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51章

作者:御炎

接下来,刘备所需要的是一群精干高效的官吏,是能够办事情、办好事情的官吏,在他的治下官员不单单要看出身门第,也要开始向着能力靠拢了。

刘备在这里头玩了一个危险的游戏。

选官当然还是看门第,这是整个大汉的游戏规则,他暂时动不了,但是他在凉州这个特殊区域搞事情,还是可以的。

选官一如既往,过去怎么选官,未来还是怎么选官,识字人口限制了刘备的选官范围,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无法骤然改变。

这是未来他全面掌权之后才能去触碰的问题,而不是现在。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现在什么都做不了,在官员、吏员们的升职和解职的问题上,他就是要向能力靠拢,用政绩说话。

我没办法阻止你当官的通道,但是只要我不满意,我能让你干不下去。

不要跟我谈什么家族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势力,也不要跟我谈什么人脉关系和保护伞。

跟我比政治地位?

跟我比政治势力?

跟我比人脉关系和保护伞?

你们怎么敢?

因为刘备的特殊地位,他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改变了凉州地区的官员系统运行规则,在凉州,刘备等于建立起了一个政治特区,一个以他为核心运转的政治特区。

还是那句话,也就是在凉州。

离开凉州,去到任何一个地方,除了并州可能性大一些之外,就连幽州都没有什么让他能够通过这一政策的可能。

偏偏是凉州。

偏偏东汉末年,有一个游走在游戏规则边缘的凉州。

所以说,危机的边缘,往往也是莫大的希望啊。

第二百七十三章 他们无法不去相信刘备

依托自己之前所营造出来的权势和人脉,刘备开始对凉州进行全方位的改变。

他誓要在凉州拉起一支精干高效的官吏团队,打造一系列顺利运转的产业链,把凉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全都给盘活。

下一步,刘备也有规划。

通过凉州细盐、凉州蒲桃酒、凉州牲畜和凉州铁器,利用刘宏和张让的人脉关系,将其打入三辅、三河市场,进一步推动凉州、三辅和三河之地经济市场的连结。

他需要很多的拳头产品,然后利用这些拳头产品打入全新的市场,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盘活地方经济。

他打算从经济上开始改变三地的隔阂,将最有可能融为一体的三个地区率先用经济手段融合起来,以经济利益在三辅、三河之地获得一批愿意合作的广有势力的拥趸。

然后,就能以经济为基础,进一步推动政治上的互相谅解,使得凉州摆脱二等公民的殖民地状态,融入三辅、三河之地的循环系统之中,使得凉州、三辅、三河成为自己未来入主雒阳主导天下的基本盘。

凉州、三辅、三河,加在一起,千万量级的人口,百万级别的军事总动员潜力,先期开发的余裕,秦、汉、隋、唐的立国之本。

这些优势,足以让刘备建立起对汉帝国其余各州各郡国的恐怖威慑。

如此恐怖的政治威慑一旦建立成功,对刘备来说,他的初始目的就达成了。

天下可以混乱,但是乱世,它来不了。

而这一切的起始点,就在眼前,就在脚下。

所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刘备开始给关羽、张飞、董璜、夏侯惇和夏侯渊五人配备合适的行政团队,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带一支有能力且立场坚定的团队前往当地上任,再搭配当地原有的一些势力,尽快形成平衡。

跟随他们五人的行政团队自然就是原庶务部的成员们。

他们在州牧府做了快半年的累活儿,积攒了很多行政经验,得到了两个大黑眼圈,掉了不少头发,面色也沧桑了一些。

不过他们现在都是合格的干吏了,具备合格的政治能力,能够对关羽等五人形成强有力的政治支撑,关羽等五人本身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财政方面又有刘备的大力支持,则地方政治权力基本上不会旁落。

他们本身也得到了刘备兑现的承诺,赋予他们官职,每个人通过考验之后,都能做官,不过是官职大小罢了。

而且,作为跟随刘备来的元从集团的一份子,他们的前途之光明,远超旁人。

这一点,看看关羽张飞不就知道了吗?

