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235章

作者:御炎

袁隗缓缓道:“首先,去信给刘备,先和他谈谈,许给他一些好处,看看能不能阻止他回来。”

何进大为不满。

“这算什么?我们尚且不知道天子许给了刘备什么好处,又怎么能劝服刘备呢?”

“所以说这是一边,不行的话还有另一边!你急什么?”

袁隗不满道:“再用之前的办法,在雒阳散布消息,说刘备支持天子废长立幼,以此将刘备置于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使大多数人与之为敌,如此,便能最大程度的压制刘备的威势和名望。”

“这……”

何进疑惑道:“这样说起来的话,刘备到底是不是支持废长立幼?还是说有别的什么可能?如果刘备不支持废长立幼,那我们这样做不是毫无意义吗?他要是支持皇子辩,我何必与他为敌?”

袁隗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何进。

“当前这个局面下,刘备如果不支持废长立幼,他回来干什么?他之所以回来,肯定是天子许给他很大的好处,让他支持废长立幼,所以他才会回来,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回来!”

“这……”

何进倒也不是没想过这一点,只是何进并不想和刘备为敌。

他和刘备只能算是认识,互相之间没什么往来,也没什么纠纷,谈不上敌人,而且刘备如此能打,与他为敌,何进心里也发怵。

经袁隗这么一说,何进的感觉还真是挺无奈的。

“如非必要,我并不想和刘备为敌,多一个如此强大的敌人,对于我而言真的是好事吗?更何况此前我和刘备没有任何仇怨,平白无故多一个敌人,这不是明智的选择。”

袁隗一听这话就很不满意,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你不把他当敌人,他已经把你当敌人了,他这次回来所为的是什么,他不清楚吗?”

何进无话可说,最后也只能长长叹息,点头答应了袁隗的建议,并且安排大将军府的人去帮忙处理这个事情。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刘备支持皇帝废长立幼的消息就在雒阳不胫而走,士人圈子和官员圈子都开始流传这个消息,传的有鼻子有眼,听起来还就是真的。

除此之外,何进也厚着脸皮试图劝说刘宏不要召来刘备,上表说什么现在的外兵已经够了,再多就不好了之类的。

第四百三十四章 骠骑将军,开府

对于这些话语,刘宏当然当作屁话一样根本不听。

顺便为了调侃何进,刘宏还说两宫流血是大事,不能等闲视之,召来刘备的军队一起演武镇压,回应天象,如此就能缩短一半的时间,等三个月后大家再一起把军队遣散不就行了吗?

何进对此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继续编纂谎言。

刘备带兵来雒阳的事情便无法改变了,何进和袁隗为此忧心忡忡。

另一边,和刘备关系好的人也为此忧心忡忡。

服虔和马日磾等人找到了卢植,就当前雒阳城内的诸多谣言和卢植谈起了这个事情。

“天子要把玄德喊回来,玄德不可能不知道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牵扯到了废长立幼的事情,子干,你可要好好的劝说玄德,万万不可在这个问题上迁就天子,否则对他的名望很是不利啊。”

服虔这样说,马日磾也颇有些担忧。

“天子的心思,天下人都知道,玄德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在这种事情上更要有立场,比如刘青州,直接就上表反对废长立幼,于是名望日盛,子干,你可不能放任玄德乱来啊。”

服虔和马日磾的担忧卢植当然是知道的,也很理解,他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天子的命令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拒绝的,卢植觉得这个命令传达到了刘备那边,刘备肯定也是各种担忧各种郁闷,但是最后无可奈何,还是要服从。

“我必然会劝说玄德,但是天子的命令既然下达,玄德难道能抗命不尊吗?汉室宗亲的身份能助他青云直上,却也会限制他,他素来忠君体国,对陛下十分忠诚,这样的命令,他如何能抗拒?”

服虔和马日磾感到无奈,对此没什么可说的。

卢植则怀着忧心忡忡的态度写了一封信给刘备,让家人日夜兼程赶往凉州,把这封信带给刘备,让刘备妥善考量这件事情的利弊,千万不要着急做决定。

中平六年二月初,整个雒阳城的氛围非常诡异。

但是也没过多久,刘备的公开上表和刘宏的二次任命就打破了这种诡异的局面。

二月十一日,刘备自凉州公开上表给刘宏,说他已经领兵上路了,而同时,他认为废长立幼不利于国家安泰,还请刘宏三思而后行,不要做出让社稷有危险的事情。

而刘宏对于这件事情的回应,是没有正面回应,只是一笔带过,随后公开下诏,催促刘备尽快归来。

并且他还打破祖制与惯例,破天荒的将开府之权授予刘备,使刘备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得以开府,拥有和三公、大将军一样的政治地位。

在制度上,骠骑将军的地位将不亚于大将军,大将军在传统上拥有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资格,而刘宏规定的骠骑将军也有这个资格。

