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473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亚加达不仅送出了织机、水泥生产线和风神弩,还连带赠送了部分工匠,这就严重违背了专利保护的规则。所以周给出了暂停相关技术合作、人员培训及后续订单交付的处罚。

  虽然没有像后世某大国对夏国进行的专利围堵那样的“连坐”惩罚,毕竟一台织机所包含的专利技术可不止在纺织行业。

  其包含的材料、结构、机械方面的内容,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但仅仅是这样的处罚,也是亚加达受不了的。

  也就是说,亚加达目前的纺织、水泥虽然不至于完全停工,但没有技术支持后只能停留在低水平运转的程度,甚至在零部件损坏后,得不到后续的维修更换。

  买不到周地的防御器械对亚加达来说影响不大,平民们少两件衣服也无关紧要,可水泥这么好的建筑材料就此断绝,那可是亚加达难以接受的。

  认识到这种对建筑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基础材料后,韩伍将于芫原本订购的十条线一口气改成了四十条,全部交货期也从十年压缩到六年。

  目前在亚加达已经投入运行的几条水泥生产线更在其亲自关注下,得到充分保障。

  若不是考虑到U国的重要性,他哪舍得将其中一条用来送人。

  最开始周给出的专利限制期是三年,经过不断交涉,最终减到一年,可就是这一年,亚加达也并不愿意接受,而是希望立刻解除限制,照常交付双方约定的设备和人员支持。

  因为分歧太大,这场谈判自然就不可能短期内结束。这一场不流血的战争,逐渐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除了缔结了相同协定的秦、楚两国外,刚刚从渼洲返回的吕布威,也对此表示出极大兴趣。

  寒冬开始消退,大地逐步回暖,而这场战争也随之“升温”。

  一得到自己升官的消息,吕布威再也坐不住了,丢下自己精心打造的“金车”不坐,骑着快马从渼洲一路疾驰返回周地。

  终于可以摆脱计冉的阴影,独当一面,他完全按纳不住自己内心的兴奋,恨不得马上开始大展拳脚。

  说起来,计冉对他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这一年多来,他在渼洲奋力开拓商路,设立大大小小三百多个商栈,几乎遍及渼洲稍具规模的城邑,甚至连长江南岸的“蛮荒之地”也被囊括其中。

  渼洲面积辽阔,而且在“统一市场”的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中原各国,即使得到了楚王特许,他的商路开拓也是困难重重。

  可但凡遇到难题,计冉都会想方设法予以帮助,很多时候还会预先进行安排,让他免去了诸多麻烦。

  正是因为商路的完善,叶邑特区的产出一直都不愁销路,丰厚的回报令其迅速从开拓期转入良性循环期。

  从另一方面推动了各式周矩在楚地的普及。吕布威在其中有着巨大的功劳,计冉也扮演了一个作用重大的角色。

  单从做事这一层面来说,有个计冉这样的上司其实是很幸福的,别看他平时不怎么管事,事可在大事上从不糊涂。

  更有着先人一步的洞察力,只要按其吩咐去做,一般情况下皆能无往不利。

  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上司却是一个噩梦级的存在。想想,你的所思所想,肚子里那点不宜为外人所知的花花肠子。

  全都被他洞悉,完全没有秘密可言,那种感受,至少对有点自己小算盘吕布威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现在好了,他终于可以有一番属于自己的作为了,这种完全独享的成就感,已经好几年没有机会细细享受了。

  出虎牢进入巩义经济特区,在交通服务站换乘坐上“洛巩城际公交”后,吕布威竟然生出了一丝回家的感觉,看着窗外正崛起中的新区,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吕布威可不是什么没有见过世面的毛头小伙子,只不过早年他一直出入于贵族豪贾的府邸,交往的对象非富即贵。

  不要说普通平民,就是那些花了不少代价挖来的能工巧匠,也只是被他视为财产的一部分,根本没有兴趣去了解底层的艰苦,再说了,这些人再苦,与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这一次渼洲之行,却让他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