河西走廊之外的凉州六郡自此基本上就在刘备的掌控之中了。

而之前,在汉阳郡推动的集体农庄建设计划中,规划完成的集体农庄已经把汉阳郡的荒废土地分配的差不多了,一共容纳了四万多人。

剩下差不多还有六万人需要分配,于是刘备就把剩下的六万人按照户口单位平分给关羽等五人,让他们带着走,带到本地安顿,继续在那些地方执行集体农庄建设计划。

当地的集体农庄建设起来之后,不单单是新成立的郡府的经济基本盘,也算是对他们就任之后的第一次考验。

而接下来,整个凉州的郡县治理和人口治理方面,刘备决定采取的方式就是将官府掌控的自耕农和土地进行重新编制,建立更多的集体农庄。

将集体农庄置于官府的管控之下,也就等于直接控制人口,不仅能快速恢复农业生产,还能使之成为官府可动员的直接力量。

刘备的计划是在特殊时期打造一个接近秦国耕战体制的存在,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府兵制度,但是更加温和,保留军事色彩的同时,减少生产方面的行政干预。

凉州混乱太久了,在这个新秩序建立的初期,需要强制力量的介入,需要军事色彩的弥补,需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维持稳定。

等到新的秩序彻底建立完成,这一过渡性质的制度就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了。

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不简单,但是刘备有信心完成这一切。

而他的部下们,被他带来的和他辟召、提拔的凉州出身的官吏们对于刘备的一系列行动,多少也怀有一些信心。

或者说,他们无法不去相信刘备。

一个能够给凉州带来利益的长官,和之前那些只会给凉州带来大坑的长官比起来,谁更值得信任,凉州人是再了解不过的。

他们必须、也只能相信刘备,他们和刘备一样,都别无选择,只能紧紧抱团,互相取暖,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数日之后,在正式就任金城太守之前,关羽特地赶回来了一趟,面见刘备接受印绶,向刘备表示感谢。

他看上去比较淡定,但是涨红的脸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对于就任太守这件事情,刘备对关羽的嘱托也不多,他相信关羽能够做好这个太守,唯一的嘱咐就是一定要对盐务多加上心,尤其是要对制盐技术进行严格把控。

“制盐技术不算很难,外人想要学到,难度也不大,一旦被外人学去了,咱们就没有多大的优势了,所以你要记住,按照我的吩咐,制盐作坊建立起来之后,要对制盐工匠分批管理。

负责不同工序的人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彼此之间不要接触,要用军队监控,且需要你亲自关照,绝对不能懈怠,未来,我的志向能否成功,最初就要依靠这些盐了。”

关羽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亲自盯着制盐的事情,大事小事,他将事事关心,绝不懈怠。

之后,两人闲聊一阵,关羽又开始和刘备聊起了贩盐的事情。

关于制盐贩盐的内幕,刘备没有完全公开,只是对自己的核心团队公开了,讲明了这个生意是他通过汉室宗亲的身份走了天子的路线,得到了天子的亲自关照,所以一定可以赚大钱。

赚来的钱六成都是天子的,剩下的四成属于凉州。

刘备自己拿一成,三成交给凉州州府使用,用来补贴用度,解决凉州的财政匮乏问题。

得知此事的时候,核心团队的很多人都表示震惊,万万没想到刘备居然和皇帝一起联手做生意,难怪他那么笃定那么自信。

确实,根据他们那么多年的经验判断,妨碍天子挣钱的人,下场一般都不太好,当朝天子对挣钱这种事情有一种迷之执着,让人搞不清楚他到底为什么那么追求财富。

而能够拿出那么大的利益吸引皇帝亲自下场,刘备和皇帝的关系且不说,这个生意,怕是真的能做的很大、很好。

凉州还会缺钱用吗?

第二百七十四章 重的,只有达官贵人

对于刘宏爱钱爱的丧心病狂的事情,关羽有一些别的看法。

“天子富有四海,为何对这些事情如此热衷呢?天子难道不该统御四极横扫八荒吗?为什么要对这种商贩的事情如此上心?还如此的……贪婪?”

在刘备面前,关羽不想掩饰自己,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所想。

刘备想了想。

“这大概就是咱们的天子和其他天子不一样的地方吧,其他的天子多少还会顾忌一下自己的形象,但是咱们的这位天子,并无这样的想法,他……更加实际。”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天子爱财,更应有道,如此这般,我实在是不知道有什么道理。”

关羽摇头道:“兄长,你觉得呢?你觉得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我觉得?

现在可还不到我该觉得的时候。

更何况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刘备觉得天子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对自己是否有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刘宏的所作所为对自己有好处吗?

当然。

不仅有好处,好处还很大。

于是刘备只是安抚了关羽,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

现在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整顿凉州的事情上,并且很快就和抵达冀县的孟陀开始对接工作了。

孟陀不愧是专业人士,虽然人品有待商榷,但是专业能力确实是很强的。

对于商业和跨区域经商的事情,他都十分了解,条条框框说的头头是道,更是对从凉州到雒阳的各大关卡、渡口、地方官府私设关卡非常了解。

甚至于他也有些关系在这些地方,对凉州、三辅和三河之地的道路问题也非常了解,是个不可多得的行家里手。

他得知刘备推荐他来做这个三方面共同的代理人,非常激动,十分感激的刘备的推荐,并且表示愿意献上一笔钱和粮食,用于帮助凉州官府。

对于他的上道,刘备很是欣赏,接受了他的礼物,然后嘱咐他要大张旗鼓地送到冀县,把声势搞得大大的。

孟陀立刻保证他绝对会办得漂漂亮亮的。

然后关于刘备提出的一些细节上的事情,孟陀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协助刘备修缮了一些刘备本身了解不透彻的地方,针对性了做了改善。

