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4章

作者:御炎

涿县这一亩三分地,有什么有名气的大人物吗?

他在记忆中的人名栏目中搜索,想到了卢植这样一位大牛。

对了!就是卢植!

不是说卢植是刘备的老师吗?

学生有需求,老师难道不会帮忙?

然后他要去找卢植。

结果当时卢植已经被皇帝征召去雒阳做官了,根本没得找,而且刘备现在还不是卢植的学生,人家凭什么帮忙?

无奈之下,刘备退而求其次,去找他们这一支刘氏宗族的族长,希望得到族长的赏识,帮着扬名。

涿郡涿县刘氏宗族好歹是汉景帝之后,汉室宗亲,作为皇室贵胄,怎么着在郡中县中也该有点排面和影响力吧?

结果……

笑死,人家看门的门子根本不让他进到族长的家里,怎么说都没用。

也就是看他年纪小没动手,换另一个年纪大点的,要是这么胡搅蛮缠,估计门子就要动手了。

刘备当时很愤怒。

“我可是孝景皇帝之后,你怎么敢这样对我?”

门子嗤笑一声,指了指自己。

“我也是孝景皇帝之后,你该怎么对我?”

被人怼脸嘲讽之后,刘备忽然想起来了。

这年头宗族聚居,大家住在一起的往上数个几代人,那都是一家人。

也就是说,凡是住在宗族聚居地的、姓刘的人,大家都是“皇室贵胄”。

这个门子,街边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旁边跑跑跳跳的垂髫小儿,大家都是孝景皇帝之后。

多少年了?

还孝景皇帝之后?

啊这……

感到莫名尴尬的刘备只能掩面而走。

回到家里,母亲盯着他手上的竹简,接过来翻开了看了看,然后抄起编好的草鞋把刘备的双手打成了红焖猪蹄。

显然,母亲那聊胜于无的文化水平并不足以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儿子有多大的才能,只是为亡夫的遗物被儿子冒犯而非常生气。

养伤的时候,刘备不断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得到扬名,最后,他想明白了。

现在是察举时代,而不是科举时代。

在这个通行察举制选拔人才的时代,人不是因为才华横溢才能得到扬名,而是因为得到扬名,所以人才会“才华横溢”。

他把因果关系搞反了。

逆天改命2.0行动,折戟沉沙。

痛定思痛之下,刘备决定遵照这个全新的因果关系再次走上逆天改命之路,开启逆天改命3.0行动。

先扬名,然后再展现才华。

所以,首先,要扬名!

怎么扬名呢?

还是要靠这首诗啊。

可是人家根本不让进族长的家门,族长看不到,怎么扬名呢?

想要进去,就要有名气。

可要是不进去,哪来的名气呢?

然而事实是没有名气,就进不去……

刘备苦苦思索破局之路,却陷入了尴尬的套娃困境。

他就像是绕着圈儿想要咬到自己尾巴的小狗,始终不能成功,感觉一张无形的大网罩在了自己身上,让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挣脱不得。

而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刘备顿悟了。

这个吃人的封建社会,根本不给底层平民活路,既然如此,那我就造反!闹革命!直接掀桌子!

爷投共了!

舍得一身剐,敢把你皇帝老儿拽下马!

说干就干,长在红旗下的刘备同学立刻冲出去要找劳苦大众宣扬革命道理,抨击吃人的封建社会,要带领他们建立组织,训练军队,时刻准备着将造反进行到底。

结果当然轮不到县令大人派几个小吏过来收拾刘备。

事实上刘备真的迈出了第一步,当然,也仅仅只迈出了那一步。

他去找刘氏宗族聚居地的劳苦大众宣扬革命道理,号召大家跟随他起来造反闹革命,终结掉万恶的封建社会。

幽州的劳苦大众当然是真的苦,对远在天边的刘家皇帝也不怎么感冒,基本上属于那种【谁啊?我认识他吗?】的状态,可以说他们但凡有点敬畏之心,也不至于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

但是比起造反闹革命,劳苦大众更关心吃饱肚子的事。

于是刘备就说造反闹革命就能吃饱肚子。

劳苦大众的顾虑却更多一点。

“可是没的饭吃,没力气,怎么造反?”

刘备微微一笑。

“造反闹革命,就有饭吃了。”

劳苦大众还是不认同。

“没的饭吃,没的力气,造不动反。”

刘备无奈一笑。

“所以我说,造反闹革命,就有饭吃了,就有力气了,就能造反了。”

劳苦大众双手一摊。

“那也要先吃饭才能造反啊。”

刘备脸上的笑容消失了,有点烦躁。

“所以我说了,要先造反才有饭吃,不造反就没饭吃。”

劳苦大众也不耐烦了。

“没饭吃,没力气,怎么造反?”

刘备怒了。

“所以才要造反啊!没有造反,吃谁的饭?”

