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129章

作者:云烟遮掩流星

  周延儒这番看法绝对是高明的,以往跟着沐家到处镇压的几家大土司这次都被奢崇明和安邦彦洗了一遍,这些年这些土司们可没少给这两家找麻烦。

  靠着大明军的暗中支持,持以往势均力敌局势顿时倾覆,从没这么痛快打过仗的两家又杀又抢,好不愉快。

  可他们这么一搞,云贵两地土司间的均势也被打破,加上两家对上两地明军时下手更狠,如今两地明军名存实亡。

  “爱卿可有什么得力干员举荐?”

  这下大臣们几乎“石锤”君臣二人是在演戏了,看看这一问一答接的多么巧妙,要说事先没对过戏谁信?

  “臣举荐遵义参将林兆鼎任云贵总督。”

  “荒谬……臣失仪,请陛下治罪!”

  周延儒的话音未落,礼部尚书王永光就断喝一声,随即发现皇帝正在冠冕后面盯着他看,心中顿时一凛,赶紧长揖请罪。

  “恕你无罪,王卿,且听周卿说完再议也不迟。”崇祯皇帝确实没和周延儒讨论过这事,但他觉得周爱卿说的完全在理啊!

  “臣谨谢陛下宽宥,可以武职升任文职,祖制未有,请陛下三思!”

  王永光是崇祯皇帝登极以后提拔起来的,算的上是自己人,也是因为他在朝中一向有清廉敢言的名声。

  朱由检可是立志要做明君的,纳谏是基本操作,虽然心里不太高兴,可为了显示胸怀,还得出言安慰王永光。

  “王尚书,周卿身为礼部尚书,岂有不知祖制的道理,且听他说出个道理来。”

  皇帝都这么说了,王永光能怎么办?

  “陛下,王尚书,遵义参将林兆鼎可非同一般武夫,他与臣乃是同科及第,正经三甲进士出身。”

  不错,周延儒和林兆鼎确系同科,按说是“同学”关系。

  “竟有此事?为何进士出身居然做了武将?”崇祯皇帝听完周延儒的话也不由坐直了身体,这几乎是大明朝没有出现过的事,稀奇。

  “陛下,林时廉及第后历任四川都阃,N京左都督府同知,西南民乱时,时任左都督府同知的他因为熟悉西南,自请任职遵义副将,此次平乱更是他带着兵马一路剿平奢安,臣以为,要镇服云贵宵小,非他莫属!”

  哪个年轻人不喜欢英雄?更何况林兆鼎还是文官出身,投笔从戎自古都是佳话,皇帝很兴奋。

  都阃(音捆)、同知都是文官,都阃的职位更是和总督类似,无非管辖大小而已,林兆鼎的名字崇祯皇帝早就在奏章里看到了,褒贬不一。

  四川的官员们大半都在参劾他,因为林兆鼎从进攻蔺州开始就属于无令而行,朱燮元更是把云贵糜烂的责任加在了他的身上。

  可参着参着就参不下去了,因为他从打蔺州开始,不过一个月就把奢崇明、安邦彦打的大败而逃,安位也投降了.

第174章 准备

  之前七年里朝廷先后组织了二三十万人马,每年耗费的银两都超过三百万两,去年因为朱燮元准备组织围剿,花费更是高达六百万两,要不是林兆鼎一举打败了两土司,今年的耗费也不会低于去年。

  看奏报的时候朱由检就没有觉得林兆鼎做的有什么不对,至少给朝廷省了六百万两银子,这样的武将还能怎么苛责?

  可没想到更大的惊喜来了,这位他本来就打算护持的武将居然是文官出身。

  “嘿,此乃是吾朝班定远啊!”

  自己手下居然还有这样的能人?年轻皇帝怎么也忍不住心中的高兴,天启朝为了西南,七年都没什么办法,自己登极才一年多,这位干净利落的就把西南平定了。

  大明自从武宗宣德之后,武将、勋贵的地位就彻底没落了,从朝会上就看得出来,除了几个国公,一个有资格上朝的武将都没有,而且几个国公还是摆设。

  得了,这下大臣们也不争了,班定远都被皇帝叫了出来,班超啊,自古文人的表率。

  这事确实没法破!林兆鼎正牌子进士、文官出身,都阃又和总督职责类似,而且很能打!

