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14章

作者:御炎

要是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这位韩太守未免也太水了。

能成为一郡太守,相当于这一郡七十万百姓的君主,生杀大权操控于手,什么人没见过?

他刘备也不是什么心思深沉的老狐狸,或者说还远远没有到那个级别,一颗火热的功名之心又怎么隐藏得住呢?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这颗火热的功名之心,韩荣会愿意把女儿嫁给刘备吗?

会把手上最值钱的政治资源交给刘备吗?

所以刘备笑了。

“什么都瞒不过丈人,确实,备确实很想成为高官,掌握重权,一展胸中抱负,说实话,备怎么说也是汉室宗亲,自幼却过着织席贩履一般的生活,又如何能甘心沉沦呢?”

“说得好!”

韩荣哈哈大笑,握住了刘备的手:“男儿就要有这样的气度,就要有如此的追求,既然已经踏上了官途,就绝对不能有畏缩之感,不管面临什么,都要努力,力争上游!

男儿立于天地之间,最重要的东西自然是权力,若是没有权力,与蝼蚁又有什么区别?有了权力,就能做想做的事情,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快意人生,这才是世间最美妙的事情!”

“丈人教诲,备不敢忘!”

“嗯,记住就好了。”

韩荣满意的点了点头,少顷,语气变得温和起来。

“宁儿是我唯一的女儿,我只有这一个女儿,视若掌上明珠,如今许配给你,唯愿你善待于她,还有就是……尽快生个孩子吧,你们年龄都不小了,你也快二十岁了。

而且有一点你要注意,为官一任若是没有子嗣,在升迁问题上多少有点影响,子嗣越多,后代越繁盛,愿意提拔你的人和愿意跟随你的人就会越多,记住了吗?”

这话倒是说的实在。

在这个婴幼儿夭折率极高的时代,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子嗣,就不会被人看好,因为他的权力和事业就很难有合适的继承人,家业很难传承下去。

换而言之,他的事业就不会稳定。

孩子越多,存活下来长到成年的孩子越多,则这个人、这个家族就越会被人们所垂青,因为这个家族传承成功的概率就大大提升,大家的投资也不会轻易的被打了水漂。

于是刘备顿时感到时间紧、任务重,自己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就感觉今天晚上回家决不能放过韩宁,也不能浪费大好时光。

于是刘备面色肃然的看着韩荣。

“丈人所言,备牢记于心。”

“那就好。”

韩荣点了点头。

这贴身侍女随着家中小姐一起出嫁,这是个什么意思大家心里都清楚,所以韩小蝶等同于是刘备注定的第一妾侍,只待她能够诞下子嗣,就会正式升格为妾侍,得到一定的名分。

这可能还真是天赋的问题,也让刘备觉得自己需要多锻炼,多吃补品,否则消耗的补不回来,对身体不好。

所以偶尔韩宁都会觉得吃味,觉得韩小蝶比起自己来能占据刘备更长时间,更能得到刘备的宠爱。

后面她还当着刘备的面询问韩小蝶过去到底跟着韩家的老婆子们学了多少东西,让她传授自己一些秘诀,好让自己能够得到刘备更多的宠爱。

个人体质的问题,天生的,又怎么能怪罪到个人呢?

