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44章

作者:御炎

龙桑城一战,董璜击破了一千余羌胡乱军,安故县一战,董璜又击破了两千多羌胡乱军。

到这里为止还是之前凉州叛军的余孽。

然后进入狄道县之后,他进行了大小五次作战,歼灭羌胡一千余人,不听命令的汉人豪强武装八家,总计获得羌胡口众两千余人,汉人口众八千余人。

接着董璜转战首阳,在首阳县一带击破汉人豪强武装三家,获得汉人、羌胡口众四千余人。

两个县,他就获得了归属地方汉人豪强的一万多汉人、羌胡口众,这才是十二个家族,以小见大,由此可见凉州之地隐匿户口的情况相当严重。

刘备据此得出结论,凉州境内生活的汉民口众数量,确实远远不止五十万那么些。

而且不单单是汉人,这些地方豪强还会接纳羌胡作为自己控制的隐匿武装力量。

有些弱小的羌胡部落在内部竞争中落败,逃出来的人为了活命就会投靠汉人豪强,豪强大户也愿意接纳这些外族人成为自己的势力。

一个有头有脸的大家族能掌握的武装力量甚至可达一千人,有汉人有氐羌,甚至还有匈奴人和鲜卑人。

人数还都不少。

只要愿意投靠,这些豪强们无所不纳,于是割据自守做草头王的情况越发严重,一个县内官府户籍上的人口数量甚至还不如几家大豪强庄园内的人口数量。

于是地方官府的号令也就越来越难以推行了。

对这些人,刘备一方面以抗命为理由要惩戒他们,一方面又用【藏匿羌胡叛军】为理由将他们污名化,以谋反罪论处,以此正大光明消灭他们,获得他们的口众、土地和财富。

这是刘备的立威之举,虽然他身边的凉州人部下多少知道他的心思,但是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谁也不敢一泡尿过去灭了它。

他们只能期待有些人赶快反应过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刘备不是州刺史,而是州牧。

州牧啊!

最高军政长官,一州土皇帝啊!

张飞、董璜和夏侯渊在三郡之地的进展十分顺利,关羽和夏侯惇也不是就没有什么色彩。

金城郡内羌胡叛军的余孽数量较多,关羽一路砍杀,宣扬刘备和汉军的威势,获得很大的斩获。

夏侯惇在安定郡遇到的羌胡叛军数量不大,汉人豪强为主的地方割据势力倒是不少,于是他一个一个的收拾,一个一个的打掉,全都冠以【谋反】的名义,打得不亦乐乎。

这一波汉军的战斗力和战果实在是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那些过去不曾与刘备为敌的人终于体会到了与刘备为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五名将领在五郡之地展开的军事行动震动凉州,所有人都为此感到震怖,纷纷意识到这个来自雒阳的海内名儒的大弟子实在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不仅能读书,而且还非常能打,更关键的是,手握大义名分。

动辄一个谋反、通敌的大帽子扣上来,家里有羌胡人等就硬说那是之前凉州叛军的余孽,说人家通敌叛国,私藏罪犯,暗藏甲胄,说着就把人家族夷为平地。

关键他手上的军力实在是很强,身边的人还都很能打,压的大家喘不过气来。

于是尚且还没有被刘备的军队列入扫荡清单的凉州地方豪族觉得正面和刘备作对是不明智的行为,好汉不吃眼前亏,人家正在烧三把火,没必要在他面前跳。

给人家惹火了,那是真的要杀人的,被杀的还没地儿说理,最大的道理都在人家手上,说不过。

于是一个两个盘算了一阵,决定象征性的交出一批人给他,也算是对付了眼前的局面,表了一个态度——咱们绝不和您作对,您老人家高抬贵手,让咱们过几天安生日子,可好?

打仗什么的大可不必,咱们服您,别打了,成不?

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和敦煌郡这四个郡暂时没有被刘备的军队进入、讨伐,但是盘算着刘备解决这场战事之后,铁定对他们下手。

凉州牧是整个凉州的顶头上司,刘备不可能放过他们。

与其到时候让他麾下的军队来和大家“讲道理”,不如大家主动过去和他交个底,能文着解决,咱尽量不动武,可好?

于是随着五郡讨伐计划的展开,凉州十郡之地的人口返还潮也开始了。

进入中平三年九月份中旬,几乎每天都有每个郡传来的地方豪族归还隐匿户口给官府的消息,多的返还几百人,少的返还几十人,单个来看比较少,一个郡一个郡的来看,就多了。

到中平三年十月初,半个多月的功夫,各郡汇报上来地方豪族归还的户口人数总数已经超过两万,规模不小,力度空前。

这绝对是一件好事,也印证了刘备之前的猜测——凉州的极限生存家们都在努力的活着,还在奋力地挣扎,没死。

只要确定了这件事情,这场仗就没白打。

不过随着人口的返还潮,随之而来的还有地方官府对州府的求援潮。

没粮食。

人骤然多了起来,要粮食养活那么多张吃饭的嘴啊。

您老人家又高又硬,搞回来那么多人口,当然是好事,但是人家搞农业生产之前,总要吃饭吧?

