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434章

作者:御炎

在教育全面铺开、学校教育能够稳定提供优质毕业生之后,将现有的察举制度为主体的人才选拔模式变更为考试模式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察举制度终将告别汉帝国的历史,用考试选拔人才的时代将会降临。

当前,大家还沉浸于刘备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行动之中无法自拔,并未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面变革正在缓缓而来。

就算是郑玄已经了解到了足够的讯息,已经知道刘备相当一部分的志向,却也没有推导出更加直接的结论。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切都走向了理所当然,走向了不可更改。

建安五年最后一次大雪降临之际,董太皇太后病逝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雒阳,这位幸运的太皇太后的人生历程终于走到了尽头。

她离开的时候,她的孙子刘协陪伴在她的身边。

刘协几个月都没有离开雒阳,一直都以孙子的身份侍奉她左右,为她伺候汤药,希望她能康复,但是这种期待终究还是落了空,老太太没扛住,甚至没能走完建安五年。

当然,她也没有看到那一部和她有着不浅的缘分的《嘉德通义》的正式完成。

在刘备紧锣密鼓推动各项改革法案付诸实施的时候,在整个天下面临重大变革的时候,老太太走了。

刘备亲自为老太太主持了隆重的葬礼,身着白衣为她守灵,并且宣布罢朝七日,以示哀悼。

按照老太太最后的愿望,她的尸体将回到老家安葬,从什么地方来,就会到什么地方去,雒阳冰冷冷的,没什么温度,她最重要的人基本上都在老家,她想回到老家,落叶归根。

刘备满足了老太太的愿望,七日之后,他下令规模庞大的送葬队伍从雒阳出发,一路前往冀州,回到老太太的家乡安葬。

这一次返回,刘协也就跟着走了,他将以一个县侯的身份返回他的家乡,返回他的封地,在那边度过他接下来的人生。

为老太太守孝结束之后,他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只要不违反《汉律》的规定,他可以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而且爵位虽然不高,但他的俸禄是天下汉室宗亲独一档,这是刘备许诺过的,所以,刘协可以用那笔钱干很多事情。

作为一个失去皇位的人,刘备并不知道刘协的命运和原先历史轨迹中的他相比,算是好还是不好,虽然,他一样未曾掌握过任何实权,从登基到禅位都没有自己的意志,完全被他人掌控在手。

在曹魏,他禅位过后,还活了十四年,和诸葛亮同年去世,活过了曹丕,没活过曹睿。

那十四年里他是怎么度日的,他是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感触,没人知道。

只是有传言,说他禅位之后远离政治,潜心医术,为他封地的老百姓看病诊治不收钱,颇有悬壶济世的风范,想来日子也并非全无趣味。

不过刘备觉得,在自己这里,他的日子应该比在曹魏要好过一些,至少他可以在真正体会世间险恶之前就远离政治漩涡,还会得到刘备最周全的照顾和保护,也会富裕一生。

那么,他应该是愉快的,心情应该是畅快的,他应该不会有什么失去帝位的羞耻感,午夜梦回,也不会为自己对不起祖宗而心有惴惴,难以入眠。

这对于他而言,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也说不定。

老太太去世、刘协返回封地之后,贞观元年的年节将要到来了。

建安年将彻底过去,属于大汉第二帝国的最后象征也将被代表着大汉第三帝国的年号所取代,大汉将彻底进入下一个时代。

这个年节之前的两天,刘备自己放了假,专门陪伴家人,他陪着妻妾与孩子们出了雒阳城,在雒阳城外寻了一个僻静之所吃烤肉和火锅。

孩子们聚在一起打雪仗,贪玩的龚沁和龚泠也加入进去,成为孩子王,带着孩子们分作两拨打起了雪仗。

而他则没有参与,只是安安稳稳的坐在亭子里烤肉。

韩宁作为正妻,自然有坐在他身边帮他串肉的资格,其他的妾室们只能围在后边的石桌旁折腾火锅,然后说些女人间的话题。

“说实话,直到现在,我都没什么做皇帝的真实感。”

刘备一边翻动着烤肉串,一边缓缓道:“我只觉得我仿佛依然在做那个大将军,所有的一切都没什么变化,做皇帝和不做皇帝对我本人来说影响不大,但是对其他人来说,影响很大。”

韩宁坐在刘备身边,一边帮他串肉,一边白了他一眼。

“此前你不还说很高兴的吗?现在就没什么感觉了?”

