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453章

作者:御炎

徐晃对此只有冷笑。

“对我说没用,审判你的是陛下,不是我,我相信与否不重要,关键的是陛下是否相信,其他的就都别说了,等陛下得知此事之后,看看陛下是怎么处理的吧,但是眼下,大王,您有麻烦了。”

徐晃一挥手,身边的卫士一拥而上,把刘赦摁在地上五花大绑起来。

“徐晃!你敢抓我?你敢冒犯我?我要诛你三族!诛灭你的三族!!!”

刘赦大惊大怒,又喊又骂,全力反抗,他的家人、家臣和家奴们也大惊失色,纷纷上前试图帮他脱困。

徐晃大怒,拔刀出鞘,指着来人怒道:“再往前走,就休怪本将军不客气!赵王有谋反的嫌疑,尔等也是一样!有从犯的嫌疑!左右!与我统统拿下!一个都别放过!”

“唯!”

徐晃身边卫士冲出,将刘赦的家人、家臣和家仆人等全部拿下,一阵鸡飞狗跳之后,刘赦的妻妾、儿女、府中亲眷、家臣等等林林总总三百多人,全部被抓住了,都被五花大绑起来,一个都没落下。

赵王府被徐晃一网打尽,一个都不剩下,结束得干干净净。

随后,徐晃命令部下军官率领一支精兵将这些人快速押赴雒阳,交给刘备去审讯。

他自己整顿了邯郸城的乱象之后,又派兵去收复被叛军攻破的易阳县,然后整顿兵马,会合了南下的常山国郡国兵和赵国郡国兵,率领一万三千多人的人马稍作修正,便向东进军,进入了巨鹿郡。

巨鹿郡是当年黄巾起义的重灾区,本地土生土长的豪族、大地主阶层被黄巾军摧毁的七七八八,又被平叛旧汉军反复摧残,灾后重建之后,巨鹿郡反而成为了一个相对干净和谐的郡,内部矛盾较小,没什么争端,活下来的人和迁移来的人都在努力耕田种地,好好活着。

所以巨鹿郡发展至今,缺少一些有很大势力的本地豪族,却有很多的集体农庄,朝廷政令在这里的通行程度是很高的。

朝廷的度田令对巨鹿郡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抓痒痒,不会伤害他们,反而还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好处,所以巨鹿郡整体来说比较平稳,只在平乡县出现了一支叛军,人数六七千,被徐晃派遣骑兵奔袭,快速消灭掉了。

接下来的重头戏就在甘陵国还有渤海郡了。

甘陵国和渤海郡在当年袁绍和刘备争锋的时代也是战争重灾区,不过因为当时大部分豪族都不看好袁绍,所以没有投靠袁绍,保存了各自的实力,战后也没有遭到清算,而是随着刘备对地方的稳定而很快的恢复了他们原先的地位。

所以大部分豪族势力稍稍沉寂之后,也都快速恢复了他们原先的势力,这些年随着天下的稳定,他们的势力甚至还得到了不小的发展。

而且甘陵国与渤海郡在战后被刘备出于拉拢的必要,划分给了当时的宦官集团和古文学派保守派,刘备没有对这两地做什么干涉,连行政主官都不是自己人。

这两个郡国的行政主官都是当时古文学派和宦官集团的人,包括整个冀州南部,大部分都是古文学派和宦官集团的势力范围,所以各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地方都能属于虫豸大本营。

既然是虫豸大本营,在关键时刻冒出来一堆一堆的虫豸和刘备为难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度田令传到这两地,基本上立刻就捅了马蜂窝似的叫两地的虫豸们跳脚,甘陵国相师宜官和渤海郡守蔡邕两人都属于老派官员,主打一个协商为主,不想伤了大家的和气,所以两人分别找到当地的士族豪门商议,看看能不能把事情和平解决掉。

不得不说,两地士族豪门之中,也是有明白人的,清楚的明白如果反抗,如果动兵,一定会被刘备派兵镇压,而且以刘备麾下的善战程度,一定会被他狠狠的打败,随后破灭三族,家族沦丧,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他们在内部进行商议的时候,提出过这种可能,并且认为接受度田令唯一的损失就是经济层面的损失,甚至有可能因为政治层面的追随而得到刘备在政治层面的补偿。

或者说派人南下到交州开辟家族分支也不是什么不能考虑的事情。

但是如果拒绝度田令,面临的恐怕就是无情的政治打击和军事打击了,他们还不一定能扛的过去,就算是当年光武帝时期他们扛过来了,前前后后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损失,很多人为此而死,才换来了光武帝的妥协。

现在,他们还能付出那么多,还能换来刘备的妥协吗?

