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369章

作者:御炎

他只是象征性的询问一下,象征性的和刘备杠一下,并没有真正想要阻挡这个政策的执行,而且他知道就算他想要阻止,也做不到。

刘备已经把这个部门的强力告诉所有合作伙伴了,并且也做出了一些权力上的分配。

比如雒阳以西,还有并州和幽州,是他说了算,这些地区的所有中书都尉都是他来任命。

其他地区,由他派人担任主官的郡国,也是他来安排中书都尉的人选,其他郡国的中书都尉人选则交给古文学派和宦官集团来安排,保持一个局面上的平衡,也算得上是雨露均沾。

所以所有能说得上话的朝官,都在这一体制下得到了一些新的利益,得到了地方上的行政执法权,对地方官府有了一定的威慑力,也都愿意支持刘备增设这一新的行动部门。

局面如此,黄琬就算喊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响应他,更不会有人阻止中书台的设立,所以黄琬自己也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在正式的朝会上,设立中书台的事情就这样通过了,而刘备推举的中书台主官中书令正是现任并州刺史满宠,刘备以满宠在并州的行政功绩为理由,推荐他回归雒阳出任职位。

而满宠所担任的并州刺史一职,则由刘备所推荐的亲信毛玠接替。

对这个人事安排,尽管有一些不开眼的朝官以满宠曾经的暴虐行为而反对,但是他是刘备的人,刘备做出的决定,不是轻易能够动摇的。

倒不如说,刘备之所以之前推举满宠出任并州刺史,就是为了让他证明自己的才能,去处理一个烂摊子。

并州的烂摊子能够处理好,那么其他的事情他也一样能处理好。

现在并州的烂摊子差不多被满宠理出了一个头绪,很多事情都有了一个办事章程,并且正儿八经的开始了办理,如此,后继者就可以稍微轻松一些了。

毛玠也是他很看好的一个部下,性情刚直,办事情认同规矩,讲规矩,而且生活朴素简朴,对人对己的要求一样严格,刘备打算让他出去历练一下,积累一些资历,回来之后再委任他更重要的职责。

第六百七十章 铸币

毛玠去并州上任的时候,是刘备亲自相送的,送别的时候,刘备握着毛玠的手,交代了他一些事情。

“这次破格提拔你担任并州刺史,并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之下的结果,我相信以你的能力,足以担当这个职位,虽然在此之前你并没有很深厚的资历。

但是在大将军府内,你所办理的事务并不会比担任州刺史需要办理的事务简单,而且此时此刻的并州和之前伯宁面对的并州已经不是一个状态了,至少在军事上,你是绝对安全的。

你需要面对的局面远远好于伯宁面对的局面,但是你要做的事情远比伯宁要做的事情要多,要杂,并州山民的安置工作,南匈奴部众的安置工作,那些努力的安置工作,还有编户齐民的工作。

这些事情不是很难,但是无一不需要投入大精力和大耐心才能办好,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民变,如果你能办理好,那么之后调你回雒阳出任更高的职位就很简单了,所以孝先,不要让我失望。”

毛玠双手握紧了刘备的手,向他微微欠身。

“君侯的期待,就是玠将以性命去完成的事情,玠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一定不会让君侯失望!”

“谁要你的命了?”

刘备笑道:“别动不动就拼命的,留下有用之躯,你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对你的期待也还有很多,未来,我可需要你活到七八十岁还要继续为我干活儿的,你可别想偷懒!”

毛玠常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笑意。

“玠能遇到君侯,能为君侯办事,实在是人生之大幸,玠一定竭尽全力,回应君侯的期待!”

随后,在刘备的目送之下,毛玠翻身上马,在一队精锐骑兵的护送之下朝着北边飞驰而去。

没过多久,满宠就在同样配置的保护之下返回了雒阳,第一时间就去拜见刘备了。

“君侯,宠没有辜负您的期待!”

