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284章

作者:御炎

“我是真的不曾料到会有今日这样的情况,刘玄德怎么就突然到了这地步?他怎么就突然功成名就了?袁氏和何氏怎么就忽然崩塌了?这未免也太快了一点吧?”

荀肃一脸郁闷。

“这个还真不是兄长的问题,事前,谁能料到这样的事情?我看啊,之前雒阳人的一些说法是对的,刘玄德此人,身上是有大气运的,与他作对,不会有好下场,不管是谁。”

荀爽更加郁闷了。

“那之前我也没和他作对,不过是没有答应与他联姻,他难道就要……我……我总觉得刘玄德是在记恨我。”

“记恨你?”

荀肃疑惑道:“兄长,我觉得不至于,文若和公达都在他麾下办事,都是他的亲信,都被他委以重任,尤其是公达,都进入尚书台了,照理来说,刘玄德无论如何也不会记恨荀氏啊。”

“那为什么其他人都升职了,唯有我还是侍中?”

荀爽担忧道:“虽然我不在乎这些,但是旁人都升职了,唯有我没有升职,这会让其他人如何看待此事呢?而且除了文若和公达之外,他没有再次辟召荀氏族人,反倒是把陈氏子陈群和钟氏子钟繇辟召入大将军府,这两人居然还都应下了!”

“话是如此,但是兄长,你若早点听了我的话,别想那么多,现在也没那么多事情。”

荀肃叹息道:“当时公达也是如此建议的,但是你不听,你总是怀疑太多,现在这种局面,我觉得并不是好事啊。”

荀爽一听,内心顿时无比烦躁。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我怎么知道袁氏和何氏居然要造反?堂堂大将军,堂堂司徒,居然私招外兵要造反!这种蠢事是正常人能够做出来的吗?现在好了,他们自己犯蠢,还拉上我一起蠢!这难道是我的错吗?!”

嘴硬,但是心里没那么硬,这就是现在荀爽的感觉。

荀爽其实已经后悔很久了。

但是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包括自己后悔这件事情在内,他都不愿意接受。

第五百一十三章 但愿现在去做,不会太迟

这些日子,刘备对马日磾、蔡邕、服虔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和赏赐,且都有职位的提升。

可唯独对荀爽,只有财物的赏赐,没有职务的提升。

原本外界甚至在传空缺的三公有一个是属于他的,他自己内心也在隐隐的期盼着,但是这个职位并没有归属他,甚至于黄琬这个家伙都回来当太常了,而他依然没有职位的提升。

且有好几次,荀爽向刘备递出橄榄枝,而刘备都没有接下,没有回应。

荀爽心里头的担忧一下子提升到了顶峰。

刘备确实已经开始了对之前投资他的人们的回馈,不管是谁,好像都有涉及到,包括他在内。

但是其他人都是有政治上的回馈,他打听了一圈都是如此。

唯有他,只有经济上的回馈,甚至于刘备对荀氏都没有进一步的辟召行动,反而对同样出身自颍川的钟氏家族和陈氏家族伸出了橄榄枝,将钟繇和陈群辟召到大将军府中。

钟氏和陈氏答应了刘备的辟召,他们与刘备本人的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关东士族在刘备身上押注的,已经不仅仅只有荀氏一家了。

刘备难道还在为那件事情记恨他吗?

被当朝大将军、天子以下第一人记恨,对荀氏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荀爽曾经认为他不会有此类的担忧,但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局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备,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做出让人眼前一黑的行动,取得让人眼前一黑的成就。

当初的想法,在现实面前,已经让荀爽自己都觉得有些荒唐、讽刺了。

诚然,荀肃说的也对,荀彧和荀攸都在他麾下办事,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对荀氏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如果其他各大家族都在成长,都被提拔,而唯有荀氏原地踏步走的话……

这种事情,荀爽一样也无法接受。

他是有野心的,他是有发展家族继续壮大的欲望的,这是他活到现在最大的愿望,可是眼下看来,这愿望似乎没那么容易成功。

“袁术和袁绍能够成事吗?”

荀爽如此询问着荀肃:“肃,以你来看,袁术和袁绍获取成功的可能,大吗?”

荀肃诧异地看着荀爽。

“兄长,虽然愚弟没什么才能,但是这种简单的事情还是能看明白的,袁氏已经没了大义名分,现在又要以臣伐君,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又能有多少人愿意跟随他们?