  看看朱燮元吧,一年六百万两银子,聚集了十多万兵马在重庆府周边,可还在跟朝廷伸手要银子。

  林兆鼎就带着七千兵马,嘁哩喀喳一顿就把奢安两家打翻在地,而且没有开口问朝廷要过一分一钱银子。

  对了,林兆鼎的折子里说那支跟随他一路追剿的**兵马,撵着奢崇明和安邦彦的屁股追到洞乌去了。

  这得是多么强大的统帅力?要知道那可是客兵,还是**来的客兵!军饷、粮秣自筹不说,居然还能听从他的号令继续追剿残敌!

  “臣附议!”户部尚书毕自严率先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表示赞同周延儒的提议。

  不开玩笑,要不是林兆鼎痛快的解决了奢安之乱,他今年又要和皇帝扯皮,辽饷至今都还没着落呢。

  “臣亦附议!”兵部尚书王洽也出列表示赞同。

  皇帝不满兵部已久,去年不论辽镇还是西南,都让兵部焦头烂额,今年杉西的民变越发热闹,难得有一场大胜,怎么说也有兵部的功劳。

  “臣等附议!”

  看着这样的情势,大臣也都明白,于情于理,此时林兆鼎确实是安定西南最好的人选,况且看皇帝的兴奋劲,没来由的触这个眉头何苦呢?

  崇祯二年对于樊哙和大明联盟来说是非常欣喜的一年,经过两年多的反复实验,石鱼终于制造出了合格的微型擒纵器。

  不仅如此,他带领的团队还对发条的材质进行了改进,大明联盟的第一批走时相对精确的怀表诞生了。

  没有一项工业产品只能单独运用在一个领域的,石鱼团队在擒纵器领域的研究,让他和整个团队都发了大财。

  几乎所有精密机械的控制部件都需要擒纵器,磕头机实际也主要是利用了擒纵器原理。

精确的钟表有了,经纬线的设定樊哙经过一年多的推算也完成了,六分仪的原理十分简单,但凡有过一点航海经验甚至了解过航海知识的人都能制作出来。

  利用钟表和六分仪测量经纬度的方法也不难,无非繁琐一些罢了。

  既然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樊哙准备出发去东瀛一趟,早就答应杨天生的事情,渼州的开发将由他来主导。

  况且杨天生来信报告,因为联盟各家大量在东瀛迁移人口,那些领地面积大些的国持大名们还好。

  可一些村镇级大名们的意见非常大,一些小大名因为领地人口大量流失,已经和联盟去招收人口的客商发生了冲突,甚至还造成了死亡事件。

  虽然杨天生迅速出兵直接抹掉了四家大名,但东瀛大名们也因为人口大量流失的问题颇有怨言。

  这些年来,九州的大名们因为频繁和大明接触,他们被大明的繁荣和强大深深震撼。

  象毛利家、黑田家这些当初率先向大明投降的大名更是可以相对自由的往来大明,而萨摩诸藩因为一向和李旦交好,也和联盟关系密切。

  这几家甚至隐晦向杨天生咨询,他们能否脱离东瀛归附大明的问题。

  而且毛利秀就现在还做着东瀛的关白,有了这样想法的他自然就和九州诸藩要特别亲近一些,相反的,对于北方的大名们自然要想办法压制。

  如此一来,东瀛南北大名之间渐渐有了对立的立苗头,现在东瀛几乎形成了三个集团。

  南方以毛利家、黑田家、岛津家、细川家为首,北方则以加贺的前田家为首,剩下就是一些观望的小大名。

  之前需要东瀛大名们组织人力远赴南美,结果还被南方大名们抢了先手,二万多人几乎全是南方大名的人。

  据说最近毛利秀就还联合了南方大名们在想法操作一件事,他们正在游说李国助和妻子离婚,然后迎娶后水尾天皇的女儿兴子。

  李国助的妻子是东瀛人,九州国持大名肥后细川家的女儿,但细川家不仅不阻止,反而积极劝说他改娶兴子。

  兴子的身份倒是特别,东瀛天皇的女儿,德川秀忠的外孙女,可她现在才只有七岁!

