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洪武当咸鱼 第163章

作者:火红的鸡枞

高明此言说完,大本堂内再次响起一片拜谢声。朱允炆也在这群人中间,只是跟众人的赞叹相比,他心中更多的是酸涩。

皇爷爷也太偏心了,给朱允熥聘请了三位如此厉害的师父。却忘了大本堂里的一众皇子皇孙,还连一个厉害的师父都没有呢……

方孝孺在听到高明重新讲解了项羽本纪后,对自家这位师公算是彻底服气了。

他之前的尊重,只是出于对师承的尊重,对高明的学问并没有太深的敬畏。

直至听了高明的讲解,他才意识到自己和师公的差距,真的是不能以道里计啊!

“师公,要不您主讲吧,徒孙在边上旁听。”

高明听到这话有那么一点点的心动,不过这点怦然心动很快就把他给掐灭了。

老朱家的因果太重,还是少沾惹为妙。

宋濂可不就是给老朱家的龙子龙孙上了十几年的课,最后被老朱流放云南,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自己也是一大把年纪了,好好守着有良心的三皇孙就行了,别人家的孩子让别人操心去吧!

“老夫年事已高,恐力有不逮,耽误了皇族子弟的教育,就不倚老卖老了。”

方孝孺听到师公这般说,就知道师公心里有气,不想给皇家任教。

不过这事也不能说师公有错,毕竟师公跟朱家有着深仇大恨,能破例教朱允熥,已经是人品高洁了,哪还敢奢望更多?

“既然师公如此说,那吴王殿下之教就托付给师公了,以后徒孙再不插手。”

高明闻言微微一笑,当仁不让地说道。

“正该如此!”

方孝孺听到这话总算是明白了,敢情刚刚师公和另外两位大儒,之所以有事没事咳嗽一声,就是想警告自己,不让自己染指朱允熥这块璞玉呀!

方孝孺想到这里也有点生气了,他也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啊,他也很喜欢朱允熥,很想把他培养成大明的贤王呀!

虽然方孝孺心里很恨,但一想到师公的身份,也只能收起这份恨意,朝着几人躬身一礼后继续回去教书。

朱允熥在方孝孺转身离开后,心思立马活泛起来。

既然自己不用方孝孺教了,那也就没有留在大本堂的必要了吧?

朱允熥这才发现三个老头的正确用法,那就是可以合理合法地逃课!

“方师侄,能不能给我开具出宫的便条?”

方孝孺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现在听到“方师侄”三个字,更是快气炸了。

“不能!”

三个老头也不喜欢待在宫里,毕竟朱屠户名声在外,他们无时无刻不感觉芒刺在背。

现在见三皇孙要出宫,方孝孺鳖孙不说立马放行,竟然还敢阻拦,三个老头当场就怒了。

“三皇孙自然有我们教导,留在你这儿也是浪费时间,你为何不放我们离宫!”

“老夫命你立刻、马上写下出宫便条,否则老夫现在就把你开除门墙!”

方孝孺一听这话立马秒怂。

读书人最重名声,如果被开除门墙,他这辈子在士林的名声就算毁了。

哪怕以后当再大的官,别人也要在背后戳他脊梁骨。

“师公息怒,徒孙这就开!”

不多时,朱允熥拿着方孝孺开具的便条,开开心心的向着皇宫大门方向走去。

高明见到朱允熥如此开心,忍不住出言调侃道。

“三皇孙殿下,现在还觉得老夫等人无用否?”

朱允熥听到这话当即正色道。

“高师父,本王向来敬重三位师父,何曾认为你们无用过?”

“从今以后,你们三位师父就是我吴王府镇宅之宝!”

“学生一定好吃好喝的供着三位,绝不让三位师傅受半点委屈,嘿嘿嘿!”

三人看到朱允熥如此前倨后恭,无不开怀地放声大笑。

然而,就在众人笑得最大声之时,突然看到一队锦衣卫冲了上来,把他们给拦住了。

“皇爷有命,宣三皇孙殿下即刻上殿!”

朱允熥听到这话,心里立马七上八下地,拉着一个相熟的锦衣卫百户问道。

“徐大哥,皇爷爷叫我啥事呀,是不是又有人告我刁状了?”

“多大的事不能在寝宫说,非要拿到朝堂上说!”

杨新炉等三人也齐齐傻眼,心里暗暗盘算着陛下此举用意。

徐百户名叫徐七,乃是徐六子的弟弟,沾了徐六子的光,这才混了个百户的身份。

因为封书店,以及拆迁之事,跟朱允熥打过几次交道,两人也算是颇为相熟。

现在看到朱允熥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给他急得都快哭了。

“三皇孙殿下,不是卑职不想说,实在是卑职也不知道为啥呀!”

“今天卑职正常当值,就听到秦公公跑出来传旨,说让卑职带您去奉天殿参加朝会。”

“不过请三皇孙放心,虎爷已经派人去后宫传话,想必现在惠妃娘娘已经知道此事了……”

第一百七十四章 邵永善,你现下可还有疑问?

