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159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从永平出发,敲着锣鼓,沿着丰润、宝坻、香河、通州直达京师,沿路百姓无不欢庆大捷的消息。

  报捷的队伍到达德胜门外的时候,京师的百姓已经把德胜门内外堵的水泄不通,因为早早就有快马沿路把消息传了过来。

  这样的报捷方式是阁臣孙承宗决定的,他在收到滦永大捷的消息之前,刚刚才找到沈阳出逃的辽民确认了范文程的首级。

  遵化收复确为奇功一件,因为此时京畿蓟辽空有十几万大军,但却没有一个军将敢提出去收复四城。

  孙承宗也不敢,此时四城里一共驻扎着一万余建奴精兵,还有若干蒙古骑兵,收复四座城池的事情他已经在谋划,但四城之间除了遵化,其余城池之间相隔不过一日路程。

  攻打其中任何一座,建奴驻扎在其他三城的兵马都会紧急援驰,对于明军来说围城打援这样的事情就不要想了,京畿蓟辽此时的任何一支或几支营伍都不敢放言能够阻拦住超过一千的建奴精锐。

  孙阁老对留都京营率先攻打遵化的策略非常满意,先把孤悬在外的遵化收复,然后静待下一步建奴的反应再做筹谋也不迟。

  可遵化收复的消息只过了一天,迁安收复的消息又到了,这就让孙阁老大为惊诧。

  遵化的建奴守军不过两千,要是采用突袭的手段,以五千敢战之士一举克复是有可能的。

  经年带兵的孙承宗很自然的就把侯世禄的团练营给忽略忽掉了,要是团练这么有用,朝廷还要官兵干什么?

  可迁安一定会收到遵化失守的消息,再用奇袭的法子就行不通了,现在的大明在战阵上,除了袁崇焕、满桂敢于主动向建奴发起进攻,再没有其他军将。

  可他们一个下狱,一个战死,剩下半个敢战的祖大寿被吓的逃回锦州怎么都不肯再出来,孙阁老几次招他来山海关商议战守之策,他都托病不来。

  直到孙承宗把遵化收复的消息传去锦州,祖大寿这才表示等“病情”稍稍缓解会立即赶来。

  当迁安收复的消息再传到锦州之后,祖大寿立即就带了三千兵马赶到了山海关。

  侯世禄把滦永收复的消息报到山海关的时候,祖大寿才刚刚赶到,一起到达的还有辽东副将祖大乐、祖可法带领的两千骑兵。

  要是侯世禄只说收复滦永,在山海关的众人决计是不敢相信的,可同来的还有萨哈廉的尸首、纛旗、印信。

  祖大寿在宁锦驻守多年,建奴的贝勒大臣少有他不认识的,大家打归打,可不打的时候也还做些其他勾当,不然建奴那边的人参、皮子要卖到大明,哪里还有比从宁锦入关更近的地方?

