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233章

作者:御炎

夏侯渊和董璜与张飞差不多,都是渴望战争大于渴望治理政务的,他们虽然享受着身为太守的荣耀,但是眼看着军队里的后起之秀们一个个的在军职上追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他们也有点坐不住了。

主要是刘备太猛了。

他往南揍羌人,往北揍鲜卑人,一南一北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凉州军威势大涨,宵小都不敢作乱。

原本他们觉得可以一边做太守一边对付宵小之辈,军政功劳一把抓,两开花,美滋滋,结果很快,宵小就被打服了,他们也就没有军功可以获得了。

光靠治理政务,要猴年马月才能提升职位?

到时候军队里那些后起之秀们一个个的都当中郎将甚至是将军了,他们还在苦哈哈的做校尉呢。

那可不行!

夏侯渊和董璜就死死缠着刘备,求刘备去雒阳的时候带着他们,万一跟何进开战,他们一定把何进的脑袋摘下来献给刘备。

好家伙,啥事儿不说,先把何进的脑袋给惦记上了,也不知道何进知道了这个事情会做何感想。

最早的五大将里面,唯有夏侯惇冷静很多,貌似对现在的职位比较满意,没有对刘备提出跟随前去的想法。

刘备还为此询问过夏侯惇。

“元让,你不想跟我一起去雒阳吗?”

第四百三十章 元让出品,必属精品

对于刘备的询问,夏侯惇摇了摇头。

“追随君侯是惇之荣幸,但是惇以为,能为君侯效力,未必需要在战场上,惇打仗,不如其余同僚多矣,但是在太守任上,却觉得能够办到很多事情。”

刘备闻言,笑呵呵的拍了拍夏侯惇的肩膀。

“怎么,做太守做出心得体会了?”

夏侯惇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或许惇从来也不是一个喜欢争斗的人,少年时还有些火气,年龄越大,吃亏越多,便觉得还是安安稳稳最好,能安稳治政,使一地父老安乐,或许比打仗更有意义。”

刘备沉默了一会儿,笑着点了点头。

“元让既然有如此的想法,我尊重你的决定,你便继续做安定太守吧,将来若做得好,为一州刺史也未尝不可。”

“多谢君侯体谅!”

夏侯惇向刘备行礼,表示感谢。

说实话,那么久以来,刘备也算是发现了,他麾下的将军们基本上都是那种好斗的,不服输的,不喜欢讲道理就喜欢挥舞拳头的。

尽管经过他的文化铁拳,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家还是能动手就不动嘴,能杀人就不放火,各个都是一身寄能,难以调整。

在这一大群进狱系人才里,为数不多能够讲道理的,夏侯惇要算一个。

听他自己说他十四岁的时候为了老师当街杀人,固然不是什么善类,但也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

没有好斗的火气,想要做好一个将军,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跟随自己以后,夏侯惇就没有做过争抢的事情,做了太守之后,更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事必躬亲,对于办理公务十分上心。

刘备给出的政务要求,夏侯惇不一定是最快的,但一定是完成质量最高的,到最后,州府验收地方政务成果的时候,都有了经验。

元让出品,必属精品。

所以眼下夏侯惇做出这样的选择,在刘备看来也并不奇怪。

若能当一个不动如山的守将、郡守,倒也不错,让他做他擅长的事情,让合适的人处在合适的位置上,对于上位者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除了夏侯惇之外,刘备麾下的将领们可就一点都不谦虚了,一个两个争着抢着要和刘备一起去雒阳,都不想留下来带兵,都想跟着刘备去雒阳赚功劳。

最后没办法,为了显示公平,刘备让诸将用抽签的方式,让天意决断,设置一个三分之二的额度,他可以带走最多三分之二的将领,剩下三分之一就要留下来留守。

老家不能不留人。

抽到了就去,抽不到也不要怨天尤人,就怪自己运气不行。

那这个办法确实公平,抽到的抽不到的都无话可说,要怪也只能怪自己,于是大家伙儿都认可这个办法。

于是乎,刘备就带着一群将领搞抽签仪式,抽到了的将领大喜过望,一脸喜色,抽不到的将领则如丧考妣,一脸颓丧。

通过这种方式,刘备选出了要带着一起去雒阳搞事情的将领。

而在幕僚方面,刘备则点名贾诩、荀攸、阮瑀等谋划和公关方面的人才跟着自己一起去。

另外因为有些事情需要绝对亲信、深度绑定的人才能去做,所以曹操、甄俨、阎温、盖勋四人被刘备点名要一起跟着去雒阳。

曹操和盖勋的太守职位保留,具体事务交给能干的副手负责,甄俨和阎温的事情也交给能干的副手负责,在雒阳,刘备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帮着来做。

剩下大部分州府官员都要留下来,继续做他们该做的事情。

这些方面决断好了,剩下的事情无非是选择军队。

目前,刘备建立并且直接控制的正规军一共是二十二个营,凉州十五个营,益州七个营,每个营三千人,总兵力在六万六千人。

二十二个营的正规军里面,十个营是刘备在三河地区招募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五个营是在凉州本地招募的,还有七个营则是在益州招募的。