而且当初,兄长你不是也对我说过吗?袁氏四世三公积累下来的所有门生故吏绑在一起,都不如一个刘玄德,如此看来,袁绍和袁术除了耗尽袁氏数代人全部的积累、把袁氏彻底葬送,没有其他的可能。”

荀爽看着荀肃看了好一会儿。

然后,他苦笑出声。

“天下人都说我才是荀氏八龙里最聪慧的那个,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了,肃,有些时候,或许你看问题比我看问题更加确切一些……”

“兄长……”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但愿现在去做,不会太迟。”

荀爽苦笑道:“大好良机在我眼前,我却瞻前顾后,如此,我还是那个无双的荀慈明吗?”

怀着满心的懊悔,荀爽喊来了女儿荀乐。

“乐,此前为父说了,会给你选择之权,你的终生大事完全听凭你自己决定,但是现在,局势有了很大的变化,为父可能……”

“父亲,您是要收回自己之前说的话吗?”

荀乐平静地看着荀爽:“看起来,女儿没有提出任何想法,是对的。”

“乐,为父也是迫于无奈,当前的局面,对荀氏来说,或许是最后一次机会了,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荀爽强忍心中尴尬、无奈,苦笑道:“为父是真的很疼爱你的,你是为父的掌上明珠,但是当下,实在是时间不等人。”

“女儿知道,是因为刘骠骑变成了刘大将军,还是辅政大臣。”

荀乐微笑道:“既然如此,女儿还是那句话,女儿的终生大事,全凭父亲做主。”

荀爽看着面露微笑之色的荀乐,心中多少有些担忧。

“乐,你不会……不会学你的长姐,做那样的事情吧?”

“父亲担心吗?”

荀乐笑道:“放心吧父亲,女儿不会做那样的事情,阴瑜应该是个好人,否则长姐也不会为他殉情,刘将军已经有很多妾室了,又怎么能做到阴瑜和长姐那样的夫妻情深呢?”

荀爽稍稍放下了些心。

“既如此,那就最好了,你要记住,成亲之后,你虽然是刘氏妇,但也永远都是荀氏女。”

“那是自然。”

荀乐点头道:“女儿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养育之恩。”

“好,好。”

荀爽点着头,带着满心的阴郁,离开了荀乐的房间,前往拜见日理万机的大将军——刘备。

荀爽前来拜见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在处理军务。

新的军事体制建立起来之后所需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尤其是新兵训练工作,那更是重中之重,刘备为这些军队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且进行了较为完善的人员配置。

虽然身处雒阳一线,也没有丝毫放松练兵事宜,不管是新招募的新兵还是那些老油条大头兵,只要是他刘备的兵,就必须要炼成一块好钢。

比需要说明的是,的确有扶不上墙的烂泥,这样的人有,而且不少,所以这段日子被刘备下令驱逐的烂泥为数不少,也有几百人,不过大部分人还是知道好歹的。

刘备对军队的待遇从来都非常优厚,但其实对于没那么多要求的大头兵、贫民来说,能让他们顿顿吃饱饭,就是菩萨一样的人物了。

要是刘备没点什么特殊需求,他们甚至还会觉得有点不安心,有点怕。

要不然您老人家还是造个反吧,不然这碗饭咱们吃的不踏实。

这年头的底层大抵就是这样的想法了。

新加入刘备集团的大头兵们打生下来以后第一次感觉【军人】这两个字居然是那么的陌生、特别,好像他们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和大头兵们一样,四面八方来投效刘备的新人们也是如此。

毛玠、史涣、张既、赵云等人在五六月间相继抵达了雒阳,进入大将军府内办事,先后接触到了刘备集团已经自成体系的运转模式,并且亲眼见识到了刘备所部军队的训练和战斗模式。

对此,他们除了感慨刘备有钱之外,就是觉得刘备特别大方,舍得花钱,甚至大方得有点不太正常。

有过军旅经验的张郃来到雒阳投效刘备之后,以大将军掾的身份挂职军侯,进入军队历练体验,积攒经验。

一开始他觉得这是毫无必要的事情,因为他有足够的作战经验,权当是走个过场。

但是真正进入到刘备的军队里之后,看着那强度超高的军阵对练以及军阵对练带来的伤兵率之后,他对练兵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看法。

