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93章

作者:御炎

陇西郡守、武猛校尉张飞以坚守城池不落败、击杀入侵羌人两名首领的功劳,被刘备提拔为武猛中郎将,是凉州兵团里的第一名中郎将。

武安校尉刘勇以斩杀羌军勇将的功劳被刘备提拔为武安中郎将,是第二名中郎将。

武平校尉庞德以斩杀一名羌军主要首领以及破敌的重大功劳被提拔为武平中郎将,是第三名中郎将。

这一场战争,给凉州兵团带来了三名中郎将。

另外,军司马程普因为前后功劳被刘备提拔为校尉,给号武扬。

军司马阎行因前后功劳被刘备提拔为校尉,给号武震。

军司马曹仁、曹纯因为英勇敢战、共斩羌军勇将,被刘备一同提拔为校尉,以曹仁为威定校尉,曹纯为威胜校尉。

杀死很多敌人的士兵们也得到了很不错的赏赐,得以升迁,其中最优秀的当属杀死了羌军将领的普通骑兵郭浩,因为这个功劳,他被提拔为了军侯。

第三百五十六章 刘宏渴望酒池肉林

这一轮论功行赏之后,大家大体上还是满意的。

就是徐晃愤愤不平,找到刘备说了战场上的囧事,指责庞德不该抢他的人头,认为那个功劳还是应该有自己一份的。

庞德对此表示自己很是无辜。

他当时又没看到徐晃,他就看到了那个死鬼在他眼前,敌酋在前晃悠,作为将军,怎么能不挺矛把他刺于马下呢?

只能说徐晃还不够快,或者说徐晃没他快。

庞德一脸得瑟。

徐晃气的咬牙切齿,很想给庞德脸上来上一家伙。

刘备对此哈哈大笑,让庞德不要再得瑟,然后拍了拍徐晃的肩膀,对他说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一时半会儿不算什么。

斩获的确是庞德拿下的,随后刘备还和徐晃说起了自己曾经和他一样的经历,就是之前被关羽抢人头的事情,当时是很不爽啊,后面也觉得无所谓了。

都是自家战友,只要敌人死了,成果拿到了,别的无所谓,看开一点就好。

徐晃吃了这个亏,虽然还是不满,但是刘备的话他不能不听。

于是徐晃只能狠狠瞪了庞德一眼,就此作罢。

内部问题解决了之后,刘备便把战争成果向雒阳朝廷汇报,把一些拿的上台面的战利品装车给刘宏送了过去,准备给自家集团换取更多的赏赐。

接下来直到二月初一之前,刘备都在处理安置这一次抓住的十四万战俘。

还是仿照之前处理鲜卑人的方式,壮丁都拉去编入官府奴仆序列,由工匠从事司统一管理,负责代替凉州户籍人口从事徭役等重体力劳动。

适龄女子该赏赐的赏赐,有人申领就发给申领者,以此促进凉州的人口增长。

这一波编入凉州户籍的羌女约在四万之数,加上之前一段时间各郡汇报的重新进入凉州户籍的流失汉民约四万余人,到中平五年一月底,凉州户籍人口正式突破八十万大关,达到了八十一万多。

再加上凉州工匠从事司编册之中的官奴人数,凉州官府整体能使用的人力也因此突破了百万大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目前来看,随着鼓励生育等诸多福利政策的强力推动和落实,凉州流散人口的回流趋势明显,各郡县汇报的重新编入户籍的人口数量还在增加,凉州人口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于是刘备提笔写了一份凉州人口与长远发展的计划报告提交给皇帝刘宏,将自己的治理成就告知刘宏,显摆一下自己在治理地方方面的能力。

要做事,也要说自己做了些什么。

战功辉煌是一方面的,治理地方的成功是另一方面的,将自己的能力摆在明面上,对今后掌控雒阳朝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除了治理凉州的成果之外,贩盐的事情在三辅之地的推广也初步获得成功。

在刘备解除了最大的阻碍马氏之后,马氏果然以十分灵动的姿态加入了这个贩盐大联盟之中,还充分运用自身在右扶风乃至于京兆尹的人脉关系,帮助贩盐大联盟打通了不少关节,算是交了投名状。

于是在刘备、天子、宦官、马氏等多方面的协作下,三辅之地的地方势力和官府税收系统都得到了一定的教训和打点。

并且凉州细盐也悄悄的成为了皇室“贡品”,一路运输是以贡品的身份,而不是商品的身份。

经过官府设置的关卡和渡口的时候,凉州细盐不需要缴纳一成到三成的高额过路费,可以无伤通过,以此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迅速在地方上原本就有的盐铺里站稳了脚跟,并且快速席卷了市场。

贩盐只需要向地方盐官缴纳盐税就可以,能够省掉大量没有意义的关卡税收,提高贩售者得到的利润。

同时,限制住了成本,就能够压低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普通民众购买。

凉州细盐的口感远远好于之前大家吃的盐,现在价格还比较适中,那么想要获得人们的欢心、征服人们的味蕾,就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没人喜欢过去的盐的那种口感,只是过去为了获得咸味,不得不去吃带有苦涩味道的盐,而现在有了全新的凉州细盐,谁还会去追寻那种不良好的口感呢?