尽管风险巨大,但是因为土地太多,缴纳赋税太重,虫豸们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大部分家族还是选择了拒绝度田令,并且联合起来,举兵叛乱,用军事力量直接向刘备施压。

因为内部争吵过于激烈,且有一些官员家族中的官员本人并不希望和刘备为敌,也不想失去自己的官职和前途,更不想为此冒险,于是在激烈的争吵之后,选择了脱离家族。

这部分官员甚至不惜冒着被家族开除祖籍的风险,也一定要和家族中的虫豸划清界限,甚至还有人冒着巨大风险给官员通风报信,请行政主官赶快行动起来。

比如蔡邕就是得到了渤海郡郡吏、蒙氏家族的族人蒙远的通风报信,才在震惊之下通知了渤海郡国兵都尉蒋先,得以在叛军行动之前布置了渤海郡府南皮县城的防御,成功在叛军进攻的时候保住了南皮县城,还将城内试图里应外合的部分叛军组织给打败了。

蔡邕没有经历过战事,处理政务他还有点能耐,但是论及军事,他就真的不行了,且在军事上的敏感程度也不行,差点误了事。

尽管如此,本人也上了年纪,但是他面临数万叛军围城进攻的困境,没有畏缩。

他顶盔贯甲,登上城楼给士兵送热饭热菜,顶着叛军的进攻擂鼓助威,几支箭从他身边擦过去也没能击垮他的勇气,很成功的展现了自己身为一郡郡守的勇气和担当,鼓舞了士气,在相当意义上为这场防御作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而甘陵国那边情况就有点糟糕了。

和赵国的情况一样,甘陵王刘忠也是对刘备继承皇位的手段以及一系列政策深感不满的宗王之一,且因为甘陵国的反叛力量强大,大家还愿意推举刘忠作为首脑,于是刘忠决定加入叛乱,带领大家反抗刘备。

但是一开始刘忠并不想泄漏身份,也不想那么快就被视作造反,从而引来刘备的大军讨伐,所以隐藏自身的存在,想要等着局势明朗之后再站到台前。

这一决定迷惑了甘陵国内的朝廷力量,尤其是甘霖国相师宜官前往通报消息的时候,刘忠满口答应,表示绝对不和朝廷为敌,还让师宜官非常高兴,认为自己走了好运,其他郡守国相一定羡慕自己羡慕得要死。

叛军攻打甘陵县城的时候,刘忠并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很聪明的等了整整七天,等城内守军在叛军围攻之下渐渐力竭不复锋锐的时候,他才选择出手。

他派遣府中护卫组成队伍,突然出击,里应外合,最终导致甘陵县城失守。

要说也是甘陵国这边运气不好,甘陵国郡国兵都尉韦昌当时生了重病,在叛军集结准备发起进攻的关键时刻,韦昌病故,没能履行责任。

继任的副手王珂仓促上任,太多事情需要处理,防务布置的并不牢固,再加上叛军七天猛攻,城内守军数量也不多,精力消耗很大,于是在东城门被刘忠派遣的死士队伍偷袭得手。

东城门失守之后,叛军蜂拥而入,王珂试图带领亲兵卫队反攻东城门,但是因为叛军人数太多,王珂力战不敌,只能放弃甘陵县城,选择突围而出,护着师宜官向灵县方向转移,试图向南边寻求帮助,再反攻甘陵。

不过这一切发生的也是挺快的,以至于徐晃带兵北上冀州的时候都不知道。

等刘忠突然反水的时候,徐晃已经带兵在魏郡开干了。

而等徐晃知道甘陵国事变的时候,甘陵国这边木已成舟。

徐晃很是恼火,但是没办法,只能继续带兵向甘陵国的方向前进,希望等他抵达甘陵国的时候,情况不要变得太坏。

第八百零一章 要刘备归还皇位?

刘忠作为甘陵王,堂而皇之和叛军混在一起,公开反对朝廷的召令,这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个很重大的政治讯号。

甘陵国叛军正好也想要一个名义上说的过去的领导者,于是就选择尊刘忠为首,请他领导大家对抗朝廷。

这家伙居然也堂而皇之的开始发号施令,一派划地为王的派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起兵讨伐雒阳、对刘备出手了。

于是徐晃只能选择快速通过巨鹿郡,然后抵达甘陵国对付刘忠,好在巨鹿郡没有什么大规模敌军,徐晃等于是速通了巨鹿郡,于贞观元年七月初强行军抵达了界桥附近,在这里让军队休整了一日,然后继续进兵。

