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洪武当咸鱼 第123章

作者:火红的鸡枞

最后这句是威胁,否则以他对大本堂这些败类的了解,他们真敢硬凑几首打油诗糊弄事。

朱允熥听到这话顿时傻眼,他今天看书的时候就想着看故事了,压根就没想着检查功课的事呀。

朱允炆倒是胸有成竹,听到先生这样说,当即趴在桌子上刷刷写了起来。

朱允熥本想过去借鉴下,心里又有点不好意思。

自己前几天刚跟这孙子叫板,现在就过去偷看他的作业,不得被人笑话死呀。

可自己压根就不是学霸呀,也就是借着“梦入神机”技能背个书而已,哪来的本事写这玩意?

就在朱允熥急得抓耳挠腮之时,他突然想到一句诗!

虽然他不记得在哪儿看到的了,但可以保证不是大明朝的,正好能拿过来用用!

朱桂摸了一天的鱼,突然听到还要写读书心得,这可把他给急坏了。

好在他看过不少话本,引申一下还是能糊弄过去的。

朱植、朱楩、朱松这几个“护城河生态破坏者”就没那么好命了,他们满脑子都是一会儿放学去护城河抓蛤蟆,试验一下新式捕蛙笼的效率。

现在突然听到还要写心得,可把这三小只愁坏了。

他们求救似的看看朱允熥,见朱允熥也一个字没写,他们立马放弃这货,转而看向朱楧。

朱楧比他们三小只强不少,算是大本堂里比较喜欢读书的皇子了。

因此听到先生说些心得,他没有丝毫迟疑,提起笔就开始写。

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身后还有三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呢……

方孝孺在考察完低龄皇子们的课业后,又给了他们一炷香的时间,这才让他们把作业交上来。

朱允炆第一个交作业,而且显得非常自信。

方孝孺拿过来一看,见他是结合《五帝本纪》写的“先王之道”的书评,不由满意地点点头。

在看过文章之后,方孝孺对朱允炆的印象就更好了,感觉其不愧为太子的长子,果然对儒家经典掌握得很扎实。

最难得的是其中阐述的先王之道,仁义为本,礼教兴焉,实乃儒家治国之不二法门,深得儒家精义精髓。

只是文辞上稍显稚嫩,有些语意上也不是很准确。

不过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来说,能有此等文采已然不俗,也不怪朝中一众大佬对此子格外推崇。

如果没有意外,此子定然是大明的下任储君!

第二个交卷的是朱楧,方孝孺看过之后也满意地点点头。

此子直接跳过了本纪、世家,直接跳到了列传,而且是点评的伯夷叔齐列传,足以证明此子心性之淡薄,实乃大明不可多得之贤王也。

有了这两篇打底,方孝孺心中对大本堂的诸皇子不说是刮目相看,也是满怀期待。

当他看到捕蛙能手三小只的点评后,脸色瞬间黑了下来。

这三个写的也是列传,而且跟朱楧选的是同一篇。

朱楧所写的文章,乃是颂扬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之高义,品行的高洁。

然而到了这三小只的笔下,伯夷叔齐就成了个大傻缺,非但对其进行一番口诛笔伐,还对他们俩的野外生存能力进行了一番嘲笑。

比如说朱植的点评,伯夷叔齐之智不及吾也,吾就算不食周粟,亦可食蛙。蛙之美在于腿,腿上之肉只须稍加炙烤,撒上些许盐巴即是绝世美味……

方孝孺强忍着不适看完,然后在上边写下非常严厉的点评,打算放学就送去给陛下过目,让陛下赏他一顿板子。

在看完这三只的“伯夷叔齐之不会食蛙”的文章后,方孝孺又看到一篇让他大跌下巴的点评。

朱桂的点评角度非常犀利,犀利得哪怕方孝孺这种大儒都有点接不住了。

他看的也是《秦始皇本纪》只是观察的角度有点特殊,就盯着赵姬和嫪毐那点事了。

不仅结合了史记原文,又结合了民间话本演义,充分论证了转动车轮之事的不合理性……

第一百四十章 那鳖孙还会作诗?

方孝孺看完朱桂的文章,气得“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然后怒气冲冲地指着朱桂呵斥。

“朱桂!”

“你怎能写出如此有辱斯文的狗屁文章,本先生真是……”

“真是气煞吾也!”

朱桂头一次写这么多字的文章,听到方孝孺的点评当场不服了。

“先生,学生写得有错吗?”

“那司马迁本来就是胡扯呀,我二哥前年在他的王府里特意找人试过,拿出百两黄金都没人能把车轮转起来!”

“你你你……你竟然还敢狡辩,信不信我上奏陛下,让陛下打你的板子!”

方孝孺气得快吐血之时,突然看到有人递过来一杯茶。

“方先生喝杯茶消消气,别跟我十五叔一般见识!”

方孝孺下意识地接过茶喝了一口,可听到朱允熥接下来的话,当场笑得喷了出去。

“我皇爷爷压根就没指望他成才,他不过是我们老朱家家谱里凑数用的。”

方孝孺本是不苟言笑之人,可也架不住朱允熥这货的挑逗。听到朱桂是“凑数”的,整个人都笑得不行了。

“你……哈哈……”

“你少来替人说情,你的功课还没交呢!”

