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74章

作者:御炎

之前弹劾风暴之中,今文学派也对郭鸿下手弹劾,认为他没有做司隶校尉的品德,要求换人,换上他们的人。

结果当然没成功。

荀氏和卢植、刘备一起上表支持郭鸿,所以今文学派算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彻底激怒了郭鸿,郭鸿顺势投入古文学派的怀抱。

“卧虎”的投靠对古文学派来说算是如虎添翼,对今文学派来说则是雪上加霜,他们高估了自己在党争时代的政治影响力,还以为可以像过去那样暗箱操作。

惹怒了郭鸿,对他们没有好处,就比如这一次,郭鸿就很想乘胜追击把案件的调查权拿到手,然后顺势废掉东园,积累威望,为古文学派进一步压垮今文学派立下功劳。

但很可惜的是,他的计划没有成功。

今文学派那边也不傻,他们认为就算得到了联合调查权,掌握武装力量的司隶校尉也是主导者,而司隶校尉郭鸿是古文学派的一员,让他拿到调查权,一定会对今文学派带来巨大的隐患。

所以今文学派单方面停止了合作,并且更进一步的上表弹劾司隶校尉郭鸿,试图再次把这个关键职位从古文学派手里夺回来,顺势中断了对东园的联合攻击。

如此一来,郑玄和杨赐之间达成的君子协定也就吹弹可破了。

围绕着司隶校尉这个雒阳城内的核心职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郭鸿背靠古文学派,再以颍川郭氏这个传家百年的律法家族的底蕴进行对抗,终究没有落入下风。

今文学派的弹劾条款被逐条驳斥,此事遂不了了之。

当然,郭鸿更加憎恶杨赐领衔的今文学派了。

整个光和七年的正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逐渐过去的。

刘备恢复了工作,但是除了为刘宏出谋划策之外,他对雒阳的政局并不在意,因为光和七年年初的主旋律,绝对不是朝堂上的政治斗争。

张角三兄弟的死给整个大汉局势所带来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当然是缓和,因为没有他们,全国范围内的太平道起事部队就无法全面协同作战,甚至于该如何作战都是个问题。

但是他们的死从短期来看,显然不是如此。

三人的死在最开始给太平道信众们带来的是惊恐和迷茫。

太平道的基底归根结底是由张角的个人魅力与太平道教义组成的,张角传播教义,张角身体力行,张角告诉他们要做善事而不能做坏事,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来扩大影响力。

对于太平道各级组织的领导者来说,他们的地位更高,知道的信息更多,可能个人都有个人的利益诉求,也更清楚的了解太平道的本质。

但是对于数量最广大的基层信众来说,张角是他们心里的神。

因为张角的号召,他们才会相信苍天已死,相信黄天当立,然后义无反顾的选择造反。

张角的价值远大于任何一个人,张梁和张宝加在一起也不及张角的十分之一。

所以张角死掉的消息迅速盖过了其他全部的消息,迅速在巨鹿郡传播来来,成为当地的头版头条,引起了大范围的连锁反应。

值得一提的是,太平道要造反的消息目前只在各个重要领导者之间传播,并未透露给广大基层信众,基层信众只会在起事前夕被动员一下,事发之前他们是不知道的。

所以广大信众并未了解到太平道准备造反的事情,他们只是单纯的被张角的死震惊到了。

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不相信。

大贤良师死了?

他们心中那个全知全能无所不能的大贤良师死了?

大量巨鹿县本地信众疯了似的涌向张氏家族的庄园,去询问实情,想要去了解真实情况,并且戳穿这个愚蠢的谎言。

可残酷的事实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第一百二十八章 所以,造反吧!

张角的确是死了,张氏庄园也随之乱作一团。

当时张氏家族的人们还不知道张梁也死了,只知道当时张角和张宝一起死了,留下一堆老弱妇孺没人主事,正在混乱之中。

张角和张宝的尸体就放在大堂之中,一堆人围着哭、围着叫唤,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接下来的事情。

本来局面就挺乱的,大量信徒涌入之后局面就更乱了。

见到张角的尸体,有些信徒放声大哭,有些信徒直接瘫在地上不知所措,有些人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更有狂躁的直接发狂,狠狠撕扯自己的脸,大喊着“不可能不可能”之类的话语。