刘备就为韩小蝶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惹得韩宁大为娇嗔。

新婚之乐不足为外人道也,刘备也不敢太沉迷。

那次经历让刘备觉得很没面子,从此就开始收敛自己的脾性,开始修身养性,以期未来之长远。

和刘备那边差不多,关羽等四人娶了妻子之后,也颇有些搞笑的事情发生。

比如张飞仗着身强体壮,就十分放纵自己,不听刘备的劝告,也不节制,结果刘备在山寨里给私兵们演武的时候,这家伙没跑几圈就跑不动了。

那场面,张飞一边喘气一边出虚汗,被更能节制自己的季建大声嘲笑,还好他立刻就扑了上去和季建扭打起来,否则就要社死了。

又比如简雍因为有点控制不住自己,在新婚之后的半个月里请了三次假,每一次假期回来之后都有黑眼圈。

后面在三个月一次的刘氏集团高管体检行动中,被花白胡子的医者嘱托要节制,不能太过放纵自己,以至于把身子掏空。

于是简雍当场社死。

这种社死经历还是很有趣的,也是枯燥乏味且步步杀机的汉末生活当中的难得趣味点缀。

刘备很是珍惜这样的日常生活,但是他也知道,这样的日常终究只是点缀,他的未来注定不平凡,注定没有那么多的美好日常。

光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刘备被邀请到郡太守府邸,由涿郡韩太守当着大小官属的面正式举为孝廉,并且上报雒阳中央朝廷,等待中央朝廷的召唤。

举孝廉当天,卢氏家族的代表人,韩荣本人,涿县县令公孙瓒,还有涿县刘氏家族的一些头面人物纷纷抵达,一起看着刘氏宗族时隔多年之后再次有了一位孝廉的诞生。

第二十三章 刘备不会忽视自己的家族

整个刘氏家族上一位能拿得出手的人物还是刘备的爷爷刘雄。

刘雄之后,刘氏家族的政治资源也差不多耗尽了,再也无力和其他涿郡大家族对抗。

没成想刘备居然凭借自己的本事拿到了这个珍贵的孝廉名额。

整个过程四平八稳,没什么波澜。

硬是要说有什么波澜的话,大概就是刘氏宗族的族长刘晖在刘备成为孝廉之后率领诸多族人亲自来到了刘备的家里拜见刘备,向他献上诚挚的恭贺,并且表忠心。

涿郡涿县刘氏一定紧紧团结在以刘备为中心的指挥集团周边,一定听从刘备的命令,绝不搞阳奉阴违之类的事情,等等等等。

那姿态是做得很够。

涿郡涿县刘氏宗族在刘备从雒阳返回涿县以及公孙瓒就任涿县县令之后,基本上就是刘备主导的。

一个宗族族长看似很有面子,但是一县之地,说得上话的还是县令,县令看似官职不高,但对于一县之地的民众来说,无异于皇帝。

而当时的情况下,整个刘氏宗族只有刘备能在公孙瓒面前说上话,还能为刘氏宗族争取到一些利益,于是在刘勃的支持下,刘备成为了实际上的话事人。

宗族族长刘晖性格懦弱,庸碌无能,且年老无力,根本不能和强势的刘备相提并论。

于是每次宗族聚会的时候,都是刘备主持发言,做各种关于家族事务的安排,而刘晖唯唯诺诺。

两人年龄相差很大,给人的观感相当奇怪。

刘备当然不会记恨这个在起步阶段没有帮过他多少的宗族,准确的说,这个宗族对当时的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宗族也的确是个人在这个时代最好的保护伞,刘备母子能得到织席贩履的商业份额,当时也还是刘氏宗族主持分配的。

在这个出身都要追究宗族的时代,只要有头有脸的,都是离不开家族存在的。

所以刘氏家族里要是真的能提拔出一些人才,刘备当然也不会小气吝啬。

宗族出身的自己人天然就有一层忠诚属性,与外姓人终究不同,所以很早以前就和刘备关系不错的刘勃的儿子刘惠刘德然就是刘备在刘氏宗族里刻意培养的一号人物。

以他为代表,刘氏宗族新生代里面,倒也有三五个年轻人被刘备纳入自己的私人武装集团中进行历练,假以时日若真的有才能,倒也可以提拔起来,成为自己的臂助。

时间就那么一天天的流逝,刘备按部就班过自己的日子。

等到八月初,雒阳朝廷诏令送到,要求刘备尽快启程前往雒阳参加公府复试。

接到诏令之后,刘备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地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离开之后的一系列安排。

