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推演,美利坚大亨 第588章

作者:小鱼的命运

行走在檀得山的街头,可以看到这里的街道非常繁华。街头熙熙攘攘的,马车川流不息,有载货的,也有载人的。无论是在街上行走的,还是坐在马车上面的,大多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华夏人。

其实根本就分不清楚,现在无论是在东瀛本土,还是在海外殖民地,东瀛人的穿着打扮包括说话,都越来越接近帝国,如果不是因为猎奇的关系,在东瀛和帝国境内像的寿司啦、女体盛以及鱼生之类东瀛食物颇受大明男人,尤其是富人的推崇,所以被保留了下来。恐怕要不了几年,就连东瀛的食物也会被同化,不过即便是同化最终也是融入,融入到帝国美食文化之中。

不过,文化总是互相影响,互相交汇的,就像现在的大明同样也流行新式的女式长袍——结合了西洋和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有长袍,嗯,差不多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海派旗袍,这种改良的长袍深受不少女性的喜爱。

不过在夏威夷倒是相对保守一些,因为这里的人们大都是新移民,思想相对保守一些,不像在帝国本土,人们的思想或多或少的总会受到欧裔居民的影响。

可即便是如此,当王闿运看到码头上的那些衣着暴露的波西米尼亚女人时,仍然瞠目结舌道。

“简直就是毫无廉耻之心,良家女子又岂能穿着如此暴露。”

是怎么暴露的?

那些土著女子不过只穿着一件布裙、抹胸而已,小腹甚至肚脐完全暴露了出来,如此王闿运所感觉到的就不仅仅只是“有辱斯文”了,而是毫无廉耻之心!

听他这么说许增杰却凑王闿运的耳边低声的说道:

“先生有所不知啊,现在本地土人至少穿起了衣裙,搁过去,她们可都是穿着草裙……”

草裙!

王闿运惊愕的看着土人女子,在他瞠目结舌时,许增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说道。

“而且在帝国,很多女子可是穿的比她们还要暴露!”

什么!

王闿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所听到的。

穿的比她们还暴露?

那岂不是毫无廉耻之心?

王闿运不禁有点懵了,甚至不敢相信他所听到的……

第1166章 帝国的新生代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布帘随着的微风起伏的不定。洁白墙壁上映着些许光影,书桌上书本摆放的很是整齐。

淡青色的短袖袄裙,下配藏青中裙、白色纱袜和圆口平底小牛皮凉鞋,朴素、简洁、淡雅,处处透出华夏民族服饰的风韵,帝国的女校校服并不局限于水兵服加蓝色布裙,至少在私立学校,为了彰显其风格不同,就使用改良袄裙作校服。培德女中当然也不例外,对于一年学费的一百多元的培德女中来说,量身定制的校服本身就是其格调的体现。

与公立学校不同,私立学校并不接受帝国教育补贴,它是依靠高额学费和外界捐赠运营,但是这并不妨碍达官显贵们把子女送到私立学校就读。

看着镜子中焕然一新的自己,让李雨欣心情颇为愉快。

她想起了一部电影里女主角的动作,以左脚为重心,原地旋转。辫子和蓝色的布裙一同飞舞起来,险些要露出大腿来。

“呀!”

吓得她急忙停下,满面羞红的按住裙子。

量身定制的校服很好看,做工精致,面料高档。裙子却有些短,裙摆在膝盖以下二十厘米左右,都露出了不少小腿了,幸好长桶袜能遮挡一下。

尽管满面羞红,但是她还是忍不住又旋转了几圈……

穿戴整齐后,李雨欣又整理了一遍。看了看镜子里的自己,她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很好。

李雨欣走的很早,离开家时,大部分学生还在家里吃着饭,骑着自行车的她,就这样沿着路边的自行车道朝着学校走的方向赶去,路边只有零星的几个学生去上学生,他们看到她的打扮,都不约而同的注视。

大都是男生,那些穿着白衬衫、藏青长裤的男生,无不是用惊艳的眼光看着她。

大明的初中以上年级实施的是男女分校,这也是没有办法,对于习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国人来说,有些习惯总需要慢慢的改变。毕竟,在几年前,大明的高小(五六年级),也是实施分校制。那时只有初小不分校。

青春期的男生们见到女生,总是会多看几眼,看到漂亮的女生,就不仅仅只是多看几眼了。

不过对于周围仰慕的目光,李雨欣连看都没看一眼,就直接骑车去了第六中学,然后就推着自行车在那里等着。

她在等谁?