当时甘陵国的情况很不妙,渤海郡的情况也比较危险,蔡邕那边坚持的挺艰难。

不过好就好在曹仁统领的鹰扬军在荀彧的配合下提前完成了青州清扫任务,得知了渤海郡的贼乱之后,他领兵渡过了黄河,向渤海郡挺进了。

于徐晃分身乏术之际,曹仁挑起了这个担子。

于是七月初的战场局势就是徐晃和曹仁的两支部队分别向甘陵国和渤海郡挺进,甘陵国和渤海郡的叛军总人数已经突破了六万,而徐晃和曹仁率领的军队人数还不到三万。

但不管是徐晃还是曹仁,都不认为他们无法解决这场人数差距悬殊的战斗。

徐晃和曹仁奔赴了他们各自的战场。

而与此同时,北方其他地区也爆发了大大小小程度不一的战斗。

虽然度田法令在名义上是要第一波对官员动手,但是随着部分官员的反抗,地主豪强们也坐不住了,也跟着一起反抗了,没有等到朝廷发布第二阶段度田令,战争就全面开打了。

他们很清楚自己逃不过去,要是坐视官吏们的反抗被朝廷镇压,等他们遭难的时候,又有谁能帮助他们对抗朝廷呢?

于是他们选择提前起事,和反抗的官吏们一起行动,坚决不再犯从前的错误。

于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水面,正式与朝廷撕破了脸皮。

可以说这一轮爆发战斗的地方很多,很多地方都有叛军打着反抗度田令的旗号作乱,看起来规模很大,似乎有种天下皆反的架势。

但是细细一看便能看出来,大多数叛乱地方出现的叛军都相当羸弱,人数少,装备差,战斗力聊胜于无,属于彻头彻尾的乌合之众,所以总体来说,大部分叛乱都是可控的。

对于那些叛贼,地方驻军都能解决,有些甚至不需要地方驻军出动,都是地方那些没有满编的郡国兵在郡国兵都尉的带领下给解决掉的。

一个县,两三百名郡国兵在一个郡国兵队长的带领下就能解决掉那个县的造反叛军,哪怕那个县的叛军有上千人。

从五月中下旬开始到七月上旬,天下间传来的消息莫不如是,所以在雒阳纵观全局的刘备看了看具体情况,感觉没有必要出动雒阳驻军助战了。

不过有一点是他觉得比较惊讶的。

他原本以为这一波跳出来的都会是一些眼皮子比较浅的家伙,所以地位也不会很高,却没料到这一波居然有几个宗王也跳了出来,光明正大的反对度田令,和他作对。

他知道这个消息并不是徐晃通知他的,而是刘惠控制的情报系统通知他的,他先知道了赵王刘赦的消息,而甘陵王刘忠背刺的消息刘备直到七月中下旬才知道,那之后没几天徐晃的消息也送到了。

宗王参加叛军序列、抵制度田令,这对于朝廷来说可不是什么能够一笑而过的消息。

东汉宗王的身份敏感、特殊,且基本上都是刘秀的后裔,和刘协的关系比较近,和现任皇帝刘备之间不说毫无关系,也是形同路人。

之前刘备把限奴令的针对目标扩大到宗王身上的时候,群臣就有所怀疑,觉得刘备可能要对宗王下手,但是当时宗王们没有跳出来反对。

可这一次,度田令的威慑之下,宗王们终于忍不住了。

东汉的规定,王爵只有皇子才能充当,和西汉那种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可能充当宗王的规矩相距甚远,这规矩从刘秀延续至今,已经快二百年,大家已经习惯。

刘备上位之时,按照规矩,他应该给自己的儿子封王,给血亲亲属封爵,至于那些前朝宗室,估计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处置方法。

但是刘备没有。

他只是给长子刘深确立为皇太子,其他儿子则以尚未成年为理由,没有任何封爵,依旧留在身边亲自教导、抚养。

而涿郡涿县刘氏宗族除了少数几人一直在他身边做官的得到了物质赏赐,就算是爵位提升,也是因为实实在在的功劳,对于涿郡涿县刘氏宗族,刘备并没有给出任何的意料之外的封赏,甚至于意料之内的都没有给足。

整体来说,刘备登基的情况特殊,甚至连封爵这种事情都显得很特殊。

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些人在私下里商议,觉得刘备迟迟不对皇室体系下手,是不是有些特殊的想法?还是想等什么契机好把那些旧宗王给一锅端了?