“高兴归高兴,但那只是一阵子的事情。”

刘备摇摇头,微笑道:“高兴的劲头过了,就发现全是复杂为难的事情,要做的事情比之前多多了,烦恼也会随之增多,往后啊,估计也没几天好日子可以过咯。”

“瞧你这话说的。”

韩宁笑道:“你一个皇帝说这种话,天下人还不知道要怎么评价你呢,天天锦衣玉食,什么事情都有人伺候,你还不满意了?”

“锦衣玉食能被人伺候的人多了去了,比我舒服的人也多了去了。”

刘备这样说着,便想起了朱元璋曾写过的那首打油诗。

说的是百官还没有起床,他却已经起了,百官早已睡觉,他却还没睡觉,所以他特别羡慕江南的富家翁,天天可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不像他,天天处理政务到深更半夜。

这个事情吧,还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家富家翁也羡慕朱元璋大权独揽,想杀谁就杀谁,谁能想到朱元璋还羡慕这些富家翁能够睡到日上三竿再起床呢?

每个人都有烦恼吧……

“我现在就希望别做皇帝做到死,那我就满足了。”

“嗯?那不简单,做到不想做了,就禅位。”

韩宁笑道:“什么时候不想做皇帝了,就把皇位禅让给深,不就行了?”

刘备闻言,便把视线投向了正在愉快打雪仗的长子刘深。

他今年已经十岁了,学习成绩有赖于母亲的严格督促而非常优秀,转学到司隶学府之后,多次考取幼年级第一名的成绩,与其他几个硬实力对手互相角逐,竞争激烈。

要说优秀,绝对是优秀的,不管是儒学,还是农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等方面的知识,他学得都很优秀,马术和一些基础的武术也掌握得不错,精英教育之下,他绝非废柴。

刘深如此,刘泽也是如此,他的成绩也不比兄长差多少,也是幼年级第一梯队的选手,两兄弟时常互相竞争第一名,都是很优秀的孩子。

照着这个方向去培养,刘备觉得绝对能把刘深培养为二代接班人,刘泽也不会是个纨绔子弟,他们只要能得到合适的职位,一定能做出点事业。

但是身在皇家,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现在他们兄弟亲密无间,却不能保证未来他准备退位的时候他们兄弟依然亲密无间。

皇位上只有一个人,他们兄弟姐妹却有好几个,虽然刘备打一开始就确定刘深为皇位继承人,但是未来会发生什么,谁又知道呢?

不过这个问题刘备也不是很担心就是了。

如果按照他的规划路线去做,大汉把事业全面转向外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无论如何都会把视线转向外部,去开拓更多新的领土,避免第三帝国走向内卷老路。

如此,他还可以尝试着把优秀子弟分封到外部,去开拓领土,去分润人口和权力和机遇,去学习周王朝的分封制,走出一条全新的路线。

不管这条路线是多么的艰难,是多么的危险,他都必须要走下去。

当年周王室分封出去的一代二代子弟们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开疆拓土搞建设的,刘备从古籍当中也能窥得一二。

在陌生危险的环境中带着一群人筚路蓝缕开创事业,从无到有建设国家,还有当时人们的平均年龄,那真是用命去开拓。

那些封国的二代三代国君且不说,第一代国君搞不好到死都无法住进像样的城池和房屋里,从生到死都睡在条件简陋的帐篷里。

所以开拓未知领地从来都是一件极端危险的事情,稍有不慎,不是被土著弄死,就是被野兽毒虫弄死,或者被疫病弄死,超高的死亡率或许也是阻止人们开拓步伐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自然从来不温柔,人类也从来不脆弱,把蛮荒之地变为万顷良田,需要的不单单是钱和汗水,或许还有血水。

但是这条路必须要走下去,不选择这条路的话,残酷的内卷不仅会让皇家成为修罗场,大汉帝国也迟早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修罗场。

人人内卷,痛苦不已。

所当天晚上回去之后,刘备就找来了刘惠,让刘惠专门组建一支精锐的探险队伍,要把对外开拓的路线走到底,且从建安五年年末就要开始行动,抓紧时间,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去日南郡?”