一见刘备,风尘仆仆的满宠便躬身下拜,向刘备表达敬意。

刘备笑呵呵的上前,握住满宠的双手把他扶起来。

“你当然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扶起满宠,刘备看着他一脸灰尘,身上的衣服也颇有些灰尘,便命人端来一盆热水,亲自为他擦脸,又为他掸去身上的灰尘。

满宠大惊,觉得这不合适,刘备的身份太高,怎么能屈尊降贵为他服务呢?

刘备摇了摇头。

“你为大汉整顿并州,付出那么多,我帮你洗把脸又怎么了?”

于是刘备不顾满宠的想法,为他擦脸,擦手,亲自帮他整理仪容。

满宠十分感动,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像一根棍子一样站在那儿,任由刘备对他一顿操作。

之后,满宠和刘备坐在一起,向他汇报了自己在并州的一系列工作,还有并州当前的基本状况。

“就当前来看,并州相对是稳定的,因为土地充足,房屋也较为充足,安置目前的人口是可以办到的,不得不说,虽然那些郡脱离朝廷管控那么多年,但是富户还是富户。

他们家中土地规模庞大,一眼望去都望不到边际,房屋多达数百、数千间,有些甚至远远超过朝廷的规定,颇有逾越之处,家中财富堆积如山,黄金白银都是用箱子装着深埋地下,铜铁更是堆在仓库中搬都搬不完。

本以为大汉没有那么多黄金白银,但是今时今日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的黄金白银成为这些人家的私藏之物,深埋于地下,或者藏在人迹罕至之处,若非彻底清算,根本不得而知。”

刘备听后,缓缓点头。

“世间财富也就是这个道理了,多数被藏在了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以至于需要用钱的时候,却没钱可用,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钱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骤然把太多的钱拿出来用,但是却没有太多的物件能够购买,只会让钱变得不值钱,有钱的人当然无所谓,他们钱多,但是对于普通黎庶来说,本就没什么钱,钱还变得不值钱,买不到粮食,那就是灾难了。”

满宠听后,颇为惊异。

“这倒是没有听他人说起过,不过细细想来,倒也的确是如此,如果钱变得不值钱,只会使得物价飞涨,首当其冲,便是粮价,如此说来,君侯,朝廷手里的钱不是越多越好?”

刘备摇了摇头。

“也不能这样说,这不是多与少的问题,在我看来,而是应该让朝廷来决定钱的多与少,由朝廷根据天下生产状况来决定天下间该流通多少钱,以此确保钱不会过于升值或贬值。

钱多钱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稳定币值,中兴之前和之后,都曾出现过很多次物价飞涨,钱币贬值,以至于穷人买不到粮食吃,引发动荡,这在我看来就是很严重的事情。

钱升值了,大家都会把钱藏起来不用,那么只会造成钱越来越值钱,越值钱就越不会有人愿意拿钱出来用,而钱贬值,就变得不值钱了,就会让穷苦黎庶受到很大的伤害,会影响天下的安稳,这都不是好事。”

满宠沉默了一会儿,细细品味了一下刘备话里的意思。

“您的意思是,您接下来想要做的,是收回天下铸币之权,不再允许地方郡县自行铸币,而仿照孝武皇帝的例子,以朝廷主导铸币之事?”

“嗯?”

刘备眨眨眼睛:“我……是这样说的吗?”

“不是吗?”

满宠奇怪的看着刘备。

于是刘备恍然意识到,自己方才不过是说了一些粗浅的经济学原理,但是满宠却发挥了自己超强的脑力和延展力,为自己构想出了一个未来的目标。

不过这个事情其实早在满宠跟随他之前,他就已经在逐步地进行了,并且已经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改变。

虽然没有以东汉朝廷的名义在办理此事,也没有提出类似的政策,但是以他自己名义所铸造的“将军钱”已经在大汉很多地方流通了,且很多地方郡县官府已经在实际上失去了铸币权。