此后,骠骑将军就正式成为大汉第五位正儿八经的开府大员了。

这两则消息如一记左勾拳外加一记右勾拳,把不管支持何氏、袁氏还是支持天子的朝廷官员都给打的猝不及防、眼冒金星。

东汉传统,三公和大将军才有正儿八经的开府之权,除此之外的官员都没有这种正儿八经的开府之权。

而一旦有了开府之权,就能在全国范围内辟召士人、官吏进入自己的府中担任职位,与州刺史、郡太守等只能局限于地方辟召属官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全国范围内任何一个州,任何一个郡、县的士人、官吏,只要做出成绩且被开府大员看中了,都可以以自己手中的制度性权力将此人辟召到中央,担任自己的属官属吏,从此平步青云。

三公和大将军就能用这个至关重要的人事权力扩充自己在整个汉帝国的威望,将自己的政治触角延伸到汉帝国的每一个地方,增强自己的威望和权势。

全国性的政治家族基本上都是依靠这样的权势缓缓建立起来的,如今做的最好的,就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三世三公的弘农杨氏。

虽然说东汉中央的实际权力归尚书台,三公多是政治花瓶,但是开府的权力,三公还是保留的。

三公可以辟召自己看中的人成为属吏,为自己的羽翼,并且通过与尚书台分享或者说争夺人事权力来增强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实质上影响朝政,而不是真正的成为花瓶——当然,这要看人。

士族名门出身的三公,靠着出身和家族势力,可以很顺畅的运转自己的制度性权力,通过担任三公广泛募集羽翼,使得羽翼丰满,门生故吏遍天下。

而天下人也愿意跟随这些出身名门的三公,认为被他们辟召是一种荣幸,愿意与他们配合,成为羽翼。

虽然没有制度性的实际执政权力,却可以通过自身影响力影响掌握实权的官员,从而间接操控朝政,这是名门出身的三公的特殊之处。

所以虽然东汉的制度性权力被刘秀夺走,交给尚书台,但是尚书台与三公级别的官员之间,也存在着制度性和政治传统的权力争锋,双方的权势此消彼长,斗争贯穿始终。

当然,这是名门出身的三公的特权。

一些出身低微的人,纯粹是靠钱或者关系买来的三公之位,这样的三公的属官属吏就没几个人愿意做了,任期短,没有羽翼,也谈不上能够影响朝政,是真正的花瓶,乃至于成为宦官的手中刀。

比如此前被刘备发动舆论攻势搞下去的许馘。

与三公差不多的是大将军,那也是看人下菜碟。

权力大的时候权倾朝野,军政一把抓,就是常务副皇帝,甚至是掌握实权的那个,还能废立天子。

而权力小的就如同五年前的何进,甚至还要看宦官的脸色办事,毫无其他大将军嚣张跋扈的模样,甚至有点丢脸,被天下人看不起。

所以权力大小并不一定看职位,主要还是看个人,制度性的权力在那里放着,可你要是没那个能耐,还就是拿不到。

而现在何进也不一样了,担任大将军时间长了,未来可期了,大家都有点相信这家伙能长久担任大将军职位乃至于摄政了,就开始渐渐的愿意投靠他了。

何进的权势就渐渐的起来了,属于大将军的威势就渐渐地回来了,他的大将军府的士人们就开始多起来了。

甚至于现在能够和天子分庭抗礼。

所以说要想在雒阳朝廷内拥有势力,经营属于自己的政治集团,最好的最便捷的道路,绝对是升任三公、大将军,得以开府,然后招揽士人充当羽翼,并且为自己保驾护航。

原先,这个权力最多只有四个人可以拥有。

而现在,天子的意思,是要再安排一个人可以拥有这个权力。

这本来就是足以震动中央朝廷的大事,并且因为这件事情发生在刘备上表反对废长立幼的事情之后,所以更具备迷惑性。

大家不知道刘宏为什么在刘备上表反对废长立幼的事情之后还要给刘备增加开府之权,搞不清楚天子的态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叠加上骠骑将军增加开府之权的大事,整个朝野上下剧烈的动荡了起来。

袁隗和何进当然是极力反对的,不管刘备在立皇太子的事情上持什么态度,袁隗和何进都不愿意让刘备回来,更别说让刘备进一步获取开府之权了。

那是明晃晃的分润他们的权力,分化他们的势力,让雒阳城内那些摇摆不定的家伙们和已经投靠他们的家伙们多一个选择。

这种事情,他们不想接受。

于是他们立刻撺掇本派系的死忠们、利益深度绑定的官员们上表给皇帝,请皇帝改变这样的决策,因为这样的决策对大汉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会破坏朝廷的稳定。

从来都是四个人开府,怎么突然就多出来一个呢?

刘备虽然功勋卓著,但是骠骑将军的地位足以酬谢他的功劳,又怎么能够以开府这样严肃的权力随意授予他呢?