刘惠对刘备突然提出要组建一支海上探险队伍,还要求他们第一步前往日南郡建设基地的事情感到非常的费解。

当前,刘惠统领的东园在工作重心上,是倾向于西北和东北的,西南和东南也在布置当中,但是对海外,那是真的还没有列上日程。

但是刘备却要求刘惠立刻派人组织海上探险队,还要在日南郡建设据点。

“对,日南郡,这是大汉最南边的一个郡,是武帝开疆拓土时期创设的郡,我之前看宫廷文档记载,日南郡虽然地处蛮荒之地,与海外之人的商贸来往却颇为繁盛。

当年孝桓皇帝在位之时,大秦国来使便是从日南郡登陆,随后进入汉境,前往雒阳拜见孝桓皇帝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必须要掌控日南郡的一切,然后掌握诸多海外之国的情况与海上贸易之路。”

刘惠“哦”了一声,缓缓点头。

“还有这层关系在里面,这倒也难怪了,那陛下,应当组织多少人前往呢?”

“至少五百人吧,你也可以在军队里挑选一些能征善战的军官士兵加入队伍当中,那些地方多蛮人,不服教化,若要在当地常驻,非要有强悍武力不可。”

“唯。”

刘惠点头:“那在当地立足之后,是要与海外诸国进行联系吗?若如此的话,是不是让大鸿胪派人随行更好一些呢?”

“暂时不必,主要是探查情报,搞清楚他们的所在与路线。”

刘备缓缓道:“你只需要派人调查清楚情报就可以,其他的,还不必着急。”

“唯!”

刘惠领命,快步离去。

第七百七十七章 老部下们都回来了

刘惠离开之后,刘备靠在了软垫上闭着眼睛,让自己稍微休息了一下。

日南郡,是西汉,也是东汉帝国南部的疆界。

西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南征百越,置日南郡,后面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征交趾,平定当地二征起义,接着立铜柱于日南郡象林县,寓意【为汉之极界也】。

但是因为山高皇帝远,加之交通闭塞,汉帝国对日南郡、九真郡等地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当地土著的力量也没有那么弱小。

加上汉人和当地土著文化习俗冲突,以及官府的粗暴政策,当地土著常常成群结队反抗官府的统治,每隔几年就要来那么一两次叛乱。

这个时代的汉人对日南郡九真郡之地的土著是没有正面评价的。

后来吴国的著名儒学家薛综少年时曾在交州避难,他就评价日南郡【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豸】。

从此描述来看,日南郡在当时可谓瘴疠之乡、蛮荒之地,当地土著也被鄙为虫豸。

这个称呼,是刘备用来称呼敌人的,而日南郡的土著也被如此称呼,可见汉人对这些人的鄙夷。

但是对于汉帝国来说,日南郡又是不应该失去的一块宝地。

日南郡当地出产名珠、香药、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鹦鹉、翡翠、孔雀等各种热带特产,堪称帝国皇室贵族的奢侈品供应地。

更重要的是,这里从西汉开始还是汉朝对外贸易重镇,这些热带特产自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直达日南郡的海上贸易路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广州通海夷道的前身。

东汉后期,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控制力不如西汉,以致三通三绝,在陆上丝绸之路相对不稳定的情况下,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就更加凸显。

而且这一时期航海技术不够发达,海上辨认方位的技术不够,能够抗衡风浪的尖底海船也没有出现,大船往往都是平底,一旦遇到大的风浪极易侧翻。

所以当时的船只一般都是靠着海岸行驶,不容易失去方位,也不容易被风浪倾覆,于是日南郡这个汉帝国的最南端自然而然成为了贸易往来的窗口地区。

从东南亚、印度乃至于罗马帝国而来的商人、交流使者往往会顺着海岸线一路抵达日南郡,再从日南郡登陆,顺着官道一路北上,一边做生意交流,一边前往帝国核心关中地区,达成各种各样的目的。

