资,不仅着实交了不少过路费给韩魏,还逼得大明朝不得不是低声下气讨好两国。

  一旦商於和栾川的路修通,所带来的好处自然是无可比拟的,哪怕在外交场合,大明朝也可以硬气得多了。

  可这个时候要穿越群山修建一条能够运送大宗物资的道路,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技术方面的事你们不用担心,出人出力就行了。”朱樉拍着胸口保证道:“最多两年,这条路一定可以修通。

  到时我们可以联合渼洲,在白羽城与武关之间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交易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在周允率领蛮戎聚盟男女老少近一年的努力下,嵩县到栾川可容马车通行的道路已经初步修通,再花一年时间用来修缮之后,便可融入洛邑“一日经济圈”之中。

  耗费虽然巨大,不过在此过程中也攻克了多种山地修路的难关,只要不是太过险峻,已经难不倒周地的筑路队了。所以栾川到商於一路皆是高山峻岭,但朱樉却有十足的把握。

  “这不是还得两年么。”魏章并未拒绝修路的提醒,可对这个交易平台仍然不怎么乐观:“况且樉子也知道,渼洲对于商於之地一直念念不忘,自由贸易区怕是建不起来。”

  朱樉这才觉得自己好像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列国征战多年下来,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简直数不胜数,要想在互相敌视的情况下兴贸易谋发展,存在的风险点实在太多了。

  这似乎是个死结,要想发展,不能没有和平的环境,而各国发展的目的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战争。

  可箭已在弦,朱樉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放弃呢,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打打杀杀的事我们管不了,可有一点,只要大明朝加入这个平台,周可做保,尽可能让交易能够顺利进行。”.

第1414章 进行交易

  朱樉都这么保证了,上任前被叮嘱尽可能顺遂其意的魏章也就不再坚持:“如此,在下自会将此间详情回禀国内,力陈其利,以促通过。”

  只能勉强拿下一城,在现阶段朱樉也不敢有过高的要求,转身又去找韩晁。

  专利谈判仍在继续中,不过韩晁对朱樉的提议却有着远高于大明朝的兴趣,不为别的,亚加达急需弥补自己在去年战争中的损失,对于交易的渴望自是水涨船高。

  在朱樉的推动下,各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亚加达来说,更是端上了一个“金饭碗”:亚加达的煤、铁资源不论数量还是质量,

在现在阶段的技术条件下,都拥有着极大的优势。

  按后世的眼光来看,各国的煤铁资源其实都相当丰富,只不过很多都是埋藏较深难以大量开采的,唯有亚加达拥有着好几座大型的露天矿藏。

  而且都与大河支流的水运相通,加上几百上千里的水运成本,仍然具备不小的竞争力。

  亚加达一直都很想将煤铁资源“变现”,可在钢铁冶炼技术没有提升前,各国的需求并不高。

  反正大多是用来充当农具的,好一点和差一点没什么分别,哪会花大力气去从他国购买。

  等到国际需求提高了,又恰逢战争和各国的货币危机爆发,谁还愿意用他国以次充好的货币来进行交易。

  唯一的交易对象只有周,而且需求量还极为有限,所以亚加达捧着个金饭碗,却无法将其变为急需的货物,只能干着急。

  如果有周作保,甚至直接用稳定的周币交易,无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几乎不用朱樉怎么诱之以利,韩晁便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甚至还反过来催促朱樉尽快建立起这么个贸易体系来。

  受韩晁的启发,朱樉顿时打开了思路,后世那个欧盟的前身不正是一个小小的钢煤同盟吗?

  自己本就想逐步建立起一个“超主权”的经济实体,由此来达成更进一步的目标,自然得从各国最急需的领域下手。

  目标更加明确之后,朱樉继续对其他各国展开游说,虽然并非一帆风顺,各国对此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但架子搭起来的目标初步达成。

  其实各国对国与国的大宗贸易并不是毫无兴趣,相反都有着极大的需求,只不过受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所以很多时候只能由贵族之间根据需要私下协商,而且成功率往往很低。

  比如渼洲想要买马,交易对象极其有限,而且往往就需要付出三金这样的硬通货,想拿自己多余的物资穿越多国去换根本就不现实。

  赵燕等国想要粮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你拿得出来的别人不一定想要,别人想要的你又未必能拿得出来。

  更何况以目前的交通状况,大宗物资的运送往往需要经年累月,期间局势的发展也没人说得清楚,战争、政斗、天灾都可能让约定的交易无法达成。

  最为主要的,还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信用体系,等发展基金会建立起来之后,很多障碍便可随之消除了。