第1207章 相当大的阻碍

  本来他与端牧茨各有分工:他专门负责“上层路线”,尽可能兜售奢侈品赚取暴利;端牧茨则负责大宗货物“投机”,利用其对时势的敏锐嗅觉低买高卖,赚取差价。

  开始的时候,两个人战果颇丰,所获不仅足以支撑在楚周人的各项开销,甚至还拿出不少做为叶邑的投资基金,极大地缓解了洛邑方面在对楚支援上的财政压力。

  可随着白公之乱被平息,渼洲新旧交替后政局日趋明朗,朱樉准备“放长线钓大鱼”后,他们俩的任务也随之改变。

  渼洲虽然立国已有数百年,可国内竟然始终没能形成“统一市场”,这对后期的商业交流和推行周矩都是个相当大的阻碍。

  为此,朱樉不得不让二人改变此前主要与贵族联络的模式,转而开始将触角延伸到更底层。

  这是一项投资大,回报周期相当漫长的事,若按吕布威的行事作风,是不屑于做这种高难度生意的。连渼洲自己都能完全统一国内的种种标准,外人去做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周地赴楚人员有限,层层“截流”下来,根本就落不下几个到吕布威手里,所以他不得不大量雇佣熟悉情况的渼洲本地人。

  还得亲自深入进行“市场调研”,由此便有了接触更多普通楚人的机会。

  习惯了周人的生活状况,这让他对楚人的困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其中甚至有一部分他的原因在内。

  其实就最底层的平民来说,各国的水平都差不多,生产力水平虽然逐步提高,可频繁的战争和贵族越来越奢糜的生活所需,增加的那点财富能够落到平民身上的少得可怜。

  去年的那场战争令渼洲元气大伤,不仅数十万主力所剩无几,郢都核心区域的数百年积累更被吴军洗劫一空。

  可贵族们并没有因此降低自己生活标准的觉悟,反而因为大量周地商品的进入增加了自己的开销。

  如此一来,楚人的生活自然就雪上加霜了。

  贪婪无度的贵族、低能低效的官吏体系、绝望麻木的底层民众,这些原本对他来说习以为常的现象,在有了周地这个参照物之后,不知不觉中竟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身为周人的荣誉感悄然萌发,“一出国就爱国”的现象开始普遍出现在很多周人身上,吕布威自然也不例外。

  正因为这种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心理转变,所以在路上了解了周韩争端的大概情况之后,一回洛邑便直接求见朱樉,献上自己的助攻之策。

  见到吕布威,朱樉也是特别高兴,虽然一直对他这个“奸商”存有少许偏见,可对其经商才能朱樉还是非常认可的,否则也不会将商贸部的主事交到他手里。

  只不过听完吕布威的献策之后,朱樉的表情却有些怪异:“每日一刊,通报最新动态,阐明我方立场,引导舆论方向?”

  吕布威点了点头,颇为兴奋:“这就是我们独有的奇货啊。下官经过韩境时,对此根本没有听到丝毫消息,一入周地,各种消息却已随处可闻,何以差别如此之大呢?”

  这个时代的消息传递很慢,朱樉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正式会谈都快十天了,亚加达境内竟然丝毫没有传播,这倒让他颇为意外。

  不过更让他诧异的是,吕布威这提议分明是想“办报”,这未免也太过超前了吧。

  吕布威一路来却已经有了详尽的思考:“一般的商人通过价差,低买高卖赚取利润;高一级的商人则利用信息差。

  己知而彼不知,利可百倍也;而最高明的商人,则是主导信息,翻云覆雨,无中生有,其利何止千万。”

  “天下之商,唯管仲能达此境,稷下学宫便是其手中之利器。世人只知U国投入无数养了些闲人,却不知凭其引领天下舆论,左右各国潮流,所获早已不止此数。”

  竟然有这回事?朱樉还是第一次听人以这样的角度解读稷下学宫和管仲,不由对吕布威刮目相看,这家伙显然不止是一名商人那么简单。

  “现在,我们也有这样的机会。”吕布威显得雄心勃勃:“周地众议纷纷,国府不善加利导,岂不是暴殄天物。

  而且这事只有我们有资格做,以洛邑文化之兴,受者之众,刊文载章当可行也。”

  “不仅周地舆论可控于掌中,下官这一年多来遍行楚地,深知凡周出之书籍,在民间甚至朝堂皆广受追捧。何也?唯其新也!故此,天下之舆论亦可大受影响也。”

  识字的人多了,周地的书籍销量也开始出现井喷,朱樉却没想到在国际市场上也能大受欢迎。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即使是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可知识的更替速度相比于后世,仍然是极为缓慢的。

  更何况新增的知识内容,大部分都属于为了吸引诸侯注意的“政治学”,再标新立异又能新到哪里去呢?