从战斗力和战斗纪律来说,十个营的三河老兵是刘备麾下最具有战斗力和战斗纪律的军队,非常强悍。

五个营的凉州兵虽然也是有一些野路子战斗经验的,但是集团作战的战斗经验略有些不足,不过接受训练的时间比较长,有点学院派的意思,战法很是正统。

与之相对的,七个益州兵的战斗营因为賨人为主体,倒是具备相当的集团作战经验,但是战法战术上面略显陈旧,还不太熟悉汉军的主流战法,还需要妥善的训练。

此番回雒阳,按照刘宏的希望,刘备打算带七八个营。

在刘备看来,以何进和袁隗的军事能力以及他们组建军队的本事,两万多凉州兵足以应付他们。

带去的军队就以三河老兵为主,凉州兵为辅,益州兵还需要训练,暂时不作考虑。

与幕僚们商议之后,他们也认可这个想法,于是刘备就开始了对军队的挑选。

刘备这边不慌不忙慢慢悠悠的准备着军队,刘宏却实在是着急。

雒阳的局势因为何进召来四方之兵搞事情而陷入僵局,刚刚被限制住的外戚势力又开始昂扬向上,偏偏刘备那边至少还需要两个月才能抵达雒阳,这就让他非常着急、焦虑。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宏听从蹇硕的建议,又有了新招,打算让何进带兵去徐州,帮助讨伐徐州黄巾不利的徐州牧刘焉讨伐徐州黄巾。

在中平五年的年末,青州黄巾军在刘虞【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指导思想下,已经告一段落,青州进入了和平安定的时期。

现在在刘虞的治理下,青州呈现一片政通人和的盛况,刘虞本人治理青州之余,还和前古文学派领袖、隐居家乡的海内名士郑玄为友,私下里交往很是亲密。

豫州方面,虽然有袁氏的干扰,但是黄琬是个有手段的人。

在今文学派的全力支持下,袁氏掺沙子,黄琬就真的抓人问罪,然后以州牧的身份任命亲信担任职位,顶着袁氏故吏们铺天盖地的【任人唯亲】的弹劾,愣是稳住了局面。

靠着铁腕手段,费了不少的功夫,黄琬还是把葛陂黄巾军给全部剿灭了,然后筑京观,以震慑人心,用较为恐怖的方式初步解决了豫州的黄巾军之乱。

于是豫州也开始恢复平稳,袁氏试图在豫州给黄琬穿小鞋的举动在今文学派的全力支持下,没能成功。

中平五年获封的三州牧,现在只有刘焉还没能顺利平定徐州黄巾,徐州黄巾还是盘踞在下邳与广陵一带,继续和刘焉作斗争。

刘焉麾下将领吴懿、吴班、孙肇等人虽然经过苦战,但是面对数量庞大的黄巾人等,还是略有不足之处。

面对这个局面,蹇硕提出让何进带兵帮助刘焉讨伐徐州黄巾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一般人说不出什么不是。

只是当前这个局势,让何进带兵离开雒阳,就等于让何进的脑子离开他的脑袋,何进没那么聪明,但也不是个纯粹的傻子,不可能答应这个要求。

于是他和袁隗商议,觉得天子居心不良,他绝对不能离开雒阳,至于这个命令,他完全可以推荐其他人去行动。

比如袁绍或者袁术都可以,让他们去打一场,挣一点功劳回来,无伤大雅。

于是何进上表推荐虎贲中郎将袁术、羽林中郎将袁绍,请皇帝任命这两人中的一个带兵支援徐州,想必可以很快取得胜利。

第四百三十一章 刘宏生病

让袁绍袁术去?

让他们去干什么?我要你去啊!

刘宏才不答应何进的替代方案,再次下旨,要求何进亲自出动,如果不出动,就是抗旨,就是违抗君令,要治罪!

何进非常恼火,但是没办法,人家是天子,大义名分方面自己搞不过他,又不想授人以柄,于是便和袁隗商讨出了一个缓兵之计。

何进可以接下任命,但是要表示自己麾下军队多不堪用,老弱居多,需要去外地募兵,等募兵结束之后再出征。

另一边,何进和袁隗准备花钱买通刘焉,让刘焉加把劲剿灭黄巾军,或者上表给朝廷说他自己能够解决徐州黄巾,不需要朝廷派遣援兵,以此断绝刘宏调虎离山的可能。

总之双管齐下,见招拆招,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雒阳,不能给刘宏搞事情的机会。

刘宏眼看自己的招数不奏效,非常焦虑,在郁闷之中度过了中平五年的最后一天,又在更加郁闷的情绪中迎来了中平六年。

这一年一开年,刘宏因为大量饮酒而喝醉,又因为和宠妃玩乐玩的浑身燥热,于是在寒夜之中裸身外出“纳凉”。

如此的作死,当然是求锤得锤,刘宏感染风寒,结结实实病了一场,在床上躺了大半个月才堪堪恢复。

这一次感染风寒之后,刘宏就感觉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就算是症状消失了,也时常感到疲累,睡不够,身体乏力。

医生让他不要饮酒,不要近女色,多休息,多吃清淡的饮食,以此休养身体,一年半载之后,身体才能恢复如初。

但是刘宏那习惯了酒色傍身的身体哪里经得起戒酒戒色的“摧残”?

