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71章

作者:御炎

刘备知道他们为何无奈。

因为局势转变的太快了,当前的局势显得他们这个以反宦官为核心凝聚起来的政治集团有些不合时宜、跟不上历史进程了。

光和四年刘备加入他们的时候,党锢之祸还是大汉的主要矛盾点,党人还在宦官的威胁下四处逃窜,颇有点苟且求生的意思,士人和宦官之间的斗争还是非常激烈的。

但是时间到了光和五年,局势就大变了。

前前后后不到一年光景,党锢就形同虚设,尤其是针对非今文阀阅家族的党锢,直接就取消了。

何颙安全了,甚至重新做官了。

张邈也安全了。

许攸和伍琼这些往日里天天恨宦官恨得牙痒痒的家伙们也忽然间感觉找不到人生方向了。

他们一下子在理论上已经不是宦官的敌人了。

紧随其后,今古文之争骤然变成了大汉朝政的主要矛盾,士人分裂的极为快速,今文学派的士人们和古文学派的士人们互相之间都打出狗脑子来了,那场面叫一个激烈。

袁绍跟着袁氏,原先是今文学派这边所属,后来直接跳反到了古文学派的立场,他的朋友圈子也基本上和其他今文阀阅家族隔绝,不再敢有什么明面上的联系。

一伙人修炼了好些年对付宦官的手法,正打算接着刘备当初为他们营造的成功而继续大展拳脚呢,可时代忽然间就变了,风向也快速转变了。

以至于让一直为了对付宦官而不断奔走的何颙陷入了迷茫之中。

他在疑惑,自己这些年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意义,他费尽心思救不出来的人、结束不了的党锢,就那么突然间结束了。

甚至好像从未发生过。

然后就是今古文大战,士人分裂,宦官们仿佛一下子不存在了,士人成为了斗争的主力军,宦官退居二线,存在感大大降低。

若非皇帝遇刺、东园崛起,现在士人还在可劲儿的互撕呢。

可尽管东园崛起给士人带去了巨大的威胁,在互相斗争中已经没有回旋余地的两派士人集团也无法继续携手对抗宦官了,甚至他们现在的想法都是利用宦官收拾对方。

原先可以友好交往的今文学派士人与古文学派士人也无法继续在明面上维持关系,甚至在私下里都很难维持关系。

双方极度敌视对方的前提下,任何公开的或者私下里的往来都是有风险的,各家族长辈也在不断的提点家族里的年轻人,小心谨慎行事,千万不要落人口实。

卢植和杨彪之间的事情就被拿出来作为典型。

曾经的好友,现在那是彻底的仇人,弘农杨氏与涿郡卢氏、刘氏俨然已经成为了无法化解的死敌,彼此之间必然要有一场决战。

曾经那首传遍雒阳脍炙人口的《访杨文先不遇》充满了华丽的幻想与浪漫色彩,是友情的见证,但是现在再看,却莫名的多了一丝悲哀。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一座五指山,压得他们动弹不得、呼吸不畅、痛苦不堪。

尤其是今文学派的中下层和古文学派的中上层,彼此之间产生的巨大的落差感和割裂感让他们陷入了一定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袁绍的政治小分队是以反宦官为核心凝聚在一起的,可是现在,今古文之争才是主要矛盾,是刺刀见红的拼杀,彼此之间的仇怨和利益之争已经彻底的激化了。

这种对立的激化已经直接动摇了袁绍政治小分队的立身之本,反宦官作为一种万金油式的政治纲领已经不具备足够的号召力,不能化解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之间的分歧了,无法对更多的士人产生号召力了。

他袁本初的金字招牌一下子就没什么含金量了,仿佛从来就不是一块金子,而是镀金的。

袁绍自己也很是迷茫,他甚至觉得很是惊悚。

若不是袁氏家族身段柔软善于反复横跳,他现在和刘备就不得不成为敌人了,而刘备为他所拉拢的超过一半的政治小分队的成员都会站在他的对立面上。

若然如此,他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治势力和刚刚起步的名望就要直接腰斩,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能接受?

