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503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双方都想速战速决,很快便在茅山一带迎头相撞。

  由于孙巫三次大胜中都利用了复杂地形这一对吴军有利的因素,夫概也有样学样,将主战场设在了茅山附近丘陵地带,准备复制孙巫成功经验,一战而彻底歼灭勾践的越军.

第1292章 已经变了天

  可就真应了“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这句话,夫概只知利用地形优势,却不知道此时已近七月,正是暴雨突发季节。

  刚刚沿着山势摆好阵形,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变脸,暴雨倾盆如注,随即引发山洪及因此前大肆砍伐焚烧而来的泥石流。

  在大自然伟岸的力量面前,数万吴军没有丝毫抵抗之力,连夫概本人也葬身于山洪之中。

  不费吹灰之力便捡了这么大个便宜,夫差趁势灭了瓦剌国最后的这点残兵,深信自己是天命之属,才会得到上天如此青睐。

  消息传开之后,瓦剌国江南各城邑逆风而降,很快便落入勾践囊中。

  当夫差灰头土脸的带着几百人返回瓦剌国之后,才发现已经变了天。

  除了青壮全部被征走的广陵城孤悬江北外,整个江南皆被被勾践占据;身后是齐魏两国追兵,身侧则是趁火打劫的公孙晏淮北郡兵。

  四面皆敌,勾践这一次就没有夫差那么好心了,挥军攻破广陵,将夫差围困在一座土山之上。

  从打败两大霸主的云端一下子跌入深渊,夫差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更无颜去黄泉面见先祖,让人将自己的眼睛蒙住后,拔剑自杀,瓦剌国就此灭亡。

  短短数月之间,令诸强战栗不已的瓦剌国骤起骤灭,可由此而带来的风波却并没有因此而平息下去,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夫差一死,原本还算齐心协力的各国之间存在的矛盾立即就暴露出来了。

  虽然自认为是天命之属,可勾践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仅是一个瓦剌国就足够他消化很长一段时间了。

  短期内他是无法“继承”瓦剌国的霸业的,为了获得各国承认,勾践非常大方地将瓦剌国此前夺取楚、齐的领土双手奉还,把自己的势力范围限定于以太湖为中心的江南之地。

  勾践的这举动倒是大受齐、楚的赞赏,很快两国便派出使者祝贺,甚至暗示将承认蒙古国称王,在名义上接手瓦剌国的霸主地位。

  可麻烦也随之而来,勾践奉还的这些领土,并不是在他的掌握之中,大部分都是被公孙晏的淮北郡兵趁着混乱攻下来的。

  也就是说,实际控制者已经变成了普荆,而非空口许诺的蒙古国。

  原本与瓦剌国不搭边的普荆,一下子将势力从淮水以北延伸到了长江边上,占据了江淮平原大片肥沃的土地,哪有那么容易“归还”的。

  而且领土纠纷还不止这一块,庞涓追击夫差之际,还顺势接收几座U国此前故意放水,而落入吴军控制的城邑,这些都被他当成自己的战功报给了安义。

  现在战争结束了,那么这些城邑到底该是谁的呢?

  对于普荆来说,这些都是自己实打实从瓦剌国手里夺取的领土,公孙晏甚至报请魏王又设立了新的江淮郡,安义朝堂上也批准通过了。都吃到嘴里的肉了,哪有可能再吐出来。

  U国哪愿接受这所谓的“既成事实”,特别是被庞涓夺去的那几座城邑,那才是真的冤呀。本来吴军抢了点粮食补给就走了。

  U国派出“收复”的人只是晚了那么几个时辰,就被普荆给捷足先登了,这理得找谁说呢?