第二百五十九章 凉州遍地都是好人啊

由于返还人口的家园基本上被之前的叛军摧毁了,亦或者毁于自然灾害。

现在这些口众脱离了豪强之家回归官府的户籍,虽然对官府来说是好事,但是怎么养活那么多张要吃饭的嘴呢?

有人建议向这些大户人家追缴税款,作为隐匿户口的惩罚。

有人则认为不行,因为追缴税款需要时间,吃饭的嘴却一刻都不能等待,这笔钱需要立刻支出,谁来支出是个问题。

还有人认为过于刺激豪强大户使之彻底和州府对立,并不是应该去做的事情,对刘备在凉州的地位有影响。

刘备综合考虑了一下所有人的意见,决定暂且由州府支出多余的粮食费用,解决人们吃饭的燃眉之急,追缴税款的事情以后再说,记在小本本上,少不了他们的。

目前来看,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不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那才是真的问题。

刘备没心思在这些小事上和郡府、县府扯皮,所以决定掏钱,等局势稳定下来之后,再慢慢的算账。

于是刘备下令各郡把返还户籍的人口全部集中到汉阳郡就食,方便他就近安排,等大战结束之后,将他们与那些战争俘获的汉胡人口混编在一起,重新编户,重新安置。

此时,甄俨、尹达和孙乾等人领衔的凉州十郡二属国土地状况统计也统计的差不多了,根据之前官府的书面记载,得出了一些重要数据。

刘备过目之后,发现因为长期战乱和管理不善,官府在册统计的纳税土地数量一年比一年少,几乎每个郡都是这样,只是年均下降数量有多有少。

官府统计的摆在明面上看的数字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实际状况呢?

汉阳郡因为有盖勋的全力协助,数字是比较真实的。

盖勋给刘备交了底,让刘备知道如今汉阳郡还能生产的土地尚且不到战争发起前的六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对农业生产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尤其以汉阳郡、金城郡和陇西郡三郡为受灾最严重。

“直接损失不算太多,但是战乱带来的对人心的冲击实在是太大,很多人为了活命,抛弃土地房屋逃命,至今不曾返回,这群人官府无从统计,也不知道他们具体去了什么地方,除非他们主动回来。

没有人耕种的土地,一年以后就要荒废,荒废之后重新开垦又需要时间,前前后后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恢复最初的生产量,对于凉州这种土地贫瘠的地方来说,实在是伤害太大了。”

刘备继续翻阅汉阳郡的土地记录,发现农业税收的情况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他指着这些记录询问盖勋,盖勋也是长叹。

“我朝税制,虽说农税三十税一,但却是按照田亩数量来定,不看产量,丰年收获大,尚且能够度日,灾年收获小,却还是一样的税收,民间多受其苦,一到灾年便有大量农人抛弃土地逃荒逃难。

这些逃难的农人多是被豪强大族纳入家中变成佃户,或者干脆主动将土地出卖给豪强大族,自身也进入其中求活,于是富者愈富,贫者就连活着也成为了问题,官府的税收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豪强大族总有办法避税的,对吧?比如他们死不承认自己的土地财产到底有多少,也不允许官府派人去度田,官府不知道他们到底有多少财产,便不能收取更多的农税。”

刘备翻阅着官府档案,冷笑道:“你看看这些大户,三十年前土地是多少,现在土地还是多少,土地数量一成不变,税收缴纳一成不变,都是好人啊,凉州遍地都是好人啊,这些少掉的土地,应该都是战争和灾害所致,并无其他人为原因,对吧?”

盖勋对此无话可说。

真要说起来,他的家族也未必就完全干净,这一点,他多少也知道一些,毕竟这在整个大汉都是公开的秘密了。

“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了,想要彻底解决掉,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统筹才能动手,您的担忧我明白,但现在的确不是合适的时机。”

盖勋看出了刘备的怒火,想了想,还是劝说了刘备。

“您才刚来凉州担任州牧,此时此刻,尚且不是对这些问题处置的时候,各郡多的是被抛弃的荒地,将这些荒地重新组织人手开垦,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土地全部恢复了耕种,现在这些无处可去的人,也就可以得到妥善安置了。”

刘备抬起头看着盖勋。

“然后再接着等到灾年,这些农人再次被官府税收逼得抛弃土地投入豪强之家,豪强之家什么都不需要付出,就白白占据了官府花钱开垦的土地?”