  杨天生为此还特意回了台北一趟,对这事樊哙倒是没什么意见,那些大名的意思他也明白,只要李国助和兴子有了儿子,那么注定就是东瀛的下一代天皇。

  可他也并不想为了这事强迫李国助,整治东瀛的机会多的是,结果杨天生告诉他李国助倒是非常乐意。

  想想也是,李国助一生豪富,钱财已经引不起他太大的兴趣了,现在有机会能做东瀛的太上皇,这诱惑力对他还真是不小。

  可这事不能操之过急,特别现在东瀛南北大名还有对立情绪,一个不小心搞不好他们就要打起来。

  对于东瀛大名间的对立情绪是大明乐见的事情,但打起来就不好了,樊哙并不想过深的干预东瀛内政,但绝不允许他们打成一团。

  一个“稳定祥和”的东瀛才是好东瀛,正好现在跨洋远航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借此机会安抚一下东瀛内部.

第175章 小心翼翼

  不就是想出去发财吗?樊哙去东瀛也是要告诉他们,只要坚定的跟着大明走,机会少不了!

  四月,正准备启程去东瀛的樊哙被一份情报留了下来,商盟里杉西的会员汇报,从去年年底开始,杉西的延安府和巩昌府一带发生了大规模民变。

  目前杉西流民遍地,可没有一条安全的通道能把这些流民运出来,知道这个消息的商盟成员们个个心急火燎,吕宋的铜矿,加里曼丹的大金矿,霹雳的锡矿……全都是钱啊!

  之前樊哙的策略是在南直隶和诃萳之间布局,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乱局最终会发展到整个中原地区。

  可谁知道诃萳乱起来要等到那一年,想想现在遍地流民的杉西哪个不流口水?

  自己去不了东瀛,还得派一位份位足够的人去,樊哙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把许心素请了出来。

  许心素这两年已经完全退出了联盟内政系统,只负责处理商盟和行会事务,虽然他才4

  岁,但李旦和颜思齐先后离世还是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都是长年在海上奔波的人,李旦的岁数倒是过了五十,但颜思齐连四十都没过。

  在另一个时空里,许心素在李旦和颜思齐过世以后一直坚持和郑芝龙斗到死为止,可现在不需要了。

  樊哙得到现在的位置没有一点争议,而且坐上首领以后带领着大家过的如此红火。

  以前大家走海,干的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情,除了风暴、迷航,还要担心大明、尚亚西、河蓝……可现在呢?只剩天灾。

  许心素还是跟以前一样,一年去一次南直隶,现在他可不用小心翼翼怕这怕那了,以前收货要各种委曲求全、讨好奉承,现在则完全反了过来。

  前两年因为交战,和欧罗巴的贸易几乎断绝,商盟里不满的声音不少,可大明联盟又不是只有外贸才能让人发财。

  大明的大半盐业几乎都被联盟把持了,台湾、海南巨型盐场的建成,使得大明的盐源源不绝的流向大明腹地。

  贿赂官员取得盐引花费的银子并不比从大明运盐来的少,而且还要费心关注朝廷的形势,现在花银子买就是了,而且还是上好的细盐。

  至于运输都不用商人们操心,大明海运集团和大明运输行在大海里,长江和运河上畅通无阻,还不用担心被盘剥或者遭遇不测。

  除了盐,还有糖和烟草生意,以前蔗糖只有雷州和琼州出产,现在台湾和吕宋到处都是甘蔗田,新占的岛屿也大多适合种植甘蔗。

  烟草就更不用说了,吕宋烟自从万历年间在大明就是高档货,周延儒为什么冒着风险要在朝堂上帮林兆鼎挣位子?

