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266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由于那两千金是朱樉留着用于秋收后新村建设的准备金,所以连一块金饼也没有拿出来分,满心期待的泰杉自然有所不满。

  特别是被朱樉安排着连休息时间也很难挤出时,便经常发出报怨之语,要求朱樉支付酬劳。

  朱樉本来想着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一点作为泰杉和高式子的报酬,高式子却竭力制止。

  高式子的理由是,他们这段时间做的一切都是为互助会社的“公利”,并不该由朱樉私人承担。

  墨家虽然倡导利己先利他,是无私高尚的大利,但却并不赞成公私不分这种无法持久的小利。

  墨家门人的收入是要上交矩子作为公用资金进行再分配,但并不是要求所有收入都上交,只是上交一定比例而已。

  最初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是接济那些一年下来都没有接到什么活,连生计都难以维系的同门。

  其后墨家发展越来越壮大,公用资金便开始用到帮助弱小国家抵抗侵略,实现“非攻”的主张。

  墨家扶助弱小的时候出人出力,甚至流血牺牲,却并不收取任何报酬。

  但不论是上阵拼杀的武墨还是制作守城器械的匠墨,都是要吃饭的,不幸身死的人留下的家小也需照抚,所以这笔开销自然也落在了公用资金头上。

  既然把朱樉当成了自己人,高式子当然不愿意朱樉以私代公坏了“规矩”。

  按他的建议,既然成立了互助会社,便应该提取一部分产出作为公用资金,用来支付像他和泰杉这样的外来工匠的报酬。

  不仅如此,像新村建设这样的大事,也不应该由朱樉出资,而是从公用资金里进行支出。

  公事用公产,私事用私产,这才是长久之策,以私助公虽可,但以私代公却万万不行。

  高式子的强烈建议令朱樉不得不重视。

  虽然不是什么富二代,但朱樉从小到大也算是衣食无忧,又没染上攀比的恶习,所以金钱观念仍然比较淡薄。在他看来,钱就是拿来用的,放在那里毫无价值可言。

  但高式子说得也确实在理,毕竟他不会长久呆在这里,现在手里这两千多金看起来倒是一笔巨款,但分到全社一千多人头上,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如此一来,朱樉不得不从热火朝天的村庄建设中抽出身来,好好考虑一下他之前根本没有想及却不可回避的分配问题。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而且他也实在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只好集思广义,把每一户都叫来,共同商讨可行的方案。

  高式子和泰杉在村中已不被视为外人,理所当然地出席了会议。

  农家虽然没有加入互助会社,但这段时间一直悉心指导农业的方方面面,田里的庄稼长势远胜往年很大程度上也与他们是分不开的,所以许行和陈辛、陈相也受邀列席。

  除此之外,恰逢其事的方一志也被请上了首席。

  方一志是来“打秋风”的。

  去参加星官大会的时候,朱樉曾给了他十金用作盘缠,由于最终朱樉也一同前往,路上的开销其实都是朱樉支付的。

  可回来的时候,由于两匹马都给了赵圣,方一志又坚决不坐渼州的车,买马、买车再加上少量的花销,回到洛邑其实已经所剩无几了。

  买车容易卖车难,以洛邑现在的状况,他在**买的这马车算是砸在手里了,不仅卖不出去,还得安排人手养马。

  他虽是个大夫,但一直都是刘氏的家臣,刘氏这一走,他的生活就没有着落了。

  虽然他的生活极为俭朴,但府上还有几个多年跟随的仆人,大家都得要吃饭啊,再怎么节省着用,那点钱也支撑不了多久。

  眼看家里已经要揭不开锅了,就算再不情愿,在周地已经举目无亲甚至无故的他,也只好找自己这个徒弟想想办法了,没想到恰好赶上村里这场大事。

  看着台下这两百多攒动的人头,朱樉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意思,没想到却是全场沉默。

  也确实如此,一涉及到具体利益,事情往往就会变得很复杂,公而忘私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芸芸众生仍然对个人利益看得极重,不能容忍任何侵犯自己利益的事发生.

第544章 利益最大化

  所以朱樉一提到该如何分配这一季甚至要为以后定下规矩后,每一个人都在认真考虑,当然,也有不少人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时间似乎凝固了,朱樉只好打破沉默,鼓励道:“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用怕,要想我们的互助会社越来越兴旺。

  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就必须制定出一个大多数甚至全体都满意的方案来。

  合则力强,单打独斗是没有前途的,我相信这段日子以来,大家都能体会到我们成立互助会社的好处,都希望互助会社越来越好吧?”