大家都认为留着那些旧宗王对于第三帝国没有任何好处,只是不知道刘备会在什么时候正式动手。

而现在,他们发现,这个契机似乎出现了。

赵王刘赦公开和朝廷作对,还试图配合叛军作战,证据确凿,被徐晃当场拿下,押送雒阳受审。

刘备大怒,将刘赦交付有司论罪,下令严查审问,绝不姑息,如果真的有相关的情况,就要按最顶格的方式处罚,决不能因为他是汉室宗亲就网开一面。

在他这里,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真要出现这样的事情,其实还真就是那么回事,你毕竟是造反,这种事情放在哪朝哪代都是要掉脑袋的事情,不掉脑袋反而不正常,真要掉了脑袋,也没谁能说什么。

所以刘赦的这个事情,还就真的契合了群臣的想法。

只不过刘备还真不是这样想的,他对谁当宗王没什么想法,反正都是刘邦的子孙后代,谁当不是当,只要老老实实的,他也不想落得个一上位就苛待汉室宗亲的名声。

虽然他之后有对汉室宗亲群体稍微操作一下的想法,但是那也就是和度田令差不多,想着用这部分比较富裕的汉室宗王啊大地主宗室之类的群体,收一下他们的税,用他们的税款来补贴那些穷困潦倒的汉室宗亲。

大家都是刘邦那位老祖宗的后代,汉室宗亲群体在当前汉帝国的这个处境,刘备那也是感同身受,西汉宗室和东汉宗室之间的隔阂他也是明白的,所以想出这么个法子,来一个温和一点的劫富济贫,让这个群体别显得那么冷漠。

但是他没想到居然真的有宗王站出来和那群反对度田令的反贼一起厮混,居然还要动兵,明目张胆的和朝廷作对,做他们的头头,搞这种造反的事情。

赋税和宗王的身份,哪一个重要?

这帮家伙是真的就完全想不通吗?

刘备摇了摇头,对这些被养废掉的高级宗室非常不满,觉得他们果然也都是虫豸,无可救药的那种,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放弃了长远的利益,实在是虫豸中的虫豸。

这样的人继续身居高位,享受国家俸禄和税收减免,简直是汉帝国自己给自己挖坑。

于是刘备下定决心,要在之后对汉室宗亲群体,尤其是现在还在朝廷领取俸禄的这批汉室宗亲群体来一波细细的审核,有问题的,全部拿下,罢黜爵位,节省一笔朝廷的开支,把这些为非作歹之辈好好收拾一下。

接下来针对刘赦的审判,因为刘赦身份特殊,三司有点放不开,那么刘备亲自担任主审官,对刘赦一顿审问,毫不留情面,问的全都是诛心的问题。

刘赦也从一开始的强装镇定到后面的崩溃,最后直接跪在刘备面前求饶。

他老实交代了,他只是担心刘备会根据东汉惯例把他的王爵罢黜,他很担心,害怕失去王爵,害怕失去现在的地位和尊荣,所以才在度田令的威胁之下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但是这都是可以避免的,这都是误会,他觉得他必须要和刘备交代清楚,他根本不想造反,只是因为害怕,没有别的原因,他无意威胁刘备的帝位,刘备继续当皇帝无所谓,他只是希望得到一个保全自己的保障而已。

只是这样的话,刘备已经不想再听了。

你为了自己的安全所以动兵威胁官员的性命,且响应叛贼的号召,还敢说自己是无辜的?

你要是无辜,天底下还有犯罪的人吗?

天下间的纷乱还在持续,但是刘备已经做出了对刘赦的审判。

刘赦勾结反贼,犯上作乱,残害忠良,背叛皇帝,天理难容,判死刑,诛三族,赵国国除,改赵国为赵郡,从此断绝其传承。

刘赦完蛋了。

他大声呼喊着刘备的名字,向刘备求饶,痛哭流涕到几乎崩溃的地步,全然没有了赵王府之中的嚣张跋扈与自信。

这一点并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

作为刘备上位之后第一个被处置的顶级汉室宗亲,刘赦的完蛋完全在大家的预料之中,从他勾结叛军的消息传来,大家就知道,他死定了,三族消消乐也一定少不了他的。

原本他不该有这样的下场,可是好言难劝该死的鬼,他自己作死,谁能救他?

因为情况特殊,所以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六日,就在审判结束之后的第五天,刘赦就被宣判处刑,在雒阳刑场,刘备亲自监斩。

刘赦很快人头落地,而他的人头被刘备下令用石灰处理,然后依次送往天下宗王面前,请他们看一下,然后想一想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为了不走上刘赦的老路,他们或许应该反省一下,仔细想想他们有没有犯错,如果有,那就赶快认错,反省姿态好的话,或许还能活命。

看在汉室宗亲的面子上,刘备也并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但真要有人不守规矩的话,他也没办法。

比如那个比刘赦更加可恶的刘忠。

刘赦有造反的想法和行动,但是人比较菜,被压制住了,从赵国叛乱开始一直到结束都被看管住了,动弹不得,属于一个纯粹的废物。

但是刘忠不是,他有想法,有行动力,还能玩点阴谋诡计,专门挑守军脆弱的时候动手,杀了守军,害了不少忠勇的将士,还放纵叛军掠夺甘陵县城,造成大量无辜者死伤。

对于此人,刘备已经出离的愤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