  周地的“新知”却完全不同,绝大多数属于应用层面,着力于如何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水平,这无疑就属于一股“清流”了。

  各国有识群体未必真的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大多数还是因为猎奇的心理,再加上人们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知道别人所不知的东西,由此而进一步助长了“周学”在各国的流行。

  “人言可畏。亚加达现在不肯低头认罚,无非是面子上过不去,仅凭我们的力量让其屈服,实非易事。故,以天下之舆论滔滔,当可助我们此战功成。”

  舆论这种看似无形却拥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朱樉自然有一定的认识,原本他只是想通过教育和各种规则的渗透逐步推进。

  却没有想到还有这个“速成之法”可以使用。

  或许还真不用等文化大兴后,才开始推出这些后世主导舆论宣传的利器。各国以学宫导引舆论,洛邑此时开始办报,这种拥有“代差”的宣传工具,到底会绽放出什么样的花朵呢?.

第1208章 钱生钱营利模式

  一想及此,朱樉不由极是期待,心中一边物色可用的笔杆子人选,一边初步谋划其内容版面的设置,当然也没忘了对吕布威这个大臣大加赞赏。

  吕布威却意不止此,趁着这么好的机会,开始推销起自己一直想干的正事起来。

  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吕布威上任第一件想干的仍然是他念念不忘的钱生钱营利模式。

  当年吕布威一心想在洛邑搞“房地产”,通过借钱给民众买房子,赚笔差价再养一批“房奴”收利息躺赚。可惜他这个在后世大行其道的“金点子”被朱樉给否决了。

  表示只要事关基本民生的产业,国府皆无意从中谋利,反而要不计回报地进行长期投资。

  见朱樉态度坚决,当时在洛邑的各家各派也找不到任何支持者,吕布威的金融雄心只好暂时压制了下来,但却并没因此熄灭,只是默默等待更合适时机而已。

  长期的游商经历,让他深感不论是倒买倒卖还是走高端暴利的奇货路线,都属于挣辛苦钱的“低级”生意。

  要成为天下最成功的商人,必须超越当前的落后模式,找到一条更轻松更稳定且获利更加丰厚的路子。

  只不过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拥有一个强大的组织为靠山,更需要稳固的权势为支撑。以前他总不甘困于周地,主要考量便是因为周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可这几年下来,让他对周地渐渐有了认同感,而且横向比向较,朝堂争斗暗流涌动的各国比起周地来也实在好不了多少,能够提供他施展的舞台反而更差。

  现在,他终于等到了想要的时机。

  随着周与三国的商路逐渐开启,商业的繁荣前景可期,资金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

  辛苦钱让那些传统商人去挣,背靠着周地这棵大树,他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眼前的商机,实现自己之前只可仰望而难以企及的目标。

  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朱樉,所以他小心地避开其“逆鳞”。

  让自己的说辞尽可能合乎周地的主流价值观:“樉子,商贸部的主要责任不应该是组织自己的商队行销四方。

  而是应该为商人们做好服务工作,解决他们在经商时遇到的各种麻烦,提供各种便宜,这才是兴商之道。”

  如此明显的服务宗旨自然得到了朱樉的认可,而且对吕布威所说的这个问题,国府内部其实已经有了一些争论。

  目前周地的商业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国与国之间直接进行的大宗贸易,比如周秦、周韩钢铁互换协议,各类生产线与机械商品的交易,人员培训、售后服务等等。

