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307章

作者:御炎

这下子换作曹操无法理解了。

“玄德,你这样做,是为什么?”

“为了让这些咱们看得到的东西,后人也能看到。”

刘备笑道:“袁公路死掉的时候,我就在想,再怎么显赫的家族,传承来传承去,难免不会遇到袁绍袁术这样的子孙后代,难免覆亡,处心积虑的传承,到最后,一个后人犯蠢,全家就不过一捧黄土。

曾经多辉煌,毁灭的时候就多凄惨,挺没意思的,所以我就放弃传承家族了,我想着,与其传承家族,不如把整个国家全部的文明智慧都给传承下去,所以,我打算把这些书籍全部刻在石碑上,藏起来。

这样,就算咱们手上的这些竹简腐朽了,被火烧了,被人毁坏了,那么还有藏起来的石碑文能够证明它们的存在,书籍传承下去了,文明也就传承下去了,千百年后的后人,也能知道咱们这些前人留下的印记。

孟德,你想想,我现在刻下来的这些东西,能被一两千年以后的后人看到,期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哪怕全部的藏书都被烧毁了,一两千年以后的后人也能看到这些,咱们的文明就传下去了。

一个家族的兴盛与否,是无关紧要的事情,文明传下去了,那么不管这天下怎么变,华夏还是华夏,这不比处心积虑传承一个家族要好多了?”

刘备笑着拍了拍石碑,给曹操弄不会了。

“玄德,这……”

“理解不了?”

“倒不是理解不了,只是……涿郡涿县刘氏,你不想传承?”

“不管我费多大的心思,只要出一代不肖子孙,这家族就算是废了。”

刘备笑道:“传一群连袁绍袁术都不如的虫豸有什么意义呢?传家又有什么意义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要传,就要传文明,将文明传给所有人,传给每一个人,如此,不是更有趣吗?”

“传文明……”

曹操挠了挠自己的脑袋,想来想去,感觉自己不是很能理解刘备的想法。

他只觉得刘备所想的挺厉害的,挺有道理的,但是让他来做的话,显然是不会那样做的。

文明传承什么的太过于久远了,不是他现在所能考虑到的问题,而且以他所处的位置,并没有那个必要去考虑这种事情。

有刘备考虑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说来,刘备做这件事情并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意义,只是为了做这件事情而做这件事情?

“真是少见啊,玄德居然会做这种事情,我还以为玄德每一件所做的事情都很有深意。”

曹操笑道:“外界传的熙熙攘攘,每个人都在猜测你做这件事情有什么重要的目的,是要对付什么人,或者改变什么局面,尤其是今文学派那些人,是给吓得不轻,却没想到,根本不是这样……”

“外界对我的看法似乎有点奇怪。”

刘备抚摸着地上的石碑,笑道:“但是无所谓了,我所做的事情的确都是有目的,但是偶尔,我也想要做一些看上去对现在来说没什么意义的事情,不过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可能不会理解我就是了。”

曹操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情终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不管是刘备的盟友还是潜在的敌人,不管他们如何猜测,刘备都没有发起什么他们预料之中的政治行动。

