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455章

作者:御炎

各支部队的军事长官对他镇守地区频繁出现的战事的那种眼红的心态,他也必须要承受着。

在刘备手底下当官做事,一点也不轻松。

这一次作战,不出意外又是中原之地的压力最大,徐晃甚至觉得这是刘备在考验他是不是能够撑得起那份信任,所以他一点也不敢懈怠。

得知冀州的事情闹大了之后,徐晃直接带兵北上讨伐,在事态进一步扩大之前遏制住了扩大的趋势。

尽管如此,刘赦和刘忠的接连跳反也是他意料之外的事情,更别说刘忠现在搞出来的事情几乎已经是政治风暴了,都牵扯到皇位了。

这要是放在之前的雒阳城内,高低也要献祭一个派系成为祭品,然后才能解决掉。

这要是不能被他亲自平定,还不知道那些眼红他权势的人会说出什么样对他不利的风凉话,甚至还有可能把他也给牵扯进去,追究他维稳不力的责任,多少给他带点麻烦。

汉军的确挺团结的,内部斗争也比较良性,没什么非要置对方于死地的那种恶性派系斗争。

但是再怎么良性的内部矛盾,也是矛盾,也是有点对抗性的,徐晃作为一个不那么资深的中青年将领,走在了不少老前辈面前,这一点一直以来也都被不少人揪住不放。

他必须要表现得比其他的元从、亲族将领更有能力,更有战斗力,更加优秀,才能堵住某些人的嘴巴,才能换来一夕安寝。

当然了,他也不是完全没有释放压力的手段,比如将所有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都倾泻在敌人身上,那就是个很好的平衡心态的方式。

据他所知,很多感到压力很大的将军、士兵甚至都使用上战场砍人的刺激感来排遣压力,所以战争对于他们来说不单单是追求功名的手段,也是排遣日常压力的一种方式。

对徐晃来说,刘忠给他带来了那么大的压力,他觉得必须要利用刘忠本身来排遣这种压力。

然后机会就送到了他的面前。

刘忠的军队被干碎了之后,刘忠本人很“不幸”的被抓住了。

据说他想逃跑,但是因为身上穿着的盔甲过于显眼,且本人有足够多的卫士保护,一下字就被汉军士兵们给盯上了,于是死死地围住他,就是不让他跑,还各种围攻,把他身边的卫士全部干掉。

于是这家伙就被抓住了。

那个大言不惭要质疑刘备皇位正当性的家伙,就这样被抓住了,以至于徐晃高兴的走路被绊倒,一不小心摔了一个狗吃屎,还完全不在乎,一脸笑嘻嘻的赶过去见刘忠。

出乎徐晃的预料,徐晃以为刘忠一个如此狂妄的家伙应该是一个比较硬骨头的反对者,就算面对他的大军也绝对不会服输的那种,说不定还会叫嚣着要和徐晃再一次决战的那种。

但是刘忠被抓住之后,居然直接就哭了,还尿了。

徐晃来审问他的时候,刘忠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诉着什么自己被逼迫、被蒙蔽、被欺瞒,什么根本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莫名其妙就参与了叛军,还被他们推上了领袖的位置,这一切都不是他的本意,他根本不想做这样的事情。

“他们欺瞒我,说我会被杀,说我要被问罪,如果不参与他们的话,一定会被陛下斩杀,我和陛下没有过往的交情,我只知道陛下威压天下,雷霆手段,我怕啊!

我是没办法所以才加入他们的,之前我什么都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他们用我的名义做的,与我本人无关!真的无关啊!

将军能否为我申辩?我有很多钱,很多很多钱,只要将军愿意为我申辩,将军要什么,我就给什么,整个王府里的钱,我都可以给将军!只求将军帮我美言几句啊!”

刘忠一脸眼泪鼻涕,用极其期待的眼神看着徐晃,弄的徐晃非常无语。

这和情报里你这个家伙嚣张的行事风格可完全是两个模样啊,哪一个才是真的?

徐晃有些无奈。

但是他对于这件事情确实没有什么兴趣,也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参与进去。

“此事与我无关,你要问,就去问陛下好了,陛下会回答你的。”

说完,徐晃就带着一脸鄙视离开了,一边走还一边骂骂咧咧,觉得这家伙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软蛋。

留下刘忠带着一脸崩溃的表情痛哭失声——

他是真的没料到汉军那么能打,而他自己那么废物,横竖不过一个时辰,三万大军全面崩溃,几乎连还手之力都没有,汉军的强悍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巨大的差距彻底击垮了他的信心和意志,尤其在被抓住之后,他的安全感也被彻底摧毁了,他立刻想到了自己将会面临的凄惨下场,所以本能地想要求饶,想要活下去。