  除了五万两银子,常年供应的大明特制烟丝功劳可也不小。

  大明商盟的成员近两年越发感觉选对了路子,大明联盟的各种新东西层出不穷。

  商盟各家几乎都在大明联盟的指导下开办了各色工坊,有铁的开铁坊,有煤的开煤矿。

  现在大明好些府县都能看见四轮的大马车,最让商贾高兴的是一种叫做蜂窝煤炉子的物件。

  要知道在大明想要全天候保证热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豪富之家根本维持不了,煤炭的使用在民间并没有普及,除了开采、运输的原因主要是煤烟有毒。

  蜂窝煤炉子可真真是个好生意,炉子不贵,一般人家也都买的起,可关键这玩意是长期生意,一天五六块蜂窝煤,烧水、烧饭也就够了,比烧柴草还便宜。

  这东西一出现就受到了城里人家的喜爱,但凡日子过得还像样,就没有不需要的,院子的边角搭个通风透气的小棚子,一天到晚什么时候都有热水取用。

  这年头也绝没有不建在河流边的城池,一来是取水用水便利,而来连通护城河也是极重要的防御措施。

  现在有商贸成员居住的城池,城内水量大河里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水车,水力机械可不知道要比人力节省了多少倍。

  虽然暂时传说里的海贸巨富还没见着,可就是这些的点点滴滴也并没有让大家少挣银子。

  四轮马车的运力可比两轮大的多,加上运河、长江、海运的畅通,如今的货物运输可比原先顺当的多。

  去年的年会上许心素终于代表大明联盟向成员们发布了通知,和西洋的贸易即将全面开始。

  今年中元节一过,各地的货物如潮水一般涌向联盟各开放港口,有两年没见的海上繁华又终于重现。

  许心素欣然接受了樊哙的邀请,自从李旦过世以后,除了去平户追悼,他就没有再去过东瀛,作为联盟如今仅存的耄耋,的确也只有他才最能代表樊哙。

  许心素去了东瀛,樊哙立即就开始着手布置,联盟联现在确实很为难,不插手大明内部的纷争吧,大量的人口就无法得到,插手吧,势必要和各方直接冲突。

  可联盟现在的人力缺口实在有些大,这两年步子迈的太大,地盘拿的太多,一时间有些扯着那什么了。

  现在先就不说其他,光是兵员就严重不足,济州岛上两个新编团加起来还不满八千人。

  金州董先那里三个团的力量必须要保证,各大岛屿上一个团的兵力已经稍显单薄。

  运河上钟斌那里编练了三个团,长江上郑芝龙那里因为云贵需要,新编练的三个团也被派了过去。

  到底还是没有地盘和大明直接连接,人员运输实在还是困难,思考了几天,樊哙终于决定不等了,必须要在大明腹地占据一块地盘,否则大量的人力资源利用不上实在太可惜。

  决定一下,他立即就组织了会议,选地盘,然后调配人员、物资。

  其实可选的地方不多,要靠近杉西、诃萳、讪習,必须要有大的江河可以利用,但又不能是关键地带,就这样,洵阳一带被选中。

  洵阳(杉西浔阳)位于杉西东南部,紧邻湖广勋阳和寺钏幡州府,离诃萳淅川也不远,坐落在汉水之畔,顺江而下就是勋阳、项阳.

第176章 寻求赈济

  这里西南不远就是大巴山,北方的汉水和西部的黄洋河是天然屏障,东部的吉水和白石河又把洵阳和湖广隔开。

  最重要的是顺着汉水逆流而上,西面不远就汉中府,汉中平原可是杉西最重要的粮仓。

  而且洵阳南边不远有个地方叫做平利,那里不仅有煤而且有铁,有了煤铁铠甲兵器就能就地打造,在大明腹地可没必要组建火器化那么高的战队。

  地点选定,那么人员配置就需要认真考量了。

  首先,要以什么身份占据洵阳呢?肯定是不能是大明联盟的名义,泉州副将就更不可以了,没有命令泉州副将大老远派兵去占据洵阳,那就是真正的造反。

  那么只有以流寇的身份了,想到杉西樊哙立刻就想起了一个人,王栋,刚刚才在西南崭露头角,林从安的报告里对他大加赞赏,刚巧他又是杉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