但是他们如此这般的做态也无法挽回张角的死,悲痛欲绝的信众们不知所措,也不愿意离开,越来越多的人围绕在张角的尸体边上。

随着人数越来越多,张角的府邸之中甚至出现了踩踏事件,好些信众被活活踩死。

一片混乱之中,始终没有一个人有足够的威望站出来安抚人心,而这样的人也确实不存在。

张角和张宝都死了,而张角的优秀弟子们大多外出各地成为各地的渠帅,正在筹备着两个月之后的起事,也没有留在张角的身边。

张角身边的弟子并没有一个具备极高威望的存在能够站出来安抚人心。

于是在张角和张宝死后的混乱之中,最清醒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仅仅只是派人前往下曲阳去找张梁回来主持大局,而巨鹿本地的混乱几乎是无法控制的。

大家所能维持的最低限度的理智也就是准备等着张梁回来主持大局,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

可是这种最低限度的理智随着下曲阳那边传来张梁也已经被害死的消息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太平道的信徒们在巨大的迷茫和惊恐之中,催生出了出离的愤怒。

到底是谁,是谁害死了张角和他的兄弟们?

原本尚且还能得到最低程度控制的局面一下子就崩坏了。

有人说要去县府讨公道,让县令解决这件事情,找出真凶,有人说要去郡府找郡太守解决这件事情,去找出真凶。

但是更多的人不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他们认为张角是被人害死的,那么就要直接去找害死张角的人讨公道。

谁害死了张角?

有人认为是张角的对头,也就是那些不相信太平道的人干的。

有人认为是县令或者郡守干的,因为他们可能会觉得张角的风头太大,影响到了他们的权力。

这个时候,局势已经很不对了,失去了大贤良师的信徒们处在迷茫和愤怒的十字路口,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明智的人告诉他们这件事情应该冷静对待,并且找到真相。

可是这样的人并不存在。

出于种种考量,出于个人的种种思量,本地太平道组织中具有地位的人们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纷纷按照各自的设想和利益诉求而行动,去做符合他们利益的事情。

因为他们都是知道张角准备起事造反的。

而在这个档口,张角被人杀死了,张梁和张宝也都死了,不知道内情的人会觉得是仇杀,但是知道内情的人只会感到一阵透心凉——难道造反的事情已经泄露了?

已经有人知道此事并且展开行动了?

是谁?

是雒阳朝廷干的吗?

张角的死被他们视作朝廷对他们即将下手的象征,而张角都死了,说明他们完全不是朝廷的对手。

所以,现在不跑,更待何时?

部分惊恐万状的失败主义者们来不及思考就带着细软和家小连夜离开了巨鹿,向北边的幽州或者南边的中原地区跑路,准备更进一步前往辽东或者江南避难,避开这个混乱的时局。

越远的地方越安全,跑得越远,活下来的可能越大,这是他们所认定的。

因为张角的死而开润的这一批人占到了本地太平道干部的百分之六七十左右,可以说明张角的死对他们的威慑力真的是非常巨大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河北大地上,了解到此事的太平道各地主要干部级教众都为此感到心飞扬透心凉,认为他们的密谋已经被朝廷得知,张角的死就是明证。

大部分太平道领导层都不是什么勇猛无畏的人,得知张角的死讯,普遍认为太平道已经没有希望了,连夜带着家小开润,准备前往安全的地方躲避朝廷的追捕。

失去了这些领导层的引导,普通信众迷茫而无措,根本不知道接下来的道路该怎么走,很多地方的太平道组织直接瓦解,不复存在。

但除此之外,还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个莫大的机遇。

这群人是太平道当中的激进分子,是鹰派,武斗派,他们对汉帝国的不满已经深入骨髓,认同张角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理论,认为造反的赢面很大,愿意跟随张角造反。

现在张角虽然死了,他们还活着。

那么,难道不该为了他们敬爱的大贤良师而奋起反击吗?

朝廷的走狗杀了大贤良师,那我们就该奋起反击,让朝廷的走狗知道我们的厉害!

正巧,此时此刻,胆怯之徒已经逃跑了,给剩下的具有勇气的信徒们留下了发挥空间,于是从光和七年的正月十一日开始,就有太平道的干部在一片混乱之中开始做起了宣传工作。

他们宣扬他们已经知道了杀死大贤良师的人是谁,那就是朝廷,是雒阳的汉天子。

并且他们正式公布了张角死前规划的全国起事的计划,又进一步的公开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

他们认为是朝廷已经知道了他们起事的计划,所以先下手为强,用卑劣的手段害死了大贤良师张角。

尽管大贤良师已经为了他们共同的太平事业而付出了一切,并且牺牲了,但是他们建立太平天国的理想绝对不能够背弃。

大贤良师为了他们的福祉已经牺牲,他的遗志绝对不能被放弃,那样做的话就意味着对大贤良师的背叛,是可耻的行为,是要受到上天的惩罚的,是绝对不符合太平道教义的。

他们进一步宣称太平道众有必要为大贤良师复仇,为太平道那么多年的理想而继续奋斗。

所以,造反吧!