而且时间进入到十月底,刘备就准备整军收拾袁绍去了,希望能在中平六年年底之前把袁绍收拾掉,让这场闹剧走向终结,在明年,迎来一个崭新的局面。

不过刘备并没有想到这场战斗不是由自己先开启的。

刘备使得袁绍陷入到幽州、并州、青州三面围攻的局势之后,并未停止自己的外交攻势。

他派遣曹操作为说客,传达了朝廷命令,劝动了时任兖州刺史的桥瑁屯兵在东武阳,一起威慑袁绍。

兖州刺史桥瑁是已故太尉桥玄的族人,当年黄巾之乱以前,曹操还年轻,雒阳高官里,只有桥玄对曹操友善,给了曹操不少照顾,所以曹操一直对桥玄念念不忘。

桥瑁是桥玄的族人,于是刘备便让曹操客串一把传令使者,带着朝廷的圣旨前往兖州劝说桥瑁出兵威胁袁绍,跟随朝廷一起行动。

桥瑁没什么太多的犹豫。

要说袁术覆亡之前,他多少有点想法,但是袁术袭杀宗室之后,他就彻底没有这样的想法了,之后陈留郡和梁国奉朝廷命令出兵围剿袁术的时候,桥瑁也没有做什么阻碍。

这一次为了对付袁绍,朝廷需要用到兖州的力量,这让想要和新朝廷建立关系却苦于没有门路的桥瑁非常高兴,于是盛情款待了曹操,与他谈笑风生,并且敲定了对袁绍用兵的事情。

与此同时,曹操还奉刘备的命令,前往泰山郡拜见归隐的鲍信,劝说鲍信重新出仕。

对于何进被杀的事情,鲍信觉得有些恐惧,面见曹操的时候,流露出了担忧的情绪。

曹操对此只是大笑。

“您在何进造反之前就离开了何进,没有继续担任职务,归隐山水之间,就算是何进造反了,和您又有什么关系呢?您的族人鲍鸿为平定何进、袁隗之乱立下大功。

他向大将军推荐、保举您,希望大将军不要追究您的责任,大将军已经认可了,所以才会派遣我来担任使者邀请您出仕,对大将军的诚意,您难道感觉不到吗?”

对曹操的劝诫,鲍信甚为欣慰,也不矫情,直接接受了任命。

“大将军雅量高致,对我这样的罪人都能容忍、任用,我又有什么能够推辞的呢?我愿为大将军效力!”

曹操大喜,于是当场宣布任命鲍信为东郡太守,让鲍信在东郡整兵备战,与兖州刺史桥瑁一起,时刻准备对付袁绍。

十月中下旬,兖州刺史桥瑁和东郡太守鲍信在东郡的东武阳县屯兵备战,做出向北威慑袁绍的架势。

至此,冀州包围圈形成了,因为袁氏的叛逆造反、倒行逆施,加上刘备成功剿灭袁术的战绩,天下间已经没有人相信袁绍还有未来了。

所谓墙倒众人推,袁氏的覆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之前跟随袁氏的人都将被清洗掉,之前没有跟随袁氏的人则在暗自庆幸自己没有被袁氏的话术给冲昏了头脑。

现在听从雒阳朝廷的话已经不是什么下注、押宝了,而是正常行为,讨伐袁术作战以后,雒阳朝廷的权威已经基本上确立了,现在对付袁绍,是加强局。

在这样四面围攻的前提下,袁绍的焦虑可想而知,那些因为跟着他一起清洗宦官产业而获得巨大利益的家伙们也是相当的焦虑。

赚钱一时爽,清算火葬场,这种感觉他们现在算是能体会了,但是想要改变局面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雒阳朝廷不可能原谅他们,反宦官虽然是政治正确,但是政治正确大不过十万精锐中央汉军。

而且更要命的是,袁术被打败、汝南被清算的消息也传到了冀州,这下子袁氏兄弟一南一北互相呼应的局面算是一去不复返了。

袁氏的老巢被覆灭,根都被刨掉了,袁术在雒阳被五马分尸,一家老小被雒阳天子下令全部斩首以告慰先帝、二宗王在天之灵,袁绍算是彻底的孤军奋战了。

四面受敌,没有援手,孤军奋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似乎已经陷入了死局之中,但是人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总是能爆发出最后的力量用以求生,袁绍当然不会等着刘备来给他上五马分尸的套索,所以,他要挣扎。

不仅是他那些跟着他一起赚宦官钱的家伙们也在努力挣扎,各种设想各种争取,就是为了能够获得盟友以搅动天下局势。

重要谋士田丰为他设计,让他放弃在内部找盟友,转而向外部寻找盟友。

内部多少需要在乎一点天下人的风评,心眼子更多,外部则更多倾向于实际利益,只要给钱给得够多,他们就是你的盟友。

比如鲜卑人,比如匈奴人,他们都可以成为袁绍翻盘的帮手,也只有他们能够成为袁绍翻盘的帮手。

第五百五十二章 飘起来的公孙瓒

对此,袁绍并没有什么选择。

他也很清楚的意识到他已经无法从内部寻找什么帮手了,如果不想快速覆亡,只能采纳田丰的建议。

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往并州以北和幽州以北,去联络匈奴人、鲜卑人和乌桓人,争取与他们达成联盟,让他们带兵南下。