人人都爱钱,没人不爱钱,他觉得可以花钱买通汉军高层,以此换取生存的希望。

但是他不了解的是,虽然大家都爱钱,但不是每个爱钱的人都没有脑子,总有些人会在爱钱之前先动动脑子,问问自己这笔钱能不能拿,然后再做出判断。

显然,徐晃经过了准确的判断,知道这笔钱不能拿。

这场遭遇战结束之后,徐晃并没有停留太久,而是立刻下令组织军队强袭甘陵城,不要给叛军重整声势的时间,在他的要求下,一支三千人的突击部队很快组织了起来,没有顾得上休息就向着甘陵城强袭而去。

然后甘陵城就被这支部队强袭得手。

主要这支部队发起突袭的时候,甘陵城留下来的老弱病残们正在运输粮食进入城中,刘忠率领精锐出征之后,留下的命令是留个后手,把更多的粮食运输到甘陵城里里面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很多人都在运输粮食。

汉军来得太快,进攻的太直接,甘陵城的守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城门就被汉军强袭拿下了,城内根本没什么战斗力和战斗意志的老弱病残们一哄而散,抵抗也没有,就四散而逃了。

叛军当时其实名义上还有两万多人的兵力,汉军强袭的当时,还有一万多持有武装的队伍就在城池内外驻防。

但是汉军发起突袭之后,这些人没有被组织起来反攻,而是直接逃跑了。

最后汉军以三千人的兵力成功夺回了被两万多叛军驻防的甘陵城,还抓住了相当多叛军主要组织者的家眷,尤其是甘陵王刘忠的家眷,他们都被汉军一网打尽。

徐晃在一天之后赶到了甘陵城,接收了战果,看着被抓起来的罪魁祸首们,他长舒一口气。

总算没有让这场战争朝着更加不可预知的方向而去,刘忠引发的这个政治事件也就此打住,目前来看,并未引起更多的连锁反应。

说真的,徐晃是真的担心冀州的那些宗王们被刘忠一撺掇就起来反对刘备了,要是那样的话,整个汉帝国的宗王系统恐怕真的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一次大地震的。

到时候,他的辖区也会因为最多的宗王数量而发生最多的不可预知的叛乱事件。

的确,都是军功,但是涉及到宗王的军功,徐晃是真的觉得烫手。

他是个追求军功的将军,但是他也是个冷静的人,连着收拾掉两个宗王的叛乱之后,徐晃已经开始有点不妙的感觉了,他觉得自己要是继续下去获得更多的军功,还是宗王带来的军功,会给自己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政治风险。

这种等级的军功,绝对不应该是他一个人专美于前,至少也应该是五虎大将一起来,排排坐,分果果,大家分润一下,一起承担政治风险。

而且皇家的事情,他最好不要参与进去。

于是徐晃也不去触碰刘忠的什么事情,学乖了,没和对付刘赦那时候那样嚣张,直接把他和他的家人们打包,一并押赴雒阳,然后再把甘陵王府封闭,不准任何人进入,等待朝廷派人查封。

他自己也没有踏入甘陵王府哪怕一步。

接下来几天,徐晃就在甘陵国清算那些加入叛军的豪强地主势力,诛灭了很多家族,收缴了大量的不动产和金银珠宝,还有数量巨大的奴隶群体。

随后,贞观元年七月底,徐晃得知了曹仁送来的战报——渤海郡叛乱顺利平定,渤海郡主要官员群体和主要的经济基本盘都尚且完好,叛军带来的破坏有限。

渤海郡集体农庄卫队的表现非常优秀,相当多的叛军都是打秋风的时候被集体农庄的自卫队解决掉的,集体农庄自卫队的优秀表现大大缓解了官军的进攻压力,所以曹仁建议徐晃为这些集体农庄的自卫队表功。

曹仁的这个建议提醒了徐晃,他一路北上,一路征伐,也确实发现了这一次冀州叛乱的规模虽然大,人员虽然多,但是对地方造成的损害却相当有限。

以往叛军对城池的伤害有限,对农民村庄带来的伤害很大,往往一场叛乱之后,城池可能没被攻破,但是县城周边的农业村庄绝对一塌糊涂,到处都是死人和失去家园的流民,地方的农业生产会被大大破坏,很长时间都无法恢复。

这样的战争次生灾害往往是朝廷和地方官府在战后的巨大负担,一个操作不好,极易引发二轮民变。

但是这一次,徐晃注意到,城池的损害有限,其他地方的损害也非常有限,他一路走来,看到的流民的数量相当有限,细细一问,几乎没有集体农庄内的农民,大部分都是没加入集体农庄的个人自耕农。