  当然,朱樉并不指望能够一下子建立起完善国际贸易体系,只是先把这个“坑”占起来,等待以后各方面铺垫好之后再发挥其效用。

  等待各国回应期间,朱樉继续发力,天下医药协会、天下度量衡协会、天下教科文协会、天下交通工具统一标准促进会等一大堆的机构倡议陆续发向各国。

  各国由此陷入疲于应付之中,朝堂上面讨论朱樉构建这些组织的意图以及加入的得失,一时间反而占据主流。

  这其中的很项目,其实此前各国都与周也签订过单向的协议,只不过现在要将其纳入到更为广泛的范围里,情况无疑就更为复杂了。

  对于一些无关痛痒或者明显对自己有利的机构,各国纷纷放行,比如主要用于疫情联防机制的天下卫生组织、促进医药交流的天下医药协会等。

  而对于一时看不懂或觉得其中有所不利的,则开始陷入漫长的谈判之中。

  频繁的外交斡旋之下,一个囊括多方面合作交流的国际组织渐渐形成起来,虽然相当简陋且存在诸多争议,但却开始由此而影响着整个天下。

  各国被朱樉的一系列国际机构砸得头昏眼花之际,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南方的渼洲发生了,楚王正式拜吴起为令尹,全权主持变法!

  这可真是个多事之秋,朱樉在那里一个劲地“折腾”就已经让各国疲于应付,现在很多人心里最担心的“灰犀牛事件”又降临了,而且还是如此的快。

  吴起的军事和治理才能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只不过因为其散财贿官、杀妻求将(亦有一说只是休妻),再加上其不贪图享乐、不惜财。

  与士卒同吃同住亲密无间,实在不符合权贵阶层的“主流价值观”,拥有不可谅解的“道德瑕疵”,故一直被上流社会所排斥。

  即使是以善用人才著名的魏斯,也认为其表现出来的行为包藏着不测之野心,一直将其压在西河郡守的位置上不予升迁。

  其后继任的魏击同样继承了这一原则,甚至在其解除U国偷袭的危机之后,欲罢其兵权投闲置散。

  绝望之下,吴起在计冉的劝说下毅然弃魏奔吴,在当时也算是令普荆朝野为之惊惶,只不过考过虑到其拥有致命的缺陷,并没有多少人认为渼洲敢用这样的人,这才渐渐平息下来。

  哪知道吴起一点也不让人省心,通过计冉的铺路,一到渼洲就征服了年轻的楚王之心,授予其与西河郡守相当的宛城令。

  数月之后更拜其为主将率三万楚军报复此前蒙古国的背叛行为。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吴起果然名不虚传,只用了两个月时间整训从宛城临时征召的士兵,随即便毫无畏惧地攻入蒙古国。

  打得蒙古国精锐溃不成军,连苟简也死在了战阵之上。

  事后也有流言说吴起之所以能够凭一群新兵打出这样的战绩,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蒙古国左右二相范黎和文种.

第1415章 以之震慑

  不仅将蒙古国虚实尽数告之,更在对阵之际撤走其所率主力,引得越军大乱,这才为吴起趁势所破。

  不管怎么说,渼洲这几年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吴起一出手便几乎灭掉了蒙古国,雄心勃勃的楚王熊槐自然是欣喜万分。

  待其返回国都之后,立即封其为武城公,职位也从宛城令升为莫敖兼鄀郢尹。

  莫敖虽然不负责具体事务,却可以代表楚王,向来是从屈氏贵族中挑选,地位仅在令尹和上柱国之后,吴起能够得到这个职位。

  显然是得到了屈氏的全力支持;鄀郢则是即将峻工的国都,鄀郢尹的人选更是极为重要,历来更非公族嫡系不能出任。

  一下子破了非芈姓不得实封、莫敖皆由屈氏出、鄀郢尹只能公室嫡系担任的三个先例,哪怕是傻子都知道楚王这是想要干什么了。

  虽然自吴起奔楚起,各种诋毁的流言便从没停息过,却已经无法阻挡其执政之路了。

  沈竹亮见状主动请辞,象征性的挽留了几次后,楚王随即封其国老,又封上柱国昭阳为太师,典令景差为太傅。

  渼洲朝野还没有反应过来,执政、军事及财政这三个最重要的官职便已经空了出来。

  吴起的新职位还没坐热乎,楚王熊槐在举办迁居新修好的王宫盛典上,以极其隆重的仪式,正式拜吴起来令尹,并授予其开府执政大权,一举将军、政、财尽付其手。

  这可以说是自渼洲立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一时间举国大哗,惊愕者有之、拍手相庆者有之,更多的则是心怀警惧。

  对楚王立下“给我二十年,必向王上奉上一个强盛无敌之楚”的豪言壮语之后,吴起几乎一刻也没有耽搁,随即在渼洲全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

  或许是这“迟来的爱”令吴起感遇忘身,又或者是他深感已经远远落后,再加上他的年纪也确实不小了,所以他所主持的这场变法,也与原本的历史上有了很大的区别。

  几乎是眨眼间就搭好了自己的变法团队之后,吴起根本没有任何顾忌,也不留任何缓冲,立即三管齐下:一边从全国选拔了五万青壮组建新军日日操练。

  更非常直白地命名为护法军,以之震慑所有反对变法势力,一边则是有条不紊地颁布法令并强力推进,与之同时还大胆地撤换各地官吏,充实变法力量,丝毫不避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