董卓也好,公孙瓒也好,都是他的后方威胁,这两个威胁不除掉,他就无法全心全意地应付刘备。

其中,公孙瓒肯定是最好对付的,因为他根基最浅薄,最容易被动摇,董卓是个老炮儿,浑身上下都是心眼子,军队也不少,有自己的基本盘,不好对付。

为了拉拢匈奴人、鲜卑人和乌桓人,袁绍甚至做好了将幽州和并州的一部分割让出去让他们内迁居住的准备。

他知道,这些人一直都比较渴望可以南迁,居住到更温暖、土地更肥沃的地方。

袁绍麾下倒是有人对此表示反对,比如辛评,他认为这些草原上的蛮人粗鲁无礼,只知道破坏不知道建设,给钱就可以了,没必要给土地,给了土地,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了。

届时袁绍又要对付刘备,又要应付他们的很多无理要求,岂不是自讨苦吃?

审配和辛评素来不和,这个时候就感觉辛评非常的墨迹,不像个爷们儿。

“要给就要给到位,给到位他们才能真正处理帮咱们对付公孙瓒,现在是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活下来的时候,不是考虑未来的时候,如果活不下来,就没有未来,又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审配这句话说到了袁绍的心坎儿里。

我都活不下来了,我还管这些?

他立刻斥责了辛评软弱无能,表扬了审配的决然,然后咬着牙表示就算他活不下来,也要让鲜卑人、匈奴人和乌桓人搅得刘备不得安生。

“他灭我宗族,我也要灭了他的宗族,还要让他下半辈子不得安生!”

袁绍把目标放在了幽州,打算彻底毁灭幽州,不仅如此,他还打算亲自带兵攻击涿郡涿县,让涿郡涿县刘氏在还没有发迹的时候就成为一段历史,让刘备的家族彻底毁灭。

以一换一,这个买卖很公平。

中平六年的九月、十月间,尤其是十月,袁绍的动作非常大,非常多。

他大笔撒钱,大规模招揽兵马,甚至用抓壮丁的方式增加军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军队扩充到了七八万的规模。

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大量壮丁潜逃躲藏,抗拒抓捕,还有地方豪强宗族结寨自守,抗拒袁绍的统治,更有一些地方掀起了小规模的抵制袁绍的战斗,让袁绍头疼不已。

最后他的军队里到底有多少是老弱病残抓过来滥竽充数的,他自己也数不清楚。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袁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他顾不上这些了。

他在魏郡和清河国安排了三支部队分别警戒董卓、桥瑁和刘虞,然后自己整顿主力军队约四万余人,准备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掉公孙瓒,破灭涿郡,让刘备后悔。

当然,他也必须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场战斗,并且获得幽州的资源,否则,以他现在的资源体量和动员水平,这支四万人的主力部队维持不到三个月,必然崩溃。

也就是说,必须要在中平六年结束之前把这场战争解决掉,是胜是败,是死是活,就看这一次了。

生死抉择之间,袁绍没有任何的犹豫。

中平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前后,准备妥当的袁绍分别得到了来自南匈奴、东部鲜卑和乌桓部落的消息。

对于他寻求合作的意向,只有南匈奴产于于扶罗表示不接受,东部鲜卑二大人素利、弥加和乌桓部落首领丘力居表示接受。

袁绍许给他们的利益除了钱货之外,还有打算把玄菟郡、辽东郡和辽东属国划归乌桓部落所有,把辽西郡和右北平郡划归素利所有,又把渔阳郡和广阳郡划归弥加所有。

简而言之,给钱,给土地,给人口,给一切,只要他们出兵帮忙对付公孙瓒,对付幽州的反抗势力,那么全部的一切,都是他们的。

于扶罗本来被许给的利益是并州的云中、雁门和定襄三郡,但是袁绍没搞清楚南匈奴的现在根本不想要那些北边的寒冷土地,更想要更南边的河东郡。

他们想要更加温暖肥沃的土地生存。

可是河东郡不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就说南匈奴有本事就自己去打河东郡,他反正不在乎,南匈奴真要进攻了河东郡,还能帮他牵制刘备,他更高兴。