劳苦大众也怒了。

“没得饭吃,造你家的反啊?”

刘备顿时无语住了。

还真别说,四舍五入亿下,你们还就是在造我家的反,毕竟我是汉室宗亲,我姓刘。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刘备很是郁闷的意识到自己似乎走不通这条造反的路线,因为造反,也是要钱的,他双手一摊两袖清风,兜比脸干净,谁跟他造反?

刘备沉默了。

三天之后,站在自家房屋边上那颗大桑树旁思考人生之时,他忽然间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扬名道路走不通,就无法走正规路线进入社会上层。

造反道路走不通,就不能通过掀桌子来进入社会上层。

那岂不是说……

我要一辈子吃糠咽菜?

他转过头,看了看自己和母亲现在居住的刘禹锡看了都要沉默的小房子,呆滞了。

原先的那位汉昭烈帝面对这样的局面,到底是怎么破局的?

他是怎么从一个吃糠咽菜织席贩履的小人物走上皇帝宝座的?

他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才能白手起家脱颖而出的?

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第六章 他不再浮躁

刘备的逆天改命计划毫不意外的失败了。

面对挥出了穿越者三板斧的刘备,东汉社会毫不犹豫的重拳出击,代替慈母教刘备做人。

连续三次重拳出击成功让刘备受到了社会大学的教育,也让他的精神陷入了颓势,让给他开始怀疑自己所谓的先知优势。

但这也未必不是好事。

至少这三次重拳出击让他开始着眼于实际,真正去了解东汉的底层社会,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扬名天下,整个人也渐渐的摆脱了最初迫切想要脱离贫困生活的浮躁。

那段时间,他是真的很浮躁。

主要原因就是受不了那种纯粹的贫困。

家里作为主粮的粟口感不好,还记得东北大米口感的刘备每吃一口都觉得很难受,很难下咽。

没有热乎乎的炖菜和小炒能下饭,唯一能下饭的就是早已看不清原本样貌的腌菜梗子,又硬又苦,涩涩的感觉令他几欲作呕,就更难受了。

真的好难吃,好难吃。

但是不吃这些东西,他就要被饿死,强烈的饥饿感是最好的训诫,他不得不忍耐,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接受。

在这个逐渐接受的过程中,他也顺带着接受了自己必将在一段时期内处于这种贫困交加状态的事实,渐渐的不再浮躁了。

他意识到就算是刘皇叔,那也要五十多年以后才能做皇帝,这五十多年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或许才是他能够做皇帝的缘由。

后来,他知道自己的出身在整个涿郡涿县刘氏的宗族之中其实并不算低,至少绝对算不得草根。

他的祖父刘雄曾被举孝廉,做过县令,还是大县县令,秩千石,可惜早逝,没能进一步往上爬,或者说也没有那个机缘能够成为两千石郡守,没有进一步把刘备一家抬上更高的门第级别。

在这个上升渠道无比狭窄的时代,不进则退。

刘雄没能带着家族往上走,他再一死,刘氏自然跌落阶层。

于是轮到刘备的老爹刘弘的时候,就只能靠着刘雄那点点余泽混了一个本地吏员的低微职位,勉强算是大汉的卑微中产。

做小吏也不是不能往上,若要进一步往上,最好的机会是得到上级的赏识,得以在举孝廉的过程中被选为【廉】,然后就有做官的机会了。

可惜,刘弘没等到这个机会,二十多岁就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

于是刘家连虚假的中产都不能保证,直接硬着陆,啃了一嘴黄泥巴,失尽体面。

据母亲回忆往昔的时候所说,她刚嫁到刘家来的时候,也就是刘备的爷爷刘雄还活着的时候,刘家也是个颇为体面的官宦人家,家里由宅子有土地有仆人。

谁曾想不过三五年光景,两个男人接连逝世。

两场丧礼办完之后,这个小家一蹶不振。

拼爷爷拼不了,拼爹也拼不了,刘备和母亲只能靠他们自己的一双手织席贩履来养活自己。

就这个活计,还是宗族内看刘备母子孤儿寡母的,所以才分配他们操持的,勉强算是小微企业,个体户。

这个时候还就真看出了宗族聚居、抱团取暖的好处,若非涿县刘氏宗族还有点底蕴,刘备一家怕是直接从中产阶级滑落成骡马跪卒。

因为祖父和父亲的早丧,他们没能更进一步巩固家业,传到刘备这里,因为他年纪太小,继承不了任何父亲的人脉关系,所以家里和一般草根已经没什么两样。

宅子没了,土地没了,仆人没了。

可在满目绝望之中,逐渐沉寂下来不再浮躁的刘备却敏锐的发现了一个要点。

他有接受基础教育的资格。

涿县刘氏宗族有属于自己宗族的简陋的族学,没什么经典能够传授,但是教族人子弟认字读写不是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