  朱樉的话顿时得到全场赞同。

  别的不说,单是那一整套犁、耙、耧的农具、耕马和全套劳动套装,一家人辛苦几年也没办法攒下钱来购置。

  这一次几乎每一家的地都全部种上了稻和粟,最大的原因还是劳动工具的改进,若还是原来的石犁、石锄,人拉肩扛,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就算少数家里能有三四个壮劳力的,累死累活一年下来,也别想自己家的地照料地像现在这样好。

  而这其中,朱樉的作用更是有目共睹。

  且不提他那精确到每一个人的调度安排,若没有他,自然就没有大大节省劳力的耕马;若没有他找来高式子和泰杉,各种工具的制作和改进便不可能如此迅速。

  同样,农家也不会留在这里,指导村民们改进耕种方法,完善田间管理,制作堆肥、种植多种可食用的菜蔬……

  眼见还是没有人开口,朱樉只个继续唱独角戏:“先说好,现在有什么想法不提出来,以后可就只能烂肚子里。

  今天我们制定好分配规则,要想再改变,必须绝大多数的人同意才行。我也要说句狠话,任何事后搞破坏的人,我绝对不会轻饶!”

  经过于芫的启蒙后,朱樉已不复当初那般单纯,今天的会议便相当于“立法”,法令如山,如果不能得到完全、彻底的执行,那比没有法更糟。

  要想自己的心血不至于白费,他便不得不拉下脸来,为村民们的长远计议。

  见朱樉这样说了,总算有了稀稀落落的回应。

  “按人头分配吧。”声音有些怯怯,朱樉一眼望去,说话的是一名家中有七口人的村民,不过主要劳动力就他一个,顿时引来周遭其他人的白眼。

  “按出力多少分配,干得多的当然要分得多点。”一个身形壮硕的村民大声说道,顿时引得情况相似的其他村民的附和。

  “谁地上收的就是谁的,为什么还要分给别人呢?”土地相对多点的村民也一阵起哄。

  话头一开,会场就热闹起来,说什么的都有,不过主要还是上面的三种意见,以人口、土地、出力多少来作为分配标准。各自又依据哪种标准对自己有利分成几个阵营,互相争吵。

  看到下面乱成了一锅粥,朱樉头疼不已,前面做的一切几乎都是顺风顺水,村民们都很配合他的安排,他还真没想到眼看要到收获的时节了,一个分配方案竟会让大家争论不休。

  看来自己对人性还是了解太少,以为大多数人也会像自己这样。

  坐在台上的泰杉又忍不住了,猛的一拍桌子,大声吼道:“都给我住嘴!”

  泰杉本就是个大嗓门,这中气十足的一吼更是震慑全场,看见大家都愣住了,他一脸气愤:“你们还有没有点良心,只知道想着自己。伯继投入的没有回报吗?

  我们工匠做了那么多东西白做吗?真要各管各,那好办,散伙,发给各家的东西要么付钱买,要么把东西还来。”

  听到泰杉这话,众人不由面露愧色。

  相对来说,村民还是比较朴实的,他们当然知道朱樉对他们的好,平日里要是抓了几条鱼或打了些野味,自己舍不得吃,送去给朱樉可从不迟疑。

  朱樉的本家堂叔站了起来,粗声粗气地道:“大侄子,你说怎么分就怎么分,我们都听你的!”

  朱樉心里其实也没底,毕竟是头一遭干这种事情,看着大家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只好向旁边的方一志和许行求助:“二位老师,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许行一向言辞简短:“好办,一切归公,再根据需求统一分配。”

  这正是农家平时的做法,由于大部分时间农家都没有稳定的土地,自然也就没有稳定的收获,不论收集的食物还是制作的工具,都是属于集体的。

  除开在滕国那几年,农家其实与一个原始部落相差无几,一切公有是生存下去的最佳最选择。

  方一志原本是来打秋风的,多少有点人穷志短,说话便没了底气。

  见许行说过之后全部人的眼光都投向了自己,心里不由有些发慌,懦懦道:“要不,按井田制的法子办,九百亩,公田居一?”

  在这个时候,井田制其实已经名存实亡,除了固守周礼的周王室外,其他各国要么早已废除,要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

  村民们并不满意许行和方一志的方案,虽不敢再大声反对,底下却是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

  一切归公再按需分配,那可与他们较为赞同的三个标准都不接近。

  至于井田制,他们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交出来给周王室服务,为的可不就是逃脱井田制的束缚,能够自由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吗?

  相比于最初,现在周王室执行的井田制实在太坑人了,只占九分之一的公田是按最佳收获来计算的。

  那些仍然困在井田上的国人们,差不多要用自己收成的一半来贴补公田才能达到要求。

  方一志要恢复井田,虽然他所指的是古时相对宽松得多的模式,可限于固有的成见,村民们心里肯定是不愿意的。

村民们的表现朱樉尽收眼底,知道这两个老师在这件事上帮不了自己多少,只好转而将求助的眼光投向高式子。

  高式子倒不推辞,直接抛出了墨家方案,公私兼顾,按比例分配.