  渼洲更是“委屈”得很,是他们自己放公孙晏通过楚境过去的,沿途还提供了各种便宜,谁会想到打得自己满地找牙的瓦剌国竟然会败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公孙晏完全就是一路去白捡,连像样的仗都没打一场,就硬生生为普荆添了一个江淮郡。

  坐镇寿春主持对吴复仇的孙叔敖因此而气得大病一场,主动引咎辞职,无颜再立于渼洲朝堂之中。

  引咎辞职的还不只孙叔敖一个,一直呆在临淄相府的管仲也主动将艾陵之败和失地之责揽在自己身上,并以年老体衰不堪重任为由,向齐王提出辞去国相之位的请求。

  本来就已经被完全架空了,败战之责怎么也轮不管仲来承担,可齐王不知是不是因为太丢脸了,竟然借坡下驴,同意了管仲的要求,并且根据其推荐任命晏婴出任国相。

  只不过晏婴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因为他上任后面临的头等大事,便是要从普荆手里拿回那些丢失的领土。

  “同是天下沦落人”,齐楚很快便联合起来,开始向普荆讨还失地。不过这单靠外交斡旋显然是不行。

  三国之间使者往来频繁之际,各自也在调兵遣将,渐渐有了剑弩拔张的紧张气氛。

  本就在犹豫着自己“新王上任”这把火该拿谁来点的魏击,不仅在国内展开了动员。

  还向此前表示“臣事”普荆的秦、赵、韩、卫四国发出王令,要求他们派兵参战,履行臣属义务。

  一场新的大战阴云笼罩在各国头上,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因为普荆发出的征召令,朱樉想要召开的国际贸易大会显然开不起来了。

  照理说,齐楚两强联手,普荆实在是难以占得到多少上风的,单靠魏武卒是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更不要说不到万不得以,魏王都不会起用吴起。

  可现实是,齐楚都先后败于瓦剌国之手,而普荆仅靠公孙晏和成立才几年的淮北郡,便一举灭掉了瓦剌国,连第二主力都还没怎么发力呢。

  两相对比之下,普荆朝野便难免生出骄傲之心,对齐楚的非分之想也就毫不让步了。

  让秦、韩、赵、卫出兵参战并不是怕打不过齐楚,而是借此巩固自己的霸业,也为将来行赏罚之权找个借口。

  最难受的就是卫国,夹在齐魏中间,谁出手都能轻松将其灭掉,抱准大腿无疑就成为其最根本的生存之道了。在这场选边站队中,一旦站错了队,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其他三国也是左右为难。

  大明朝头上顶着个吴起,虽然一直被雪藏,可只要魏王放手让他干,魏武卒数日之内便可打到咸阳城下。

  至少目前来看,大明朝的新军还没有把握战胜魏武卒,只能只韬光养晦争取发展的时间.

第1293章 拖延一时

  尚京也好不到哪里去,主要产粮区都紧邻普荆,得罪齐楚的代价显然要远低于得罪普荆,再加上双方之间世代联姻而形成盘根错结的复杂关系,亲魏显然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

  亚加达最为纠结,整个国土位于普荆“怀抱”之中,生存自然要仰普荆之鼻息,他自然不可能站到渼洲那边。可此前的野王邑危机,U国又成了他唯一可依靠的外援。

  站到哪一边都不对,不站又不行,可把韩武和申不害给愁坏了。

  远离中原的燕国本想站在旁边看热闹,可齐王见普荆拉帮结派,也遣使赴燕,要求其派兵助战。

  毕竟此前燕国被尚京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还是U国出手调停,现在是该到还这个人情的时候了。

  勾践也不能幸免,助他克吴的公孙晏和支持其取代瓦剌国的齐楚都派出使者,要求他表明立场。

  蒙古国元气还没恢复,哪敢掺和这样的世界大战,勾践只好借口巡视国土,远远地避到会稽,可也只能拖延一时而已。

  天下各国都被卷入到这场极有可能爆发的大战之中,唯有朱樉最为轻松。

  早在彭城会盟的时候,他便阐明了周将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方针,以及愿与各国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

  即使是互惠合作伙伴国,也不会参与其攻城他国的行为,只在遭到进攻时提供一定的防御支持。

  况且周的地位敏感,没人愿意看到其参与到如此重大的国际事务中来,毕竟请出来容易,再送回去可就难了。

  货币和贸易规则的制订有了充足的时间,又不用去凑热闹,朱樉给自己放了几天大假,准备好好陪陪已经开始满屋子爬的岚雪儿。

  好不容易享受了一天的亲子时光,计冉又拉着孙巫找上门来,说是要借孙巫一用,出趟远门。

  正和孙巫相得益彰、渐入佳境,朱樉哪里肯干。

  不要说放孙巫走,连计冉也不想放过,这家伙这次回来连一天班都没去上过,其主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会几乎是朱樉找人帮忙打理着。

  居然要求自己上班,计冉上上下下打量了朱樉一番,满脸嫌弃,根本就不屑于回答这样的问题:“你难道忘了此前给了我一块封地吗?