但是于扶罗常常和雒阳朝廷打交道,顾虑重重,又想到了张燕,想到了董卓,于是于扶罗干脆放弃了,不想了,躺平摆烂了。

他是领教过汉军厉害的,知道汉军不好对付,真要惹恼了雒阳朝廷,他没好果子吃。

所以他选择作壁上观。

丘力居、素利和弥加这些人生活的地方比较远,和汉帝国的核心地带有点距离,又听说汉帝国刚刚死了皇帝,觉得他们一定忙着处理皇帝的丧事,无暇应对边患,所以更加野心勃勃且敢于付诸实践。

合作意向达成之后,袁绍非常开心,与他们约定起兵日期是十一月的五日,但是在此之前,他自己就有点忍不住了,觉得多等一天都是折磨。

十月二十八日前后,袁绍所部的征战准备已经完成,精锐部队已经全副武装,炮灰壮丁们也被驯服了,袁绍觉得自己无法忍耐了。

于是他悍然下令出兵,不等鲜卑人和乌桓人了。

反正怎么打都是偷袭,只要速度快,公孙瓒一定无法反应过来。

然而他错了。

公孙瓒确实没有反应过来,但同时也确实不需要反应过来。

因为公孙瓒比他还要先的打了过来。

其实公孙瓒这一波的开局真的是天胡开局。

有一个在朝中担任太尉的老师,还有一个在朝中担任辅政大将军的师弟,在幽州当地,公孙瓒出任幽州刺史这件事情一开始还真没几个人愿意反对的。

与之相对的是雒阳朝廷内部有不少人以三互法的原则反对公孙瓒出任这个幽州刺史,但是刘备则认为事急从权,现在剿灭袁绍是最重要的,而幽州并没有足够让朝廷信任的人担任长官。

公孙瓒和他与卢植的关系都值得信任,且也有辽东属国的多次战绩作证,所以暂时委任为幽州刺史,待剿灭袁绍之后再行安排职位。

刘备的这个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靠着他本人的威望,这个任命得以通过。

于是整个幽州都知道刘备和卢植这对幽州师徒现在发达了,都等着盼着能够前往雒阳获得职位,开启属于幽州人的时代,所以对公孙瓒这个刘备、卢植的代言人,他们是很愿意服从的。

甚至于辽西郡的公孙氏本家都因为这件事情而对公孙瓒刮目相看,多有巴结,各种送礼物各种讨好,什么以公孙瓒为荣之类的屁话都敞开了说。

结果一个不小心,把公孙瓒给说嗨了。

简而言之,公孙瓒在一声声靓仔中迷失了自我,飘了。

最开始担任幽州刺史的时候,他还颇为谨慎小心,对其他官员也颇为和善,但是很快,这种谨慎小心就消失了,他开始变得高高在上,对各郡太守、地方豪强开始颐指气使。

在组建军队的过程中,他对地方官员、豪强大族多有索取,缺少兵马钱粮和打造武器的钢铁的时候,就会向他们索取,视之为理所当然,不给任何回报。

军队组建起来之后,因为缺少管束,没什么军纪,所以他的军队经常外出劫掠往来商旅货物,敲诈勒索打劫等等恶事也经常发生。

而公孙瓒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是一味增加军队数量,要尽快组建强大的军队进攻袁绍,于是人望渐渐降低。

涿郡太守温恕念及公孙瓒的社会关系,好言相劝,希望公孙瓒能够约束军队,广布恩德,挽回人望,也多少顾虑一些刘备和卢植的名望。

谁知公孙瓒完全不在意这些事情。

“他们都是冲着我的老师和玄德来的,又不是冲着我来的,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也知道他们想要很么,既然如此,就该付出一些代价,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