盖勋再次无话可说。

过了一会儿,他还是叹了口气。

“您如果真的想要对这方面的事情做出改变,难度很大,其一是税制,其二是豪强之家的抵制,我可以保证盖氏响应您,但是凉州不仅仅只有盖氏,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您尚未对凉州各郡县进行有效管辖,此时动手,为时尚早。”

“我知道你的意思。”

刘备摇了摇头:“现阶段,我是不会做什么的,肯定还是按照你的建议,组织民众开垦荒地,重新编户,而且问题的根本也不在豪强之家,而在官府,官府的税制不改,再怎么杀人都没用。

而且税制的问题也不单单是农税,还有算赋和口赋,这也是老大难,这些问题不解决,人口问题也无法解决,成人有劳力,能生产,算赋就姑且是个多与少的问题好了,这口赋,实在是有些过分。”

“口赋,孝武皇帝开始就有了,至今二百余年,也是多与少的问题。”

盖勋缓缓道:“这些事情,无一不是牵扯极大的事情,目前来看,没有去碰的必要,凉州目前求的是稳。”

盖勋说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刘备承认这是对的。

不过有些事情该看不顺眼还是看不顺眼。

比如这丧天良的算赋和口赋。

第二百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算赋又名丁赋,是按成年人数量征收的人头税。

当时规定百姓年龄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六岁以下都要缴纳算赋,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

口赋在东汉则是对七岁至十四岁的儿童征收的人头税,每人每年二十钱。

成年人的人头税也就算了,人家至少能自己上工养活自己,自食其力,虽然一样缺德,但至少勉强还能说道说道。

那口赋就是完完全全的大缺大德的恶政了。

七岁的孩子根本不能生产,还要每年交钱,对农户的压力是巨大的。

同时,汉制,对年满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性不嫁者,分作五等,有五算的税收惩戒,每上升一等,即加征一算的未婚税,到三十岁还不结婚时,即每年加征五算,也就是必须缴纳六百钱。

如此,不管怎么想办法逃避,始终是无路可逃,刘氏天子总能想到办法,手里能打的牌一张接一张,无穷无尽。

如果说算赋还能算是稍微有点道理的话,那么口赋就是真的丧尽天良了。

为了对外征伐,又缺钱,汉武帝做了很多开先河的事情,有好的一面,极大增强了汉帝国的动员力和军事力量,前所未有的对匈奴发起了大反击,但凡事不会只有好的一面,也有极端恶劣的一面。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口赋。

口赋在汉武帝之前是没有的,他为了对外征伐,以及满足自己的私欲,就想方设法设置各种重税给民众,用以盘剥财富,其中口赋就是重要的一条。

他设置的时候,口赋从孩子三岁开始算起,孩子满三岁就要开始向国家缴纳口赋,一直交到十五岁,然后就开始缴纳算赋,无缝衔接,一点都不带缓冲的,结果可想而知,闹得天怒人怨。

最后,还是有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上书建议朝廷变更政策,不求完全废除口赋,但求将征收年龄更改,等孩子年满七岁之后,再征口赋,给农户一点喘息之机。

时值汉匈战争末期,一场迁延日久的战争打到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的大有人在,刘彻眼见民怨沸腾到了临界点,不得不退让,于是口赋最后是确定在七岁了。

但是从此以后,天下万民的脑袋上又多了一层盘剥。

这层盘剥起于战争,打着战争旗号,作为加税的形式而存在,然而战争结束之后,却再也没有拿掉,于是自汉武帝以后,民间溺婴之风渐渐兴盛,历朝历代不曾断绝。

时值东汉末年,到刘备生活的此时此刻,很多地方溺婴成风,不管男婴女婴,只要家里养不起,一律溺毙。

有些良心未泯的地方官员实在看不下去,于是请求民众不要溺婴,婴孩的口赋,官员本人代替缴纳,以此使婴孩存活。

但是这样良心未泯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一千个里面也未必有一个,有些有心,却没有那个钱。

于是,溺婴之事屡禁不止,不能断绝。

一念至此,刘备便认为刘彻就算是被人掘了坟墓开了棺木,顺便把他的血脉斩尽杀绝用以谢罪,也绝不过分。

他本人的雄才大略,汉帝国的军功强盛,是存在的。

但是自他以后两千年的岁月里,一直到人丁税彻底废除为止,赤县大地遍地婴孩的尸体,也是存在的。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刘备为此感到痛恨与不满。

“口赋的存在,使得各地溺婴成风,我从小长大的幽州涿郡,雒阳,还有现在的汉阳,盖君,这样的情况还少吗?”

刘备发自内心的哀叹,盖勋是听出来了。

“您的想法,我是清楚的,但是这是朝廷的规定,可以商榷,想要废除,却是千难万难,一定会有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您还是多做一些考虑比较好。”

“是啊,是要多做考量。”

刘备长叹一声,把土地账册收了起来。

“现在就不说这些事情了,该开垦开垦,该减免减免,恢复生产前几年就别想着能获得多少税收了,我带来的钱也是有限的,咱们必须要另寻他路获取财富。”

刘备这么一说,盖勋倒是想起来了之前刘备所说的商队的事情。

“之前与您谈论凉州的时候,您说能够引入外地商贩进入凉州,此事……”

“嗯,我是有这个打算的,我打算在凉州除了恢复农业生产之外,还要兴商业,否则不足以改变凉州的现状。”

刘备看了看盖勋,笑了笑,问道:“那么我便要问问盖君,凉州最有名气的物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