奉天殿。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心不在焉地听着底下官员的汇报,脑子里却在想另一件事,那就是如何增加国库收入。

事实上,这并不是个秘密。

满朝文武都知道大明缺钱,皇帝陛下缺钱。

基于此,黄子澄在草拟考题之时,才会将“赚钱”的题目加进去。

朱元璋果然上套,看到这个题目就挪不动眼珠了,一下子就指定了这个题目。

不过,朱元璋可从未指望过大本堂里那群混账能写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朱允熥的文章纯粹是意外之喜。

“陛下?”

“啊?”

老朱听到工部侍郎的声音,脑子立马清明。

“你刚刚说啥?”

“陛下,微臣刚刚说皇陵修葺,中都营造都需要钱,是不是要暂停一项……”

老朱听到工部侍郎的回答,略微思索了下,将大孙之前提出的建议说了一遍。

“邵永善,之前有人跟咱建议,让咱将官办作坊交由民间经营,朝廷只需固定比例抽成即可,你觉得此法是否可行?”

邵永善闻言眉头一皱,这事他听工部尚书秦逵说过,这提议分明是吴王殿下所提,而且已经被秦尚书怼了回去,陛下为何又旧事重提?

“陛下,此法看上去确实可行。”

“可依微臣看来,此法有几个弊端。”

“首先是官办作坊设备陈旧,匠人懒惰,只是简单地让民间管理,似乎很难奏效。”

“其次是质量如何保证呢?”

“现在作坊归于官府管理,工匠还偷奸耍滑,一旦让他们自己经营,那岂不是打造出来的兵器、农具更没法用了?”

“而且兵器生产,事关江山社稷安危,如何防止匠人私自打造,以及控制兵器的流向,都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

“以工部现有的官员数量来看,根本就管不过来……”

朱元璋听到这儿就不想再听了,因为邵永善这是摆明了不赞成此事,再听下去也无非是各种推托和借口而已。

但朱元璋却非常想做这事,一来是确实可行,二来也确实没别的办法搞钱了。

不管是提议加印宝钞,还是提高商税之类的建议,无不弊病重重。

虽然朱元璋不懂后世的市场经济规律,但他以一个普通农人的朴素认知来看,也知道宝钞不能乱印。再印下去,那东西就真成擦屁股纸了。

老朱又听了一会儿邵永善的抱怨,随即对着边上的秦德顺悄悄说道。

“去大本堂一趟,把咱大孙和他的三个师父叫来。”

“诺!”

朱元璋吩咐完这句话,再看向下边的官员时,嘴角就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了。

他当然知道这些官员反对的是什么,如果这建议是朱允炆所提,或者是其他文官所提,那他们肯定举双手赞成。

现在他们如此反对,只因为提这个建议的人不对。

老朱想到这里不由心生感慨,感慨自家的傻孙子,已经稀里糊涂地卷入储君之争了。

只是这事确实不能怪那孩子,主要还是自己从没给过那孩子一句准话,让那孩子心生误会了。

哼哼!

既然你们看不起咱大孙,那就让你们见识见识咱大孙新拜的三个师父!

老朱这想法多多少少有点炫耀的成分,炫耀他们皇家面子大,炫耀他大孙本事大。

不多时,朱允熥怀揣着忐忑的心上来大殿。

在来奉天殿的路上,三个老头就给他讲解了陛见的礼节,并嘱咐他务必照做。

朱允熥走上大殿,立马按照三位师父所教的那般,朝着朱元璋行了个叩拜大礼。

“孙臣朱允熥拜见祖父皇爷爷,皇爷爷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朱坐在龙椅上,看到大孙行礼如仪,有板有眼的样子,心里开心得恨不得伸出两个巴掌,给大孙鼓鼓掌。

自家大孙真是捡到宝了,刚拜了三个师父,就有如此大的长进,未来更是不可限量!

既然大孙依足了礼节陛见,那他也不能糊弄了事。

“爱孙平身!”

老朱说完这话,赶忙朝着大孙的身后张望,故意装作第一次见到的样子问道。

“咦!”

“爱孙平身!”

“你身后跟着的三位布衣之士是何人呀,还不赶紧给咱引荐引荐?”

朱允熥听到这话眼珠子瞪得滚圆,他如果没记错的话,早在吃早膳的时候,他就已经跟这老头说过了吧?

朱允熥愣神的工夫,他身后跪着的三个老头可是秒懂。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什么事没经历过,什么人没见识过?

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但也终究是个人,是人就有虚荣心。

“回禀陛下,草民松江杨新炉!”

“回禀陛下,草民松江秦亨伯!”

“回禀陛下,鄙人苏州高明!”

其实就算朱元璋不故作惊讶地“咦”那么一声,大殿上的文武官员也注意到这三个老头了。

皇帝上朝的大殿,突然出现三个布衣老头,这本就是一大奇景。

三人还跟着朱允熥一起进殿,自然更能引起众人的关注。

然而,在听到三人的自我介绍后,武将那边反应不大,文官这边却是集体炸锅。

这是杨维桢之子杨新炉?

江南当代文坛、诗坛双科领袖?

那个秦亨伯也是个牛人啊,别看名声不显,但确实是当时有名的大儒。只是不喜功名,只喜欢游山玩水,访遍名山大川。

至于那个高明就更厉害了,乃是吴中四杰之一的高启之弟,在苏州府有着极高的声望。

凡是出自苏州籍的官员,就算不是出自其门下,也对其人的学问、风骨极为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