第六百七十一章 将军钱

东汉时期的货币铸造不同于西汉,西汉是朝廷自己铸钱,东汉的铸币权下放到地方郡县,由地方郡县来负责具体的冶铸事宜。

雒阳朝廷管理货币铸造的部门是太尉属下的金曹,但是它只是进行宏观的调控,并不亲自参与具体的货币铸造。

只统领大政方针,具体是不干事的,当然,在现在这种局势下,金曹的作用无限接近于零,说什么也不会有人理睬。

这种情形的产生,大概与东汉政府不重视货币的铸造与流通有相当关系,甚至于东汉政府曾多次下令“禁铸”“弃用”铸币,对货币经济相当的不上心,完全没有想着发展一下商品和货币经济。

对于他们来说,货币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不稳定,而他们只追求稳定的统治,货币经济对他们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甚至朝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希望经济状态退化到以物易物的时代,大家以物易物,不要货币,这样或许更好一些。

而在这种货币政策之下,整个东汉通行的五铢钱就很有问题了,其含铜量和铸造工艺以及钱的样式都有不同,乃至于不单单是地方郡县可以铸钱,私人都能铸钱。

整个货币流通领域不说是干干净净,也能算是群魔乱舞。

有些地方铸造的钱币比较优质,含铜量比较高,但是有些地方铸造的钱币就很是劣质,不仅看起来难看,含铜量也相当低。

而人们往往会用劣质的钱币去兑换优质的钱币,然后把优质的钱币藏起来不去使用,久而久之,市面上就全是含铜量低于百分之六十甚至五十的劣质货币了。

随着汉末经济局势的不断下滑,铸币的含铜量也越来越低,面值也越来越小,人们对劣币的信赖程度也越来越低,货币经济陷入死循环,很多地方甚至再次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方式。

这样的情况在当初的凉州出现的特别明显。

刘备最初掌控凉州的时候,凉州地区几乎没有货币交易,大宗货物全都是以物易物,连民间的小规模商贸也是如此,甚至于给军队用货币赏赐都会有要求,必须是优质货币,不能拿劣质货币滥竽充数——

大头兵们对优质货币和劣质货币之间的区别可是相当的懂,想用劣质货币来忽悠大头兵,那就要问问大头兵手上的钢刀答不答应。

这种情况自然是不健康的,也是不能满足刘备需求的,对于征收赋税也相当困难,征收货币当然轻松一些,但是货币价值不一,征收实物稳妥一些,但是对基层行政能力要求太高,计算太繁琐,刘备忙不过来。

面对这种经济局势,刘备采取的应对方法就是自己铸钱。

刘备利用夺取的铜和掌控的铜矿,自己铸造起了通行的五铢钱,最开始在地方上一般称之为凉州钱。

其含铜量按照百分之八十五来配备,基本上是古代铸币的最高峰,也是颇具信誉度的铜含量。

光是自己铸钱还不够,只是自己铸造优质货币,也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经济现象,会让凉州钱成为藏品,让刘备损失惨重,搞了半天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刘备就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把自己的铸钱和凉州细盐挂钩。

当时,凉州细盐随着刘备纵横捭阖的手段在凉州全面铺开,在和羌人乃至西域一些地区的贸易中也全面铺开,凉州细盐击败了所有对手,成为了当地唯一通行售卖的食盐,大家只认凉州细盐,不接受其他的盐。

当然,整个凉州地区也没有其他的食盐还能售卖。

所以刘备就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拳头产品和凉州钱挂钩了,使之产生远超任何人想象的信誉度。

而且,凉州钱还必须要进入流通领域——刘备规定购买凉州细盐只能用凉州官府自铸的凉州钱,其他地方铸币一概不收,也不接受任何以物易物的方式,必须要用凉州钱购买。

拿蜀锦来都不行,不卖,收且只收凉州钱。

没有凉州钱?