第545章 阻挠坚决实施

  相比之下,由于墨家是底层工匠、艺人的组织,这套分配方法相较于许行和方一志的更让村民接受一点。只是农工到底还是有些差别,其细节处又引起了一些争议。

  讨论一展开,陈辛、陈相兄弟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二人本是儒家,其后慕名投到许行门下,方案便兼顾了儒、农两家。

  泰杉自然也不甘示弱,他所在的团体与墨家类似,但却是更加纯粹的工匠组织,分配方式与墨家又有所不同;族老们也没闲着,在各自征求意见后也加入了讨论大军。

  朱樉的笑容已经维持得极为辛苦,他这才知道,要调和众人的意见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怪不得奠定晋国霸业的郭偃要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于芫向他讲述立法要诀的时候也曾说过,立法必须充分吃透实际情况,制定最为“合道”之法,一旦决心下定,便必须乾纲独断,无所不用其极地排除一切阻挠坚决实施。

  鉴于朱樉在村民们心中的地位,要乾纲独断似乎也没什么困难,难就难在朱樉所熟知的那个时代与现在有着本质的不同。

  想要借用其中一二似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只能寄希望于汇集众人之智。

  虽然他心里早就恨不得抽身而去,搞点研究做点发明比坐在这里不知道轻松多少倍,可这件事却是他不能逃避的,再不情愿也只能撑着笑脸主持讨论交流。

  一个上午过去了,最终的方案虽然没能出炉,但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互助会社的所有收获分为公和私两部分。

  公的部分主要用于公共用途,对外购买、聘请,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从公用资产里支出;私的部分则分配到户,由村民自由支配。

  曙光在望,吃过午饭之后,朱樉终于独断了一回,大幅削减了参加讨论的人数。上午那上百人踊跃发言甚至争吵的情景实在让他怕了,再这样下去只怕他的精神都要崩溃了。

  各村推荐两名代表加上族老,许行和方一志本想回避,却被朱樉苦求留下,只放了陈辛陈相离去,算上高式子和泰杉,一共二十个人开始商讨最终的方案。

  人数一减少,效果立马不同,至少朱樉的感觉就要好多了。饶是如此,这场“苦战”仍然持续到晚上才制定出最终统合所有意见的方案。

  按方案的特点,朱樉将其命名为三三三制。

  整个互助会社的收益平均分成三份,其中三分之一按人头和户进行平均分配;另外的三分之一,按出工出力情况进行分配,原则就是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最后的三分之一则为公用,由社正负责支配进行公共事务的开支,五名族老则监督审核其使用过程。

  三三三制几乎兼具了所有人的意见,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易行。

  当然,这个简单易行是相对于朱樉来说的,由于他这个“超级大脑”的存在,互助会社的分工协作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所有人都按照能力水平进行了最优化的分配。

  从大造火炕开始,朱樉便一直有意识地培养刻、连、槽三人的统筹调配和分类计算记录能力。

  成立互助会社后,由于清无法抽身,朱樉更将他们三个当做自己的得力助手来培养,每一天要干些什么。

  需要进行什么样的人手分配,每一个人干了什么,干的情况怎么样,都是有记录可查的。

  三人虽不是天资聪慧之人,却也不笨,几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下来,业已成为个中能手了,特别是长期给太史打下手的刻,更初具独挡一面的能力。

  朱樉去参加星官大会这十几天,便是由他们三人组成临时“大脑”,虽然朱樉事前做了充分的安排,但三人也是功不可没,整个互助会社的事务一直有条不紊。

  正因为有之前的基础,三三三制执行起来没有丝毫难度。

  其间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泰杉见用于外购外请的公用资产才占三分之一,担心自己分到的太少。

  便强烈要求把自己当成互助会社的成员而非外请工匠,甚至新村建好后他也要有自己的房子,不跟朱樉挤一块儿了。

  他这点小算盘自然瞒不过朱樉,朱樉只嫌村子的人手太手,岂会嫌弃像泰杉这样的人才。

  不仅爽快地答应了泰杉,朱樉还主动邀请高式子也学泰杉一样,却被后者婉拒了。至于农家,朱樉还没开口呢,便在许行再明显不过的神情表露下铩羽而归。

  大暑,热浪炙烤着整个周地。

  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麦子虽然收了,可刀耕火种的模式下,产量可想而知。粟要比小麦更耐干旱和贫瘠,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主要作物,可收获时间却要迟一些。

  周地的惯例,小麦一收,国府和贵族们就开始向平民征收粮赋,商人们也会凑上来索取之前为换取盐、布等物的赊欠。

  用意自是十分明显:将民众手中的粮食榨取一空,然后坐地起价,赚取更大的收益。

  不仅是普通国人,连朱樉他们这种匠吏家庭,也有不少会因此陷入极度困窘。

  互助会社的成立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几个村子这场每年都会爆发的危机。

  不过也只是缓解而已:耕马来得太迟,小麦的播种量并不大,虽然比往年收成有所提高,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有的指望都放在了播种量最大的水稻和粟上面了。

  只要熬过这段时间,上万亩的稻、粟和漫山遍野粗放种植的苴、苎、麻一收,温饱问题将再不会困扰着他和新生的互助会社,到时海阔天空任他驰骋。

  眼看着马上就要开镰丰收了,周地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老周王的出殡队伍在正要下葬时被袭击。

  陵墓被挖开,所有陪葬财物被洗劫一空,棺椁被打翻在地,扒得精光的尸首弃首于荒野.

第546章 送葬队伍中

  身处送葬队伍的清趁乱逃脱,也不敢回城,趁机便赶回了村子,向朱樉传递了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