家家户户改吃凉州细盐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想不快也不行,因为旧有的食盐已经不发售了。

使用凉州细盐抢占市场的同时,原有的那些已经制成的食盐还被打包装车、上船,集体运送到凉州交给刘备。

由刘备在汉阳郡新设的“凉州细盐加工工场”进行“回炉重铸”的操作,祛除杂质,完成华丽转身,然后继续发售,继续卖钱。

中平五年正月中旬开始,凉州细盐就先后在右扶风、左冯翊和京兆尹成功席卷食盐市场。

三辅之地不听话的盐户和背后保护伞被宦官们连消带打吞并之后,这一份食盐的利益就彻底在三辅之地稳固下来,被参与进来的各方势力瓜分。

贩盐的利益有多大,参与进来的人们都略懂,所以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得不到保障,倒不如说,他们开始发愁赚的钱太多了,该怎么花。

尤其是刘宏,他将占有最大的一份利益,这份利益给他带来的具体收入将是一个他做梦都要笑醒的天文数字,靠着这笔天文数字一般的财富,他能够为所欲为。

所以他就开始设想要为自己建造一个全新的宫殿群落,在里头摆满天下奇珍异宝,纳入天下最美的女人,引入最香醇的蒲桃酒,然后他要和最美的女人在蒲桃酒池里肆意玩乐。

他还有一个更加宏伟的梦想,就是在自己的宫殿内重现传说中的酒池肉林,虽然不知道商纣王搞没搞过酒池肉林,但是一听那种描述,他就觉得“大丈夫当如是”。

想想未来能在酒池肉林中奢侈享受、愉快度日,他就觉得自己的心情高兴的快要飞起来了。

而刘备的想法就没那么多,他主要是想要利用这笔钱在交通方面对凉州做一些改良,尤其是运输食盐的道路,需要做一番整顿。

从青海湖到冀县,再从冀县到长安,这两段路途都是有水道可以利用的,水运远比陆路运输要更加便捷高效,所以古人无论搞什么长途行动,都会优先选择水道,而不是陆路。

刘备规划的运输路线也是充分利用了湟水、洮水和渭水这三条水系,能用水运尽量用水运,以此大大减少食盐的运输成本。

而在不得不使用陆路运输的地方,刘备则规划了道路修缮,要把水运不能抵达的地方都给修上结实耐用且平整的道路,进一步缩减运输成本。

这一部分的规划,正好可以交给那批被俘获的羌人战俘去做,让他们好好的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修桥铺路去吧!

做完了一系列的规划之后,中平五年二月初一,刘备办设的凉州州学顺利开学。

凉州州学首批招生一千五百二十七人,然后州预备学校还有五百多人,加在一起总人数超过了两千人。

刘氏门生的群体一下子就变得好大好大。

开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进行进一步的考试,将学生们分成普通班和精英班两个群体。

为了节约竹简和笔墨,考试多以面对面问答形式进行,刘备手底下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官员都被拉过去当面试考官,一个一个的面见这些考生,询问他们一些稍微有点深度的问题,很快就能判断出这些考生可以进入精英班还是普通班。

最后的结果显示,凉州被称作文化荒漠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百五十七章 狂飙

在整个招生的一千五百多人里,只有二百多人有资格进入精英班。

只有二百多人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儒家经典教育,有经学基础,不是纯粹的读写型选手。

其余一千三百余人全都是读写型选手,不具备经文基础。

不过无所谓,这样的人越多,刘备越高兴。

没有经文基础,思想世界就荒芜的如同沙漠,亦或是一张白纸,等待着著名“画家”刘玄德在上面泼墨挥毫,创造绝世画作。

除了用来装样子的《左氏春秋》相关内容的科目,刘备给普通班的学子们准备了政治、数学、农学、天文学、物理学等诸多学科,准备在传授他们左氏春秋的同时,将他们朝实用型人才的方向培养。

而诸多学子的入学,也迫切的需要刘备对现有的纸张和造纸工艺进行改进,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以方便诸多学子的学习要求。

竹简虽然是现在最便宜的书写工具,但是因为重量和运输的原因,还是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开来。

纸取代竹简绢布等成为中国文人的主要书写工具还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而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量产的纸还要到宋朝。

当前这个时代最好的纸在青州,纸张的质量已经很不错了,比起当年蔡伦改造的纸要好上不少,但是工艺繁琐,造价高昂,以至于成为文人墨客手中的奢侈品,甚至还不如竹简价格低廉。

于是刘备便有了改进造纸术、生产出更加便宜好用的纸张的想法。

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为最好用的原材料其实就在身边。

竹简这东西用起来很快,且损耗量还是比较大的,因为书写承载量有限,不小心写错了字或者刻错了字,就可能造成损坏,有些大手大脚的人还不喜欢切掉错字继续写,随手就把逐渐丢弃了。