培德女中女生的出现,自然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别说是那些十四五岁的男学生了,就是在校门前值勤迎接师生的校长和教官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站在自行车边的李雨欣对这一切全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突然,有一个身影闯进了她的视线。

“小文哥。”

远远的看到他时,李雨欣就满面欢喜快步走了过去。

和同学们一起往学校赶着的康文被突然冒出来的女孩吓了一跳。

“雨,雨欣,你……怎么来了!”

“我怎么不能来了!”

李雨欣笑嘻嘻看着他。

“运动会的时候,你不是说有时间给我写信吗?这都好几个月了,都没收到你的信,是上课很忙吗?”

尽管所有人路边时都会用或惊讶、或好奇、或欢笑的目光。看着他们,可是女孩却像没看到似的,此时她的眼里似乎只有这个男孩。

见他没有说话,她又说道。

“也是,小文哥已经读高中了,高中的课业肯定很忙吧,对了,你吃早餐了吗?要不然,我请你吃早餐……”

眼看着同学、校友们甚至老师们都在看着自己,康文连忙说道。

“我,我吃过了,欣雨,你赶紧回学校吧,我保证给你写信好吧,今天就写。”

瞧着康文满面窘迫的模样,李雨欣笑嘻嘻道。

“你保证啊!”

终于走了。

看着远去的俏影,康文长松了一口气功夫,就有好友跑到他的身边打趣道。

“文哥,您行啊,培德女中……”

“就是还这么漂亮!”

“哈哈……小文哥……”

在好友们肉麻的学着她的话时,李志飞问道。

“康文,她是谁啊?以前怎么没见过?”

“小时候的邻居,”

康文说道。

“她爸过去和我爸一个厂子,他是技师,后来发明了一个东西,就自己办了厂子……”

然后呢?

两家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了,随着她们家搬离小区,当年的青梅竹马也就失去了联系,直到几个月前的运动会上,两人才再次见面。

可即使是见了面又怎么样?

见康文似乎有些失落,同学们也就不再调笑他了,到了教室之后,尽管同学们都在那里指指点点的说着“培德”、“女生”之类的话题,但作为当事人的康文则只是简单打过招呼后随便就到位置上坐下。

很快,教室里就安静了下来,清晨时的教室安静祥和,只有屋外树上的鸟叫,和同学们手中钢笔划过纸面的“莎莎”声。

阳光洒落进来,给教室披上一层金色的光晕。他们都是高三的学生,再有一个月就需要参加联考,然后呢?等到公布成绩后,就可以利用成绩向各校系申请入学许可。

尽管他们是南华人,可是南华的大学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南华市民有任何优待——大学所有的名额除了25%的校招生,其它75%都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各州省。而这也注定了,在南华这样教育资源优越的地区,想考上名牌大学,比偏远地区更加困难,因为这里优秀的学生更多,自然校招线的分数也就更高。

不过因为校招从来都是天才的专利,直接把大多数学生排除在外了,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他们想的也就是考上一所普通的大学,那怕就是专科学校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没有选择,毕竟,大学的名额永远只有那么多,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能考进大学,甚至就是专科学校,也有它的门槛。

笔尖在纸上沙沙的写着。

都是学校的名字,都是一些专科学校的名字,而是……

“要不然就当一个船员呢,可,难道这辈子就当年水手长吗?”

在康文咬着笔头,心底有些不甘,在不甘之余,他又一次翻开笔记本,笔记本上夹着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剪报。

剪报的内容很简单——唐国领事馆发布的招聘广告,只要学业优异,能够通过联考国家线。唐国会提供奖学金啦、生活费之类的补贴,帮助他们申请相应的高等学校就读。

当然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他们毕业之后要去唐国……

康文不禁有些惆怅了,父亲经常

可是……那总归是读大学的机会啊!

第1167章 詹天佑的野望

推开两扇窗户,熙熙攘攘的车流发出的巨大声浪骤然涌入室内。街道上日益增多的车辆发出的喧嚣,不是因为司机鸣笛所致,而是由于轿车、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引擎声响成一片。

朝着窗外看了一眼,看着街道上的车流,詹天佑又一次想到了华夏。

与华夏相比,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在唐国的百姓仍然过着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时,大明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在城市中汽车正在取代马车,成为交通的主流,在乡间拖拉机耕种、收割,让一个人可以耕种数百亩土地。

而真正的差距是什么?

是教育!