  总得让我去接收安排一下,年底就回来了,不会误什么事。”

  封地?朱樉当然记得计冉回来后缠着他要块无主之地的事,在拗不过之下自己也确实给了他一张“白条”,可他怎么就能够给“变现”了呢?

  这事计冉倒没打算继续瞒下去,捅了捅孙巫:“这是我和长卿之前商量好的,具体情况他最熟悉,反正你也不信我,让他跟你说吧。”

  居然还有“共犯”,而且还瞒着自己这么久,这让朱樉对孙巫近乎完美的印象大打折扣,为什么总是这么遇人不淑呢?

  孙巫瞄了计冉一眼,显然也吃了个哑巴亏,却也没有当面点破,一五一十地将事情的缘由说了出来。

  在吴楚之战还没有结束时,孙巫其实便已经渐生去意,可他既想再搏一搏,万一夫差能够痛改前非呢?另一方面,他也着实有点舍不得丢下那群倾注他多年心血的吴军士兵。

  再高明的战法,若没有能够血脉相连、如臂使指的将士来配合,都不可能取得预想的成果。可以说孙巫取得的三次辉煌胜利,这群绝对信任他的将士起码要占到七成功劳。

  即使在最终决定离去之际,孙巫丝毫不眷恋自己的权势地位和封地,而是这些人,因为这一别,或许将成为两者之间的永别,他们大概率会成为夫差盲目追求霸业的陪葬品。

  察觉到孙巫这点小心思后,计冉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机会,便说服孙巫与自己联手布下一着“闲棋”。

  正常情况下,瓦剌国的队伍自然是要向夫差效忠的,即使是孙巫也不能带着他们另立山头。可两人都不看好夫差接下来的选择,这便让“拯救”这些人存在着一丝的可能。

  只不过这个可能性实在太小,孙巫以为计冉会向朱樉提及,他根本就无需再作赘述了。

  不论是孙巫还是计冉,都没有预料到半路会杀出个公孙晏来,让瓦剌国败亡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而他们最好的预计就是夫差死在中原,瓦剌国则因内外交困陷入内乱。

  在混乱之中,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控制者,那么这些百战余生的将士便有机会带着自己家眷“逃出牢笼”,不用再为一家一姓去做无谓的牺牲。

  连地方他们都选好了,就在位于长江口外海的一座岛屿上,孙巫从海路登陆琅玡途中曾在此短暂停留过。

  可事态的发展比他们预想的不知好多少倍,夫概带着那支队伍安然无恙地返回了瓦剌国,勾践迅速控制了瓦剌国江南之地,计冉所布置的“内应”范黎得以超常发挥。

  夫概正在广陵整军备战之际,范黎迅速将其家人装船送到岛上,再无后顾之忧的将士们立即逃出广陵,与家人汇合。

  现在那座岛上不仅有一万五千最善战的瓦剌国精锐,还有近乎完整的瓦剌国水师!

  长江口外海的岛屿?听到这里,朱樉立即翻出自己秘藏的地图,想找一找到底是哪里。

  这些地图本来上次他打算在新郑的星官大会上公之于众的,临时改了主意后,便顺手放在了家里。

  朱樉开始以为是崇明岛,可旋即想起地理课上老师曾开玩笑地提了一句:再过大概五十年,我国的第三大岛就要改了。

  因为成岛一千多年的崇明岛将会与大陆相连,再也不是个岛了。

  现在可隔着两千多年,这个时候,崇明岛还根本不存在呢!

  孙巫对朱樉拿出来的这份地图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毕竟对于兵家来说,地理形胜是决定战略战法不可或缺的因素。

  只看了几眼,孙巫的眉头便皱了起来,张了张嘴,正想指出其中多处明显的错误,却又似乎想到了什么。

  竟然在站在那里愣住不动了,可闪烁的眼神却显示着他的大脑在正处于高速运转之中.