可以啊,先拿等价值的货物或者其他地方的钱币按照实际价值去兑换凉州钱,凉州有专门的换钱所,官方配置,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然后换来凉州钱去官方或者一些私人盐铺去购买凉州细盐。

总而言之,不拿凉州钱,就别想买到食盐吃。

是人就要吃盐,只这一点,可以保证凉州钱的商业流通。

而且通过换钱所的渠道,刘备成功收集了数量庞大的地方区域私铸五铢钱,他对这些五铢钱做了一番了解,发现其中不仅有东汉的钱币,还有西汉的钱币,最远的能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铸币。

一些有价值的铸币被刘备留了下来作为收藏而存在,细心保存,以为传世之用,其余的劣质货币都被他回炉重铸,作为铸造凉州钱的原材料,然后再度投入流通领域。

如此,就在凉州贸易区形成了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循环。

而针对伪币制造的可能性,刘备也做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首先,地方郡县在他的政令之下是不允许铸钱的,地方铜矿都被刘备派人接管,铸钱工匠也被统一登记管理,直接断绝了地方郡县铸钱的可能性。

而私人铸钱则有一定的隐秘性,不太好查到。

但是凉州官府的铸币有很高的铸造工艺,凉州钱面积比较大,重量也比较重,花纹较为特殊,是刘备自己设计的花纹,交给优秀的技术工匠完成了铸币模具,想要复制伪造的话,需要费很多的功夫。

私人铸钱一般没有很高的工艺,花纹设计上也没有那么多的花样,也没有刘备那么舍得给铜,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凉州钱和私人铸币之间的区别。

所以一旦市面上出现了非凉州钱的五铢钱,刘备设置在各地的货币监管部门就会立刻发现,然后上报郡国官府,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打击。

能够私人铸币的家族到底是少数,所以刘备的针对性打击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凉州地区的私铸货币在细盐贸易铺开不到一年之后就断绝了,还是全面断绝再也看不到踪影的那种,而随着细盐的生意逐渐向外延伸,凉州所发生的一切也在各地重复上演。

这些年来,随着刘备对雒阳以西地区的掌控力的增强,尤其是在限奴令推行之后,雒阳以西地区的私人铸币已经基本绝迹,铸币需要的工具和专业的技术人才几乎被刘备全部收归己用。

随着刘备权势的增长和货币监管部门的逐渐成熟,凉州钱币就像是上头有人撑腰的官场新人,开启了一路顺风的前进之途。

一开始,凉州铸五铢钱只在凉州内部通用,但是随着凉州细盐不断的出售,凉州钱就开始向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进发,随着食盐利益集团的扩张,凉州钱的适用范围和价值也越来越得到认可。

等刘备就任大将军之后,凉州钱又有了新的市面称号——将军钱。

第六百七十二章 挂钩战术

这一局面进展到刘备掌控并州、幽州之后,将军钱也随着食盐利益集团的脚步进入了并州和幽州,然后染指了冀州。

凉州细盐已经不再是凉州本地生产的食盐,而成为一种生产技术,掌握了这个生产技术,只要有原料,就能生产出同品质的细盐,而后生产出来的细盐一律称之为——凉州细盐。

在食盐生产技术大规模进军的地区,由于本地盐竞争不过凉州细盐,本地盐户也斗不过刘备作为后盾的食盐利益集团,随着食盐的胜利,本地人也越来越需要用原本的铜钱或者其他有价值的物品来兑换将军钱。

没有将军钱,就买不到需要吃的食盐,不吃食盐,就要死。

将军钱由此在当地快速流通,而刘备则把兑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五铢钱收藏的收藏,回炉重铸的回炉重铸,铸成新的将军钱,继续投入流通领域。

所以在雒阳以西地区和并州、幽州,时值建安四年,将军钱已经成为绝对优势的流通货币,良币驱逐劣币的行动成功达成。

并且这些地区也因为刘备的绝对权势而实质上禁止了地方官府和私人铸币,铸币权收归刘备所有,所有的铸币工具和铸币人才都在刘备的掌控之中。

尽管朝廷依然没有明确的政令规定铸币全收归中央,但是既定事实已经形成,除了刘备控制的铸币工场,没有其他地方有能力铸造将军钱。

在此基础之上,未来在这些地区彻底结束铸币权混乱的历史,也不过是一条政令的事情。

建安三年以前,整个雒阳以西地区唯一的例外就是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