在国内的大人们为科举的存废而争论不已的时候,国内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如饥似渴的地步,甚至就连同翻译都不够。

即便是有人有志新学,也不见得要学英语,直接到大明来留学就是了。

这里说的是汉语官话,连外语都省了。

可问题是,国内的各行各业需要人才啊!

从大明雇佣的技术人员固然可以解决大唐的一时之需,可长久怎么办?

面对这种窘境,于是乎经过与朝廷的商讨,大唐把主意打到大明学生的身上。而最初这个主意就是他出的。

“每年总会有一些大明高中学生,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受限于本地名额限制,其实他们完全可以以自费生的身份申请高校,但是迫于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却只与高等学校失之交臂,如果我们向他们提供奖学金,换取他们入籍大唐或者为大唐工作十年,肯定会有人愿意去的……”

年初时在大使办公室里讲过的话,又一次在詹天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现在朝廷已经同意了,唯一的问题是,会有多少人提出申请呢?

“下个月7号,就联考就开始了,到现在都没有人咨询,会不会出什么问题?万一没有考怎么办?”

总领事陈德林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他的身边。

“我不担心这个。”

詹天佑摇头说道。

“帝国的高等学校入学,有三个线,一个国家线,一个是省控线,还有一个校招线,前者只是学业能力证明,所有的学生,必须通过国家线,才能申请大学,这是为了避免教育落后地区的差生,也可以凭借地区名额优势,混进高等学校,从而浪费国家资金,造成教育不公,这个线也是高等教育底线——不会因为地区、种族等原因,有任何偏袒。”

“高等学校国家线”是朱大皇帝借鉴后世研究生考试的“国家线”制定的,为了能够让高等教育尽可能的公平,他可以说是颇费了一番心思,一直在努力完善着帝国高考的招考制度,虽说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可是基本上是公平的。至少不会出现天龙人200分上名校的可能,也不会出现某地人凭借户籍优势垄断名校的可能。

“这个我知道,通过国招线,就是有接受高等教育的能力,嗯,差不多就和国内的副榜贡生的意思差没不多,就是学子考取功名没考中,但成绩尚可,入选者可以破格被送往国子监读书,不过在这里,就是通过的人,有资格进入高等学校读书,差不多就是候补的资格吧。”

“对,就是一个候补的资格,每年总有一些省份因为过国家线的学生数量不足,空出一些名额,这些名额会按比例二次分配给各省,从这些候补生中补。”

詹天佑赞同道。

“大明,真正决定入学资格的是省控线,因为每个省的名额不同,比如在南华因为教育质量高,每年有70%的高中生的联考成绩都能通过国家线,但是根据人口比例分配的名额就那么多,有相当一部分通过国家线的学生自然也就落榜了……”

“哎,这个就和国内举人名额一样,地方上的名额才是根本啊。”

陈德林不无感慨的说道,他虽然颇有才学,可却一直受困于地方举人名额,屡次与举人失之交臂,最后只能以捐纳进入官场。

“是啊,去年南华的省招线,比国招线高了57.5分,也就是说,底于这个分数的,就只能让普通的专科学校,甚至可能因为专科学校的名额问题,与其失之交臂。可如果换成巴塔哥尼亚,只需要比国招线高23分,就可以申请南华大学了,你说对那个南华的学生公平吗?”

肯定不公啊!

陈德林差点直接了喊了出来,他可就是深受名额限制之害啊。当然,他也知道,如果没有名额限制,会是什么结果。

“可如果没有名额限制的话,教育质量越好的地方,学生考大学也就越容易,这对落后地区就非常不利了。”

“所以了,为了公平,帝国又设立了两个‘校招线’,一个校招线是高分线,各个大学都有25%的名额留给最优秀的学生,他们不占省控名额,高分者得。还有一个线是‘低分线’,这个线是什么?就是各个高等学校取本校全国省控线的平均中位值,只要通过这个‘本校低分线’,就可以申请自费生,除了学费需要自己负担之外,其它都和普通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也就是捐纳嘛,……”

陈德林笑道。

“这样一样那些落榜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交学费的方式,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大明这边为了一个‘公平’,可以说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啊。”

之所以会强调公平,是因为在另一个世界,朱大皇帝见过了太多的“不公”,在帝国人可以生而不公,但是世间不能事事不公,所以他才会千方百计的设立一个尽可能“公平”的制度,至少大多数人都是公平的。

“是颇费了一番心思,而且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公平的,可……”

看了一眼面前这位靠捐纳出仕的总领事,詹天佑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过陈德林自己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直接了当的说道。