既然要去雒阳,身边不能没有亲近的人,家里也不能不留下可靠的人看家。

一番商讨之后,刘备决定留下简雍、关羽和季建看家,负责自家的事务,自己不在的时候,简雍为全权负责人。

又请族中最亲近的刘勃作为自己在家族里的代言人,掌管家族事务。

而刘备本人则决定带上张飞和刘惠这两个核心成员,还有刘勇、刘晟两个比较悍勇的刘氏宗族年轻人,五人一起前往雒阳。

雒阳需要经营,自家基业更要经营,在未来的乱世中,一支精锐且忠诚的武装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能力更强、更加谨慎的简雍、关羽和季建就被刘备留在了涿县老家看家,继续积累粮食、财货,用卢植传授的兵法以军队的标准训练自己的私人武装等等。

这些私人武装一概出身被刘备拯救的幽州、冀州流民,有这层关系在,忠诚度有最起码的保证。

另外,他们还被刘备在山寨中传授基础读写技能,定时定量有食物供给,被安排轮换着去庄园里进行农业生产,轮换着接受军事训练,实际上属于半脱产军事武装人员。

刘备跟着卢植学习了兵法和驭下之道以后,开始按照军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正规管理。

他去掉了街头霸王时期寨子里满是江湖气息的管理模式,开始走正规路线,就把这些私人武装当作军队来建设,按着大学生军训的内容搞最初的军训。

还真别小瞧军训,军训绝对是个好东西,站军姿走正步啥的看起来没啥用,可那还真是正儿八经的军人入门。

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军训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真严格按照军训规章制度执行,只需要三五个月,那人立马就不一样了。

之后刘备还设下了一系列的规矩,定下刘氏自己的军规军法,在寨子里设置军法官,严格管理纪律,严格规范他们的生活模式,统一制服等等。

与此同时,刘备还缓缓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定时定量发放兵饷,还会给他们的家人发放补贴,确保他们的衣食供给没有缺失。

且刘备只要有空,就会亲自给每个人发放兵饷,他们的家人所可以得到的补贴也会亲自送上门,与他们亲切交谈,进行一定程度的身体接触以强化他们的感恩记忆。

在宣传口上,他还安排季建不断宣传除了刘备之外的涿县其他势力的部属们的生活,告诉他们那些人的生活如何如何糟心,吃的都是些什么垃圾东西,然后再对比一下刘氏集团的伙食待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虽然他们吃得也都是简单的粗粮腌菜,偶尔能吃一口肉,但是这一对比,幸福感油然而生,自豪感和骄傲感以及集体归属感噌的一下就上来了。

更有甚者,对于这批被刘备看作起家老兵的存在,刘备还以优秀的记忆力记住了这六百多青壮每一个人的名字,还为三百多个名字实在难听或者压根儿没有大名的人取了新名字。

他花费时间建立起和每一个人的联系,将这批青壮打造为他绝对忠诚可靠的起家队伍,为未来可能到来的乱世做准备。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他从卢植身边返回并且用新的方式管理自家队伍之后,虽然花钱花的不少,但是自家队伍的战斗力很快就开始急剧上涨。

原先的全凭一腔血气之勇的战斗方式被变更为职业军队式具有纪律性和组织度的战斗方式,很快就让刘氏集团的武装力量成为涿县地下争霸赛的头号选手,地位稳固,难以动摇。

所以如程大志等人都对刘备非常的畏惧、忌惮,根本不敢招惹他。

这是刘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故的一些准备。

除此之外,一些物质方面的准备也不可或缺。

比如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农业生产方面。

随着政治和学术于中央层面的分裂,东汉中晚期,帝国的经济基础也走向了崩溃,农业庄园开始出现,尤其在黄巾之乱之后,坞堡也开始在中原地区大量出现。

刘备所处的幽州边境地区,因为外族劫掠的威胁,地方豪强不仅拥有私人武装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往往也会以一定形式的堡垒建设来保护自己的土地。