再一问,他得知集体农庄因为优秀的组织度,得以在叛军发动叛乱的时候组织起了百人以上的农庄自卫队,依靠农庄内的武器和防御设施,他们能够很好的应对那些叛军大部队之外的外出打秋风的小股叛军队伍,甚至能对他们造成巨大的杀伤。

他在魏郡和赵国的时候,就有魏郡和赵国的集体农庄自卫队的人提着叛军的脑袋和俘虏来找他请功,之后抵达很多地方,也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

过去那种一打仗就流民遍地的情况在本次叛乱事件中却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遏制,相比起来,一些被攻破的城池反而遭到了更大规模的破坏。

对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徐晃感到非常的高兴,他立刻开始撰写战争奏表,将战争结果和一些战场上的事情、尤其是集体农庄自卫队的优秀表现写了下来,送到雒阳交给刘备,等待刘备的进一步嘉奖与指示。

仗打到这个地步,冀州地区因为度田令而引发的叛乱也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

这场牵扯到两个宗王下场的叛乱事件到这里也差不多耗尽了反动势力的力量,冀州的反动势力已经没有更多的力量和胆量发起新一轮行动了。

这次作战,规模庞大的叛军面对汉军精锐的时候那种一触即溃、弱不禁风的模样的确再一次的刷新了人们的观念,使他们意识到汉军的武德确实不是一般的爆棚。

而除了冀州地区的叛乱之外,最大规模的叛乱出现在中央军区直辖的豫州。

但是不巧的是,豫州同时也是中央军区最强军力的辐射范围,叛乱一经发生,中央军区的军队就开始自发的平定叛乱,杀得那叫一个迅猛快速——

好像当地驻军生怕他们慢了一点点、会被其他军队给抢走了来之不易的军功一样。

加上中央军区控制范围内较高的农业集体化组织,虽然豫州地区的豪族们组织起了比较多的人力,可是这些叛乱队伍比起冀州那边所引发的动荡规模要更小一点——

甚至比不上人数更少但是造成影响更大的荆州北部南郡、江夏郡的宗贼叛乱。

第八百零四章 黄承彦并不打算帮助黄祖

南阳郡因为限奴令之前就被张既摧毁了绝大部分的豪族势力,所以在度田令发起的同时,南阳郡相当安稳,没什么成规模的动荡。

一些小规模的动乱被南阳郡郡国兵轻松摁了下去,局势相当平稳。

南郡和江夏郡同样属于本次度田令需要执行的地方,六月上旬消息传开之后,南郡和江夏郡的本地势力开始躁动了。

此前,通过蒯氏家族和蔡氏家族的合作,刘备成功将亲信张既和杜畿安插进入了荆州成为当地的郡守,但是相对于张既的成功,杜畿掌握权力的行动则相对艰难一些。

原因很简单,张既的成功建立在南阳郡事实上属于中央体系的一份子,比起荆州,南阳郡很明显更加靠近雒阳中央,多依靠雒阳方面的关系生存,与南部荆州郡县的关系比较微妙。

所以在雒阳中央被刘备清洗一遍之后,南阳郡的地方势力成为无根浮萍,被张既搂草打兔子一扫而空,也没引起什么其他的连锁反应。

但是南郡不同。

南郡的位置距离雒阳就更远,且当地势力本身就和雒阳没什么关系,土生土长,社会关系网络全都扎根地方,与江夏郡和江南的几个郡更有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动了南郡,整个荆州都要为之震动。

杜畿多次想要动手,也多次请示刘备,刘备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而指示杜畿不要妄动,顺便给南郡增加了更多的郡国兵配额。

在全国郡国兵普遍缺乏的情况下,刘备给南郡优先配备了两千五百名优质郡国兵,增强了杜畿手中的力量,于是在限奴令时期,杜畿成功打击了一批地方势力。

尽管如此,南郡的情况也远没有南阳郡那么明朗,乃至于杜畿用“宗贼”来形容南郡地方上的那些势力。

根据杜畿的研究,他认为当地实际上有两股反对势力,一股是宗贼,一股是藏在宗贼身后的真正的宗贼。

站在明面上的宗贼都是些中小型家族或者山贼、土匪头子之类的人物,是负责干仗流血的炮灰,实际上撑不住场子,站不上台面,真想对付他们,其实很简单。

但问题在于他们背后都站着荆州正儿八经的地方豪族,没有这些大族豪族在背后支撑,这些宗贼也根本站不住脚,分分钟就会被荆州官军剿灭。

根本上来说,这些宗贼其实就是荆州豪族和荆州官府之间对权力进行博弈的筹码。

如果荆州长官更加偏向荆州豪族,注意照顾豪族的利益,那么豪族就会适当抛弃一些不怎么听话的宗贼势力给长官做功绩,让他们积累功勋,从而升官发财。

如果荆州长官想要限制豪族的势力,打压豪族的利益,那么豪族就会动用这些宗贼发动叛乱,或者搞偷袭,让长官防不胜防,烦不胜烦,最后因为处置不当,长官会丢官去职。

当然了,也有一些能力强大、背景深厚的长官能够应对这些荆州宗贼,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虽然杜畿就是其中一员,可是当核心利益全面冲突的时候,再怎么深厚的背景也不管用。