  负责的部门往往还不是商贸部,而是国际交流与合作部。

  这方面占了周地对外贸易的大头,占据了外贸收入超过七成的比例,获利也颇为丰厚。特别是因此而催生的服务业,更是日渐兴旺,由此而养活了大量脱离生产一线的“闲人”。

  第二条则是国府自己组织的商队,比如此前入楚行商的端牧茨和吕布威便属此例,其经营范围主要是周地诸如造纸、纺织、高精尖奢侈品等各种“拳头产品”。

  国府商队除了在各地方建商栈倾销货物,同时也肩负着收集情报、采购物资的任务,获利虽然也不错。

  但人员雇佣、物流交通、场地建设的投资也相当大,所获利润甚至还不够其开销,反而要国府进行一定的补贴。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各项软件、硬件的完善,国府商队未来成为一项重要财源完全是可以预期的。

  更重要的是其承载的人员物资流动和情报传递体系,对周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一条则是云集洛邑的各国大小代理商人,这些人经营的范围就五花八门了。

  从成衣、家具、陶器、铁器到食品、药品、原材料等诸多非管制商品,几乎都由他们销往各国,顺带还极大地补充了周地的各式小规模需求。

  朱樉一直极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更看重这些商人“查漏补缺”的功能,并没有想在其身上获取多少利润。

  更何况在定制专卖权的影响下,这些人已经成为推动周地创新的重要力量,创造的价值已经不是用多少钱来衡量的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天下再没有任何一地,有资格在优待商人上与洛邑比肩,哪怕是商业氛围浓厚的U国,也要被抛下几个层级。

  只不过国营和私营之间,国府难免就会有些“偏心”:以洛邑有限的生产能力,在优先保障内需之后,剩余的部分才能用于满足外贸需求。

  而外贸三巨头里,私人商贩无疑就要排在最后了。

  国与国之间的大宗贸易包含着一定的管理因素,不用说自然要摆在最优先的位置了。

  比如当初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野王邑要塞,朱樉甚至因此颁布了紧急动员令,将一切相关产业集中起来干这么一件事,受此影响而延迟交货的私商订单也不在少数。

  即使与国府商队比,私商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此前为了打开渼洲市场,一旦发现各地急需什么,国府便会想方设法进行物资调运和生产,私商也就只能耐心等待了。

  私商对此当然有所抱怨,不过也仅限于发几句牢骚罢了,毕竟这在各国都属于普遍现象,相比之下周地已经算好的了,至少没有发生过无偿征用商人财货的行为。

  开始的时候还苏昌为他们说几句话,可随苏家在国府站稳脚跟,考虑问题的角度自然也随之改变,更多的开始维护起国府的利益起来,商人们的声音就更小了。

  直到这次朱樉在洛邑揿起整风的热潮,私商们终于有了一个发声的机会,大量追求平等待遇的呼声传递到国府。

  只不过商贸部的主官一直没有回来,相关的整改措施也就没有制订出来。

  吕布威对此还不了解,可本就出身私商的他对商人的苦处也有切身体会,所以他建议弱化国府商队的经营功能,向私商开放更多的商品内容,以现有的体系转向服务职能.

第1209章 稳定的回报

  他这当然不是完全为私商谋利,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坐在他这个位置,更多的并不是考虑小商人的凄苦,而是要谋求更加稳定的回报。

  在他看来,国府商队退出实际商品交易,既可以避免承担风险,又能得到稳定丰厚的收益。

  不论商品涨跌,或是天灾人祸,物流、货栈、网点的服务费用是固定不变的,赚多赚少商人们各凭本事,国府却可以坐着数钱。

通过收取服务费来维持国府商队的运转,不仅名利双收,还可以照样保留其人员、情报流通的基本功能,并不会误了“大事”。

  服务费也是辛苦钱,吕布威只不过想借此实现更高的目标而已:“商人们有了更加顺畅的行商渠道,必然对资金产生更多的需求,如此,我们也可以在这方面做好服务。”

  这才是吕布威的主要目的,深思熟虑之下更是如数家珍:“钱币携带非常不便,我们可以仿效目前只在周地通行的收条模式,商人可以钱存在周地,凭收据到各种货栈支取。

  只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就可以了,甚至比他们自己运送成本还要低,风险还大大降低,谁又会不乐意呢?”

  “除此之外,商人们的资金流转时有不足,发现商机往往就此坐失,我们也可以借贷给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当然,必须考虑其实际偿还能力,个人信用等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