刘氏宗族在刘备发迹之前就是小地主豪强级别的宗族,而到了刘备发达以后,整合家族势力,形成规模很大的刘氏农业庄园,并且开始建设为坞堡类型的存在。

因为刘备掌控着绝对武力和话语权的优势,刘氏宗族大大小小的土地拥有者们都听从刘备的指示,刘备并不剥夺他们对土地的所有,但是要求他们接受自己对农业生产方面的统一管理。

即全面推行代田法。

第二十四章 留给刘备的时间并不充分

代田法是西汉武帝时期官员赵过所推行的耕种方法,有利于保持地力,抗御风、旱,还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量,搞得好了甚至能超过普通地区生产量的一倍。

但是因为代田法对农业生产用具和牛、马、驴等牲畜的要求过高,投入成本很高,分散的家庭式小农经济很难承担这样的成本,所以代田法从始至终都很难推广。

大家都知道这是好办法,奈何大部分人的成本都负担不起,所以从西汉晚期开始,就很少有地方还能使用代田法耕作了。

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分散式农业生产很难承担代田法的成本,但是刘备为主导的宗族庄园式农业生产则能够承担这样的成本支出。

刘备不仅带头出资购置耕牛,还带头出资购置驽马、驴子、骡子等牲畜用于农业生产,以此带动家族成员一同出资购置牲畜。

除此之外,因为东汉朝廷取消了盐铁专卖政策,所以地方豪强完全可以合理合法的拥有自己的盐铁生产线,只要正儿八经的向地方盐官、铁官缴税就可以了。

刘氏宗族本身就有自己的生产线,只不过宗族实力弱小,无法做大做强,产出产品连日常所需都非常勉强,更别提想要扩大生产了。

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铁制农具也是代田法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冶铁技术的限制,导致铁制农具的价格居高不下,所以一般农家很难敢于放开手使用铁制农具操作田地。

这样不仅会让农作物产量下降,还会在冬季里因为无法翻土而不能冻死藏在土地里的虫卵,容易引发开春之后的虫灾,造成粮食的进一步减产。

没有足够资金投入的农业是很难获得足够产量的,越是穷困则越是无法获得足够的产量,只能陷入恶性循环,走向最终破产。

刘备通过自己的威望整合刘氏宗族的技术人员之后,在刘氏宗族内部搞了自家专用的铁制农具生产工场,号召大家一起出资生产大量农具供给农业生产使用,以此满足代田法所需。

由此所产生的利润,由所有的出资者共同分润,不出资者不能享受红利的分润。

与此同时,刘备要求刘氏宗族内拥有佃户的各家对于自家管理的佃户的生产抽成必须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内,不得超过,一旦超过就要惩罚,以此维护佃户的利益,提高佃户的生产积极性。

于是刘氏庄园的佃农们再无饥馑之忧,可以温饱。

在多个方面完成操作之后,刘氏庄园实行代田法生产的基础已经打牢,从此开始推行代田法生产,并且在去年收获的时候实现了可喜的粮食增长。

刘备不仅得以积累了大量的粮食,还为此获得了一批技术上可圈可点的铁匠,这在他看来也是一笔重要财富的积累。

不仅如此,因为刘备的缘由,在韩荣的协助下,刘氏宗族在商业上的获利也非常高。

东汉盐铁制度和西汉盐铁制度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东汉盐铁官主要是负责征税的官员,而非西汉时期那种从生产到销售全权负责的强权官员。

东汉不实行盐铁专卖,盐官和铁官仅对盐铁售卖的环节进行征税,这一点上,以刘备现在的屁股所处的位置,还真是要感谢儒家门徒们那种要求皇权【不与民争利】的优秀文化传统。

正是因为他们的反复坚持,所以西汉武帝时期狂暴的盐铁专卖政策才没有延续到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