第1294章 气候变化

  朱樉也在绞尽脑汁地努力回想着历史课本上那些地图,渐渐有了些眉目:一两千年的时间,对大多数地形地貌的改变着实有限,可有一种地形却是例外,那便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江河裹挟着大量从陆地带来的泥沙奔腾入海,久而久之必然会形成一片三角形的冲积平原和沙洲岛屿。

  这个时候的长江、黄河入海口,都比他所熟悉的那个要靠后得多,长三角的诸多沿海地带还在水面之下呢。

  又问了问航行距离,朱樉只能大致得出这个岛应该在后世的南通一带,具体是哪里就难以得知了。

毕竟除了泥沙淤积之外,地球周期性的气候变化,也会导致海平原的升降,造成一些沙洲、岛屿与陆地时分时离。

  计冉和孙巫竟然搞了这么一块飞地,还意外的得到了吴军精华所在一万五千将士,朱樉心里却是喜忧参半。

  喜当然是有的,他根本没想过在瓦剌国倒下的过程中,周居然能够割到一块肉,还是最有价值的那一块。

  人口和土地都是周目前求之不得之物,一万五千将士加上其家人,至少有十万之众,对于正处于劳动力危机的周来说,简直如久旱之甘霖。

  可同时他也犯起愁来,路途这么遥远,治理起来难度不是一般的高。且不说那些人愿不愿意,沿途的楚、魏、齐、韩恐怕都不会让他把这些人迁到洛邑来。

  现在孙巫到洛邑的消息他都还捂着的,要是让列国知道他还摘了这么大一个果子,也不知道会作何反应。

  一旦周拥有了向外扩张的能力,矩行天下遇到的阻力必然会大幅增加,甚至会引来联手扼杀。

  患得患失之下,各种思绪纷至沓来,让朱樉一时难以自己,直到计冉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这才终于回过神来。

  “这些人只听长卿,他必须跟我去。”计冉好像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除此之外,你还要准备一整套管理和技术团队,让他们先安顿下来。

  名字我都想好了,据江会海,通达南北,就叫通海吧,我就勉强先做做通海君。

  说得好像非常不情愿似的。朱樉却没有半点玩笑的意思,极是严肃地道:“师兄,我们先说好,只能虚封,所有权力归于国府,这点是不容改变的。”

  他并不担心计冉会做出割据之事,但却怕他会“乱来”,特别是他每次乱之前,根本不会与自己通气,天知道会捅出什么样的乱子来。

  “谁稀罕!”朱樉居然这样以“小人之心”来揣度自己,计冉显得很受伤:“这样对我,太伤心了。我也先跟你说好,受你这么多气,明年我得好好散散心,有事没事都别来烦我。”

  自己受的气好像也不少吧。不过朱樉已经来不及与计冉算帐了,上前一把将他挽住,好言安慰:“师兄你可是知道我的,当师弟的就算说错点话,你也不会计较的,对吧。”

  “会!”计冉一把推开朱樉,气鼓鼓地道:“我这个人最小心眼,最记仇了,你自己看着办,哼哼。”言毕就这么转身而去,朱樉拉都拉不住。

  朱樉心里不由有些打鼓,不知道计冉这是真生气还在戏弄他,反而孙巫好生安慰他:“文子乃非常之人,樉子无需担忧。

  至于列国会做何反应,更不用介怀。凭周目前的综合实力,不用多久,该由我们落子了。”

  自己也有落子的资格了吗?

  二人走后,朱樉心不在焉地陪着岚雪儿在其专属玩具房里爬了几圈,直到小家伙累得趴在地上睡着了,终于闲不住了,将看护重责交给母亲后,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假期。

  按孙巫的描述,临海应该是一座沙洲岛,长宽都超过了五十里,按新周制计算也是个四百平方周里的大岛了。只不过在每月朔望潮之际,全岛有超过一半都会被潮水淹没。

  即使保守一点计算,可耕作面积也超过一百方周里,按周地现在的农业水平来算,要养活这十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可朱樉并不想将农业作为其支柱产业,那可是个岛哎,很多原来只能想想的事,现在都有了实现的基础。

  走出诸子大街,朱樉直奔设在洛水和涧河交汇处的洛邑造船研究所。

  这里原本是洛邑在建设新城时最大的烧砖专,大量粘土被采集并烧制成砖瓦之后,遗留下了一个数平方周里的大坑。

  反正也没想着要进行回填,朱樉干脆让人从洛水挖了一条大渠过来,准备将其当作一个人工养鱼的基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