原先,杜畿利用郡国兵的威慑力,和南郡本地的宗贼实力达成了微妙的平衡,但是当度田令下达之后,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在宗贼们看来,原先是吃得多与少的关系,而度田令之后,就不是多与少的关系了,而是有没有的关系,一旦被朝廷全面度田,大量收税,不知道有多少人要面临生活降级、阶层跌落。

这样的事情他们能忍?

要不是杜畿早早的就通知郡国兵进行南郡郡治江陵城的防御,那么在宗贼们第一波进攻的时候,江陵城就难以保全。

荆州宗贼的势力总体来说不如冀州宗王的反抗势力,但是难就难在几乎每个县都有宗贼起兵反抗度田。

冀州北部至少是安稳的,南部出了些问题,还能调动北部的郡国兵南下协助平定叛乱,可是荆州除了南阳郡,每个郡每个县都能算是问题。

南郡还算是好的,杜畿早有防范,江夏郡才倒霉。

度田令传达之后,江夏郡也经历了一波内部纠纷,各大豪族、一般的地主豪强家族都经过了一番内部斗争,对于度田令的阶梯税制要求感到苦恼,内部纷争激烈。

就拿江夏郡规模最大、权势最高的黄氏家族来说,其内部就非常分裂。

首先,正在雒阳担当卫尉虚职的黄琬就是黄氏家族出身的,还是黄氏主家出身的主脉成员,祖父黄琼、曾祖父黄香都是闻名天下的牛逼人物。

这样一个豪族在江夏郡的地位可想而知。

不过黄琬算是一个特别识时务的人,早早上表会遵循刘备的度田令,但是他同时也表示黄氏是一个大家族,分支众多,贫富不一,他离家已久,和家人定居在雒阳很久,不好说对家族还有几分影响力。

刘备也不是什么魔鬼,就表示黄琬能够迷途知返,善莫大焉,对他就没什么要求,能劝多少是多少,劝得来算你的本事,劝不来,我也不怪你,但是你要保证他们不能和朝廷作对。

黄琬只说自己努力,也不敢保证什么,之后派自己的儿子回江夏祭祖,趁此机会找来黄氏家族各分支的话事人,和他们谈论此事,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不要让家族面临危险。

但是吧,所谓正确的决定,主要也是看屁股坐在什么地方,屁股决定大脑的定律,很少有人能够反制,黄琬之所以可以无视需要缴纳的赋税,多少还是关注着自己的官职和和收益,以及未来的政治利益。

他是没啥指望了,但是担任九卿之位,他就可以期待自己的后代走上真正的实权职位,这种期待,对冲了缴纳赋税的无奈和不满。

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只会做一下简单的算术题,算算这个度田令对自己到底是有好处还是坏处。

大家族多少有些数学方面的小能手,大家根据朝廷公布的度田令细则,看看自己所需要缴纳的赋税是多少。

穷困的族人做了一笔计算,发现度田令对他们居然有好处,还能给他们家增添家产,获得利益,缴纳的税收还非常少,和收入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更重要的是,还能看着那些富裕起来人五人六就对他们颐指气使的王八蛋落难,简直太爽了。

于是穷困的黄氏族人决定支持度田令。

另外一些家产不是很多的黄氏族人也做了一番计算,发现按照这个阶梯税制的算法,还有朝廷针对不同性质的土地的不同税率计算,他们所需要缴纳的税收其实也不算多。

虽然说缴纳赋税是一件很让他们感到不爽的事情,但是相比于被朝廷问罪、被刘备的军队攻击这种事情,他们觉得缴纳这些赋税换来安安稳稳的日子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们觉得黄琬说的是有道理的。

最后就是占据大量土地和财富的顶级黄氏族人,他们拥有的土地规模搭配上度田令的要求,那就等于是在抢钱,所以他们都不用怎么算,根本不可能接受。

他们在族内会议上大声反对度田令,大声斥责黄琬是朝廷走狗,根本不考虑族人的情绪,然后号召族人一起反抗,对抗度田令。

穷困的族人只想看着他们倒霉,根本不可能替他们卖命,冷眼看着他们狺狺狂吠,心下是不住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