  萨哈廉是正红旗的贝勒小旗主,这样的人物祖大寿稍稍辨认了一会儿就认了出来,况且这时候其实尸首都已经不重要了,纛旗印信的说服力可比尸首要大的多。

  众人这才重新开始审视侯世禄发来的消息,驻守关内四城的诸位主将,除了朱樉逃跑,其他全数被阵斩,这个结果显然把自孙承宗以下的诸位全部吓住。

  如果这是真的……众人都深深打了个冷颤,留都京营居然悄无声息的练出了一支天下强军。

  可看看侯世禄的信报里还说,这支营伍五千人马如今只剩了两千七八,想想五千人就击溃了建奴在关内的万余兵马,这活脱脱就是戚继光在世。

  不过幸好这支兵马已经折损至少过半,想到这里大家又不由稍稍松了口气。

  损失两千二三百人,想必是已经确认战死或再也上不得战阵的,但建奴兵马的精悍在场的诸位又都是认同的。

  而此时留都京营想必伤兵满营,想来还有很多无法确认是否能够伤愈,以他们的经验算起来,这支兵马现在已经可以算得折损过半,因为受伤的兵卒大半都将无法再回到军营。

  孙承宗思考了一会儿,当即就命令祖大寿、祖大乐、祖可法领兵去永平查探消息,稍后又派在山海关增援的山东总兵杨绍基领兵隔一日出发。

  山海关到永平也不过一日的路程,更何况祖大寿的兵马全是骑兵,刚刚才赶到山海关的锦州兵马来不及歇息,立即就领命去了永平。

京畿的戒严还没解除,按照大明的惯例客兵当日还是不得入城的,祖大寿的兵马被引到了华夏军在城外的营寨。

  朱樉此时已经带着吴金和金州二团离开,这个营地正好让率先赶到的祖大寿捡了便宜,毕竟永平到遵化要比到山海关远一倍。

  当晚出来接待祖大寿的是侯世禄,他托辞朱樉因为永平新定,城防各处都需要修整,城内的民心也需要安定,因此不敢夜里离城。

  要是几天前,虽然侯世禄没被贬职前的地位要比祖大寿高不少,得到这样的对待说不得祖大寿要耍一耍脸色,但看到萨哈廉的全套配置之后,现在他只能老老实实的接受这个说法。

  第二天一早,祖大寿就见到了把建奴打的大败亏输的留都京营游击朱樉。

  虽然大明的军将平时互相可以不做理会,因为在互不统属的情况下,一个杂号总兵统领的兵马并不见得会比游击的兵马多。

  可规矩也还是要讲的,游击见到总兵下跪总也免不了,看见朱樉大大咧咧的抱拳行礼,此时祖大寿也不敢计较。

  因为他很清楚,就只凭阵斩萨哈廉一条,这个小游击不用多久必定也会升任一个杂号总兵。

  天气虽然依旧寒冷,但华夏军还是在堆放建奴尸首的地方洒满了石灰、硫磺。

  团练营的一千兵卒用了两天时间也还没有把散布在方圆两里多地的尸首收拾干净.

第257章 打消投降的想法

  看着还在忙碌收拾的战场,看着一堆堆摆放齐整的尸首、兵甲,祖大寿只瞟了几眼就确认,全是真奴!

  留金钱鼠尾辫有个最重要的辨识,那片拇指大小有头发的地方,头皮的颜色和别处深浅并不一致,这和冒功充数的首级极好分别。

  有些军将来不及或者懒得编扎金钱鼠尾辫,干脆就把首级的头发全剃了,可头皮的颜色却怎么也做不了假。

  汕西总兵五镇总理马世龙是宁夏将门出身,早年间一直在陕甘宁边镇任职,从游击、参将一路做到副将。

  孙承宗当年督师蓟辽时马世龙受到了赏识,三十岁时就做到了山海关总兵,但随着孙承宗被阉党排挤告老,他也被安排了个大陷阱。

  天启五年,从建奴那里逃回个生员刘伯强,跑回山海关后到处说建奴占据的耀州防备空虚。

  马世龙被撺掇着派了七千兵马去偷袭耀州,结果途经柳河时被一百建奴甲兵和几百无甲夜袭,七千兵马全数溃散,带兵的副将、参将都被杀死,他也因此获罪被免职。

  直到去年建奴入寇京畿,袁崇焕下狱,孙承宗被崇祯皇帝重新启用,孙阁老又想起了他。

  马世龙起复时的公文十分难看,“命罪帅马世龙戴罪立功……”十二月起复,到了三年元月才将他官复原职,被任命为汕西总兵.五镇总理,统领京畿各处入援兵马。

  要不是被恩主孙承宗召唤,他是一丁点也不想再复职的,看看乡党侯世禄以及耿如杞、张鸿功的下场,马世龙就觉得心寒。

  延绥总兵吴自勉克扣粮饷,勒索不愿意入卫的军士交纳贿银,并且大肆盗卖军马,导致入卫兵马大量逃散,万余入卫部队到达京师时只有两千之数。

  甘肃巡抚梅之焕和甘镇总兵杨嘉谟带领的入卫兵马因为没有发安家口粮,部队在途中兵变,部分兵卒们杀死将领劫夺了粮饷逃回甘肃。

  梅之焕以重赏收买了部分兵变军卒作为内应,把兵变的领袖全数杀害,导致入卫兵马哗变逃散,来到京师的兵丁寥寥。

  可这些利用入卫京畿乘机克扣粮饷,并且拖拖拉拉只带着少量兵马来到京师的大将们没有受到一丁点的处罚,而且朝廷还在商议要论功行赏。

  要不是为了恩主孙承宗,要不是还想洗脱身上的罪名,马世龙一点也不想来京师掺和。和

  来到京师的这几个月里,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严令各部不许妄动,至于收复四城的事他连想也没想过,反而是恩主孙承宗颇为积极。

  侯世禄家和马世龙家世代交好,大家在各处都互相帮衬,可听到侯世禄来说留都京营的一支兵马要去收复遵化时还是心中鄙夷。

  虽然很理解侯世禄心中的不忿,但他绝不相信留都有什么兵马能和建奴一战,因此决不肯派一兵一卒出动。

  后来的事情虽然完全出乎了马世龙的意料,遵化、迁安都收复了不说,还斩获颇多,可即使这样,他也仍然不想冒险,倒是驻扎在蓟镇的各处兵马全都蠢蠢欲动。

  虽然他还是想呆在蓟州不动,但却耐不住各路总兵的刮噪,不得以才移驻了遵化,迁安收复后大家都看着他,可马世龙一分争功的意思都没有,最后还是众将抓阄,尤世禄得了彩头。

  可等遵化收到滦永被收复的消息后众将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叫嚣着要去追剿残敌,请求马世龙即刻下令出兵。