尽管如此,袁氏家族的反复横跳行为也不是没有付出代价的。

外部,以弘农杨氏为领袖的今文学派已经鼓足马力开动宣传机器对袁氏家族进行污名化攻击,把他们反复横跳的罪恶嘴脸大白于天下。

而在政治场上,今文学派相关官员也在竭尽全力对袁氏的门生、故吏集团发动进攻,各种政治攻势接踵而至。

比如一个月之间,仅河北一地,袁氏门生、故吏出身的郡县级官员就有十多人被弹劾,理由从渎职到贪污不一而足。

中央层面,袁氏在中央各机构的本家、门生、故吏官员十余人也遭到了弹劾和政治攻势,攻击十分凶猛。

内部,袁氏在关键时刻背刺今文学派转头古文学派阵营的事情也被一部分门生、故吏瞧不起,他们认为这是立场不坚定的行为,是道德败坏的行为,十分不满。

甚至汝南袁氏本家都有一支族人公开声称袁氏领袖袁隗德不配位,应该下台滚蛋,交出袁氏家族的主导权,停止反复横跳的家族行为,以此为袁氏家族挽回声誉。

他们几乎公开和袁隗主导的袁氏势力决裂,不支持袁隗。

当其时,袁隗正在内部和外部同时面对着极强的政治压力和道德压力,处境非常危险,这些日子也经常长吁短叹的把他们这些家族后辈喊到一起开会商讨对策。

反正日子不好过就是了。

袁绍同时还得知与袁隗一起横跳的颍川荀氏家族也遭到了围攻。

同样出身颍川的部分今文经学家族纷纷公开声称以荀氏为耻,不愿意和荀氏继续交往,甚至于已经商谈好的一些姻亲往来都被断绝了。

荀氏家族下一代翘楚荀攸、荀彧已经成年,已经到了要举孝廉的时刻,但是因为这件事情而导致家族策划搁浅,不得不另寻他路。

甚至于荀彧迎娶宦官女儿的这件事情也被重新拿出来,为时人所讥讽,人人都在嘲讽荀氏家族有个宦官媳妇儿,大声感叹神君荀淑子孙不肖,荀氏家族即将崩塌之类的。

反正这两个家族在得到古文学派的接纳之后,在今文学派之中、他们传统的社交圈子里,已然社死。

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宦官魔怔人

虽然说现在的古文学派的发展也不错,但是当初,他们是卯足了劲儿准备一棒子敲死今文学派以获取更大的利益的。

现在看来,今文学派暂时并没有那么容易被解决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今文学派制霸大汉学术圈那么多年,底蕴深厚,想要彻底消灭,还需要一些时间。

袁氏和荀氏谈不上失望,因为他们到底还是成为了多数派,并且获得了未来,他们坚信今文学派会被取代。

但是也绝对谈不上愉快,因为在传统少数派的圈子里,他们社死了,几乎所有的正常往来都被切断,甚至是婚姻嫁娶和举孝廉这样的事情都不能继续维持了。

当然,这也是他们所预料到的,属于是古文学派能够弥补给他们的,只是心里多少有些不爽,有些失落。

这种情绪出现在了袁绍的脸上,被刘备看到了。

刘备没啥不高兴的,他也根本不希望今文学派就那么被古文学派消灭掉。

留着今文学派比被古文学派直接取得学术霸权要好得多,双方狗咬狗,不断削弱士人的政治力量,给他更大的操纵空间,不是很美妙吗?

至于袁绍等人的忧虑和迷茫,刘备完全不当回事,但是表面上还要多加抚慰,予以共情。

袁绍对刘备的共情表示欣慰,但是同时又对未来感到迷茫。

“原先,吾辈以消灭宦官为己任,可现在,继续消灭宦官,又能有多少人伸出援手呢?局势怎么就忽然转变成如此模样了呢?”

袁绍深深为自己不能成为局面转变的主要推手而感到愤恨,深深为自己作为一枚棋子的命运感到痛恨。

他很不喜欢这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这种感觉他在童年已经受够了,他不想继续忍受了。

刘备对此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叹息。

“局势突变,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备也是全然不曾反应过来,只是顺应老师和学派的需求冲锋在前,可不经意间,局势居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现在想想,也是恍如隔世。

一开始,吾辈只是为了御辱,只是为了不让师长遭受侮辱,所以愤然反击,可谁曾想到一旦反击开始,就无法停下来,即使中途意识到不对,也不能停止,只能一直走下去。

等一切尘埃落定,备才恍然惊觉,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之间已然撕裂到了这个地步,双方俨然成为对方最大的敌人,甚至连宦官都要靠边站,彼此之间已经不死不休了……”

刘备一脸的无奈和叹息,那种情绪低沉的模样完全不像是装出来的。

在场众人也没有人怀疑刘备是幕后黑手的,因为他的年纪和资历照理来说不足以让他成为操盘手。

所以虽然刘备成为这场雒阳大灾变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却没人认为这是他主观意愿所造成的,更愿意相信他是古文学派高层推出来的一颗新星,主要目的是宣传。

而现在刘备的表态无疑更是坐实了大家的猜测。

张邈一直都很欣赏刘备,此时此刻倒也更愿意安抚刘备。

“玄德无需自责,此事就算我们这些人加在一起,都是无法改变的,包括你的老师,还有那些开启争端的成名已久的名士巨擘,他们自己应该都不曾想到局势居然会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刘备看了看张邈,见这个人形自走ATM机对自己露出了和善的笑容,心中微动,便也向他回以一个核善的笑容。

然后场面就安静下来了,直到袁绍长叹一声。

“话虽如此,吾辈今后的路又该怎么走呢?”