这是没有先例的事情,他们希望刘宏收回成命。

针对这样的言论,张让和赵忠指挥一票鸿都门学出身的官员连夜翻阅古籍,从古籍中找到了当年汉武帝设置骠骑将军职位的时候,就是让骠骑将军和大将军的地位俸禄相同,并没有上下之分。

以至于当年出任骠骑将军的霍去病日趋显贵,而当年出任大将军的卫青则失去了显赫的地位,他门人有很多离开了他,转而追随霍去病,并且依靠霍去病获得了功名。

一直到霍去病死前,霍去病的地位和权势都隐隐压过了卫青一头。

于是张让和赵忠等十常侍联名上表,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刘宏,认为骠骑将军在地位上从来就不该低于大将军,而应该分状况。

现在刘备功劳那么大,又是汉室宗亲,怎么就不能开府了?

刘宏对此十分满意,以此为依据,认为骠骑将军和大将军在地位上不该有高下之分,大将军所有的,骠骑将军也应该拥有。

更何况刘备为大汉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又是汉室宗亲,汉家苗裔,开个府怎么了?

于是刘宏坚持己见,下诏允许刘备有开府之权,待回到雒阳便可以正式开府,与大将军分掌军权,从制度上拥有不亚于大将军的权力。

刘宏还说行政方面有三公分掌权力,这是为了防止一人权势过重。

朝官如此,军官也应该如此,集权于大将军一人,多有不便,以骠骑将军与大将军分掌这样的权力,更利于雒阳的稳定。

刘宏打算利用刘备的威势,正儿八经的对何进的权力进行限制和分割,对何进、袁隗政治集团展开凶狠的进攻。

东汉末年4.0决战雒阳之巅的全新资料片,随着这个命令的颁布而走向了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两大政治集团的对抗也随之正式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之中。

第四百三十五章 上窜下跳的袁氏和何氏

既然决定全面出击不讲情面,那么刘宏就决定不留手了,要重拳出击了。

重拳的对象,自然是雒阳城内及周边地区的军权。

雒阳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军队分成五个系统。

卫尉系统,光禄勋系统,执金吾系统,城门校尉系统,还有一支北军。

其中城门校尉系统和执金吾系统的两支军队基本上属于预备队,不是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用于作战。

城门校尉系统就是雒阳城各城门守门的卫兵。

执金吾系统在西汉有重大职权,在东汉,主要则负责守卫和巡视雒阳武库。

城门校尉系统和执金吾系统之外,还有一个卫尉系统。

卫尉麾下的军队是宫城卫士,是保护皇城的军队,与城门校尉系统一外一内,控制着雒阳城的安全。

光禄勋系统主要是虎贲军和羽林军,是皇帝的亲卫,贴身保护皇帝的存在。

不过虎贲军和羽林军已经实际上不听从光禄勋的指挥,只在名义上统属。

剩下最后一个是北军,北军一共有五个营,各设校尉,驻守在雒阳城北,是精锐的野战军,东汉中央军的主力。

一般来说,宫城卫士不出征,只保护皇城,和城门校尉、执金吾系统的军队一样,属于预备队。

羽林军、虎贲军和北军一样,在需要出战的时候,往往会离开雒阳出战,只是频率没有北军那么多。

此前,刘宏通过任命卫尉董重为车骑将军来限制何进的权力,而董重手上所掌握的,也就是卫尉掌控的宫廷卫士这支军队。

宫廷卫士在董重的指挥下保护皇宫,杜绝何氏势力的侵入,不让何进插手进去。

现在,刘宏决定把城门校尉和执金吾系统的部队也交给董重负责,由董重负责把控。

如此,雒阳内外城的军事安全还有雒阳武库这个重要的武器装备所在地就都在董重的控制下,而董重是他亲生母亲的侄子,沾亲带故的一家人,四舍五入,刘宏就把整个雒阳的军事安全掌控在手了。

而光禄勋系统的羽林军和虎贲军,原本应该是刘宏的亲信部队,由刘宏亲自派人掌控,不应该是袁绍和袁术这两位N世祖控制的。

奈何刘宏上位之后把羽林军和虎贲军的职位明码标价,放在西园开始对外售卖。

他爱钱爱的丧心病狂,为了钱,他连虎贲军和羽林军的职位都可以卖出去,平常的确看不出什么,一到关键时刻,刘宏就尴尬了。

虽说按照规矩,能够买这种职位的多数都是达官贵人和勋贵子弟,也就他们能出得起这个价钱,所以基本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奈何袁氏家族的子弟也能买得起这个职位。

且之前袁氏还没有那么异军突起的和何进站在一起。

以至于袁绍和袁术获得这两个职位都没费多大功夫,花了一笔钱就搞到手了,还因此立了功劳,变得更加名正言顺了,现在想罢黜都找不到借口。

强行罢黜?

那刘宏还会担心这个事情会影响他卖官鬻爵的信誉,到时候没人跟他买官了,这生意还怎么做的下去?

不行不行,在商言商,这个职位不能收回去。

于是刘宏只能打落了牙往肚子里咽。

由于袁氏和何进之间的合作关系人所皆知,所以这两支军队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失去了刘宏的信任,甚至于刘宏都不让他们驻扎在宫城内,把他们赶出了雒阳城,驻扎在雒阳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