  他本来是不想理会这些的,作为五镇总理,总领京畿各处兵马的大将,四城克复怎么也少不了他的功绩,可功绩什么的他已经不在意了,马世龙已经决定建奴事了他就请辞归家。

  不仅侯世禄关于滦永的捷报传来,隔了一天,孙承宗的书信也到了,还是请他坐镇永平,收拾滦永克复后的残局。

  看着建奴镶黄旗固山额真纳穆泰的尸首、纛旗、印信,马世龙明白,这是侯世禄送给他的功劳,看着众将见到这些东西时眼红的样子,他知道拦住大家过去争功也不合适。

  于是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一日夜,马世龙终于下令移镇永平,延绥总兵吴自勉、甘镇总兵杨嘉谟、陕西总兵王承恩等人亟不可待的连夜就向永平赶去。

  马世龙很清楚孙阁老的意思,侯世禄肯把消息首先告知他们二位,就是存了让他们来分配军功的意思,而孙承宗时年已经六十七岁,他才三十六岁,恩主是想再推他一把。

  可孙承宗不知道的是,马世龙早已心存退意,对战功、封赏什么的已经失去了兴趣。

  二十二日一路疾驰赶到永平的马世龙本来以为要大大的头疼一番,在他想来立下如此大功的留都京营必不是好相与的,面对抢功的各路将帅想必有一番龙争虎斗。

  哪里想到留都京营的小游击全不在意功劳,孙承宗没有争功的意思,萨哈廉的全套装裹都被他给了祖大寿,马世龙也没有抢功的意愿,纳穆泰的装裹被他送给了尤世威。

  永平城下近八千的建奴首级全然够分,不要说来的这些军将了,再多两倍也够分润,留都京营游击这番大方的做派得到了众将的交口称赞。

  马世龙被孙承宗要求起复是有原因的,祖大寿在袁崇焕下狱后带着五千兵马逃跑,祖家在辽东经营多年,遍地故旧,可他早年却一直是马世龙的下属。

  马世龙任山海关总兵的时候祖大寿还是副将,本来逃回锦州的祖大寿就在投降建奴还是继续效忠大明之间犹豫。

  是孙承宗亲自请已经下狱的袁崇焕写信劝阻,祖大寿才没有立即叛逃,等收到老上级马世龙总理京畿入援兵马的消息后才打消了投降的想法。

  此时的辽镇兵马大半是马世龙的老下属,各路入援兵马又都受他节制,加上留都游击豪爽,本来可能为争功打破头的场面没有出现。

  大家按着权位、资历,在马世龙的协调下,轻轻松松的就把功劳分配妥当.

第258章 安置问题

  于是三月二十三日早上,一份马世龙为首,入援各总兵连署的报捷文书送到了山海关,这样大功的报功文书还需要孙承宗署名,表示他也经过勘验并认可。

  二十三日当晚,孙承宗亲署的报捷文书就送会了永平,文书中的内容孙承宗不置一词,只要求马世龙要大张旗鼓的沿路报捷直到京师。

  马世龙理解恩主的用心良苦,五个多月来,京畿被建奴折腾的民心士气皆丧,这样的大捷正好提振一下民间的心气。

  于是马世龙特意从各军中挑选了雄壮之士,组成一支报捷队伍,沿路大张旗鼓的向各地军民报告此次大捷。

  大明崇祯三年三月二十四,自京畿东面开始,凡报捷队伍经过之处无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报捷骑兵到达德胜门外时,民间欢庆的气氛到达了高潮,京师各处民众都在向德胜门涌来。

  缙绅富户们纷纷派遣仆役从各处出城赶往德胜门,因为据说德胜门已经堵的走不动人了,他们带着酒食要去慰劳将士。

  这一天的京师终于解除了戒严,困在城里四个多月的民众终于能够出来走动,于是聚集在德胜门外的人越来越多。

  报捷的文书早就被守门的官员紧急送进宫里去了,可这样的重大的捷报是要走个流程的,因此报捷的官兵需要在城外等待消息。

  半个多时辰之后,一位身着红袍的太监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费尽了气力才登上德胜门的城楼。