袁绍习惯性的看向了刘备,团体里的其他人也习惯性的看向了刘备,仿佛他是团队中的掌舵手、智多星一般。

刘备沉默了一会儿。

“诸位,我相信今古文之争不是一世的,只是一时的,吾辈士人之间不该有什么彻底的不可化解的仇怨,现在大家都在气头上,等风头过了,事情应该会缓和一些。

等到了那个时候,大家还是会意识到真正的敌人不该是士人自己,而是宦官,宦官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我们还是可以继续以消灭宦官为己任的。”

刘备的这种说法似乎契合了一部分人的念想,比如何颙和许攸。

他们两个就在刘备这样说了之后抬起了头,眼中重新有了光,连连称赞刘备的看法,认为刘备高瞻远瞩,不愧是未来士人的中流砥柱。

不过何颙和许攸是有点反宦官反魔怔了。

尤其是许攸,他的意见相当激进,甚至表示可以用更加激进的手段来促成士人的重新联合。

“我以为,此番事变,多是宦官谋划所致,宦官狡诈阴险,挑动今古文之争,自己躲在后面不出面,让吾辈士人自相残杀,其心可诛!既然如此,吾辈不如直接举事!杀尽宦官!一切迎刃而解!”

许攸咬牙切齿,用极其狠辣的表情看着与会众人,把大家说的目瞪口呆。

旁人不说,袁绍就被惊呆了。

“子远何故有此说?宦官在宫廷,直接举事,岂非谋反?”

许攸坚决摇头。

“这不是谋反,这是清君侧!”

曹操在一旁黑了脸,张邈也对此表示不能赞同。

“子远,这不是清君侧,宦官虽然阴狠毒辣,却没有悖逆之举,除非天子下令诛杀宦官,否则就是谋反啊,天子脚下举事诛杀宦官,你是不是还要冲击皇宫?”

“事急从权,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吾辈可以事先派人保护天子!”

许攸大声道:“宦官祸国殃民,无恶不作,天下人无不想食其肉,寝其皮,吾辈顺应天意、民意,诛杀宦官,保护天子,清君侧,使天下重回正轨,何反之有?”

刘备在一旁也是很惊讶。

他原来以为何颙已经是个反宦官魔怔人了,却没想到许攸才是真正的反宦官魔怔人,还是那种有行动力的魔怔人。

他忽然想起许攸好像和冀州刺史王芬谋划过要废掉刘宏的事情,好像还试图拉曹操入伙,只是曹操没答应而已。

于是他再看向许攸的时候,眼里便多了几分讥讽,也多了一丝佩服。

不管这事儿干的蠢不蠢,他都是个胆大包天且具备一定行动力的人,比起光说不做的人,他好多了。

他是真的敢去做废了皇帝的事情。

牛!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个时候找人去皇宫里面杀宦官无异于以卵击石。

虽然宦官尚未掌握兵权,但是代持皇权的他们显然拥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如此一来,许攸难道认为光禄勋系统的羽林军、虎贲军和卫尉统领的宫廷卫士是吃干饭的?亦或是雒阳城外的北军五校是吃干饭的?

雒阳城内和周边地区一万多中央军可不是摆样子看的老爷兵,那是有相当实力的存在,羽林军和虎贲军也不单单是皇帝的禁卫,那也是要跟随北军出征地方的精锐。

经历过战争和军事教育的刘备在这方面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军人在战斗力上与临时拉起来的农民有着天壤之别。

真正的职业军队只要得到妥善指挥,是真的可以打出碾压局的。

许攸这个时候去宫廷搞事变,就等于送人头上门,比插标卖首还搞笑。

于是刘备赶快劝说许攸不要冲动,其他人也一起跟着劝说,好一阵子才把红了眼睛十分激动的许攸给劝住。

最后刘备总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韬光养晦,不要跳,不要成为宦官、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三方面势力所关注的对象,避免成为他们的角力场,以免成为牺牲品。

苟起来,苟住,只要身体好,一定能撑到乌云散尽的那一日。

众人无奈,除了刘备的办法,也实在是想不到更好的破局之法,只能在无尽的别扭中努力适应目前的局势。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刘备对于这些人真的只是应付,他要是真的有点什么想法,大可以拉着袁绍等人做盾牌一起搞太平道,以此爆破宦官。

但是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把太平道起事的规模给控制住,让之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可以小一点。

光和六年十一月,气温骤降,寒风瑟瑟,无论是上朝还是搞政治斗争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但是在特殊局势下享有长期病假的刘备则不然,他有了很好的余裕,可以和韩宁、韩小蝶缩在家里进入过冬模式。

一家三口天天在暖房里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闲来无事读书习字,或者接待访客,没有客人就和两个女人一起缩在后院里搞烤肉。

现在的他已经完全享有了曾经日思夜想的烤肉自由和香料自由,烤出来的肉又香又嫩滑。

这样还不够,他还需要稻米饭,用米饭做主食,用烤肉做菜,吃得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