朱允熥闻言赶忙递上来一张纸,朝着方孝孺尴尬地笑了笑。

“请先生过目!”

方孝孺只扫了一眼,就被朱允熥的功课气炸了。

“本先生给了你们那么长时间,你就写了这么几个字?”

朱允熥闻言正色道。

“这是诗!”

“先生不是说了吗,有本事的写诗也行!”

方孝孺闻言更怒了。

“那也没有写两句的道理呀,你这半首诗是糊弄鬼呐!”

朱允熥听了这话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尴尬地挠挠头道。

“我这半首诗顶别人千言,先生看过就知道了。”

“本先生……”

“算了,待本先生看过再罚你不迟!”

方孝孺拿起朱允熥的功课匆匆扫了一眼,当即惊讶地从椅子上站起来。

“这诗……这诗真是你所做?”

此时朱允熥正拿着朱桂的文章看呢,听到方孝孺的话随口敷衍道。

“那是自然!”

“你要是能给我把上下句补全了,我都跟你姓!”

方孝孺闻言再次拿着功课看,总共只有四个字,让他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看到最后更是忍不住轻声吟哦出来。

在方孝孺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时,朱允熥拿着朱桂的功课来到朱桂边上。

“十三叔,看不出你还有科学的论证水平呀。”

“不过你这点评要是被你父皇看到,少不得一百大板赏下来!”

“您看要不要再改改?”

朱桂听到朱允熥这么说,心里也是一紧。他都快成年了,要是再被父皇脱了裤子打板子,那丢人可丢大了。

“大侄子,我这文章虽说不好,但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一气呵成,想改动起来很难的呀!”

朱允熥顺势拍了朱桂的马屁一下。

“十三叔这文章确实不错,就是小侄儿看了都感觉惊才绝艳,有远超时代的前瞻性和严谨性!”

“只是皇爷爷那关不好过……”

“依我看,你可以从人性的角度批判一下,只需要把这段删掉,然后再补上几句话即可。”

“补啥?”

“始皇帝正值弱冠,受此等侮辱其心中是何等悲怆,其后日灭六国、修阿房,修陵墓亦受此影响。”

“由此可知父母之教于人有多重焉,始皇帝之能亦不免矣!”

朱桂听到这话当即惊喜连连。

“妙呀!”

“这样一改,我这文章都能拿去考状元啦!”

朱允熥闻言不屑地撇撇嘴。

这货把状元看得太轻贱了吧,就算有自己给他升华主题,提升立意,就他写的这玩意也登不上大雅之堂,恐怕连个秀才都考不上。

朱桂正在刷刷改作业的时候,方孝孺终于从那两句诗的意境中走出来,一把抓住朱允熥的胳膊,满脸期待地催促着。

“三皇孙殿下,你能不能再试着写两句,哪怕凑个七言绝句呢!”

“你就这么没头没尾的两句诗,看得人实在是纠结得很呀!”

朱允熥闻言嘿嘿一笑反问道。

“先生,我就问一句,我这两句诗够不够应付今天的功课吧?”

“够够够!”

“你要是能凑成一首,我点你为今天第一!”

方孝孺这话一出,大本堂内的学生齐刷刷地看过来。

一些年幼的皇子皇孙,向朱允熥投来崇拜的目光。

朱植等人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仿佛在说瞅见没,那是我哥们!

只有朱允炆一脸的纠结,他本以为换了先生,自己终于能拿回第一的位置了。

哪承想换了考试内容,自己还是被这孙子压了一头。

只是这孙子到底写了个啥,能让方孝孺这等古板之人都如此急切。

朱允熥并不在乎第一不第一的,可见方孝孺如此急切,他也不禁重新拿起笔在纸上糊弄几句。

方孝孺接过一看,脸上立马露出失望的表情。

这后边接的几句不管是味道上,还是意境上都差了好远。

但好在凑成一首诗了,要不然他今天晚上非得折磨死!

“今天的功课就到这里,你们都散了吧!”

方孝孺宣布散学后,拿起众人的功课就去乾清宫汇报了。

事实上他本没想第一天就找陛下汇报的,只是朱允熥的那句诗写得太有境界了,他不敢擅自点评,这才颠颠地跑到乾清宫请陛下点评。

朱允熥在方先生走后,并未直接回乾清宫,而是被朱植等人拉着去护城河试验新式捕蛙笼了。

还别说,朱植研制的新工具效果不错,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抓了十几只!

按照惯例,抓完的蛤蟆是要烤了吃肉的,至此方不负众人的一番辛苦。

不过朱植只喜欢抓,不喜欢搞那些血腥的事情。因此,这处理蛤蟆的事情自然落到朱权、朱松等人身上。

朱楩等人则负责去惜薪司偷木炭,然后在宫墙外边生火烧烤。

不多时,紫禁城护城河边上升起袅袅炊烟,一众皇子外加一个一大一小两只皇孙,围在炭火边大口地吃着炙蛙腿,畅谈着未来封王就藩后如何互通有无,结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同盟之事。

朱元璋忙完一天的公务,刚要出宫走走,就看到皇宫东南角升起一团黑烟。

这可把他给气坏了,暗道天子脚下竟然敢白日纵火?

“二虎,你带上人过去看看,看看是哪里起火,赶紧命人把火给咱灭了,再把纵火之人给咱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