  皇帝有旨,众将士辛劳,先去通州修整,待二十八日皇帝将亲自在午门举行献捷大典。

  一时间城上城下欢呼不断,要知道对于大明的军兵来说,午门献捷是最高规格的奖赏。

  这样的安排也是有讲究的,在大明,不论如何,没有皇帝的圣旨,超过五百的外兵是不得入城的。

  况且京师民众在担心恐惧中度过四个多月,曾经三度被建奴的兵马打到了城下,现在成功的赶走了建奴,“胜利”了,自然要给民众们留够发泄的时间。

  午门献捷不是说献捷的队伍从德胜门走到午门就完事,而是先要在京师各主要街道上走一遍,最后才到达午门。

  要等几天才举行仪式,除了京师各处要张灯结彩,洒扫街道,最重要的是要议功,要在献捷的时候对做出贡献的文武官员当众宣读封赏。

  来献捷的队伍自然都是各家总兵的亲兵、家丁,因为除了他们,官军里也少有威武雄壮之士,一路上享尽了荣耀不说,在通州想必也是要被优待的。

  在德胜门的城楼下三呼万岁之后,报捷的队伍心满意足的又转头向通州回转了。

  因为提早收到了到消息,兵部尚书梁廷栋早就会同下属们对封赏之事有了计划。

  三月二十五日早朝,在皇极殿的门前,大臣们开始讨论遵永大捷的封赏事宜,因为收复四城起于遵化,而且遵化也是被建奴首先攻克的城池。

  永平则是被建奴攻占的四城中最重要的城池,兵部把此次大捷称作了遵永大捷。

  兵部对于其他武将的封赏建议虽有争议,但只几句朝臣们就都妥协了,比如罪帅侯世禄官复原职出镇大同,比如马世龙加太子太傅衔等等。

  只有对留都京营以及游击朱樉的封赏建议时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议。

  兵部建议,对于斩首一千五百余级,缴获建奴镶蓝旗贝勒朱樉纛旗的留都京营赏功四万五千两,对于统领这支兵马的游击朱樉,建议升淮南总兵。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户部尚书毕自严,他不是反对朱樉升任淮南总兵,而是说户部没有银子。

  万历年间开始,人头赏都是有定制的,鞑掳三十两一级,蛮夷十两一级,乱民五两一级,可户部现在连各地军饷都筹措不出来,哪里有银子赏功?

  毕尚书跳出来是请皇帝拨内帑赏功。

  这次因为都是实打实的建奴人头,又因为被孙承宗和马世龙压着,这两位都没有什么争功的心思,因此万余建奴首级就真的只报了实数,可这就要三十万两赏功银子,户部到哪里去找这么多银两?

  接着出来的是吏部尚书王永光,大明原先并无淮南总兵的设置,他质疑兵部不经廷议擅自设置职位居心不良。

  对于赏功银的事情,梁廷栋自然心知肚明朝廷拿不出这笔银子,可作为兵部尚书他却不能不提,朝廷拿不出来是一回事,但他要是不为军将们争取就说不过去。

  见户部尚书跳出来说没钱,要请皇帝拿内帑出来发放,他自觉的一声不吭,当做此事就算过去了。

  可吏部王永光跳出来他就不能不说话了,武将的人事问题一向归兵部掌握,吏部管的是文官,这王尚书的手伸过界了。

  “陛下,自臣出掌兵部以来,屡次收到南直、山东的告急文书,如今东南沿海又被海盗侵扰,兵部以为应置一强军于淮南,以便清剿、震慑海匪,也好保证两淮盐场之出产。”

  梁廷栋早就和周延儒商议过朱樉这支部队的安置问题,这样能打一支营伍再放回留都是很不智的,但朝廷里一定又会有人提议把这支强军调往辽东。

  要这支营伍离开南直是不行的,搞不好当即就能溃散,这样的结果是梁廷栋和周延儒都不愿见到的。

  鉴于罗同安屡屡在两淮盐场捣乱,两人商议干脆以平定海匪的名头把这支营伍改置,但又不出南直。

  “陛下,臣以为本兵置强军于两淮甚为妥当,近两年来因海匪侵扰,两淮盐税骤降,已经从旧年的四十七万两降至去年的三万余两,臣以为本兵此举老成谋国。”

  两淮盐场已经被华夏联盟连打击带倾销搞得已经快破产了,现在不过招些流民用最古老的法子煮盐维持。

  刚才还喊着没银子的户部尚书毕自严见两淮盐场有了稳定下来的可能,又赶紧出来帮梁廷栋说话。

  “陛下,臣以为如此强军至于南直实在可惜,应将其移镇至宁锦、山海一线才能当其所用。”.

第259章 联络感情

  内阁大臣,中极殿大学士成基命果然站出来提出了移镇的建议。

  今天朝会的主要议程就是议功,因此今天主要发言的大臣就是梁廷栋,他不仅一边提出兵部的建议,一边还偷偷查看着皇帝的脸色。

  当他提出赏功银的时候就看到皇帝端坐的身体有些扭捏,毕尚书站出来建议出内帑时候,皇帝脸上甚为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