不单单是日南郡,还有合浦郡的合浦县和徐闻县,南海郡的番禺县,那都是汉帝国南部重要的对外交易窗口,一些汉人商贸团队也会从这里出发抵达日南郡,在日南郡和外国商人贸易。

可以说虽然是蛮荒之地吧,基础建设不怎么样,但是当地的商业贸易还真的比较繁盛。

不过帝国统治核心的中原士人受限于交通和刻板印象,对此了解甚少,双方没什么交流和来往,也不是很重视这一块的商业贸易,对此往往不加关注,看不到重大的利益所在。

而交州地区的官僚们也不愿意这份利益被中央插手,所以自己关起门来搞东搞西,除非是外国的正式使臣,他们才会放行北上,如果是外商,那就惨了。

当地官吏往往贪污腐化,大肆收割前来日南郡贸易的外国商人,问他们要超过三成以上的利好,否则就要对他们施以压迫,因此“诸国患之”。

当然,日南郡本地的百姓也饱受这些贪官盘剥,汉夷、官民矛盾比较突出,负面状态加成叠满,日南郡要是能稳定就出了鬼了。

此前,刘备对交州是没什么兴趣的,他管不到交州,但是伴随着他的登基和对外进取政策的逐步确立,他认为,交州将成为他必须要控制起来的一块地区。

尤其是交州地区的对外贸易,更是他必须要控制起来的关键所在。

事情吩咐下去之后,贞观元年的年节也就到了,这一次的年节,比起节日属性,政治属性要更加浓厚一些。

往年,只要不在战场上,刘备都会召集部下们搞个宴会,自己做点好吃的给部下们吃,以此交流感情,要是在战场上那就没办法了。

但是今年不同。

今天是他登基称帝之后的第一次年节,也因为各种制度的推行,很多老部下都在外地做官,没能回来参加他的登基典礼,所以这一次年节反倒更像是一次正儿八经的登基典礼。

他要为那些跟了他很久的老部下们举行一次登基典礼,把一切都搞得热热闹闹的,让汉帝国在喜庆和欢乐之中迎来贞观元年,迎来大汉第三帝国的到来。

关羽、张飞、牵招、简雍、荀攸、程昱、贾诩等核心老部下们,在之前的事件当中都有稳定地方、不让地方作乱的重要职责,所以他们都没有时间来参加刘备的登基典礼。

这一次他们借着回京述职的理由前来雒阳,主要也是为了和刘备见个面,恭贺刘备登基称帝,并且说说长久以来积累的情绪。

在地方上办好离开之后的事件安排之后,这些地方上的老部下们就相继启程了,距离雒阳比较近的出发点晚一些,距离雒阳比较远的那就出发的早一点。

比如关羽,十二月上旬就从荆州出发了,一路北上,置办了一些荆州、扬州当地的土特产。

关羽知道刘备不喜欢奢侈的东西,但是刘备喜欢吃东西,所以就选了一些荆州和扬州当地的农产品,还带了几个荆州和扬州本地有名的厨子,让他们去雒阳给刘备做菜吃。

荆州和扬州虽然经济文化不如中原地区,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特色的东西,他们做水产品很有一手,做一些山珍野味也很有一手,关羽吃过,觉得味道很不错,于是决定分享给刘备。

他知道这样搞,刘备一定高兴。

当然了,这样想的人也不止关羽一个,靠刘备比较近的人都知道刘备不喜欢奢侈的东西,而且因为不想让底下人乱来的原因,刘备从来不对外泄露自己的喜好。

就算是最亲近的部下们,也只知道刘备是个资深老饕,之所以给外界的印象是生活简朴的人,是因为他对于当下汉帝国的传统美食都不感兴趣,他会自己搞东西吃。

很早以前,刘备的饮食习惯就和大家伙儿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