盐的问题谈的差不多了之后,因为蒲桃酒的事情已经商量过了,于是刘备又开始和孟陀商量凉州牲畜和铁器的事情。

得知刘备不仅想要搞盐和蒲桃酒的贸易,还想要跨区域搞铁器和牲畜的生意,孟陀也从专业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牲畜和铁器,不同地方的需求不一样,但是普遍来说,江南比江北缺马,如果可以把马贩售到江南,则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而铁器方面,真正匮乏的不是官府,而是民间。

民间农人对于铁制农具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在下年轻时游历过很多地方,普遍发现当地缺少农具,询问当地农人,农人都说买不到农具,就算能买到,质量也非常低劣,不堪用,很快损毁。

而一旦农具损坏,想要重新购买,又是难上加难,不说能不能买到,一旦有战事发生,不管是官府还是私人,都不会生产农具,都去生产兵器了。

于是很多地方的农民都为此十分烦恼,耽误了农时,却又没有别的办法,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会用石头磨成农具的模样,勉强代替农具使用,但是效果就……”

刘备对此感到十分的惊讶。

他在幽州老家的时候也经营过铁制农具的生意,当时是在韩荣的庇护下得以减少税款,所以获利颇多。

这么好的生意这么大的市场,怎么又会有那么多农人用不上农具呢?

汉人锻铁的技术并不差,产量也并不低,想要让农具产量覆盖全国农业生产并不是难事,只要有心,一定能办到。

孟陀对此则有不一样的看法。

“本朝铁务,自孝和皇帝以来,乃是官营和私营并行,一般来说,官方所需要使用的铁器多由官营作坊锻造,私营作坊则主要面向民间生产铁器,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孝和皇帝以前,孝章皇帝时,曾一度恢复盐铁专卖以补贴国用,而盐铁专卖时,铁官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命令而制造铁器,并非是为了民间农业生产而制造铁器,因此农具少,且少锻打,质量低劣。

孝和皇帝以后,盐铁专卖虽然不再继续,但是官营作坊内部多有贪腐之事,朝廷下发命令,官营作坊往往贪污经费,又用更少的钱要求私营作坊锻造铁器上交以应付差事。

如此,私营作坊本来可以锻造农具售卖,却因为官府的差事而不得自主,因此农人若要购买铁制农具,需要碰运气。

什么时候作坊里没有官府的差事,则可以稍微锻造农具,一旦有了差事,则要立刻完成官府差事,不能懈怠,农具生产也就荒废了。

且优质的铁器只会用作兵器,就算锻造了农具,农具的质量也是颇为粗劣,用不了多久就会损毁,想要再买,就是难上加难了。”

“原来还有这些事情在里头。”

刘备对这方面的事务了解不多,当年在涿郡经营铁务,主要也是靠着韩荣的庇护,现在想想,若是没有韩荣的庇护,自己的冶铁生意无论如何都做不下去,盈利也就别提了。

“这还不算,这只是一个问题。”

孟陀苦笑道:“朝廷对于冶铁是要课税的,采铁矿及制作、在本地贩卖铁器各需要缴纳两成的税,若要把铁器贩卖到其他州郡,每出一关还要重复征税,少者一成,多者,要到五成啊。”

“五成?”

刘备大为惊讶:“从本郡售往他郡,要征五成的税?我之前可没听说要征那么高的税!”

“倒也不是全都五成,但是至少一成,依在下的经验来看,两成到三成是比较普遍的,且关键的,还是重复征税,比盐征收的赋税还要多,因此铁器真的是难以远售。”

孟陀感叹道:“所以历来远行商贩都是很艰难的,若是想要避开税收关卡,就要走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而那些地方往往又是猛兽、强人出没之地,一不留神,命就没了,若想着稍微安全一些,走官道,就要交重税了。

这实在是个两难的事情,不过您有通天之能,稍加运作,减免赋税也不是什么大事,尽管如此,我也不建议您超出三辅和之地和三河之地去贩售铁器,卖不上价格,太贵了,农人买不起。”

刘备听后,沉默了好一会才缓缓开口。

“农,是国家立身之根本,商,则是盘活国家局势的必经之路,重重阻碍,阻碍的不单单是商,也是农啊,都说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可是这农到底在哪里重了?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