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家通通都是他的应梦贤臣

除了日常的体能打熬和技战术练习之外,士兵们还要在军官的带领下进行模拟实战。

模拟实战大家都是全副武装,除了武器使用木刀木枪之外,其他的都是真家伙。

而且两支队伍一旦打起来,也很难收住手,每次对练结束,那都是伤兵满营,身上一块青一块紫都算是好的,更有甚者断胳膊断腿或者肋骨骨折之类的,那也是有的。

因为训练产生的伤兵数量不少,所以刘备军中的军医体系非常发达,张郃参与练兵的时候就发现军医和军医助手们就站在场边等着。

训练一结束,惨叫的伤兵们立刻就被蜂拥而上的军医和助手们分掉,立刻进行紧急治,一些需要修养的伤兵就直接被一种叫做担架的东西给抬走,抬去伤兵营休养。

速度那叫一个快。

对于这样的情况,张郃向军队里的老军官、老兵咨询,得知他们对此是非常熟悉且认同的,觉得这是一边练战斗兵,一边练医护兵,两不误。

总结起来,就两句话。

第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第二,宁愿在训练中受伤,不要在战斗中丧命。

在训练中受伤,准备齐全的军医们会救治你,让你完完整整的回到军营里报道,但要是在战斗中丧命了,能回去的就只剩下你的骨灰坛子了。

你选哪个?

张郃觉得很吃惊,又和士兵们交谈,得知士兵们普遍对这样的情况是理解且愿意接受的。

将心比心,那么多军医、军医助手们也是要花钱的,还有那么多草药、救治工具之类的,也是要砸钱的。

刘将军大把大把的砸钱进来,就为了让咱们训练精熟、不要丧命,这种爱护之心,我们如果不能体会,未免太不知恩义了。

张郃得知以后,深有感触,想到自己原先的军队里那种物竞天择的生存模式,顿时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而且他还得知,刘备军中有着很浓厚的【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不仅如此,还有实实在在的奖励。

即战场上挽救受伤而不能行动但是没有死亡的伤兵同伴,也是算军功的。

就一个同伴,等于杀一个敌人。

救助同伴,是刘备军中的老传统,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刘备军中的老兵比例极高。

比如张郃在军队里的上级,一名军司马,就是当年讨伐黄巾时期跟随刘备到现在的三河老兵。

讲起当年刘备军中浓厚的不抛弃不放弃传统,他讲的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说自己当年拼死战斗,肚子破了,肠子都露出来了,人都昏过去了,还是被两名战友咬牙抬着回到了军营,然后愣是被军医救活了。

他常常把当年留下来的那道大伤疤亮出来给新兵看,面对一票新兵大发感慨,说自己能活到今天,全靠这个传统,全靠刘备愿意花大价钱救他们这些伤兵,不然他早就死了。

当初大家不理解,纯粹是为了军功,但是越到后来,特别是他这样靠着这个传统才活下来的家伙们越来越多之后,这个传统就真的深入人心,进入到这支军队的骨髓里了。

说到底,谁不想活着呢?

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张郃也深有感触,想到之前自己带兵打仗的时候那种不管不顾只要军功的做法,开始觉得有些不妥了。

而对于没有军旅经验的赵云来说,刘备军中的种种特殊存在也让他颇为感慨。

不过最让他感慨的,还是刘备军队里浓厚的学习氛围。

读书习字有多艰难,赵云是明白的,对于没有门路的人来说,就算有钱,都找不到学习的门路,没人愿意教。

正常人能学会读写,就已经是一等一的文化人了,走在了绝大部分人的面前了,想要学更多的东西,那是痴心妄想。

你都学会了,我还怎么拿捏你?

但是在刘备的军营里,哪怕一个最低级的大头兵都是要学习读写的,每天除了日常体能锻炼和技战术演练之外,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学习读写。

士兵们学习读写,然后从基层军官开始,除了读写,还要接触兵法。

赵云因为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以大将军掾的身份到军队里也只是担任什长的职位,他原本以为这个职位不会有什么东西,但是没想到,哪怕是底下的什长,都要从《练兵操典》这本基础军事读物开始学习兵法。

根据传授他们学识的军中教员所说,这本《练兵操典》是刘备根据多年行军打仗的经验所亲自编纂的军事读物,一应内容不仅有理论,还有实际案例支撑,是刘备建立军队的基础。

从最基层的军官什长开始,基层军官就要学习《练兵操典》,掌握最基础的行军、指挥、练兵相关的知识。

等到了军侯级别,就会接触到更高一个层次的兵法相关教材,学习更加深入的带兵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