留下来选择对抗的太平道组织者们或许不具备军事才能,但是在宣传能力上,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是非常优秀的宣传人才,在这一点上,地方官府的家伙们差远了。

这部分鹰派干部们的宣传正好契合了张角死后悲伤迷茫的太平道教众们的需求。

虔诚的教众们失去了大贤良师,失去了精神寄托,失去了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他们觉得他们都快要死了,而剩下来的干部们的宣称给了他们全新的目标。

然后他们才知道原来大贤良师准备带着他们造反,准备带着他们推翻腐朽的已经死掉的苍天,准备再立一个黄天之世。

第一百二十九章 黄巾军建立起来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吗?

庶民出身的教众们普遍是愿意相信的,他们受到汉帝国最残酷的剥削,对现实最不满,文化程度最低,是最好的宣传对象。

只要稍微鼓动一下,他们长期被压迫的不满就会瞬间爆发出来,只要有人带领、有人组织、有人分发武器,他们并不缺少战斗的勇气。

而对于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太平道教众来说,情况则不然。

他们有的是豪强地主,有的是官员,有的是小吏,身份不同,但都是现行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选择太平道,是想要在现行体制下获得更大的利益,利用太平道的渠道认识更多的人,进一步打通向上的渠道,而并不是为了改变。

除了极个别人,大部分这样的人都不会想着砸掉自己的金饭碗。

如果太平道继续选择在汉帝国现有的体制内发展,他们的利益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拥护太平道,到最后,被他们所掌控的太平道或许会具有和五经十四家法一较高下的能耐。

但如果现阶段的太平道直接选择与汉帝国切割,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更何况他们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太平道的内情,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张角和他们的接触也不算少,话里话外都是要争取他们的支持,他们就算再不懂事,也该知道张角打算干什么。

他们雄厚的资本注定了他们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议价权,他们可以和现有的与潜在的统治者议价,甚至可以反复横跳,做个东食西宿的贱人也未尝不可。

他们有资本,他们有这个资格。

所以他们可以一边成为太平道教众,一边又不参加张角所要做的事情,张角问他们站那边,他们说我站中间,张角问他们帮谁,他们说谁赢了我们帮谁。

张角又能拿他们如何呢?

张角活着的时候,考虑到太平道越来越大的民间威望和越来越大的官方基础,他们虽然不会参加张角的军事行动,倒也不缺一份投资。

万一张角赢了,不就赚大发了吗?

但如果张角现在就死了。

算逑!

太平道成功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在张角的领导下成功,张角都死了,太平道还能长久吗?

沉没成本老子不要了,赶快切割!

他们忙不迭的和太平道划清界限呢,怎么会参加没有了张角统一指挥的太平道残余势力的暴动呢?

嗅到了不同于往常的暴烈的味道,与太平道走的很近的地主豪强与官员小吏们纷纷远离了太平道,对于某些试图劝说他们一起加入队伍当中的人也是绝对的远离。

他们开始寻找自保的手段。

太平道的武斗派们陷入了孤立氛围当中,这种孤立氛围进一步促使一些不那么激进的武斗派产生了动摇,也进一步成了摇摆主义者,选择了润。

而在大浪淘沙之后剩下来的少数派,全都是铁杆鹰派了。

他们决定发动起事。

张角为起事准备了大量粮秣和军事物资,这些物资都秘密储藏在一些地方,不接触到核心层级的人是不知道的。

所幸铁杆鹰派里有那么几个张角的铁杆拥护者是知道这些东西的储藏地点的。

张角的弟子高政、严升、王蒙等人知晓此事,于是约定各自发展一批人手武装起来,然后就地起事,攻打官府,获得更多的资源,壮大队伍,打起为张角报仇和创立黄天之世的旗号。

他们的行动非常快速,鼓动底层庶民、流民、山贼出身的太平道信众们进程也非常快。

他们互相约定头绑黄色布巾,寓意着头顶黄天的太平道理念,与苍天正式决裂,与汉帝国正式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