以凉州州府以及诸多郡府对竹简的高需求,仅刘备知道用来存放废弃竹简的地方就有好几个仓库,里头有大量废弃竹简,这些都成为了刘备的造纸原材料。

用竹子做纸,等于是废物利用再生产,搁现代都是值得称道的优良做法。

不过就算这个技术点亮了,凉州本土也没什么竹子能够利用。

正儿八经竹子的生产地都在南方,比如四川,浙江之类的地方,那儿的竹子都不是竹林,得是竹海,一片一片的,根本看不到尽头。

浙江太远了,四川的话,倒是近在眼前,就是隔着秦岭,略有些交通上的不便。

不过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年秦国人控制关中之地犹觉得不足,还是攻破古蜀国掌控了蜀地之后,才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所以刘备觉得自己仅仅只是掌控三辅三河之地,或许还是不足,在掌控雒阳问鼎天下权势的同时,恐怕不能仅仅以三辅之地和三河之地作为基本盘,蜀中也要被拉上,成为基本盘之一。

这样一来,一前一后两个天府之国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份宏图伟业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于是刘备喊来了刘惠,让刘惠安排一批人从现在开始对从关中进入蜀中的道路以及道路状况进行详细调查,要绘制成图,给他做最为详细的指引。

对于将来修缮蜀道、打通蜀地和关中之地的联络的事情,刘备已经开始进行计划了。

当年秦国人能办到的事情,他不相信自己办不到。

州学经过了分级考试之后,精英班和普通班被分开来进行教化。

刘备没有厚此薄彼,对这两个群体都进行了亲自教育,正好现在政务也不是很忙,于是刘备每天都抽出时间在州学里和学生们会面,聊天,授课,解答疑惑。

虽然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自己亲自教育那么多学生,但是在授课人的选拔上,刘备还是花费了一番心思。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发表演说。

这是最快最便捷最直接能影响到最多人的方式,也是他最擅长的。

当初在雒阳,他就是靠着这一手本领获得了大量拥趸。

刘备喜欢在州学的空地上发表关于凉州现状与解决之道的演说,并且不自觉的运用自己的演说技巧。

“凉州人并没有低人一等,外州人也没有高人一等,大家都是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能站着走路的人,为什么凉州人要被轻视?”

“无外乎还是那么老几样,什么苦寒之地,什么穷山恶水,什么混乱不堪,什么无可救药!”

“这是真实的凉州吗?不是的!这不是真实的凉州!这是他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凉州!真正的凉州,是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

“他们可以看轻我们,那是他们自己傲慢无礼,但是我们不能看轻我们自己!他们说我们的凉州是苦寒之地,是穷山恶水,那我们就要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让凉州变成富裕之地!青山绿水!”

“他们说凉州混乱不堪无可救药,那么我们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奋力拼搏,让凉州变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凉州可以养活凉州人,凉州可以养育更多的凉州人,我们要正视自己,我们并不比任何人差!”

“我们要敢于堂堂正正地站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我们,是堂堂正正的汉人!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血脉、传承,岂是那些狺狺狂吠之人所能轻易否认的?”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终有一日,我们会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开创出让整个大汉都为之震惊的新凉州!”

刘备的演说总是能够调动人们的情绪,使得听他演说的人为之欢呼,为之狂热,甚至为之流泪。

他总是能切中要害,对准要害发表演说,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之道,然后不自觉的调动人们的情绪,给人们灌输自己的思想。

久而久之,就算是一些八九岁的孩子都受到了影响,学着刘备的腔调说话,更别说十几岁二十多岁的少年人和青年人了。

刘备再趁机把超过以郡为国思想的家国理念之类的构想加入到自己的演说当中,通过一场又一场的即兴演说影响更多的人,使得自己的部分思想在州学当中逐渐传播开来,并被人奉为圭臬。

以郡为国的思想观念是刘备最厌恶的汉末思想观念之一,不亚于二重君主的政治潜规则。

这种受限于交通和生产力水平的狭隘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国家认同,从政治经济上带来了国家层面的分裂态势,是造成汉末分离大战乱的罪魁祸首之一。

所以在演说中,刘备总是对以郡为国的思想进行猛烈批判,认为这种思想是绝对错误的。

世上只有一个汉国,其他的都是国之下的郡县,决然没有独立的资格。

郡就是国家治下的行政区划,是朝廷任命的官员,权力来源于朝廷,并不是地方的君主,不是郡民的主宰,更不应该有“府君”这样的说法。

刘备流露出的这种强烈的思想倾向在州学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他是唯一正牌的老师,他是唯一得到所有人认可的恩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以他在凉州先知等级的存在,没有人会质疑他。

随后,这种演讲带来的对凉州人思想认知的影响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效果。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汉阳郡太守盖勋听到了这个风声之后,很快便下令郡府里的部下不准再称自己为“府君”,而要称呼“太守”或者“郡守”。

刘备对凉州的影响力就是那么直接、干脆。

于是刘备治理下的凉州和凉州人开始狂飙。

向着全新的未曾设想的未来一路狂飙。

而与此同时,身处河东郡的袁绍还在艰苦的与白波黄巾军展开一轮又一轮的小规模接触作战,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