他我行我素,结果就是身体多次出问题,被迫天天喝药,却又不愿意遵医嘱戒酒戒色外加忌口,于是病情反反复复,就是不见好。

其实刘宏也是情绪上的问题比较大。

因为焦虑外加紧迫感,使得他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他需要放纵的方式来排遣压力,否则他觉得他迟早会被何氏和袁氏的压力给逼疯掉。

开年以来,何皇后多次试图面见刘宏,偶尔几次刘宏心软让她来见自己,结果一见面何皇后就说何氏如何如何不容易,如何如何居功至伟,问刘宏怎么舍得对何氏下手,言语多有埋怨之处。

刘宏大怒,不再见何皇后,情绪也渐渐失控,越来越有暴躁的倾向,这种情况下除了喝酒纵欲之外,他实在没有什么排遣压力的手段。

他也是挺难的。

中平六年正月底,刘宏让蹇硕再次询问刘备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是不是该出发了,然后终于得到了刘备那边准备的差不多,过不了几天就能出发的消息。

刘宏为此大喜,大喝了一顿酒以示庆祝,结果又因此躺在了病床上起不来,身体日渐虚弱。

他生病的时候,蹇硕多次向他汇报何进和袁隗私下里搞事情的消息。

比如他们到处串联朝中官员,与他们交好,送礼,试图拉拢他们,整个朝廷大部分官员都没有拒绝何进和袁隗的拉拢,甚至部分今文学派官员都在私下里接受了何进的善意。

唯有卢植、荀爽、服虔、蔡邕、马日磾等少数大臣明确拒绝何进的招揽。

但是他们也同样反对废长立幼,并没有想要和刘宏站在一起,只是不想和何进、袁隗等人走得太近而已。

刘宏在病榻上忧心忡忡。

“卢植身为太尉,有开府之权,但是却不能与袁隗、何进抗争,以至于何进、袁隗势大而不可遏制,实在是无能,早知如此,我倒不如早一点把玄德召回,让他做太尉算了!”

刘宏这话倒也不是什么气话,他是真的对卢植很不满意。

作为有开府之权的太尉,还是《左氏春秋》传承之人,卢植本身也对天下士子有极强的吸引力,很多士子都想要投靠卢植门下,成为他的门生,为他奔走效力。

但是卢植不喜欢太多人投靠他,担心太多人投靠他之后,他的门下会鱼龙混杂,会有人依靠他的名声做坏事,坏了他的名望。

卢植认为自己既然要成为古文学派的领袖,就必须要有无懈可击的名望,所以把名望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对于门生、弟子则采取一个宁缺勿滥的态度,选拔极严。

又要有才能,又要有品德,选拔标准直接向刘备靠拢,又要有能力,又要有品德,非德才兼备不可。

可是这样的人难道会有很多吗?

一开始,很多人怀着强烈的热情想要投奔卢植门下,但是很快,这股热情就被卢植的高要求给拦住了。

从卢植开始招揽门生,一直到古文学派内部分裂、卢植失势为止,卢植一共才招揽了十多个门生,弟子更是一个没有,谁推荐都不好使,最后干脆不再接受有人来拜访他。

被他看重能力且提拔的官员倒是有一些,但是多数都在外地做县令,因为卢植认为对于国家有用的人才应该去地方历练,锻炼行政能力,然后再回到雒阳为君分忧。

所以整体来看,卢植太尉府的官吏数量远远不如袁隗的司徒府。

也因此,卢植在政治势力上并不能和袁隗相抗衡,虽然同属三公,袁隗能调动的人力物力都比卢植多了很多。

而在刘宏看来,你有这样的身份地位,为什么不能进一步扩大力量然后和袁隗作斗争呢?

但凡卢植有点个人势力,刘宏都不需要那么麻烦刘备跑来跑去的。

“归根结底,我能信任的,还是只有玄德一人,其他人要么私心太重,要么行事作风奇特,可以信任,能力却不足……”

“陛下放心,刘玄德快回来了。”

蹇硕只能劝说刘宏,安慰刘宏,让刘宏稍微宽心。

刘宏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情。

“我虽然把玄德召回了,但是玄德也只能在军队方面抗衡何氏、袁氏,朝中,玄德并没有太强的势力,袁氏与何氏都能开府,玄德却没有这个资格,又该如何对抗何氏、袁氏呢?”

刘宏是打算把刘备当作刘氏势力的代表人物来任用的。

他觉得只要有刘备在朝中经营势力,那么不管发生了什么,刘辩就算做了皇帝,也不会轻易被何氏、袁氏所左右。

大汉宗室是有代表人的,宗室有力量,外戚、士人就不能欺凌皇帝,皇帝就有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